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鉴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微点突破一 抓住情语分析感情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其他如
含
有
“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如何抓住“情语”呢?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文字中,多在中间部位。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时要特别细心。
知识储备
明确诗歌情感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
1.不那
同“不奈”,即无奈。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2.处
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等闲
(1)平常。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张谓《湖上对酒行》) ..(2)随便。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
(3)无端,平白地。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再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 ..4.风流
(1)英俊,有才华。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遗风。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风度。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5.会
应当。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浑
简直,几乎。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7.将
(1)助词,用在动词后,无实义。如: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白居易《长.恨歌》)
(2)读qiānɡ,意思是“请”。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 ..8.可、可堪
可:有时不作“可以”讲,而作“岂”“哪”讲,表反问。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可堪:岂堪,哪堪。如: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可怜
(1)值得怜悯,哀怜。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
(3)可叹。如: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4)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5)可羡。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0.肯
(1)愿,愿意。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2)表示反问,岂肯。如: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杨万里《野菊》) .11.阑干
(1)纵横或横斜的样子。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栏杆。如: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三)》] ..12.来
语气词,表祈使、劝勉,相当于“吧”“啦”。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3.漫
莫,不要。如: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罗隐《始皇陵》) .14.那堪
哪能忍受。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5.弄
(1)用手把玩,戏耍。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2)玩赏。如: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李白《别山僧》) .16.傍
旁边。如: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17.凭
请,请求。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如: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赠猎骑》) .
18.其
(1)句中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助词,用在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
19.却
(1)退,退回。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白居易《琵琶行》) .(2)副词,还,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忍
岂忍,怎忍,不忍心。如: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21.杀
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如: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孙元晏《晋·卫.玠》)
22.煞
副词,极,很。如:为别后、相思煞。(柳永《迎春乐》) .23.生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如: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24.无端
无因,无缘无故。如:锦瑟无端五十弦。(李商隐《锦瑟》) ..25.无赖
(1)调皮可爱。同“亡赖”。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无才,无能。如: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3)撒泼放刁,蛮不讲理。如: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黄宗羲《柳敬亭传》) ..(4)无奈。如: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杜甫《绝句漫兴》) ..典题演示
请找出下面这首宋诗中的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并结合“情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①显性“情语”: 、 、 、 。 ②隐性“情语”: 、 、 、 。
③思想感情:
答案 ①愁 独 客 离恨 ②惟 更 咽 冻不流
③“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白话诗歌】 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雁飞向了南方;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再没有郡州。偶尔能听到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了冰再不能东流。你做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这其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即学即练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答案 (1)愁 (2)独 (3)冷、凉(暗含冷寂) (4)孤、独(暗含孤傲) (5)丝(谐音“思”)、泪 (6)愁、泪
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中的隐性“情语”。
(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
(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 )
(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
(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
答案 (1)空 (2)空 (3)独、偏 (4)送、埋 (5)桃花(用典)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 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
②①
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恨”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恨”字统摄全诗。前两联写的是春尽的惜春之恨。颈联第一句点出无所作为、空度年华之恨,第二句又写出地处偏远、无人理解的孤独寂寞之恨。尾联则是借流莺的厚意含蓄表达出内心无法排遣之恨。
解析 首先要明白诗歌大意,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读完诗歌我们会发现“恨”字对理解诗歌很重要。诗歌首联抓住醉酒来突出“惜春”之恨。颔联所写景物是南方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水浮花归”,表现的同样是惜春之恨。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一个“闲”字,既精细地刻画了作者的心理,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故“闲”字下隐藏的,实是“恨”意。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连善解人意的流莺也无法排解的恨。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即可。
【白话诗歌】 惜别伤春连日来酒醉昏昏,醒来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细水上漂着落花流入另一条河流,阴云带雨飘入那远处孤村。闲居无聊恨芳时白白流去,异地千里难招来古人精魂。最感激流莺待以深情厚意,每当清晨还特意飞到西园。
4.找出画线诗句的隐性“情语”,并据此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
答案 情语:“但有”“更何求”。“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供禄米”是自己一家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白话诗歌】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就好,我还有什么别的奢求呢?
微点突破二 抓住景语分析感情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情感,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关键能力之一。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呢?
(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
把握情感,这里尤其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来分析。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典题演示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注] ①绣岭宫: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修建的一座行宫,是唐代中期皇帝东巡的行宫之一。②李洞:唐末诗人,字才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③野棠: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园”(因广栽梨树而得名)培训乐队。玄宗临幸华清宫,乐队居绣岭宫,也曾想于此广栽梨树,但梨树必须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绣岭宫种棠梨。
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赏析本诗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第一句描写阳春风和日丽、满眼新绿,实际上写的是绣岭宫的荒芜。第二句,唐玄宗命人栽的棠梨再无人管,“野”“尽”“飘”三字极力渲染了御地无主、梨园零散后的荒凉。景语中寄托了诗人对大唐衰朽的无限惋惜与感慨,讽刺统治者荒政误国。
【白话诗歌】 绣岭的春天风和日丽,春草绿遍田野,野棠梨花开茂盛,棠梨花瓣(香玉)随风飘落。宫殿前的一位白发老翁,还在唱着太平盛世的歌曲。
即学即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
①
③②①
明。
答:
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村市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村落,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白话诗歌】 秋雨初晴,青山红树显得分外明丽。山路突然转陡,让人怀疑到了尽头。忽然看见弯曲的水流附近有人家。竹篱茅屋,酒旗沙岸,形成了一簇村市。
只恐凄凉的思乡之情升起。凤楼渺远,回首空自望。今晚将会宿在哪座孤馆中呢?秋雁一声长鸣,残月映照半窗,总是离人的眼泪。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答案 ①空阔、幽清、寂静。②表达了作者因故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寂寞、感伤之情。 【白话诗歌】 故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古琴已许久没弹,早已经积满了灰尘。 自己自斟自饮借酒浇愁,岂料愁怨太重,压在心头,以致无力斟酒。
此时夜已深,人无眠,寒气透过稀疏的帘幕侵室,遥望见远处夜色中萤火点点,忽明忽暗。夜色静谧而幽阔,起身徘徊庭院,更深露重寒湿衣。
天地间的一切物象和声响,都触动情思。此时内心的这份孤独苦闷渐积如山重,心灵似乎也不堪承受其重。
微点突破三 抓住典故语分析感情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运用典故既能使语言精练,又能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从而收到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时将典故所涉及的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牢固记忆这些典故的含义。
典中情也有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二是作者借此要寄寓的
情感态度。
典题演示
(2014·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剖析 “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答案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白话诗歌】 韦曲这里的花开得这样美丽可爱,家家户户都是满园春色,实在是惹人心动到了极点。杯中盛满了绿色的美酒,一定要整日痛饮才尽兴,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我一心欣赏美景,顾不得山石尖锐的棱角勾破了我的衣服,藤梢刚刚长出来的嫩芽,颜色那么嫩绿新鲜,直刺人的眼睛。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由得感慨: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
即学即练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其一)
刘辰翁
梅梢腊尽春归了,毕竟春寒少。乱山残烛雪和风,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 年光老去才情在,唯有华风改。醉中幸自不曾愁,谁唱春花秋叶泪偷流。
[注]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词人,入元后不仕,词近稼轩。②华风:绚丽的风格。 “犹胜阴山北海窖群中”引用了哪个著名的典故?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
答案 苏武牧羊。这一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词作内容,表现了作者从容面对风雪,以古人为师友,砥砺志节,不忘故国的高尚襟怀。
8.(2019·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致酒行 李贺
①
②
①
②①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 ①元和初年,李贺被人以避讳其父“晋肃”的名讳为由而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之后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客人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据《汉书》载,主父偃擅长纵横之术,游历入关后请人举荐出仕,无果;不久财尽则“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马周代替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即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或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言外之意似乎是在说政治出路不是只有一种途径。
答案 B
解析 B.“‘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有误,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
答案 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和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②通过描绘主父偃的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漂泊异乡的辛酸和对家人的挂念。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决意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注释内容“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通过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漂泊异乡的辛酸及对家人的思念;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白话诗歌】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感慨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望眼欲穿,折柳以寄思念。 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一直被冷落好久。
⑤④③
②
但他只凭纸上几行奏章,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主人的开导如雄鸡鸣叫,使我茅塞顿开。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