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中,拥挤于就业大军之中的大学生们承受了很多的喜怒哀乐。10年初,“大学生做高薪民工”的讨论曾一度让毕业生为当时的就业形势感到焦虑。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企业的扩张速度与日俱增,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也有了微妙变化。2010年大学生整体就业情况毕竟如何?2011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将会如何——近日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公布的“2010年无忧指数年终盘点学子就业篇”调查结果相信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答案。
一、就业形势走好,但“牛市”并未出现
翻看前程无忧公布的各月才市指数,我们发现在2010年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莫过于“暴涨”、“火热”、“机遇”,由此也能看出2010年人才需求市场的大盘走势不错。
尽管好消息不断,但是大学生就业的春天并没有来临。尽管复苏与回暖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主基调,但由于受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人才市场的回升趋势仍未达到2007年的巅峰状态。关于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既不能由于就业形势转好就观望徘徊、待价而沽,以至于错过最好的就业机会;也无需由于庞大的就业人群而诚惶诚恐、望而却步,对就业持消极悲观态度。
二、2011大学生就业的三大问题
据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公布的《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人群中,同意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与20%;同时,硕士与博士学历的被调查者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同意零月薪。这一数据让马上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惶惶不安。对此,前程无忧网市场部经理王剑提醒大学生,能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或者者从自己的学长那里熟悉行业需求情况,不要被一些不利消息击垮而丧失就业信心。
假如说“零月薪”造成毕业生的求职心理障碍,那么“文理不均衡就业”则是2011年底出现的最大问题。前程无忧《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报告》指出,本科生就业率最高的热门专业集中为理工类专业,就连硕士毕业生也存在理工类专业的就业率高于文科类专业的现象。文科生就业难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大量文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淡化专业概念,大范围撒网,以求得一份工作的消极心态。而这种“学不
能用”的现象,则会让更多学生从心底呐喊“这大学上有何用?”
近日,前程无忧论坛针对“大学无用论”的话题,对应届生与已工作的在职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应届生中有76%受访者认为“大学白上了,什么也没学到”,而在职者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上大学确实没有用”。学历贬值的现象,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转变观念的反思,同样也拷问了现如今高校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
三、2010大学生就业的四个新现象
相对往年,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既存在如上所述的老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1.国企成新宠,外企追捧程度下降。
2.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在2010年对应届生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有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物价上涨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而外企薪资却变化不大,甚至有个别外企还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薪资;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公务员与垄断性国企的福利待遇却在不断地改善。福利好、待遇高又有稳固性,这些诱惑当然会促使大学生改变择业方向。
2.是退出一线城市,部分学子回乡进展。
与多年来“奔向北上广”趋势不一致,2010年很多大学生主动选择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选择“逃离北上广”也是比较务实、比较理性的选择。
3.盛行“拼爹游戏”,靠父母找份好工作。
有“关系”可走,有“后门”可进,现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资本。据调查,按照就业影响因素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强”、“有有关实习与工作经历”与“学历层次高”,而“亲戚的帮助”只排在第9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紧表达在学识与能力方面,仅凭关系也是不可靠的。
4.就业歧视问题仍存在,大学生求职莫名被拒。
“宁要本科男,不要研究女”、“就算学历高,女也不敌男”,如今找工作已经成了很多女生的心病。据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公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这项涉及中国11所“211工程”名校的2000多名大学生被调查者中54.05%的大学生表示在应聘中受到过歧视,包含性别、户籍、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婚育等歧视。
五、有期望薪金分析
如图1所示,参与调查的人群期望月薪要紧集中分布在2000元-3000元范围内,同时,期待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男生期待月薪在2000-5000元;专科生女生月薪期望为2500元;本科大学生男女生都期待的月薪在5000元以上,总体来说,不一致学历的人群在期待月薪水平上比较接近现实。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零月薪”现象。在2009年的调查中,仅有1.3%的被调查者“愿意”同意零月薪,而今年却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同意零月薪!在被调查中的本科与专科学生愿意同意零月薪。
5.多数人愿意去基层等艰难岗位工作
在2009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西部与郊区求职的分别占39.2%与34.7%,而在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等艰难岗位工作的只有23%,远低于去年;有45%的人“能够考虑”去基层等艰难的岗位工作,这类表现出灵活态度的人群比例较2009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说明近来中央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六、压力分析 1.压力源分析
就业压力源分为4个维度:家庭、学校、用人单位、个人。
大学生在就业压力的归因方式上依旧存在明显的“怨妇”现象: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尽管四个维度的因素都能明显导致就业压力,但相对而言,以来自社会(要紧指用人单位)的压力源得分最高,随后依次是家庭与学校,而以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最低。这种把就业压力更多归于外部因素(社会、家庭、学校)而弱化内部因素(个人)的影响,一方面,说明当今大学生可能拥有足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的责任心与自身的实际就业竞争力等个人素养还有待加强。
这种遭遇不顺时的习惯性外归因倾向,不仅在不一致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普遍存在,而且,也不受入职阶段的影响。
尽管最近几年来,专科生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但由于专科生在就业的绝对竞争力与个人进展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乃至个人方面的压力高于其他高学历的人群也就不惊奇了。
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入职阶段的人群,特别是在社会维度上,这类人群的得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峰值,压力更大。
关于不一致性别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对上述四个维度压力源的感受也明显不一致:男性求职者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家庭与学校方面的压力,而女性求职者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个人方面的压力。
2.压力感受分析
就业压力感受共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压力导致的生理、情绪与行为感受。
压力感受总体分布(纵坐标-频率;横坐标-得分)
在2009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19.12)远高于中位数(15),说明去年的大学生感受到了过高的就业压力,他们的心理、生理与行为指标等在不一致程度上都受到了就业压力的影响。
而在今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17.80)与中位数(18.00)基本吻合(见表1),说明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在总体上已趋正常,并较2009年为低。由于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在金融危机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因此,相比较2009年的就业形势,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显得相对较小。
总体人群的压力体验
在衡量压力大小的三项指标上,以情绪体验最为突出。关于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被调查者群体来说,由于压力而导致情绪过度起伏,更多地表现出情绪症状。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年轻人的情绪管理技能,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学生本人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意零月薪与压力感受的关系
能够同意零月薪的被调查者在情绪体验、生理体验与行为体验三项压力指标上的得分都明显低于不能同意零月薪的人。同意零月薪只是一种灵活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显然能够降低求职者的就业压力。
不一致学历人群的压力比较
在四类被调查人群中,以硕士与专科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特别是硕士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本科生的情绪指标尽管低于硕士与专科生,但远高于自身群体的生理与行为指标。只有博士的三项压力指标相对接近,总体压力感相对较低。
不一致入职阶段的压力比较
往届毕业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被调查者所体验到三项压力指标都显著高于其他人群;其次是应届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找到工作的应届生与往届生所体验到各项压力指标都相应较低;而1-3年级的在校低年级学生所体验到的总体压力最低,只是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性别
男性与女性在情绪指标上都有相对高的得分,但女性压力在情绪指标上的表达更为明显,而男性在生理指标与行为指标上的得分略高于女性。
3.压力应对分析
能否有效缓解压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使用的压力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在就业压力应对的题目设计上,我们选择了两个维度,即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总体的被调查人群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平均数(6.6)略低于中位数(7),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平均数(5.2)略高于中位数(5),说明参与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缓解压力应对方式时,更多的人倾向于(或者习惯于)选择消极的方式,而在选择更合理的积极应对方式方面还有待加强。
从所有被调查者中分别选择压力最大的5%(压力顶峰)与压力最小的5%(压力末尾)两组人群,比较他们在选择具体的压力应对方式时发现:压力小的一组更多地选择“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在“主动诉说”方面两组人群的得分接近,而压力大的人群更多的选择“回避”、“手足无措”等消极应对方式。由此说明,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关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积极作用。压力大的一组人群在选择“主动诉说”方式上的得分略高于压力小的一组,一方面说明“主动诉说”方式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的作用可能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在诉说的具体对象、方式、内容等方面可能存在影响减压效果的因素。
●外归因现象
“倾向于外归因的学生,容易忽略自身的实力、态度等问题。因此一旦就业不成功,又缺乏内在归因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外在的指责、埋怨特别多,并形成‘怨妇’心理。然而,假如养成了习惯,就不仅不能激发个人潜能以提升自我素养与能力,还可能产生埋怨甚至攻击他人与社会的行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将就业压力归咎于外在因素的,要紧集中在往届与应届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群。关于擅长归因内省的这部分学生而言,实习经历带来的真正优势是:第一,更加积极地面对压力;第二,更加精准地自我定位、做好职业规划;第三,建立良好的自信。这三个纬度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他们会不断积存经验,成功的机会也相对增加,进一步有利于他们就业。
●情绪敏感现象
一个人是否有压力与压力的大小,都能够从其情绪、行为等方面观察。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总体人群的压力感受以情绪表现最为突出,表现出这些年轻的一代大学生在情绪上的敏感性。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相对丰富的情绪感受与表达能力,但同时也揭示了他们更需要加强自身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应对较大的就业压力。
●压力常态化现象
与2009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过高的情况是完全不一致的,而在2010年调查报告中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要紧表现出“适中”的常态,出现了一种就业压力缓与的状态。一方面与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有关。这些政策措施正在不断地被大学生所熟悉,并帮助一部分大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有关,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不在好高骛远追求片面的高薪与专业对口而是表现得更加务实。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更为现实、更为客观,同时也更为稳固与平与了。
●消极应对现象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总体人群中,更多的人倾向于(或者习惯于)使用消极的压力应对方式,这同样是一种需要调整的习惯。尽管人们在受挫时通常会回避、沮丧、静默等,但是通过学习与习惯来增强自生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压力应对方式与压力的大小呈现出很高的有关:积极应对导致更小的压力;压力大的人群更多地使用消极应对方式。因此大学生应强化自我认知意识、打开视角、建立自信,努力习惯社会环境,拓展就业空间。“即使暂时没有好的就业机会,也不要消极等待,在创业的道路上同样拥有很多机会。”专家表示,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给自己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议与应对措施
1、加强情绪管理,积极应对压力
关于年轻人而言,情绪的起伏变化实属正常,但加强情绪管理方面的技能,不仅能够增加自身的就业机会与成功率,而且关于个人情商的提高与终身的事业进展都是有利的。同时,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需要大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直到形成一种习惯性的积极应对模式。
2、加强挫折锻炼,提升抗压能力
关于80后、90后的青年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从小的一帆风顺使得他们缺失了很多历练自己的机会,特别是挫折锻炼的相对缺乏,也因此让他们对逆境的习惯能力与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在让他们认识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得到了往常所缺失的宝贵锻炼,从而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免疫能力与抗压能力。
3、学习合理归因,挖掘自身潜力
一味地推卸责任或者者习惯性地指责他人与社会,并不能让自我的能力得到丝毫的提高。现在的年轻
人缺的不是自信,而是合理归因。关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或者者就业等遇到挫折时,适当的从自身找原因,显然能够激发与挖掘自身更多的潜力。
4、充分认识自我,长远规划人生
人生很短,没有人能荒废得起这短短的几十年。那些有长远职业规划的人,不仅就业更为顺利,而且事业的成功率也更高。而职业规划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是否充分与清晰。明白了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所在,也就不可能盲目地跟随,去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有了人生总的目标,或者者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这样的话,就业也成了在追求人生目标的一个过程,就业压力不仅能够因此而减轻,甚至能够转化为积极的推动力。
5、挑战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能力
假如说上大学是许多人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的话,就业同样也是,甚至能够说就业的意义更胜于上大学。因此,关于现实存在的就业压力,没有人能够完全回避,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挑战。挑战就业压力是一种态度,这种挑战的成功,除了心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自身的实际就业能力。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即使是零月薪,对一个企业而言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因此,只有同时提升就业能力,这种挑战才会变得有意义。
大学就业调查表
页数:1/1 题目数:11
亲爱的同学:你好!时下又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熟悉当前就业情况与就业心态,分析金融专业就业前景,我们组织了这项调查。请你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信息与意见,谢谢!
1.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 形势正常
形势较好,就业容易 不熟悉
2.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吗*
重要 不太确定 不重要 没有考虑
3.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
很有前途 较有前途 没有前途 无所谓
4.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3项)*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信息量少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熟悉 能力不足 优势难以发挥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对社会缺乏熟悉 其它
5.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 *
很满意 较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6.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就业心理咨询 就业政策、形势分析 其它
7.于您现在所选的专业,您当初是以什么为出发点的?*
个人兴趣 职业的前景 报酬待遇
8.你认为自己目前欠缺的素养要紧是*
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协调能力
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关工作或者实习经验 就业知识与技能 其他
9.毕业后你打算*
考研 考公务员 到大公司工作 创业 出国 找份收
10.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加强什么课程的学习?*
公共课(英语、计算机
通识类课程(文学、历史、管理、经济等) 应用技能课 其它
11.你更趋向于去下列哪个地域工作*
大学所在地 家乡 发达城市
国家有关部门对未来10年人才需求预测结果说明,今后我国将需要12类人才。
1、会计类 多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特别是熟知专业业务与国际事务的会计师将成为热门人才。
2、法律类 目前我国各类律师奇缺,特别房地产律师更会受欢迎。
3、电脑类 从事电脑软件、硬件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将走红,特别是需要电脑程序设计师、网络管理专家。
4、环保类 工业卫生学者、生物学者将成为急需人才。
5、咨询服务类 咨询服务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因此,需要融经济、金融、统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通才。
6、保险类 具有保险专业并通晓其他专业知识的索赔估价员将成为热门人才。
7、老人医学类 从事老人医学专业人才将走俏。家庭医师、保健医师、家庭护士将成为热门人才。 8、个人服务类 熟知护理学的家庭服务员需求量大增。
9、推销类 我国商业、金融业的繁荣需要一批熟悉业务、思想敏捷、善于公关的推销员,特别是需要从事证券及金融业等方面的业务代表,与通讯设备的业务员。
10、公共关系类 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的形象设计问题。为此,公关行业必将成为极有前途的一个行业,企业需要高素养的公关人才。
11、社会工作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心理治疗医生、家庭或者社会现象研究专家将成为热门人才。
12、中医类 特别是防病健身的传统人才。旅游业、旅游代理公司将大幅度增加。航空公司、出租公司、客轮公司、旅馆等需求一批知晓旅游及管理的人才。 2010年毕业生人数630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30万,2011年将到达峰值758万。为了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以便其未来能够更好地习惯职业生涯、习惯社会。日前,由百度主办,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指导的“全国大学生职商挑战赛”正式在京启动,赛事吸引了微软、摩托罗拉等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智联招聘等数十家知名人力资源机构与北大、清华等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业内专家指出,所谓职商,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方面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是否拥有良好的职商,已经成为衡量个人未来进展空间大小的重要因素,关于马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职商的高低更为重要。
2012考大学更容易了,2012从大学毕业却将遭遇最大的“毕业洪流”。近30年来,尽管后二十年入学的适龄人口在下降,但是从前10年出生人口递增的情况看,1980年1800万,1990年2600万,足足多了800万人,而在1990年“峰顶”出生的大学生将于2012年毕业。按照国家政策,入学人口占适龄人口比例的毛入学率还将继续增加,因此,能够估计,在未来的3年中,将是中国有史以来大学毕业人数最多的年份,2012年将出现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极端最大值,估计会有接近800万人毕业,加上历年来未充分就业的学生,突破千万不是问题,届时残酷的现实不知会不可能让更多的人放弃高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