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创作动机

2024-03-17 来源:易榕旅网


论创作动机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是人的一种个性倾向。从心理学对动机的界定来看,创作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一类中的精神性动机。这是因为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纯主体精神活动,其整个过程很少外界客体的介入,很大程度上往往是创作主体的一手炮制和独家经营。对于有着明确目的性和强烈意识性的文学创作来说,创作主体对动机的把握和取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文学创作过程始终离不开创作动机的主体观照。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思想意向和艺术特征直接受创作动机的牵制;对主体个人来说,动机的有无,不但是作家所有文学创作活动能否发生的枢纽,而且也是他每一具体的文学创作过程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文学创作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创作动机的重视。

一、对创作动机的基本认知

作家为什么要创作,是什么东西驱使他把毕生精力献给文学?因为作家有创作动机,是它在背后驱迫作家不断地从事文学劳动。就好比常人做事,如果有个目的动机作指引,干起事来就会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铆足劲、定准位,预期的目标也就易于实现。文学创作也是这样。动笔之前,创作主体心中必然有个总体方向和规划,并以此烛照、统领创作的全过程。

何谓创作动机?简单地说,创作动机就是驭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一股子内在动力。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讲,创作动机就是作家想进行创作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中包含着作家意欲表现的内容,它使作家寝食不安,必须等创作进行甚至完成后才能恢复正常。一般意义上的创作动机包括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缺乏性动机基于人在生活中缺乏的痛苦,丰富性动机即寻求刺激和满足的动机。文学创作中近两类动机都存在,在具体创作中,这

两类动机常常生动地体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当创作主体感到某种精神的空虚感、不满足感抑或来自心理上的某种愿望或欲求因于客观环境的限制而难以实现时,大多情况下,他们会如鲠在喉,将所思所想不留余裕地诉诸笔端,一吐为快。历来的一些愤世疾谷、感时伤势的文人骚士尤可充当这方面的代表。这些人中,颇多风流倜傥、落拓不羁之辈,他们大都有经天纬地之才、皓首穷经之志,怎奈生性耿直狷介、自视清高,很难见容于世俗,终致壮志难酬。不平则鸣,胸怀满腹才华却横遭社会遗弃,面对不济的时运他们必然不会熟视无睹,于是一篇篇久传不衰的奇文佳作便成了他们这种失落心理的客观写照。

上述诸君里,中国古代的屈原与陶潜可首推典范。前秦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对楚王无限忠贞,对楚国无限热爱,却最终落得被放逐、遭离散的凄惨结局。屈原不被重用便是他精神上的缺乏,对王、国的忠贞不渝体现了他精神上的追求与丰富。正是这两者促成了他创作上的巨大动力,萌生了他滚烫的诗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动机,于是,那部光耀中国文学史的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也就应运而生了。在《离骚》中,诗人来自现实的那些苦闷、惶惑以及精神上的种种失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寄托、倾诉和表达。东晋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不作,赋闲山野。按说他摆脱了“案牍之劳形”与宦海的惊涛骇浪,遂了心愿,应该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了。然而事实与此大异其趣。陶潜在隐退田园后那一首首名为描慕自然、实则表白心迹的山水诗便是他彼时彼境那种复杂心绪的淋漓尽致的披露。目睹黑暗腐败的现实,诗人心愤难平,怒火难熄,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自心底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动机产生了,自然界中惯常习见的山花草木水鸟虫鱼,他都能信手拈来,涉笔成趣。陶渊明的诗向来脍炙人口,其中作者具备了较为复杂的创作动机关系重大。由此可见,创作动机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绝非可有可无的心理现象,它事关整个创作过程的始终乃至最后的创作文本的全局。

二、产生创作动机的心理机制分析

1、产生创作动机的心理因素

如前所述,创作动机实际上是创作主体的心理驱力和张力使然。在文学创作中,动机的实现固然要依赖材料的储备和艺术发现的获得,但实际上动机本身却常常是暗中支配和决定作家搜集材料范围及其艺术发现方向的潜在操纵力量。有什么样的创作动机,实际上也就暗示了某一具体作品或创作者一生文学创作的选材和艺术沉思上的走向。由是观之,研究创作动机产生的缘由、规律,其重要性及意义可见一斑

创作动机是怎么来的?表面看,当然是现实生活所暗示给作家的,但细细推究则会发现,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力,其产生乃至作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表现。恩格斯在批驳唯心世界观时曾经指出:人的一切行为是来自“需要”而不是“思维”,“需要”可用以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需要,只要它能调集人的心理能量并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便都可以成为行为活动的内驱力。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行为、创作活动,当然也概莫能外。同时,文学创作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创作动机的产生就和作家某种强烈的内在需要相关。对这一点,我们还可从有关专家的论述中见出端倪。在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92年版)中,对“创作动机的动态轨迹”是如是阐发的:“创作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在作家心里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遇有外部刺激的触动,于是产生了带有极强行动力量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至此,有一个问题已成定论,即在创作动机产生的诸多心理因子中,心理需要首当其冲。拜伦有言:爱情的缺感是创作的不竭动力。普希金爱上了美丽迷人的冈察洛夫,在爱情遇挫时,三个月写了四个悲剧、两个故事、一首长诗、三十多首抒情作品。作家有如此

强烈的心理需要、创作冲动,难怪他表现出惊人的创作能力。

创作动机缘于心理驱力和张力,这两个力是有指向性的,驱力是内指向的,张力是外指向的。如果说心理需要侧重于动机的内驱力方面,那么外张力何其所哉?这就必然牵扯到外部刺激的引发。在每一具体的文学创作发生阶段,创作动机的触发与外在机缘有密切关系。外在机缘即外在刺激物,它使作家的内在蕴藉和奔突的热情找到倾泻的渠道,使原先焦燥不安的盲目驱力变为明确而坚定的意图,并把现实生活中获得有用材料和艺术发现贯穿起来,使文学创作由意图变为行动。

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亲眼目睹了蓄奴制的野蛮和落后,既有材料也有发现,内心又积聚着强大的张力,但由于缺少外在机缘的刺激,她一直隐而难发。直到《逃奴法案》公布和弟媳来信呼唤,创作动机才迅速地被激发并明确起来。过去18个月连眉目都没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连载并成书出版。外在机缘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尽管外张力远没内驱力那般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但外部刺激的诱发是形成创作动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创作动机的产生不仅以作家心理状态为基础,也有赖于外部事物的刺激,否则动机就不会发生。一个人总是处在众多的刺激因素之中,但不是所有因素都发生作用。一般来说,单调重复的刺激会使主体感觉钝化,变化的刺激则易于主体感觉的清醒。由于刺激多由主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引起,所以一个作家如果长期置身于缺乏变化、死水一潭的闭塞的环境中,对创作是十分不利的;而只有立足时代、投入现实、扎根生活,在色彩缤纷、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中去磨砺锻炼、吸取创作营养,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从总体上说,处于巨大变化中的社会,才是文学创作最活跃的环境。《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简爱》、《呼啸山庄》、《复活》、《红与黑》、《在人间》、《白痴》等等大部头著作之所以会成为世界文学中永垂不朽的扛鼎之作,除却作者本身卓越而深厚的艺术素养而外,恐怕更多地归功于他们所处的那个风云迭起、飘摇动荡的社会背景。不平凡的

社会环境萌发了作家不平凡的创作动机,以致产生了不平凡的文学作品。

2、创作冲机与心理定势

外界刺激能否激起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上由主体的心理条件决定。所谓主体的心理条件,主要包括人的感觉与机体的状态,而它们从根本上起因于主体的心理定势。“定势”最早是由法国心理学家缪勒与舒曼共同提出的,它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一状态将影响和决定继起的心理波动。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与此相关的论述是:知觉定势来自两方面:早期的经验及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样一些重要的个人因素。实际上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理定势,也正由于各个心理定势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而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对创作动机的产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对创作动机产生的重要作用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①作家的经验需要方面。作家若缺乏某一方面的经验,就无从产生某一方面的创作动机。同时,需要也会对动机产生重大的影响。②作家的情绪态度。健康良好的情绪状态势必产生积极向上、高尚纯洁的创作动机;反之,一个情绪低落失常、状态糟槛透顶的创作主体,再蓝的天在他眼里也有灰暗的色调,即使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说不定在他眼里能找出黑子来呢。③作家的思想认识。一些伟大的作家之所以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中看到它们的深层底蕴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创作动机来,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结果。巴尔扎克、左拉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④作家的文化结构。文化结构融会了一个人通过教育、文化熏陶和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全部知识和经验。文化结构在一个人对刺激作出什么反应上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对于能够纳入作家文化结构的人和事往往能够激化他们的创作动机,反之则不能。众所周知,凌力与二月河都是以历史题材的作品见长于当今文坛,无论是凌力作品(如少年天子)中那深沉厚重的历史内涵,还是洋溢于二月河大部头中雄浑博大的历史底蕴,都很好地确证了一点:他们都具有相当渊博的历史

文化储备,其文化结构包含着颇为丰厚的历史积淀。

陕西多出乡土作家,这是文化界尽人皆知的事实。翻翻陕西创作群中几个代表作家的书,无论路遥还是曾掀起东征浪潮的“陕军”,乡土情结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这里面是有说头的。路遥大学以前一直在农村摸爬滚打;陈忠实纯系一农民作家,读他的作品,“土”味十足;程海嘛,乾师毕业后教农村小学一年级,后来充其量也只到了一个中等城市咸阳;京夫、高建群一看照片就很难将他们与风流儒雅的知识分子拉到一块;贾平凹更不用说。总之陕西叫得起名的几位作家,其文化结构中都包含着浓郁的乡土特色,这是导致他们制作的精神食粮十分乡土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这些作家所处的创作环境,即陕西本身是个农业大省也是个中原因之一,不过较之文化结构这一点不显得那么重要罢了。

三、动机的复杂性及其它

文艺心理学研究指出:创作动机具备复杂性和潜隐性。创作动机的发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客体及其作用情况的复杂性便导致动机发生的复杂性,表现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不定性、主客体的动态变化、生活刺激的间接作用、无意识动机常在创作中发生潜在作用。

文学创作的主体是人,人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而且这种思想意识时刻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人又是善变的,今天对此事此物的这种看法或见解,由于受某种外界刺激的影响,明天可能成为对彼事彼物的另一种看法或见解。譬如人在幼时认为双亲是全能的、伟大的、神圣的,但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多、知识视野的丰富以及独立完整人格的形成,原来眼中父母的光彩可能要暗淡一些,心目的崇高感会陡然减少,而且大多都有“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非份”之想。文学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也正如此。由于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主体的嬗变,客体必然改颜换面,被赋予新的意念。而且

客体也会发生变化。中外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是在感慨时运多舛、人生苦短的心境下投笔从文的。滔滔东去的河水、花开花落、物是人非、岁月的沧桑……等一系列意象都被他们诉诸笔端,吟咏不止。李白、苏轼、陆游、安比利·勃朗特、阮籍、王国维等等,或浩叹人生多变或有感于春华秋实、风花雪风,他们依凭自己非凡的概括生活的本领,给自然风物以浓厚丰富的人的情感,将它们人格化,主体与客体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主体赋客体以情感,客体辉映着主体的内容,两者一衣带水,相映成趣。在主客体发生关系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创作动机也同时生发出来。

动机的复杂性还在于它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是不定的、易变的。其原因就是来自外界的生活刺激的间接作用。作家在开始构思时,可能有既定的创作动机、创作意图,可是由于某种外在刺激或从材料中发现了新东西(即无意识动机的潜作用),作家会改变创作动机,会产生一种新的动机,此时后起的动机还可能取代原先的意图而左右作家的操作过程。一般而言,动机转换是内在的,有时甚至是无意的,因而作家往往察觉不到这种改变,而使之更为复杂,甚至蒙上一层神秘色彩。鲁迅写《不周山》,本是想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严肃地演示人类和艺术起源,但写作途中在报纸上读到有人攻击情诗,心里颇为愤怒,动机不由自主发生改变。于是,女娲两腿间出现了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正如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指出的那样,这一改动“不但违背了意图,而且‘毁坏”了整个后半部”。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群魔》的最初意图是想攻击革命民主主义者格拉诺夫斯基、别林斯基等人,但具体写作中却情不自禁地产生对俄国旧贵族的仇恨。于是本应赞美的人却成了“一半象魔鬼”的形象。

必须指出,动机转换未必不产生好作品。著名评论家成仿吾偏偏指出《不周山》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压卷之作,高尔基也十分明确地评价《群魔》是陀思妥也夫斯基所有小说中“最有天才”的一部。个中原因,窃以为是由于这种转换的动机与原有动机之间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使作品的原有内涵因增加波折而有了深度,同时这一变化也使得其中主

要人物形象的性格及其心理内核更为丰富。从本质上来说,正是由于动机的复杂性,才促成了作家创作的复杂性、作品的复杂性、丰富性,才最终促成了创作的成功,才使得作品永葆其艺术生命力,永葆其艺术青春。

创作动机复杂性的另一个层面体现在动机的结构及其内在机制的复杂性。创作动机的结构可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这些结构和类型各有其复杂的内在机制,它们之间又有多种不同的交叉和组合方式,再加上同一文学创作过程中多种不同的子动机的综合作用,因而创作动机一旦触发,作家内心便经常发生激烈的动机冲突。动机冲突造成文学创作过程的多种复杂行为模式,并给文学产品打上深重的冲突印记。可以说,一切文学创作过程都存在着不同样式和不同程度的动机冲突,一切文学产品恰恰是在各种不同的动机冲突中完成的。

综上所述,创作动机统领、支配、决定和影响着文学创作过程以及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发展已对文化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文化艺术精品已迫切提上议事日程。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审时度势、深思慎取,保持高尚的创作动机,用饱满的真情和热忱去抒写新的时代精品、弘扬新的时代旋律,如此,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