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XINGTAIUNIVERSITYVol.21.No.2
Jun.2006
浅谈艺术的美与形式
连学锋
(邢台学院美术系,河北邢台 054001)
摘 要:艺术是欣赏的,因此也是抒情的、形象的、有内容的,有内容才能抒情、感人,这是美的一个特色,也是形式的魅力所在,一切脱离开内容的形式,都将是空洞的美。
关键词:内容;艺术美;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06)02-0068-03
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里,再次观摩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又一次被画面中淳厚而细腻的笔触,质朴而感人的生动形象所感染,这幅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使我引起对美与形式的一些看法和探索。
一由于《父亲》的形象刻画细腻,有真实感,而使人想到了绘画与照相的问题。曾有人认为:自从历史上有了照相机之后,就迫使绘画另找新的表现途径。这话也有一部分的道理。确实画家画出来的作品,不能同照片一样,不能重复人家所做的事情。一个富有智慧和才能的艺术家,决不愿意自己的创作等于一种机械的产品。不过,也要注意,不能把艺术上的细腻描绘、有真实感,跟照相完全等同起来,从而贬低绘画的艺术价值。如果这样,也会把伦勃朗、安格尔等西方古代艺术大师们的作品,看成是“照相”,这样,也似乎觉得,这些画家幸运出生于照相机发明之前,否则他们的本领也会被照相机所代替,就轮不到当大师了。但,如果这样看待这些西方艺术家,那是片面的。象伦勃朗这类画家,对于形象的塑造,确实比较细腻、富有真实感。但决不是照相的真实,他们的绘画主要社会功能也不是照相的功能。这里暂且不说其用色用笔的特色,而以形象塑造来说,也不仅是外表的真实。马克思说“伦勃朗把圣母画成尼德兰农妇的样子”。这位荷兰画家善于通过宗教故事表达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在画面中流露出对穷困受苦者的深厚同情和鲜明的民主思想倾向。因此,其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和画家对时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表现力是分不开的。这些不是所谓照相机能办到的。显然,这不是说,画得细腻,就是好画。细腻只不过是一种表现手段。
有些画家的绘画作品,不求形象内在的深刻刻画,只为了表皮细腻,是不能令人赞赏的。《父亲》之所以有艺术性,是和画家细腻的表现手法,深刻触及到特定环境中农民的内在心灵分不开的。这幅画不仅把汗珠画得清清楚楚,就是手指刺伤得血痕也显示出来。这些血与汗包涵着“父亲”的艰辛和为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是画家从生活中经过概括、提炼而成的,浸透着创作的激情和严谨的构思。有人说,这幅画吸收了超级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不错,但不是超级现实主义的。因为超级现实主义更加单纯追求精雕细刻的形象外表的表现。所以我们欣赏一幅作品,不能单纯从形式上来看。也正因为如此,有的画家生怕自己的作品象照相,就故弄玄虚,似是而非,自觉“抽象”,其实画面空洞无物,从而破坏了画面美的感受。
二
这里,也使人想起了如何看待美与形式的问题。列宁引用黑格尔的话说“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同样的,美、艺术的形式也不是孤立的。我们必须把它们的形式和内容联系起来理解。美是呈现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之中。但也有的画家片面地认为美只是在抽象的形式之中,以为单单从形式法则来分析、“化验”,可以找到美的“细菌”。因此,这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当然,主张在形式上寻找美的根源、“细菌”,并不是现代人的创见。如18世纪有些英国人在这方面也作了一番探索。为了借鉴,不妨将他们对美的看法先简单地谈一下。英国美学家爱德蒙・柏克(1729—1797),在他的《论崇高与美的观念的根源》著作中,认为小的体积,平滑光亮的表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连学锋(1973-),男,河北省邢台市人,毕业于河北师大,主要从事美术教学及研究.电话:(0319)3383791
・68・
连学锋:浅谈艺术的美与形式
面,娇柔纤细的结构,渐次的变化和洁净明快的颜色是美的。他解释说:“在大多数语言里,爱的对象则是小词来称呼的”,如“小爱人”、“小鸟”之类,因此,“美的对象比较地说是小的”。柏克企图从物体形状对人的生理感官所产生的舒畅与否,去考察美的实质。当时英国工业的发达,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影响到了他们对美学探索的途径,于是他们也想在物体中象探索物理元素那样去探索美。又如英国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迦兹(1697-1764),他所著的《美的分析》也在物体形式上作了考察,提出六个美的规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其中对线条着重作了分析,他认为波浪线、蛇形线组成的物体,能给人的眼睛以一种变化无常的追逐,而产生了乐趣。因此,他认为曲折的小路,蛇形的河流都是美的。从此之后“曲线美”也就成为一度流行的名词。
这些探索,对于造型艺术的形式处理上是有帮助的,而且对于那些把美作为虚无飘渺而藏在个人的心灵中的观点,提出了异议,也是很有意义的,但脱离开社会、历史范畴,而单纯在物体形状上寻找美的实质,似乎显得有点片面。
比如拿曲线来说吧,它的形式美是相对的,不能不加分析地完全作为抽象美的形式来运用,更不能脱离开内容谈形式。例如,曲线呈现于姑娘的胸部,可能反映出健康丰满的体形,一般来说是美的,反之,呈现在姑娘的背脊部,却是佝偻之状,不健康的现象,不可能是美的。一棵巅崖的苍松,久经风雨侵击,形成磐曲斜折,曲线形的,则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是美的。其实说起来,荷迦兹尽管从物体形式方面考察了如何是美的,但他的作品,却不是以所谓“形式美”或“抽象美”来取胜,并不单纯依靠几根抽象的线条去打动鉴赏者的心灵。从荷迦兹一些铜版画中,包括画家青年时期到晚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作品是一贯重视思想内容和形象的刻划的,他擅长通过故事情节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流露出对小市民的同情,并大胆地揭露了现存制度的弊端。这位画家尽管在理论上将美作为离开了内容来考察,但他在创作中却未曾放松题材内容的表现。
同样的,柏克所说小的体积是美的。如果从某些事物内容来分析,有的“小东西”如小鸡、小羊羔、婴孩或植物的幼苗等等,由于它(他)们幼小,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会令人感到喜爱。我们看到野地冰霜之中冒出嫩绿的幼苗,会为这幼小自然物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到振奋。同时,动物幼小的生命,也往往是天真、纯朴、稚气的,人们对于天真无邪的神态,总喜欢和它(他)们亲近。齐白石的小鸡、拉斐尔的小天使,因为形象可爱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想也
是和这些关系分不开的。但不能把小的体积,作为一个抽象的审美的准则。这一点,拿破仑就提出了恰恰相反的看法,他凭他的权力曾颁发了一道令:“凡是大的,总是美的。”
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了宣扬他的威望、功勋,和反映他英武的气概与征服世界的雄心,通过“大”的凯旋门、“大”的画面:《授旗式》、《加冕式》之类也不足为奇。因而也使人想到我们二千多年以前的《诗经》中描写美人为“硕人”,到了明清时赞美妇女的体形却常以“长项削肩、瘦不露骨”来形容。倘若离开了历史、社会,而仅仅以抽象的形式来分析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或在它们的形式上寻找什么美的实质,也是难以得到正确的答案的。三近来有些画家对形式抽象美的探索,有的企图离开内容而抽象地在形式上去寻找美的根源。对所谓形式抽象美所触及到的,也不外乎绘画构图形式上的规则:如多样统一、对称调和、虚实疏密、旋律感、运动感等等。当然,这些研究、探讨对画家来说是很有益的,甚至在某些画面上能起很大的作用。一个画家应该尽量去发掘形式表现的潜力,但它们也只能是在与内容完美结合时才是美的。
我认为:画家对于现实客观形象与景色的表现,是需要加以取舍、提炼,或变形、夸张,或运用虚实疏密等等规则的,用以增强形式、形象的感染力。有的装饰画,仅以一、二根线条就表现出生动而有情趣的小动物的形象,如毛驴、猴子、狐狸等,是因为它找到了这些虽是简练的线条,却能传神地表达小动物的神态、情趣。相对地说这些线条愈是简练,所包涵的东西也就愈多,动物的特征、动态、情趣,完全依靠这几根线条来表现。这正是画家平时对动物生活特征的观察、熟悉和掌握的结果,并不是什么抽象美的套用。戏曲脸谱是比较抽象的,但它也是根据人物性格而造型的。假如把张飞的黑(笑)脸安在威严的关云长的头上,那就和人物性格不相符,就很别扭了。因此也使人想到:黄金分割律在某些物体形式上应用,可能使人产生快感或美感。但几平方米的小屋,若以它的比例来设置房门的大小,那进出非碰头哈腰不可。所以我认为美必须把形式和内容联系起来看,仅仅在抽象的形式中是找不到什么美的。
那么,只一味在形式上探索美,认为美只是在形式之中,这种观点、理论,对于艺术创作会导致哪些影响呢?
我认为:既然美就是在形式之中,那么一个画家只要单纯掌握了形式美的法则,就能创作出美的画。基于这种观点,也就会产生:美术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讲授形式美的规律
・69・
邢台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之类的看法。似乎老师只教给学生掌握了形式美的规律,就得到了美的宝葫芦,不管这葫芦里盛什么样的水,都能变成了美酒。可是,这样的宝葫芦,不仅弄得形式与内容没有血缘的关系,而且也会使形式和生活隔离、疏远起来,以致带来了形式本身的贫乏与僵化。这也就忽视了画家如何以绘画语言去概括、提炼、揭示客观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这些应是艺术创作中更为关键、更为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画家能忽视这一课题吗?我想不能。
从西方现代派画家的作品中来分析,不难发现其作品也没有脱离开社会、历史范畴而片面地谈艺术美与形式的关系,他们在艺术形式上大都强调主观并运用夸张手法来揭示内心情感,体现时代精神。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画面上粗硬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好像在大声呼喊一样,吸引着观众的眼睛,他的画令人感到亲切、深厚,暗示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形式感,但其作品却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凡高这种独特的风格形式,并非出于要创造出一种别人看不懂的艺术,恰恰相反,正如里奥埃所说“他长时间地蓄意创造一种新的绘画,这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易懂的、近乎儿童画似的艺术。能够打动没有细致微妙艺术感觉的普通人们。”由于凡高自己具有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所以他的单纯的艺术形式并不粗浅,反而给观众另外一种美的感受。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对形式的技法不断变化,使他在崇尚时髦的现代艺术家中获得了声誉。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研室.外国美术史[M].北京:高
他一时如塞尚那样,画形体沉重的静物;一时如马蒂斯那样,画东方式的装饰艺术;一时把黑人艺术中的怪异形象与立体派方法结合,造出更为狞恶的人物;一时又用希腊瓶画中流畅的单线,画出古典的神话故事。他在各种形式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画面美的统一与和谐。
总之,美的形式,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欣赏美术作品,如同吃菜一样,不能老吃一样,我赞赏《父亲》,但决不希望所有的画都象《父亲》。画家为了尽情地表现题材和思想情感,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但美术既然是一种艺术语言,那末,人们的语言、说话,总要使对方听得懂,能理解。因此,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决不能在观众面前故弄玄虚,以为别人看不懂,才是艺术。所以我们热切希望画家在对形式规则作不断地探索的同时,决不能抛开了内容而孤立地在形式上寻找抽象美,否则,会对艺术创作带来不利的影响。一幅好作品,应该引起观众的理解,时代的共鸣。这,并不是某一个观众的要求,而是历史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尺度。
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迟 轲.西方美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Art:ItsBeautyandFormality
LIANXue-feng
(DepartmentofArt,XingtaiUniversity,Xingtai,Hebei,054001,China)
Abstract:Artisforappreciation,andinthesamewayitislyric,visualizedandfullofcontents.Artwithcontentislyricandaffective.Thisisnotonlyafeatureofbeautybutalsocharmofitsformality.Allformalitywithoutcontentisemptybeauty.
KeyWords:content;beautyofart;formality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