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执 笔 人 李永红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中国文化史》是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可作为全校性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正确地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源流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具体钻研,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因此该门课程是汉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专业学生。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有选择地介绍、探讨中国文化最主要的内容、特征,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基本而又系统的了解,为进一步认识、研究中国文化打下基础。中国文化自古文史哲不分家,通过本课程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把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文史哲方面融会贯通。
学习本课程,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将在导引学生初步解读中国文化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拓展、增进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修养,提升对中国国情的理性认识和文化传承再造的责任。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为《中国历史》,要求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较清晰的了解;本课程
1
可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课程同时开设。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34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
第一章 文化和文化史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学中的大、小文化概念,主要的文化研究学派;把握文化一词在中国的古典意义、文化演进的基本特点、文化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教学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史研究的价值意义。
教学难点: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关于文化
1、文化界说的多维现象
2、相对认可的文化定义
3、重要的文化研究学派
2
二、关于文化史
1、文化史概念及文化与历史的关系
2、文化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类型的概念;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特质及表现。
教学重点:文化类型;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教学难点:对文化类型的判断。
教学内容:
一、关于文化类型
1、文化类型概念及研究价值
2、中国文化类型判断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3
1、大陆民族文化
2、农业社会文化
3、宗法制度文化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精神”概念;把握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四大要素。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四大要素的把握。
教学内容:
一、刚健有为
1、《周易大传》与孔子
2、刚健有为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影响
二、贵和尚中
4
1、“大和”和“和合精神”
2、中和观
3、重和去同观
三、崇德利用
1、崇德和利用
2、崇德利用的人文影响
四、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1、天人合一的内容
2、中国古代的天人观
3、天人合一精神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的礼乐文化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的兴替、礼乐文化的起源概况;把握礼文化完备的四大阶段、礼的功能作用、乐教表现、“三礼”、礼法综合为治的理念。
5
教学重点:巫史文化;礼文化;乐文化。
教学难点:巫史文化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巫史文化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1、巫官文化的表现和典型代表
2、史官文化的兴起和道德人文理性
二、礼文化
1、礼的起源与礼文化的完备
2、礼的功能作用
3、礼经和礼仪制度
4、礼法综合为治的理念和实践
三、乐文化
1、乐文化的起源
6
2、乐礼相结合的原因
3、乐教的表现和影响
第五章 中国的宗教文化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宗教学主要学派、中国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把握人文宗教的精神影响、社会功能、道教盛衰和佛教立足的原因。
教学重点:人文宗教;中国的宗教文化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人文宗教的精神影响。
教学内容:
一、宗教要说
1、宗教起源与人学特征
2、人文宗教的精神作用和社会功能
3、宗教学的主要学派
二、中国的宗教文化
7
1、中国古代宗教的基本特点
2、道教成为中国一大宗教的原因
3、佛教立足中国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第六章 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观念结构、行为模式;把握仁政观、德礼观、官僚政治、元典概念、世界轴心期理论。
教学重点: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文化的“元典”问题。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观念结构、价值取向。
教学内容:
一、政治文化所要研究的内容
1、政治文化和传统政治文化的概念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观念结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二、中国政治文化的元典问题
8
1、“元典”概念
2、元典的创制时代及特征
3、中国的政治文化元典
第七章 中国的士文化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发生发展史、公共知识分子的品格要求;把握中国传统“士”的行为特点、“道统”与“政统”问题。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士阶层的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道统与政统问题。
教学内容:
一、士的发生史
1、传统“士”的涵义
2、士阶层形成的历史途径
3、中国传统士阶层的行为特点
9
二、道统与政统问题
1、道统
2、政统
3、道统与政统关系的历史面貌
第八章 中国的学术文化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经学概况;把握概念、 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经学的流变。
教学重点:中国传统学时的基本特点;经学的流变。
教学难点:经史关系的流变。
教学内容:
一、中国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容
1、关于“学术”的概念
2、关于“通学”问题
10
、、“经学” “国学”“通学”
3、关于“国学”
4、最早的学术目录
5、学术流变和分期
6、传统学术的基本特点
二、经学问题
1、经学概念和经学研究的价值
2、经博士与经典领域的扩张
3、经学流派概况
4、经史关系的流变
五、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和对中国文化史知识的掌握。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1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为《中国文化史》,由陈登原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版本为1998年版。
参考教材:
谭家健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附习题:
第一章习题:
1、文化学中的大、小文化指的是什么?
2、简述重要的文化研究学派及其主要贡献。
3、文化与历史有何关系?
第二章习题:
1、什么是文化类型?了解文化类型有何研究价值?
2、简析大陆民族文化的特质。
3、简析农业社会文化的特质。
12
4、简析宗法制度文化的特质。
第三章习题:
1、什么是“文化精神”?
2、简述刚健有为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影响。
3、简述“大和”和“和合精神”。
4、简述“天人合一”的内容与思想影响。
第四章习题:
1、简析巫史文化与礼乐文化的关系。
2、简述礼法综合为治的理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简答乐教的表现与影响。
第五章习题:
1、人文宗教有什么精神作用和社会功能?
2、简答中国古代宗教的基本特点。
13
3、分析佛教立足中国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第六章习题:
1、什么是政治文化?
2、“元典”指什么?
3、简析中国政治文化的元典问题。
第七章习题:
1、简析士阶层形成的历史途径。
2、简述中国传统士阶层的行为特点。
3、什么是“道统”,什么是“政统”,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习题:
1、 “学术”指什么?
2、什么是国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3、简述经史关系的流变。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