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主要器型。 B.锯齿纹非常盛行,成为其主要特征。 C.纹饰一般装饰于陶器上腹。 8.河陇军事人物中:
A.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出生入死,屡建战功。
B.赵充国在对匈奴、羌、氐等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C.姜维是一位颇具才略的羌族军事家。 D.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 3.丝绸之路:
A.在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后益加畅通。 B.在隋唐达到鼎盛,长安、洛阳等城市呈现出国际都会的风貌。
C.沿线重要都市都有不少胡商。 D.在明朝后走向衰落。 4.丝路重镇武威:
A.马蹄寺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 B.所藏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 C.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城。 D.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 5.长城沿线的古城遗址中:
A.锁阳城是酒泉通往敦煌古道上的一座边城。 B.锁阳城、常乐古城、石包城互为策应,有鼎足之势。
C.石包城是明代所修的重要城堡。 D.居延塞主要由烽燧亭障等边防设施组成。 6.麦积山石窟:
A.开创于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 B.东、西崖摩崖大佛是隋代造像。
C.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绝大部分泥塑彩妆。 D.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4窟上七佛龛。
7.敦煌莫高窟:
A.大型彩塑均为唐代所造。
B.第96窟窟檐依崖而建,俗称“九层楼”,为莫高窟标志性景点。
C.大型彩塑通过体量给人一种崇高感,这是宗教信仰的需要。
D.第158窟大卧佛,又称涅槃像、睡佛,是莫高窟彩塑代表作之一。
D.吴玠、吴璘指挥的和尚原大战射杀了金兀术。 9.河陇文艺名家中:
A.赵壹《刺世疾邪赋》是一篇讽刺现实的政治抒情赋。
B.李益是中唐的著名边塞诗人。 C.李梦阳是宋代“后七子”的代表作家。 D.李公佐著有传奇小说《李娃传》。 10.魏晋画像砖:
A.绝大部分都是一砖一画。
B.《驿使图》被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的样本。 C.为研究汉代的农牧业提供了一批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D.绘画以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与莫高窟艺术时间相当。
1.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述: A.伏羲第一个画出了八卦。
B.伏羲制作渔网,教导人们狩猎,并驯化野兽,所以又称为“伏牺氏”。
C.伏羲驯养动物成为厨房制作的主要食品,所以名号“庖牺”。 D.伏羲建都在陈邑。 2.马厂类型彩陶: A.纹饰以黑彩为主。
B.重要特征为四大圆圈纹和变体神人纹。 C.多单耳罐、筒状杯和双肩耳圜底罐。
D.出现了最早的打击乐器——彩陶鼓。 3.大地湾遗址文化:
A.根据时间的早晚,共分5期类型。 B.第一期类型是迄今为止在渭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C.第一期类型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彩陶。 D.第二期类型揭露出可称为“陇原第一村”的较完整的原始氏族村落。
4.张掖大佛寺:
A.保存有全国最大的唐代佛教大佛殿。 B.保存有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大明三藏圣教北藏》。
C.大佛殿内塑木胎泥塑卧佛像,造像身长34.5米。
D.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5.莫高窟壁画的飞天:
A.从十六国开始,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 B.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交汇融合而成的。
C.借助于羽毛与翅膀凌空腾飞。
D.在唐代完成了中国化、世俗化、歌舞化的里程。
6.莫高窟艺术:
A.是中国艺术与西域艺术往来交流的历史记载。 B.展示了一部佛教美术艺术史及其中国化的渐进历程。
C.有宋代以前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实例。
D.有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 7.甘肃境内汉长城:
1.请说明甘肃彩陶的突出特点。
A.大体以酒泉和敦煌为界,分为东、中、西三段。
B.修筑最早的一段,是令居以西至酒泉段。 C.中段的东端在今金塔县境与“令居塞”衔接。 D.至河口后沿黄河进入兰州市区,过桑园峡。 8.炳灵寺石窟:
A.第169窟最早又最有价值,为西秦所开创。 B.第169窟造像手法简练、造型优美。 C.高27米的唐代摩崖大佛,上半身用石雕成。 D.最值得称道的是窟门南侧的骑象菩萨。 9.临夏砖雕:
A.经常制作的吉祥主题有松鹤延年图、石榴双喜图、碧波荷花图等。
B.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 C.采用镂空和雕刻相结合,并融入高浮雕的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
D.画面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 10.居延汉简:
A.是国内简牍出土的最大宗。 B.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与文物价值。 C.大多发掘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 D.绝大多数是竹简。
答:第一,时代最早,大地湾诞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一批彩陶;第二,成就最高,马家窑文化将史前彩陶推至巅
峰阶段:多种色彩的综合运用,器型、纹饰的完美结合,各类纹饰母题的异彩纷呈,制作的精湛工艺,谱写了中国彩陶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第三,延续时间最长,从距今约7800年到2000年左右,甘肃彩陶绵延了5000多年,是各地彩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第四,文化面貌最为复杂,在甘肃新石器、青铜时代的文化中,大部含有彩陶,且风格多样各不相同,既有来自东方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来自西方中亚文化的因素,因此,甘肃彩陶文化既是本土强势的传统的反映,也是东西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晶。
2.请简要说明莫高窟壁画的历史价值。
答:本生、佛传、弥勒经变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法华经变、涅槃经变则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
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以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同时,壁画中描绘了中原与西域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相望于道的景象。古代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民情风俗场景也在壁画中有很多反映。
1.玉门关遗址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玉门关故址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今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上,是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关口,相传因西域输入
的和田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的城堡呈方形,均为黄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西汉时为玉门都尉的治所,是中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今日登上玉门关,由城堡西北瞭望,汉长城烽燧遗址如龙游瀚海,沙山戈壁一望无际,犹可领略汉唐西塞雄伟景观。
2.庆阳香包刺绣有些什么特点?
答:庆阳香包以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和手法奇特而区别于国内其他香包,其显著特点有四:一是原始生态
文化味厚。很多香包中渗透着巫神文化和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二是表现手法奇异多样。庆阳香包刺绣手法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变形,突出头身。三是比喻象征,托物言志。祛邪祈福是庆阳民俗文化的永久主题,以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则是庆阳香包的主要表现手法。四是审美观点独特。从意念出发,采用意象手法夸张造型,幻化姿态,随意创作
1. 怎样理解丝绸之路河陇段文化遗存的重要意义?
答: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以来,河陇便在天然地理交通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交通干线。作为丝绸
之路在中国境内的中枢地段,古代东西方文化、艺术和多种宗教在这里接触、碰撞。作为民族迁徙的走廊,各民族之间的征战、迁徙、兴衰构成了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各民族在创造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汲取了许多外来文化的精粹,创造出了独具特色、极其灿烂的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孕育了河陇特有的历史文明,有些物质文化又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所涵存,各时代积累、保存至今的各类文化遗产完整丰富,堪称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换、文化传播、相互交流的生动环节和真实样态。
2. 怎样认识莫高窟艺术的历史价值?
答:莫高窟有众多的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供养人像和题记,真实地提供了许多历史状况和
历史线索。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弥勒经变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法华经变、涅槃经变则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以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莫高窟壁画中描绘了中原与西域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相望于道的景象。另外,古代社会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民情风俗场景在莫高窟壁画中有很多反映。
1.请谈谈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僧侣们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答: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佛教逐步传入中国内地,中外僧人往来日益频繁。一代代僧侣不畏艰险,万里跋涉,东来西
行,舍身求法,他们的译经、取经活动使得佛教经籍广为流传,对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和中西文化交流、中西交通作出了贡献。如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公元386年东行在武威讲经说法,传播佛教。后秦灭后凉,迎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译经讲法,主持翻译佛经35部294卷。东晋法显64岁西行求法,14年后从海上回到中国,他撰写的《佛国记》记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唐玄奘西行寻求“真经”、“真法”,在印度18年。从印度回到长安开始译经事业,同时写作《大唐西域记》,介绍了他所经历的110个国家和传闻的28个国家的历史沿革、都城规模、山川地理、风俗文化、宗教情况等。该书对唐朝在西域的扩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后来的印度也有很大影响。
2. 有一首花儿这样唱道:“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还是这个唱法。”请谈谈你对花儿的看法。
答:花儿反映了各族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自由心情的抒写,是真善美的欢歌。特别是情歌,是花儿中
最朴素、最贴近心灵,最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部分。花儿唱出了对纯真爱情的追求:“越想阿哥心越愁,想得捻子烧光油,肠子拧成灯捻子,再拿眼泪当清油。”有时甚至流露出一种近乎狂野的心情:“红心柳,一张杈,哪怕他把头割下,血身子滚到人一搭。”“花儿本是心上的话”,花儿是唱响在西北大地上的天籁之音。
河陇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第一次作业
一、简答题
1、 答:河陇是一个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混合并存的地区,河陇文化一方面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在中西
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河陇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区。河陇叫典型地带有多元融合的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一个典型缩影。
答: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五营乡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大地湾遗址1958年后即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秋开始发掘,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发掘所获资料看,大地湾遗址,是甘肃东部地区目前发现较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存,距今4900-8120年。 大地湾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积13700平方米,遗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个,墓葬79座,窑38座,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8条,各种骨、石、蚌、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共计8034件。大地湾最早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有3000年文化的连续,其规模之大、内涵之丰富,在我国考古史上亦属罕见。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艺术珍品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大地湾的房屋建筑遗址,不仅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尤其是属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给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画,这一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地湾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数量很多,贮存物品的大袋形窑穴的建造,大型陶瓮、缸、罐等贮藏器的大量出现,都说明和反映了其经济形态属于定居的以农业为主的类型。
3、答: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时,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当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彩陶推出历史舞台时,甘青地区依然生存者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入新疆。
二、述分析论题
1、答: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伏羲文化,体现了伟大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
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文化具有广泛的民族代表性,是最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确认伏羲的始祖地位,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有利于满足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精神需求。
2、 答: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著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
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马家窑文化,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它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浑厚的艺术风格。它神奇的动物图纹,恢宏的歌舞,对比的几何形状,强烈的动感姿态,象黄河奔流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永世旋动。它象黄河浪尖上的水珠,引领着浪涛的起伏,臻成彩陶艺术的高峰。它留下的极其丰富的图案世界,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它所给予我们的欣赏价值是任何现代艺术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遥远的文化,就越能成为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收藏观赏品。 第二次作业
1、答:由西安出发向西行,须翻越陇山和渡过黄河,才能进入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陇山是一条纵贯于陕、甘、宁交
界的山脉。主要有北、南二道。
北道:由西安向西北行,经今彬县、泾川、平凉道固原,从固原向西,越陇山北段,到祖历河畔,经会宁县北郭城驿抵黄河东岸靖远,渡黄河西进到达武威。
南道:由西安朔渭水而上,在今宝鸡西再朔千水西北上,经陇县,越陇山到张家川县,从张家川到通渭,向西经定西、榆中,从兰州渡黄河,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
2、答: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怀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时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千余年间的敦煌飞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演变发展的历史。
3、答: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早、路程最长的国际商贸通道。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以及五大技艺,蚕桑、丝绸、稻作、茶艺、陶瓷等,都是经过这条大通道,走向国际、传遍世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创举。丝绸之路的意义是:不仅兼收并蓄地接纳东西方各种补养而获得自身发展,而且向外界输出自己的经济文化成果,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的“丝绸之路”,把西方与东方、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智慧创造沟通起来,汇合成广阔多元的人类文明之海,因而被誉为“文化大运河”。
2、答: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
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千”意为多。它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可供参观洞窟10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271~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00年在莫高窟偶然发现了“藏经洞”,洞里藏有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的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此后又由此发展出著名的“敦煌学”。敦煌学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不仅在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敦煌艺术之美、文化内蕴之丰富以及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第三次作业 一、简答题
1、答:名长城走向在甘肃境内有两条。主干线西起嘉峪关,东经今高台县石泉子,循黑河穿高台、临泽、张掖三地,至山丹县城后继续东行进入永昌县,穿金川峡,过河西堡,进入民勤县,绕了一个大弧圈,再由蔡旗堡折向正南进入武威市境,循洪水河岸南行,至黄羊镇以东进入景泰县,沿黄河向西北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
另一条复线是自今武威黄羊镇以东的东滩由主干线分出,直向南穿古浪峡,越乌鞘岭,沿庄浪河纵贯永登全境,至河口沿黄河进入兰州市区,过桑园峡,至永靖县的大浪沟止。
2、答:麦积山石窟以泥塑见长。麦积山是红土与砂石构成的铄岩,开窟尚可,塑像却不成。工匠们没法像云岗、龙门那样依山取势造大佛,或是借石刻形雕菩萨,只得和泥塑像,这就使麦积山成了以泥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石窟。 3、答: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 [1]甘肃平凉崆峒山风光(20张)
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起源于东汉。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却是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学,应当说黄帝、老子都是道教的祖师。崆峒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追根朔源,崆峒山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并不为过。
二、分析论述题
1、答: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是主要用途。从实际情况看,古长城沿线大体上与农牧区自然分界线相吻合。北方广阔草原适宜大规模游牧,农牧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这种地理环境既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容易产生摩擦。自从因发明辔具而有可能组建富于高度机动性的骑兵队伍之后,游牧民族便如猛虎添翼,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对农耕民族保持巨大军事压力。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原王朝无力也无需耗费巨大国力去控制北部辽阔的荒漠与草原,而又不得不随时提防时刻觊觎邻人财富的游牧部落南下劫掠。事实上几乎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挑战。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北方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又都与历史上四个寒冷时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在寒冷期被推到了黄河以南。可以说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始终是中国古代影响、制约双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城便是这种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障碍不足而建立起的防御体系。
二.开发屯田,保护屯田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凡是修筑长城的地方,都要组织修筑长城的人和其随从家人,进行农牧业生产,以保证长城沿线的供应,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不但在长城的沿线设十二郡,而且移民前往开发。汉武帝时又大量发展了屯戍和屯田,有组织地进行发展农牧业生产。同时,长城烽燧也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
三.开拓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代,经过多次对匈奴贵族奴隶主的征讨战争,开拓了广大的西北边疆,确保河西战略要地的安全,修筑城障、列亭,最远达胪朐山(约在今阴山北麓),这些城障使汉军退可守,进可攻,从而保护了阴山和祁连山内外富饶的垦区和草原。
四.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秦始皇时在修筑长城时,随长城内外,都辟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沿着长城的十二郡也有大道相通,无论传递文书,还是商旅往来,都很方便,这对发展中原与边远地区的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汉代又打通西域的交通大道,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使节往来和商旅的通过。长城的烽燧也是沿着这条大道修筑,起到保护中西交通畅通的作用。
长城的具体形制、方位走向大体依据生态环境、政治形势、经济状况、民族关系、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而定。如明长城比起秦汉长城就已大规模南移。显然,长城乃是宏观上巩固边防、抗御北方游牧民族劫掠、拱卫中原的战略防线,并非就是位列最前沿的边境线,更非国界线。
2、答: 甘肃石窟以莫高窟为著,俗称千佛洞。莫高窟石质为砂砾岩,不便于雕刻,其艺术品均为彩塑和壁画,现存彩塑2000余身,壁画约4.5万平方米,此外还有4座完整的北宋木构窟檐和窟群附近的2座宋塔。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在开凿的洞窟中陈示佛教雕刻、彩塑或壁画。石窟本身及窟外的建筑处理和石窟中的艺术品所表现的古代建筑都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建筑艺术面貌的反映。
第四次作业 一、简答题 1、 答:李广。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
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汉匈作战史上,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基本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旷世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
2、答:甘肃“花儿”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科学的研究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早已在学界得到了公认。遗产确是历史的、过去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变化和发展。“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点的民歌,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倍受研究家青睐。
3、答: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二、分析论述题
1、答:段续,宇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台人。 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见当地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匠,学习制造方法。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成功。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著,至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水车浇灌,具有节省人力、畜力,成本低,好管理等优点。段续因地制宜,创制水车,为发展水利,推进农业生产,造福桑梓,做出了重要贡献,兰州人民至今仍末忘其功绩。
答:甘肃花儿、兰州太平鼓、宝卷、米拉尕黑、裕固族民歌、唢呐艺术、皮影戏、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太昊伏羲祭典、庆阳香包绣制。
1、 甘肃花儿:甘肃“花儿”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科学的研究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早已在学
界得到了公认。遗产确是历史的、过去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它的变化和发展。“花儿”是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很有特点的民歌,它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倍受研究家青睐。
2、民间舞蹈类兰州太平鼓: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 、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太平鼓是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