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CR系列住宅电梯,是中日双方针对中国住宅楼宇的特点,精心设计的高性能电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先中国市场住宅使用电梯低档次、性能差的局面。大大提升了电梯的可靠性。它集交流变压变频驱动技术、微机控制、数据网络、模块系统及先进的自检程序为一体,运行安全、舒适,维修方便,人性化的设计加以优越超凡的性能,并以其先进的节能技术,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急剧提升贵楼盘的品质及附加值。
²矢量控制的交流变压
矢量控制的交流变压变频(VVVF)调速技术,是整台电梯强健的心脏。日本三菱电机是全世界首家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于电梯产业并由此开创电梯驱动新纪元的公司。
VVVF技术实现了曳引驱动的矢量变换控制,通过变压变频 的精确调速,按照现代人工学原理,利用电脑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速度曲线运行,令电梯运行平稳、安全、高效,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体对乘坐舒适感的要求。成熟的变压变频(VVVF)系统与专用的马达相匹配,减少了马达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 应用最新的全数字化PWM脉宽调制技术,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有效抑
制低频转距脉动,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很接近正弦波形。轴套式数字
测速编码器直接套装在电机主轴上,与主轴同心,不打滑,测速精确,从而使电梯运行更平稳、舒适。
大功率开关器件使用了IGBT(隔离栅双极性晶体管),开关频率极高,通常达到10kz以上,开关频率超出了人类听觉范围,大大降低了电机的噪音,从而运行寂静无声。随着制作工艺的不
断改进,IGBT的体积也越做越小,因而使得控制柜尺寸随之变小,相应加大了机房使用面积。
²电气控制系统高度集成化设计。随着模拟电路技术和数字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设计、工艺和制造设备的不断改进,使大规模的表面贴装技术(SMT)及大型高集成电路(LSI)专用芯片在本产品中得以广泛使用,从而极大程度地缩小了控制电路的印版面积,降低功耗,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了印版的数量,因此使控制屏尺寸大为减小。另外,单面维护设计的控制屏,增加了维修的便利性。
²采用日本三菱电机首创的数据网络信号传输系统。
把大量的微机分布在电梯控制屏、轿顶站、轿厢操纵箱及各个层站等部位。各台微机之间的通讯以计算机串行通讯方式连接成一个网络,从而实现大规模、高速率、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每台微机处理器都是为特定的要求而专门设计的,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高效、可靠运行。大大减少了 各部件之间的连线和接口,故障发生率被降到最低点。
²采用新型的无连杆式门机结构。
通过一个微机控制专用变压变频(VVVF)调速驱动系统控制门机,
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无连杆式同步带门机结构,实现电梯层门开关的轻缓、平稳和安全。
同时,此领先技术,大大减少了门机这一电梯主要部件间的连线和接口,使门机系统从根本上摆脱了事故频发的局面。 ²GPS-CR的群控系统。
两台电梯的群控制,是在充分考虑了住宅楼宇建筑特点,精确计算大楼的实际交通流量和电梯的运载能力后得出得设计思路。取消了独立或专用的群控部件(群控柜和群控印板),而采用了二台电梯中微机通过光纤直接连接,实现群管理控制;削减了部分群控AI智能高级功能,如高峰交通控制。GPS-CR的群控功能使用户得到高技术和低价格的双重享受。这一改进,进
一步体现了上海三菱客户至上的企业生存理念。 ²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原先的SDE(安全触板),与AMS(光幕)相结合,改进为MBS(带双侧安全触板的光幕),即非接触门保护装置。更增加了整个运载过程的安全性。体现了上海三菱以客户为上帝,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²适合住宅楼宇的操作方式和功能
GPS-CR轿厢的设计不仅是功能性、实用性的,更带有了独特简约的
风格。
² GPS-CR电梯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层站之间的最佳速度曲线,并根据负载和速度的需要,对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连续不断地进行调节控制,即在实时计算的基础上,满足高效运行性能的要求,并实现节能约。 ²称量起动
采用称量起动,即起动时根据轿厢的实际重量(通过轿顶上的差动变压器检测轿厢实际载重量)给电动机预加起动力矩(按连续线性关系),使起动冲击减到最小。具体地说,如果未给电动机预加启动力矩,例如当轿厢空载上行时,对重侧(重量为轿厢自重+50%额定载重)比轿厢侧重,当电动机抱闸放开时,轿厢会突然上提;相对应地当轿厢满载上行时,轿厢侧比对重侧重,当电动机抱闸放开时,轿厢会突然下沉,其它情况亦然。按一般闭环控制系统当出现上述情况时才施加力矩控制,而以前的SP-VF系列电梯也只能根据轿厢重量分三段(非连续线性关系)预加起动力矩。但GPS-CR电梯在启动时,先通过轿顶的检测器预测轿厢的实际重量,经分析计算,按连续线性关系对电机预加起动力矩,最大程度得减小起动冲击力,做到真正地称量起动,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因而在电梯起动时,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感和平稳性
第一章 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曳引驱动电梯样板安装及基准线挂设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木质样板应选用无节、干燥、韧性强、不变形的木材。并且应四面刨光、平直。
2.1.2 根据提升高度不同,样板横断面不小于表5-1中所列数值。 样板横断面要求 表5-1
提 升 高 度 (m) 厚 度 (mm) 宽 度 (mm) 40 80 ≤20 50 100 20~60 60 100 >60 注:表中要求尺寸为加工后净尺寸。 2.1.3 加工后横断面不小于100³100mm;的木方(架设样板)、角钢,M16膨胀螺栓或M16的钢筋,薄铁皮,钉子,琴钢丝,8#钢丝等。 2.2.1 主要机具:
电锤、铁锤、水平尺、直角尺、钢板尺、盒尺、线坠、墨斗、钢锯。 2.2.2 木质样板在制作时要确定电梯的主轨间距,副轨间距,门宽三者的数据。制作样式如(图1.1).
副轨样板 主轨样板 门样板 图1.1
样板固定是要根据电梯的门与主轨,门与副轨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三者之 间的位置如(图1.2).脚手架的搭设不得妨碍样线和导轨的安装。
图1.2 2.3 作业条件
2.3.1 井道内脚手架搭设如(图1.3 AB),并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脚手架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装部门提供的图纸要求。
图1.3A
图1.3B
2.3.2 脚手架平台最高点位于井道顶板下1.5~1.7m处为宜,以便稳放样板。顶层脚手架立管最好用四根短管。拆除此短管后,余下的立管顶点应在最高层牛腿面500mm处,以便于轿厢安装。
2.3.3 脚手架钢管档距以1.4~1.7m为宜,为便于安装作业,每层厅门牛腿下面200~400mm处应设一档钢管,两档横管之间应加装一档横管,便于上下攀登,脚手架每步最少铺2/3的脚手板,各层交错铺板,以减小坠落危险。
2.3.4 脚手扳两端探出排管150~200mm,用8#铁丝将其与排管绑牢。如(图1.4)
图1.4
2.3.5 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技术部门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
2.3.6 现场施工用电、照明用电必须符合国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3.7 各层厅门口必须设有良好的防护门或防护栏;并且各层厅门口及每步脚手板上应保持干净、无杂物。
2.3.8 实际测量顶层高度,底坑深度应与图纸相符,并核算是否能满足该梯工程的要求。 3 操作工艺
3.1.1 搭设样板架:
3.1.1.1 在井道顶板下面1.2m左右处用膨胀螺栓或钢筋将角钢或者是托木水平固定于并道壁上。
3.1.1.2 若井道壁为砖墙,应在井道顶板下1.1m左右处沿水平方向剔洞,稳放样板木支架,并且端部固定。
3.1.1.3 样板支架方木端部应垫实找平,水平度误差不得大于3/1000。
3.1.2 测量井道,确定标准线
3.1.2.1 预放两根厅门口线测量井道。两线间距为门净宽度。每层测量两组数据.测量方法如(图1.5)
图1.5
3.1.2.2 根据井道测量结果来确定基准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a 井道内安装的部件对轿厢运行有无妨碍,如限速器钢绳,选层器钢带,限位开关,中线盒,随线架等。同时要考虑到轿门上滑道及地坎等与井壁距离,对重与井壁距离,必须保证在轿厢及对重上下运行时其运动部分与井道内静止的部件及建筑结构净距离不得小于30mm。 b 确定轿厢道轨线位置时,要根据道轨架高度要求,考虑安装位置有无问题。
道架高度计算方法如下.
H=L-A-B-C
H—— 道架高(左);
L—— 轿厢中心至墙面(左)距离; A—— 轿厢中心至安全钳内表面距离; B——
安全钳与导轨面距离(3~4mm); C——
导轨高度及垫片厚度之和。
c 对重轨道中心线确定时应考虑对重宽度(包括对重块,最突出部分),距墙壁及轿厢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隙。
d 对于前后开门(贯通门)的电梯,井道深度≥厅门地坎宽度³2+厅门地坎与轿厢地坎间隙³2+轿厢深度。并应考虑井壁垂直情况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e 各层厅门地坎位置确定,应根据所放的厅门线测出每层牛腿与该线的距离,经过计划,应做到照顾多数,既要考虑少剔牛腿或墙面,又要做到离墙最远的地坎固定后,其门立柱与墙面的间隙小于30mm而定。
f 对于厅门建筑上装有大理石门套以及装饰墙的电梯,由于它们的施工在后,因而确定厅门基准线时,除按照上述e进行考虑外,还要参阅建筑施工图,同时考虑门套及装饰墙的施工。
g 对两台或多台并列电梯安装时应注意各电梯中心距与建筑图是否相符,应根据井道建筑情况,对所有厅门指示灯,按钮盒位置进行通盘考虑,使其高低一致,并与建筑物协调,保证美观。
h 对多台相对并列电梯确定基准线时,除上述应注意的事项外,还应根据建筑及门套施工尺寸考虑做到电梯候梯厅两边宽度一致,两列电梯厅门口相对一致,以保证电梯门套施工或土建大理石门套施工的美观要求。
i 确定基准线时,还应复核机房的平面布置。曳引机、工字钢、限速器、极限开关、选层器等电气设备的布局有无问题,维修是否方便,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3.1.3 样板就位,挂基准线:
3.1.3.1 样板加工制造如(图1.1)。样板的木条应四面刨光、平直,按图纸要求组装,并用胶粘牢,将样板就位。如(图1.6)
A B C d
图1.6
基准垂线共计14根,其中: 轿厢导轨基准线 6根 对重导轨基准线 6根 厅门地坎基准线 2根
样板的定位要根据图1.4中的ABCD四条线来定位置。保证左右相等。线的长短可以根据电梯的门宽,主副轨间距以及门与主轨,门与副轨的间距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来。
为了简化施工,挂基准线也可以不采用整体样板,而采用在木方上直接钉木条法。但所采用材料必须符合本章第一节要求。
3.1.3.2 无论采用样板法或直钉木条法,首先应按照第3.1.2条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后,确定出梯井中心线,轿厢架中心线,对重中心线,进而确定出各基准垂线的放线点,划线时使用细铅笔,核对无误,再复核各对应线尺寸是否相等,偏差不应大于0.3 m m。样板或木方上木条的水平度在水平面内不得大于3 m m。
3.1.3.3 在样板处,将钢丝一端悬一较轻物体,缓缓放下至底坑。垂线中间不能与脚手架或其它物体接触,并不能使钢丝有死结现象。 3.1.3.4 在放线点处,用锯条或电工刀,垂直锯或划一V形小槽,使V形槽顶点为放线点,将薄铁皮覆盖在V形小槽上固定并用钢锯条在上面锯一开口至样线位置将线放入,以防基准线移位造成误差,并在放线处注明此线名称,把尾线用铁钉固定在样板上。
3.1.3.5 线放到底坑后,用线坠替换放线时悬挂的物体,任其自然垂直静止。如井道较高或有风,线坠不易静止时,可在底坑放一水桶,将线坠置于水或机油中,增加其摆动阻力,使线坠尽快静止如(图1.7)
图1.7
3.1.3.6 在底坑上600~1000mm处用木方支撑固定下样板,待基准线静止后用U形卡钉将线固定在样板木上,然后再检查样板上各放线点的固定点的各部尺寸、对角线等尺寸有无偏差,确定无误后。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准线尺寸必须符合图纸,各线偏差不应大于0.3mm。 检查方法:尺量。
4.1.2 基准线必须保证垂直。 检查方选:吊线、尺量。 4.2 基本项目:
4.2.1 样板架水平偏差不得大于3/1000。
4.2.2 并列电梯、厅门中心距偏差不得超过20mm。 4.2.3 相对电梯、厅门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5 成品保护
5.1 各层厅门防护栏保持良好,以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 5.2 作业时防止物体坠落,避免砸坏样板。
5.3 作业出入井道时,注意不碰厅门口线;井内作业时,特别是电、气焊作业时,注意爱护基准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确定轿厢导轨基准线时,应先复核图纸尺寸与实物尺寸两者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以实物尺寸为依据。并通过有关部门核验。 6.2 每次作业前,均应复查一次基准线,确认无移位,与其它物体不接触后,方可作业。
6.3 在剔凿井道内壁及厅门处楼层显示盒、呼梯盒孔洞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清扫脚手板,防止砸坏样板。
第二章导轨支架和导轨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导轨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设备:电梯导轨、导轨支架、压板、接头板、导轨基础座及相应的连接螺丝等规格、数量要和装箱单相符。产品要有出厂检验合格证及技术文件。
2.1.2 材料:凡使用的材料应有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资料。使用的材料见表5-2,根据电梯设计不同分别采用。
安装导轨支架和导轨所使用的材料 表5-2 材料名称 规 格 要 求 镀锌膨胀螺栓 根据设计要求决定 过墙穿钉 钢 板 电 焊 条 水 泥 砂 子 石 子 根据设计要求决定一般直径≥φ20 δ=16或δ=20的普通低碳钢 3.2mm或4.0mm结T-422普通低碳钢焊条 标号不小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中 沙 含泥量小于5% 豆 石 用水冲洗 2.2 主要机具:
2.2.1 小型卷扬机、电焊机、手砂轮、电锤、尼龙绳(提轨道用)、钢丝绳索(固定滑轮用)、滑轮、电焊工具、榔头、扳子、錾子、钢板尺、钢盒尺、塞尺、找道尺、铁锹、小铲、水桶、小灰桶、油石、对讲机(或耳机电话)。 2.3 作业条件:
2.3.1 梯井墙面施工完毕,其宽度、深度(进深)、垂直度符合施工要求。底坑要按设计标高要求打好地面。
2.3.2 电梯施工用脚手架既要符合有关的安全要求,承载能力≥2.5kPa (≈250kgf/m2),又要符合安装轨道支架和安装轨道的操作要求。 2.3.3 井道施工要用36V以下的低压电照明。每部电梯井道要单独供电(用单独的开关控制),且光照亮度要足够大。 2.3.4 上、下通讯联络设备要调试好。
2.3.5 厅门口、机房、脚手架上、井道壁上无杂物,厅门口、机房孔洞要有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物体坠落梯井。 2.3.6 要在无风和无其它干扰情况下作业。 3 操作工艺
3.2 确定导轨支架的安装位置:
3.2.1 没有导轨支架预埋铁的电梯井壁,要按照图纸要求的导轨支架间距尺寸及安装导轨支架的垂线来确定导轨支架在井壁上的位置。
3.2.2 当图纸上没有明确规定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和最上一排导轨支架的位置时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最下一排导轨支架安装在底坑装饰
地面上方1000mm的相应位置。最上一排道架安装在井道顶板下面不大于500 m m的相应位置。
3.2.3 在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导轨连接板(接道板)与导轨支架不能相碰。错开的净距离不小于30m m。
3.2.4 若图纸没有明确规定,则以最下层导轨支架为基点,往上每隔2000mm为一排导轨支架。个别处(如遇到接道板)间距可适当放大,但不应大于2500mm。
3.2.5 长为4m以上(包含4m)的轿厢导轨,每根至少应有两个导轨支架。4m至3m长的轿厢导轨可不受此限,但导轨支架间距不得大于2m。如厂方图纸有要求则按其要求施工。 3.3 安装导轨支架:
根据每部电梯的设计要求及具体情况选用下述方法中的一种。 3.3.1 电梯井壁有预埋铁:
3.3.1.1 清除预埋铁表面混凝土。若预埋铁打在混凝土井壁内,则要从混凝土中剔出。
3.3.1.2 按安装导轨支架垂线核查预埋铁位置,若其位置偏移,达不到安装要求,可在预埋铁上补焊铁板。铁板厚度δ≥16mm,长度一般不超过300mm。当长超过200mm时,端部用不小于φ16的膨胀螺栓固定于井壁。加装铁板与原预埋铁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要求三面满焊。
3.3.1.3 安装导轨支架:(a)安装导轨支架前,要复核由样板上放下的基准线(基准线距导轨支架平面1~3mm,两线间距一般为80~100mm,其中一条是以导轨中心为准的基准线,另一条是安装导轨支架辅助线(图1.4)。(b)测出每个导轨支架距墙的实际高度,并按顺序编号进行加工;(c)根据导轨支架中心线及其平面辅助线,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然后进行固定焊接;如(图1.6)(d)整个导轨支架水平度应不大于5mm;
(e)为保证导轨支架平面与导轨接触面严实,支架端面垂直误差小于1mm;(f)导轨支架与预埋铁接触面应严密,焊接采取内外四周满焊,焊接高度不应小于5mm。焊封要饱满,且不能有夹渣、气孔等。 3.3.2 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
混凝土电梯井壁没有预埋铁的情况多使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导轨支架的方法。使用的膨胀螺栓规格要符合电梯厂图纸要求。若厂家没有要求,膨胀螺栓的规格不小于φ16mm。
3.3.2.1 打膨胀螺栓孔,位置要准确且要垂直于墙面,深度要适当。一般以膨胀螺栓被固定后,护套外端面和墙壁表面相平为宜。
3.3.2.2 若墙面垂直误差较大,可局部剔修,使之和导轨支架接触面间隙不大于1mm,然后用薄垫片垫实。 3.3.2.3 导轨支架编号加工。
3.3.2.4 导轨支架就位,并找正找平。将膨胀螺栓紧固。 3.3.3 用穿钉螺栓固定导轨支架:
3.3.3.1 若电梯井壁较薄,不宜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且又没有预埋铁,可采用井壁打透眼,用穿钉固定铁板(δ≥16mm)。穿钉处,井壁外侧靠墙壁要加100³100³12(mm)的垫铁,以增加强度。将导轨支架焊接在铁板上。
3.3.3.2 加工及安装导轨支架的方法和要求完全同有预埋铁的情况。
3.3.4 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
梯井壁是砖结构,一般采用剔导轨支架孔洞,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的方法。
3.3.4.1 导轨支架孔洞应剔成内大外小,深度不小于130mm。 3.3.4.2 导轨支架编号加工,且入墙部分的端部要劈开燕尾。 3.3.4.3 用水冲洗孔洞内壁,使尘渣被冲出,洞壁被润湿。
3.3.4.4 筑导轨支架用的混凝土用水泥、砂子、豆石按1∶2∶2的体积比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筑导轨支架时要用此混凝土将孔洞填实。 支架埋入墙内的深度不小于120mm,且要找平找正。
3.3.4.5 导轨支架稳筑后不能碰撞,常温下经过6~7天的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安装导轨。
3.3.4.6 对于导轨支架的水平误差要求与前面相同。 3.4 安装导轨:
3.4.1 从样板上放基准线至底坑(基准线距导轨端面中心2~3mm),并进行固定。
3.4.2 底坑架设导轨槽钢基础座,必须找平垫实,其水平误差不大于1/1000。槽钢基础座位置确定后,用混凝土将其四周灌实抹平。槽钢基础两端用来固定导轨的角钢架, 先用导轨基准线找正后,再进行固定。
3.4.3 若导轨下无槽钢基础座,可在导轨下边垫一块厚度δ≥12mm,面积为200mm³200mm的钢板,并与导轨焊接。
3.4.4 对用油润滑的导轨,需在立基础导轨前将其下端距地面40mm高的一段工作面部分锯掉,以留出接油盒的位置。
3.4.5 在梯井顶层楼板下挂一滑轮井固定牢固。在顶层厅门口安装并固定一台0.5t的卷扬机。
3.4.6 吊装导轨时要采用双钩勾住导轨连接板。
若导轨较轻且提升高度不大,可采用人力,使用φ≥16尼龙绳代替卷扬机吊装导轨。
3.4.7 若采用人力提升,须由下而上逐根立起。若采用小型卷扬机提升,可将导轨提
升到一定高度(能方便地连接导轨),连接另一根导轨。采用多根导轨整体吊装就位的方法,要注意吊装用具的承载能力,一般吊装总重不超过3kN(≈300kg)整条轨道可分几次吊装就位。 3.5 调整导轨(轨道):
3.5.1 用钢板尺检查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间距和中心距离,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导轨前后距离和中心距离,然后再用校道尺进行细校。 3.5.2 用校道尺检查、校正导轨。
3.5.2.1 扭曲调整:将找道尺端平,并使两指针尾部侧面和导轨侧工作面贴平、贴严,两端指针尖端指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无扭曲现象如(图1.7)。如贴不严或指针偏离相对水平线,说明有扭曲现象,则用专用垫片调整导轨支架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垫片不允许超过三片)使之符合要求。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用上述方法调整以后,将找道尺反向180°,用同一方法再进行测量调整直至符合要求。
图1.7
3.5.2.2 调整导轨垂直度和中心位置;调整导轨位置,使其端面
中心与基准线相对,并保持规定间隙(如规定3mm)。 3.5.2.3 找间距:操作时,在找正点处将长度较导轨间距L小0.5~1mm的校道尺端平,用塞尺测量找道尺与导轨端面间隙,使其符合要求。(找正点在导轨支架处及两支架中心处。)两导轨端面间距L,其偏差在导轨整个高度上应符合表5-3要求。
两导轨端面间距的偏差要求 表5-3
电梯速度 2m/s以上 2m/s以下 轨道用途 轿 厢 对 重 轿 厢 对 重 +1 +2 +2 +2 -0 -0 -0 -0 上述三条必须同时调整,使之达到要求。 3.5.3 修正导轨接头处的工作面
3.5.3.1 导轨接头处,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可用500mm钢板尺靠在导轨工作面,用塞尺检查a、b、c、d处,均应不大于表5-4的规定(接头处对准钢板尺250mm处)。
导轨工作面直线度允许偏差 表5-4
a b c d 导 轨 连 接 处 0.15 0.06 0.15 0.06 不 大 于 (mm) 3.5.3.2 导轨接头处的全长不应有连续缝隙,局部缝隙不大于0.5mm。
3.5.3.3 两导轨的侧工作面和端面接头处的台阶应不大于0.05mm。
对台阶应沿斜面用手砂轮或油石进行磨平,磨修长度应符合表5-5的要求。
台 阶 磨 修 长 度 表5-5
电梯速度 (m/s) 3m/s以上 3m/s以下 300 200 修整长度 (mm)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导轨安装牢固,相对内表面间距离的偏差和两导轨的相互偏差必须符合要求。
4.1.2 当对重(或轿厢)将缓冲器完全压缩时,轿厢(或对重)导轨长度必须有不小于0.1+0.035V2(以米表示)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4.2 基本项目:
导轨支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横竖端正。焊接时,双面焊牢,焊缝饱满,焊波均匀。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导轨组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7的规定。 导轨组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 表5-7 项项 目 允许偏差或尺寸要检 验 方 次 求 (mm) 法 1 0.7 导轨垂直度 (每5m) 吊线、尺量检查 0.5 局部间隙 用塞尺检查 2 0.05 台 阶 用钢板尺、塞尺 检查 甲 ≥300 乙、丙 ≥200 3 顶端导轨架距导轨顶端的≤500 尺量检查 距离 5 成品保护
5.1 运输导轨时不要碰撞地面。当地面已做好面层时要用草袋或纤维板等物保护,且要将导轨抬起运输,不可拖动或用滚杠滚动运输。 5.2 当导轨较长,遇到往梯井内运输不便的情况,可先用和导轨长、短相似的木方代替导轨,反复进行试验,找出最佳的运输方法。若必须要破坏结构时,要和土建、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决不可自行操作。 5.3 当剔层指示灯盒、按钮盒、导轨支架孔洞,剔出主钢筋或预埋件时,不要私自破坏,要找土建、设计单位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5.4 在立导轨的过程中对已安装好的导轨支架要注意保护,不可碰撞。
5.5 导轨及其它附件在露天放置必须有防雨、雪措施。设备的下面应垫起,以防受潮。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用混凝土浇筑的导轨支架若有松动的,要剔出来,按前述的方法重新浇筑,不可在原有基础上修补。
6.2 用膨胀螺栓固定的导轨支架岩松动,要向上或向下改变导轨支架的位置,重新打膨胀螺栓进行安装。
6.3 焊接的导轨支架要一次焊接成功。不可在调整轨道后再补焊,以防影响调整精度。
6.4 组合式导轨支架在导轨调整完毕后,须将其连接部分点焊,以增加其强度。
6.5 固定导轨用的压道板、紧固螺丝一定要和导轨配套使用。不允许采用焊接的方法或直接用螺丝固定(不用压道板)的方法将导轨固定在导轨支架上。
6.6 调整导轨时,为了保证调整精度,要在导轨支架处及相邻的两导轨支架中间的导轨处设置测量点。
6.7 冬季尽量不采用混凝土筑导轨支架的方法安装导轨支架。在砖结构井壁剔筑导轨支架孔洞时,要注意不可破坏墙体。
第三章对重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的对重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对重架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完整、坚固,无扭曲及损伤现象。
2.1.2 对重导靴和固定导靴用的螺丝规格、质量、数量应符合要求。
2.1.3 调整垫片应符合要求。 2.2 主要机具:
倒链、钢丝绳扣、木方。 2.3 作业条件:
2.3.1 对重导轨安装、调整、验收合格后,在底层拆除局部脚手架排档,以对重能进入井道就位为准。
2.3.2 井道内电焊把线、照明线等整理好,具有方便的操作场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对重框架吊装就位→对重导靴安装、调整→对重块安装及固定
3.2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3.2.1 在脚手架上相应位置(以方便吊装对重框架和装入坨块为准)搭设操作平台(图3.1)。
图3.1
3.2.2 在适当高度(以方便吊装对重为准)的两相对的对重导轨支架上拴上钢丝绳扣,在钢丝绳扣中央悬挂一倒链。钢丝绳扣应拴在导轨支架上,不可直接拴在导轨上,以免造成导轨受力后移位或变形。
3.2.3 在对重缓冲器两侧各支一根100mm³100mm木方。木方高度D=A+B+C。
D为木方高度
A为缓冲器墩儿高度 B为缓冲器高度 C为越程距离
越程距离见表5-8。
越 程 距 离 表5-8 电梯额定速度 (m/s) 缓冲器型式 越程距离 (mm) 0.5~1.0 弹 簧 200~350 1.5~3.0 油 压 150~400 3.2.4 若导靴为弹簧式或固定式的,要将同一侧的两导靴拆下。若导靴为滚轮式的,要将四个导靴都拆下。
3.3 对重框架吊装就位:
3.3.1 将对重框架运到操作平台上,用钢丝绳扣将对重绳头板和倒链钩连在一起。
3.3.2 操作倒链,缓缓将对重框架吊起到预定高度,对于一侧装有弹簧式或固定式导靴的对重框架,移动对重框架,使其导靴与该侧导轨吻合并保持接触,然后轻轻放松倒链,使对重架平稳牢固地安放在事先支好的木方上,未装导靴的对重框架固定在木方上时,应使框架两侧面与导轨端面距离相等。
3.4 对重导靴的安装、调整:
3.4.1 固定式导靴安装时要保证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上、下一致,若达不到要求要用垫片进行调整。
3.4.2 在安装弹簧式导靴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没有间隙,这样便于安装。
3.4.3 若导靴滑块内衬上、下与轨道端面间隙不一致,则在导靴座和对重框架间用垫片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同固定式导靴。
3.4.4 滚轮式导靴安装要平整,两侧滚轮对导轨压紧后两滚轮的压簧量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如无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压力适中,正面滚轮应与道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 3.5 对重块的安装及固定:
3.5.1 装入相应数量的对重块。对重块数应根据下列公式求出:
3.5.2 按厂家设计要求装上对重块防震装置。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上、下导靴应在同一垂直线上,不允许有歪斜、偏扭现象。 4.2 基本项目:
导靴组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 采用刚性结构,能保证对重正常运行,且两导轨端面与两导靴内表面间隙之和不大于2.5mm。
4.2.2 采用弹性结构,能保证对重正常运行,且导动端面与导靴滑块面无间隙,导靴弹簧的伸缩范围不大于4mm。
4.2.3 采用滚轮导靴,滚轮对导轨不得歪斜,压力均匀,中心一致,且在整个轮缘宽度上与导轨工作面均匀接触(参见3.4条)。
轿厢自重额定荷重³0.5对重架重每块坨的重量装入的对重块数=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对重导靴安装后,应用旧布等物进行保护,以免尘渣进入靴衬中,影响其使用寿命。
5.2 施工中要注意避免物体坠落,以防砸坏导靴。
5.3 对重框架的运输、吊装和装坨块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不要碰坏已装修好的地面、墙
第四章轿厢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
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轿厢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轿厢零部件应完好无损,数量齐全。规格符合要求。 2.1.2 各传动、转动部件应灵活,可靠(如安全钳连动机构)。 2.1.3 方木(200³200)或工字钢(I20#),M16膨胀螺栓,100³100角钢,直径大于50mm的圆钢或φ75³4的钢管,8#铅丝。 2.2 主要机具:
2.2.1 电锤、倒链(3t以上)、钢丝绳扣、活板子、榔头、手电钻、水平尺、线坠、钢板尺、盒尺、圆锉。 2.3 作业条件:
2.3.1 机房装好门窗,门上加锁,严禁非作业人员出入,机房地面无杂物。
2.3.2 顶层脚手架拆掉后,有足够作业空间。
2.3.3 施工照明应满足作业要求,必要时使用手把灯。 2.3.4 导轨安装、找正完毕。
2.3.5 顶层厅门口无堆积物,有足够搬运大型部件的通道。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安装底梁→安装立柱→安装上梁→装轿厢底盘→安装导靴→安装轿壁→安装轿门→装轿顶装置→装限位开关碰铁→安装调整超载、满载开关
3.2 准备工作:
3.2.1 在顶层厅门口对面的混凝土井壁相应位置上安装两个角钢托架(用100³100角钢),每个托架用三条φ16膨胀螺栓固定。
在厅门口牛腿处横放一根木方。在角钢托架和横木上架设两根200³200木方(或两根20#工字钢)。然后把木方端部固定。
大型客梯及货梯应根据梯井尺寸计算来确定方木及型钢尺寸、型号。
3.2.2 若井壁为砖结构,则在厅门口对面的井壁相应的位置上剔两个与木方大小相适应的洞,用以支撑木方一端。
3.2.3 在机房承重钢梁上相应位置(若承重钢梁在楼板下,则在轿厢绳孔旁)横向固定一根直径不小于φ50圆钢或规格φ75³4的钢管,
由轿厢中心绳孔处放下钢丝绳扣(不小于φ13),并挂一个3吨倒链,以备安装轿厢使用。
3.3 安装底梁:
3.3.1 将底梁放在架设好的木方或工字钢上。调整安全钳钳口(老虎嘴)与导轨面间隙,如电梯厂图纸有具体规定尺寸,要按图纸要求),同时调整底梁的水平度,使其横、纵向不水平度均≤1/1000。
3.3.2 安装安全钳楔块,楔齿距导轨侧工作面的距离调整到3~4mm(安装说明书有规定者按规定执行),且四个楔块距导轨侧工作面间隙应一致,然后用厚垫片塞于导轨侧面与楔块之间,使其固定,同时把老虎嘴和导轨端面用木楔塞紧。
3.4 安装立柱:
将立柱与底梁连接,连接后应使立柱垂直,其铅垂度在整个高度上≤1.5mm,不得有扭曲,若达不到要求则用垫片进行调整。 3.5 安装上梁;
3.5.1 用倒链将上梁吊起与立柱相连接,装上所有的连接螺栓。 3.5.2 调整上梁的横、纵向水平度,使不水平度≤1/2000。然后分别紧固连接螺栓。
3.5.3 上梁带有绳轮时,要调整绳轮与上梁间隙,使其符合要求,其相互尺寸相差≤1mm,绳轮自身垂直偏差≤0.5mm。 3.6 装轿厢底盘:
3.6.1 用倒链将轿厢底盘吊起,然后放于相应位置。将轿厢底盘与立柱、底梁用螺丝联接(但不要把螺丝拧紧)。装上斜拉杆,并进行调整,使轿底盘不水平底≤2/1000,然后将斜拉杆用双螺母拧紧,把各连接螺丝紧固。
3.6.2 若轿底为活动结构时,先按上述要求将轿厢底盘托架安装。 3.6.3 用倒链将轿厢底盘吊起,缓缓就位。使减震器上的螺丝逐个插入轿底盘相应的螺丝孔中。,然后调整轿底盘的水平度。使其不水平度≤2/1000。若达不到要求则在减震器的部位加垫片进行调整。
调整轿底定位螺丝,使其在电梯满载时与轿底保持l~2mm的间隙。调整完毕,将各连接螺丝拧紧。
3.6.4 安装、调整安全钳拉杆,达到要求后,拉条顶部要用双螺母拧紧。
3.7 安装导靴:
3.7.1 要求上、下导靴中心与安全钳中心三点在同一条垂线上。
不能有歪斜、偏扭现象。
3.7.2 固定式导靴要调整其间隙一致,内衬与导轨端面间隙两侧之和为2.5 mm。
3.7.3 弹簧式导靴应随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同而调整b尺寸,使内部弹簧受力相同,保持轿厢平衡,调整 a=c=2 mm。 b尺寸的调整 表5-9
b (mm) b (mm) 电梯额定载重量 电梯额定载重量 (kg) (kg) 3.7.4 滚轮导靴安装平正,两侧滚轮对导轨压紧后,两轮压簧力量应相同,压缩尺寸按制造厂规定调整。若厂家无明确规定,则根据使用情况调整,使弹簧压力适中。要求正面滚轮应与导轨端面压紧,轮中心对准导轨中心。
图4.1
3.8 安装轿壁如(图4.1)
3.8.1 轿壁和轿厢底盘的连接要紧密。各连接螺丝要加相应的弹簧垫圈(以防因电梯的震动而使连接螺丝松动)。
若因轿厢底盘局部不平而使围扇底座下有缝隙时,要在缝隙处加调整垫片垫实。
3.8.2 若轿壁直接安装在轿厢底盘上,其间若有缝隙,处理方法同上。
3.8.3 安装轿壁,可逐扇安装,亦可根据情况将几扇先拼在一起再安装。轿壁安装后再安装轿顶。但要注意轿顶和围扇穿好联接螺丝后不要紧固,要在调整围扇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0的情况下逐个将螺丝紧固。
安装完后要求接缝紧密,间隙一致,夹条整齐,扇面平整一致,各部位螺丝必须开全,紧固牢靠。 3.9 安装轿门:
3.9.1 轿门安装要求参见厅门安装的有关条文。
3.9.2 安全触板安装后要进行调整,使之垂直。厅门全部打开后安全触板端面和轿门端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安全触板的动作应灵活,功能可靠。
3.9.3 在轿门门扇和开关门机构安装调整完毕,安装开门刀。开门刀端面和侧面的垂直偏差全长均不大于0.5mm,并且达到厂家规定的其它要求。
3.10 安装轿顶装置:
3.10.1 轿顶接线盒、线槽、电线管、安全保护开关等要按厂家安装图安装。若无安装图则根据便于安装和维修的原则进行布置。
3.10.2 安装、调整开门机构和传动机构使其符合厂家的有关设计要求,若厂家无明确规定则按其传动灵活、功能可靠的原则进行调整。 3.10.3 护身栏各联接螺丝要加弹簧垫圈紧固,以防松动。护身栏的高度不得超过上梁高度。
3.10.4 平层感应器和开门感应器要根据感应铁的位置定位调整。要求横平竖直,各侧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上,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m m。 3.11 安装限位开关碰铁:
3.11.1 安装前对碰铁进行检查,若有扭曲、弯曲现象要调整。 3.11.2 碰铁安装要牢固,要采用加弹簧垫圈的螺丝固定。
要求碰铁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1000,最大偏差不大于3mm(碰铁的斜面除外)。
3.12 安装、调整超载满载开关:
3.12.1 对超、满载开关进行检查,其动作应灵活,功能可靠。安装要牢固。
3.12.2 调整满载开关,应在轿厢额定载重量时可靠动作。调整超载开关,应在轿厢的额定载重量³110%时可靠动作。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轿厢地坎与各层地块间距的偏差均不得超过 2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1.2 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以及各层门开门装置的滚轮与轿厢地坎间的间隙均必须在5~8mm范围以内。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轿厢组装牢固、轿壁结合处平整,开门测壁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1000。轿厢洁净、无损伤。
检验方法:观察和吊线、尺量检查。 4.2.2 导靴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1 刚性结构:能保证电梯正常运行,且轿厢两导轨端面与两导靴内表面间隙之和为2.5 mm。
4.2.2.2 弹性结构:能保证电梯正常运行,且导轨顶面与导靴滑块面无间隙,导靴弹簧的伸缩范围不大于4mm。
4.2.2.3 滚轮导靴:滚轮导轨不歪斜,压力均匀,说明书有规定者按规定调整,中心接近一致,且在整个轮缘宽度上与导轨工作面均匀接触。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4.2.3 门扇平整、活净,无损伤。启闭轻快、平稳。中分式门关闭时上、下部同时合拢,门缝一致。 检验方法:做启闭观察检查。
4.2.4 安全钳楔块面与导轨侧面间隙应为3~4mm,各间隙最大差值不大于0.3mm。如厂家有要求时,应按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检验方法:用塞尺或专用工具检查。
4.2.5 安全钳钳口(老虎嘴)与导轨顶面间隙不小于3mm,间隙差值不大于0.5mm。
检验方法:用塞尺或专用工具检查。
4.2.6 检查超载开关应在电梯额定载重量³110%时动作。满载开关应在电梯额定载重量时动作。 检验方法:实验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碰铁安装要垂直,垂直偏差不大于1/1000,最大偏差不大于3mm(碰铁的斜面除外)。
5 成品保护
5.1 轿厢组件应放置于防雨、非潮湿处。
5.2 轿厢组装完毕,应尽快挂好厅门,以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5.3 轿门、围扇的保护膜在交工前不要撕下,必要时再加保护层,如薄木板,牛皮纸等。工作人员离开,锁好梯门。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安装立柱时应使其自然垂直,达不到要求,要在上、下梁和立柱间加垫片。进行调整,不可强行安装。
6.2 轿厢底盘调整水平后,轿厢底盘与底盘座之间,底盘座与下梁之间的各连接处都要接触严密,若有缝隙要用垫片垫实,不可使斜拉杆过分受力。
6.3 斜拉杆一定要上双母拧紧,轿厢各连接螺丝压接紧固、垫圈齐备。
第五章厅门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厅门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厅门部件应与图纸相符,数量齐全。
2.1.2 地坎、门滑道、厅门扇应无变形、损坏。其它各部件应完好无损,功能可靠。
2.1.3 制作钢牛腿和牛腿支架的型钢要符合要求。 2.1.4 电焊条和膨胀螺栓要有出厂合格证。 2.1.5 水泥、砂子要符合第二章的规定。 2.2 主要机具:
台钻、电锤、水平尺、钢板尺、直角尺、电焊工具、气焊工具、线坠、斜塞尺、铁锹、小铲、榔头、凿子。 2.3 作业条件:
2.3.1 各层脚手架横杆位置应不妨碍稳装地坎、厅门安装的施工要求。
2.3.2 各层厅门口及脚手板上干净,无杂物。防护门安全可靠。有防火措施,设专人看火。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稳装地坎→安装门立柱、上滑道、门套→安装厅门、调整厅门→机锁、电锁安装
3.2 稳装地坎:
3.2.1 按要求由样板放两根厅门安装基准线(高层梯最好放三条线,即门中一条线,门口两边两条线),在厅门地坎上划出净门口宽度线及厅门中心线,在相应的位置打上三个卧点,以基准线及此标志确定地坎、牛腿及牛腿支架的安装位置。
3.2.2 若地坎牛腿为混凝土结构,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地脚爪装在地坎上。然后用细石混凝土浇注(水泥标号不小于325#。水泥、砂子、石子的容积比是1∶2∶2)。稳放地坎时要用水平尺找平,同时三个卧点分别对正三条基准线,并量好与样线的距离。
地坎稳好后应高于完工装修地面2~3mm,若完工装修地面为混凝
土地向,则应高出5~10mm,且应按1∶50坡度将混凝土地面与地坎平面抹平。
3.2.3 若厅门无混凝土牛腿,要在预埋铁上焊支架,安装钢牛腿来稳装地坎,分两种情况:
3.2.3.1 电梯额定载重量在1000kg及以下的各类电梯,可用不小于65mm等边角钢做支架,进行焊接,并稳装地坎。牛腿支架不少于3个。 3.2.3.2 电梯额定载重量在1000kg以上的各类电梯(不包括1000kg)可采用δ=10的钢板及槽钢制做牛腿支架,进行焊接,外稳装地坎(图5-56)。牛腿支架不少于5个。
M1及M2点分别做上标记(L是轿厢导轨间距)。
3.2.5.2 稳装地坎时,用直角尺测量尺寸,使厅门地坎距离轿
厢两导轨前侧面尺寸均为B+H-d/2
B——轿厢导轨中心线到轿厢地坎外边缘尺寸
; H——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距离(一般是25mm或30mm)
d——轿厢导轨工作端面宽度。
3.2.5.3 左右移动厅门地坎使门宽记号点与直角尺的外角对齐并使得门样线与地坎记号点与样线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地坎的位置就确定了。
3.3 安装门立柱、上滑道、门套
3.3.1 地坎混凝土硬结后安装门立柱。砖墙采用剔墙眼埋注地脚螺栓。
3.3.2 混凝土结构墙若有预埋铁,可将固定螺丝直接焊于预埋铁上。
3.3.3 混凝土结构墙若没有预埋铁,可在相应加位置用M12膨胀螺栓2条安装150mm³100mm³10mm的钢板做为预埋铁使用。其它安装同上。
3.3.4 若门滑道、门立柱离墙超过30mm应加地圈固定,若垫圈较高宜采用厚铁管两端加焊铁板的方法加工制成,以保证其牢固。
3.3.5 门套的组装如(图5.1)
图5.1
3.4 安装厅门、调整厅门: 3.4.1 将门扇滑块、门滑轮装在门扇上,把偏心轮调到最大值(和滑道距离最大)。然后将门扇滑块放入地坎槽,门轮挂到门头的滑道上。 3.4.2 在门扇和地坎间垫上6mm厚的支撑物。门滑轮架和门扇之间用专用垫片进行调整,使之达到要求,然后将滑轮架与门扇的连接螺丝进行紧固,将偏心轮调回到与滑道间距小于0.5 m m,撤掉门扇和地坎间所垫之物,进行门滑行试验,达到轻快自如为合格。 3.5 机锁、电锁、安全开关安装:
3.5.1 安装前应对锁钩、锁臂、滚轮、弹簧等按要求进行调整,使其灵活可靠。
3.5.2 门锁和门安全开关要按图纸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若设备上安装螺丝孔不符合图纸要求要进行修改。 3.5.3 调整厅门门锁和门安全开关,使其达到:只有当两扇门(或多扇)关闭达到有关要求后才能使门锁电接点和门安全开关接通。 如门锁固定螺孔为可调者,门锁安装调整就位后,必须加定位螺丝,防止门锁移位。
3.5.4 当轿门与厅门联动时,钩锁应无脱钩及夹刀现象,在开关门时应运行平稳,无抖动和撞击声。 4 质量标准
4.1 轿厢地坎与各层厅门地坎间距的偏差均严禁超过 +2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2 开门刀与各层厅门地坎及各层厅门开门装置的滚轮与轿厢地坎间的间隙均必须在5~8mm范围以内。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3 厅门上滑道外侧垂直面与地坎槽内侧垂直面的距离,应符合图纸要求,在上滑道两端和中间三点(1、2、3)吊线测量相对偏差均应不大于±1mm。上滑道与地坎的平行度误差应不大于1mm。导轨本身的铅垂度应不大于0.5mm。
检查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4.4 厅门扇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mm,门缝下口扒开量不大于10mm,门轮定位轮对门滑道间隙不大于0.5mm。 检查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4.5 门扇安装、调整应达到:
门扇平整、洁净、无损伤。启闭轻快平稳。中分门关闭时上下部同时合拢,门缝一致。
4.6 厅门门套立柱的垂度误差和上滑道的水平度误差均不应超过1/1000。
检验方法:做启闭观察检查。
4.7 厅门关好后,门锁应立即将门锁住,为使其动作灵活,钩头处有1mm的活动量,门锁钩头锁住后在厅门外,不可将门扒开。 检验方法:尺量和观察检查。
4.8 厅门关好后,门锁开关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必须良好。如门锁固定螺丝孔为可调者,门锁安装调整后,必须加定位螺丝加以固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9 厅门门扇下端与地坎面的间隙为6±2mm。 门套与厅门的间距为6±2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4.10 允许偏差项目:
厅门地坎及门套安装的尺寸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0的规定。
厅门地坎及门套安装的尺寸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5-10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或尺寸检 查 方 要求 法 1 厅门地坎高出最终地面 2~5 尺量检查 2 (mm) 3 厅门地坎水平度 4 厅门门套垂直度 中分式门关闭时缝隙不大于 (mm) 1/1000 1/1000 2 尺量检查 吊线、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门扇、门套、地坎有保护膜的要在竣工后才能把保护膜去掉。 5.2 在施工过程中对厅门组件要注意保护,不可将其碰坏。 5.3 填充门套和墙之间的空隙要求有防止门套变形的措施。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固定钢门套时,要焊在门套的加强筋上,不可在门套上直接焊接。
6.2 所有焊接连接和膨胀螺栓固定的部件一定要牢固可靠。
6.3 凡是需埋入混凝土中部件,一定要经有关部门检查办理隐蔽工程手续后,才能浇灌混凝土。
6.4 厅门各部件若有损坏、变形的,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章机房机械设备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机房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机房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且完好无损。
2.1.2 承重钢梁和各种型钢的规格、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2.1.3 若主机、发电机基座采用钢板制作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0mm。限速器、钢带轮基座使用的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2mm。且所有钢板表面要平整、光滑。
2.1.4 焊接采用普通低碳钢电焊条,电焊条要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用的机螺丝、膨胀螺栓、水泥等规格、标号要符合设计要求。 2.2 主要机具:
倒链、钢丝绳扣、水平尺、线坠、钢板尺、盒尺、电、气焊工具、电焊机、扳手、榔头、撬杠、钢锯、电锤、塞尺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机房门窗要齐全,地面干净,照明符合有关要求,且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2.3.2 机房建筑结构必须符合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地面孔洞的位置、大小要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2.3.3 吊装机器的挂钩要符合设计要求。
2.3.4 若机器在地面上安装时,地面一定要抹平、抹光。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安装曳引机和导向轮→安装限速器→安装钢带轮 3.2 安装承重钢梁:
3.2.1 钢梁安装前要刷防锈漆(交工前再刷一道)。 3.2.2 按安装图确定钢梁位置。
3.2.3 安装曳引机承重钢梁,其两端必须放于井道承重墙上(或
承重梁),深入长度应超出墙中心(或梁)20 mm以上如(图6.1)。如曳引机承重钢梁长度不足,其深入长度应保证至少超出墙(或梁)的中心线2cm以上,且不应小于7.5cm。在曳引机承重钢梁与井道承重墙(或梁)间垫δ≥16mm,面积大于接触面的钢板。
图6.1
根据不同条件,选下列安装方法之一进行安装:
3.2.3.1 钢梁安在机房楼板下:在井道顶层高度能满足国标《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的条件下,钢梁宜安于楼板下,并将钢梁与楼板浇成一体。
3.2.3.2 钢梁安在机房楼板上:审核机房高度,当钢梁安于楼板下顶层高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钢梁应装于楼板的上面。安装方法如下:首先确定轿厢与对重的中心联线,然后按照安装图所给出的尺寸确定钢梁安装位置。
钢梁在混凝土台上的安装方法:
a 如果机房高度较高,条件允许,且机房楼板为承重型楼板,应尽量采取此种方法。钢梁安装在混凝土台上时,混凝土台内必须按设计要求加钢筋,且钢筋通过地脚螺丝和楼板相连。混凝土台上面设有δ≥16mm的钢板。
b 由于某种原因,现场打混凝土台确有困难,可以采取用型钢架起钢梁的方法。
如因型钢高度与垫起高度不相适应或垫起高度不适宜采用型钢时,可以在现场制做金属构架架设钢梁。根据垫起高度所用型钢及钢板。 c 沿地面安装:当机房高度不足,而井道顶层高度尚允许导向轮底部部分伸入井道时,可在导向轮部位打一个相应大小的十字孔(以便安装导向轮)。钢梁沿地面安装时,首先用膨胀螺栓将承重梁的一块垫铁按要求位置固定在其下有承重墙的楼板上,另一块放置在承重墙内孔洞的相应位置上。钢梁找平找正后,用电焊将承重梁和垫铁焊牢。承重梁在墙内的一端用混凝土塞实抹平,在地面上坦露的一端用混凝土打一个墩,将其封住。
3.3 安装曳引机底座:
若电梯厂未提供成套曳引机底座,则需现场制作。 3.3.1 制作混凝土底座:
制作混凝土底座要由土建配合,根据设计要求施工。若无设计要求,则根据以下要求施工:混凝土基座用的水泥标号不小于225号,水泥、砂子、豆名的比例为1∶2∶2。基座内配有相应规格的钢筋。混凝土基座的厚度以250~300mm为宜,要求方正平滑,四周应大于机座40mm。基座上的地脚螺栓,可以采取在底座上预留孔,待曳引机安装后二次灌浆固定,或按曳引机安装孔尺寸制造样板,将螺栓穿在样板上直接打于混凝土基座中,但样板尺寸必须准确,螺栓必须垂直(安装机器时将基座表面的样板去掉)。 3.3.2 制作钢板底座:
要求钢板厚度不小于20mm,且表面必须平整光滑,钢板与地脚螺栓采取焊接固定方法(地脚螺栓要备双母)。 3.4 安装曳引机与导向轮:
3.4.1 单绕式曳引机、导向轮位置的确定:
在机房上方沿对重中心和轿厢中心拉一水平线。在这根线上确定两点对着样板上的轿厢中心和对重中心分别吊下两根垂线。将曳引机就位并移动,使垂线与曳引轮轮辐宽的一半位置相切,则曳引机位置确定,并固定。将导向轮就位,使垂线与导向轮轮辐宽的一半位置相切,并保持不变,同时在导向轮另一边中心点吊一垂线,转动导向轮,使此垂线垂在对重中心及轿厢中心连线上,则导向轮位置确定,并加以固定。 3.4.2 复绕式曳引机和导向轮安装位置的确定:
3.4.2.1 首先确定曳引轮和导向轮的拉力作用中心点。需根据引向轿厢或对重的绳槽而定,中引向轿厢的绳糟2、4、6、8、10,因曳引
轮的作用中心点是在这五槽的中心位置,即第6槽的中心A′点。导向轮的作用中心点是在1、3、5、7、9槽中心位置,即第5槽的中心点B′。 3.4.2.2 安装位置的确定:
a 若导向轮及曳引机已由制造厂家组装在同一底座上时,确定安装位置极为方便,只要移动底座使曳引轮作用中心点A′吊下的垂线对准轿厢(或轿轮)中心点A,导向轮作用中心点B′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或对重轮)中心点B,这项工作即已完成。然后将底座固定(注:这种情况在电梯出厂时,轿厢与对重中心距已完全确定,放线时应与图纸尺寸核对)。
b 若曳引机与导向轮需在工地安装成套时,曳引机与导向轮的安装定位需要同时进行(如分别定位则非常困难)。方法如下:当曳引机及导向轮上位后,使由曳引轮作用中心点A′吊下的垂线对准轿厢(或桥轮)中心点A,使由导向轮作用中心点B′吊下的垂线对准对重(或对重轮)中心点B,并且始终保持不变,然后水平转动曳引机及导向轮,使两个轮平行,且相距1/2S,并进行固定。
c 若曳引轮与导向轮的宽度及外形尺寸完全一样时,此项工作也可以通过找两轮的侧面延长线进行。 3.5 安装发电机组:
3.5.1 按图确定机组位置。
3.5.2 稳装机座:按安装图纸要求在地面和发电机组底座间垫上减震胶皮。
3.5.3 发电机组找平找正后,连接发电机和底座的螺栓加平垫、弹簧垫及双螺母,并紧固。
3.5.4 加装挡板或压板,以防水平移动。 3.6 安装限速器:
3.6.1 如预留孔洞不合适,在剔楼板时要注意,剔孔不可过大,防止破坏楼板强度。
3.6.2 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制作一个底座。将限速器和底座用螺丝相连。
3.6.3 根据安装图所给坐标位置,将限速器就位,由限速轮绳槽中心向轿厢拉杆上绳头中心吊一垂线,同时由限速轮另一边绳槽中心直接向张紧轮相应的绳槽中心吊一垂线,调整限速器位置,使上述两对中心在相应的垂线上,位置即可确定。然后在机房楼板对应位置打上膨胀螺栓,将限速器就位,再一次进行测校,使限速器位置和底座的水平度
都符合要求,然后将膨胀螺栓紧固。
如楼板厚度小于12cm,应在楼板下再加一块钢板,与底座采用穿钉螺栓固定。若限速轮的垂直误差d>0.5mm,可在限速器底面与底座间加垫片进行调整。
3.7 安装钢带轮:
3.7.1 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或型钢制作钢带轮底座。在底座相应的位置上打钢带轮安装螺孔和膨胀螺栓孔。 把钢带轮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3.7.2 根据安装图所给位置将钢带轮就位,同时用线坠测量钢带轮中心切点A、张紧轮中心切点B、轿厢固定点C,三点是否在一垂线上。钢带轮另一边中心切点D及张紧轮中心切点E是否在一垂线上,调整钢带轮位置使偏差在要求范围内。
3.7.3 根据确定的位置,在机房地面上打膨胀螺栓。然后对钢带轮再一次按上述要求
进行调整,并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 4 质量要求
4.1 保证项目:
4.1.1 曳引机承重钢梁两端必须放于井道承重梁或墙上。承重钢梁埋入长度应与梁或墙外皮齐,其间垫d≥16mm钢板,如曳引机承重钢梁长度不足时,其埋入长度应保证至少超出梁或墙的中心线在2cm以上,且至少为7.5c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4.1.2 轿厢空载时,曳引轮的垂直度偏差必须小于或等于0.5mm;导向轮端面对曳引轮端面的平行度偏差严禁大于1mm。 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4.1.3 限速器绳轮、钢带轮、导向轮安装必须牢固,转动灵活,其垂直度偏差严禁大于0.5mm。
检验方法:观察和吊线、尺量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曳引机、发电机底座水平误差均应在1/1000以下。
4.2.2 设备直接在承重梁上安装时,要测量好螺孔位置,用电钻打眼,孔径不大于螺栓直径1mm,不得有损伤钢梁立筋情况。工字钢必须加装偏垫。
4.2.3 制动器闸瓦应紧密地合于制动轮的工作面上;松闸时间隙
均匀,且不大于0.7mm。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塞尺检查。
4.2.4 通过曳引轮(或导向轮)中心线切点C的垂线和通过轿厢中心的垂线偏差见表5-12和图5-85。
通过曳引轮中心线切点的垂线和通过轿厢中心垂线的允许偏差 表5-12
要求范围 2m/s以上 1~1.75m/s 1m/s以下 前后偏差 ±2 ±3 ±4 左右偏差 ±1 ±2 ±2 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4.2.5 轿厢安全钳拉杆侧的限速轮绳槽中心、轿厢拉杆绳头中心、张紧轮绳槽中心在同一垂线上,其偏差不得超过5mm,限速轮另一边绳槽中心与张紧轮另一边绳槽中心应在同一垂线上最大偏差不得超过15mm。
4.2.6 钢带轮、轿厢固定点、张紧轮三者位置偏差见图5-82。 5 成品保护
5.1 机房的机械设备在运输、保管和安装过程中,严禁受潮、碰撞。
5.2 机房的门窗要齐全、牢固,下班后机房要上锁。非有关人员不能进入机房。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承重钢梁两端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和规格要求。
6.2 凡是要打入混凝土内的部件,在打混凝土之前要经有关人员检查,当符合要求,经检查核验者签字后,才能进行了一道工序。 6.3 所有设备件联接螺孔要用相应规格的钻头开孔,严禁用气焊开孔。
6.4 曳引机出厂时已经过检验,原则上不许拆开,若有特殊情况需拆开检修,调整,要由技术部门会同有经验的钳工按有关规定操作。 6.5 限速器的整定值已由厂家调整好,现场施工中不能调整。若机件有损坏,需送到厂家检验调整。
第七章井道机械设备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2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各部件的规格、数量应符合有关要求,且无损坏。有出厂合格证。
2.1.2 油压缓冲器活塞杆表面应干净,无锈迹且备有防尘罩。 2.1.3 各设备的活动部件,应活动灵活,功能可靠。
2.1.4 补偿绳应干净,无死弯、无锈蚀、无断丝现象。补偿链应按要求穿好防震尼龙绳。
2.1.5 地脚螺栓、膨胀螺栓及其它各连接螺丝的规格、质量都要符合有关规定。并配有多种规格金属垫片。 2.2 主要机具:
电焊机及电焊工具、活扳手、套管扳手、榔头、盒尺、水平尺、钢板尺、线坠。
2.3 作业条件:
2.3.1 井道内照明的要求同第二章第三节。
2.3.2 各层厅门按要求安装完毕且调整好,门锁作用必须安全可
靠。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安装缓冲器底座→安装→安装选层器下钢带轮、挂钢带缓冲器→安装限速器绳索张紧装置、装限速绳→安装曳引绳补偿装置 3.2 安装缓冲器底座:
首先检查缓冲器底座与缓冲器是否配套,并进行试组装。无问题时方可将缓冲器底座安装在导轨底座上。对于没有导轨底座的电梯,宜采用加工、增装导轨底座。如采用混凝土底座,则必须保证不破坏井道底的防水层,避免渗水后患,且需采取措施,使混凝土底座与井道底连成一体。 3.3 安装缓冲器:
3.3.1 安装时缓冲器中心位置、垂直偏差、水平度偏差等指标要同时考虑。
确定缓冲器中心位置:在轿厢(或对重)碰击板中心放一线坠,移动缓冲器,使其中心对准线坠来确定缓冲器的位置,其偏移不得超过20mm。
3.3.2 用水平尺测量缓冲器顶面,要求其水平误差≤4S/1000。 3.3.3 如作用轿厢(或对重)的缓冲器由两个组成一套时,两个缓冲器顶面应在一个水平面上,相差不应大于2mm。
3.3.4 测量油压缓冲器的活塞柱垂直度:垂直度差不得大于1mm,测量时应于相差90°的两个方向进行。如(图7.1)
图7.1
3.3.5 在缓冲器底部和缓冲器基座间垫金属片如(图7.1),调整缓冲器。垫入垫片的面积不得小于缓冲器底部面积的1/2。调整后要将地脚螺栓紧固,要求加弹簧垫圈或用双螺母紧固。螺丝扣要露出3~5扣。
图7.2
3.4 安装选层器下钢带轮、挂钢带
3.4.1 把下钢带轮固定支架安装在轿厢轨道上,要求下钢带轮重坨架下面距底坑地面450±50mm。
3.4.2 下钢带轮轴向位置的调整方法是:在轿厢固定钢带点的中心位置吊一线坠,调整下钢带轮轴向位置,使其最大误差为2mm。 径向位置调整:用线坠检测上、下钢带轮边缘应在同一垂线上。最大偏差不大于3mm。
3.4.3 在机房缓慢地往井道放钢带(要注意钢带不能扭折或打弯),使钢带通过下钢带轮后和轿厢上的钢带固定卡固定后,再放另一侧钢带与轿厢固定卡进行固定。钢带固定后应使固定于井底导轨上的钢带轮支架,向上倾斜,支架倾斜不超过50mm。 3.5 安装限速绳张紧装置及限速绳:
3.5.1 安装限速绳张紧装置,其底部距底坑地平面距离可根据表5-13确定。
张紧装置底部距底坑地平面距离 表5-13 距底坑尺寸 750±50 550±50 400±50 (mm) 3.5.2 根据表5-12规定及安装图尺寸将张紧轮上位。由轿厢拉杆下
绳头中心向其对应的张紧轮绳槽中心吊一垂线(机房限速器至轿厢拉杆上绳头中心点垂直),同时由限速器绳槽中心向张紧轮另一端绳槽中吊垂线,调整张紧轮位置,使垂线与其对应中心点误差小于5mm,使两垂线与其对应中心点误差小于15mm,则张紧装置位置确定。
3.5.3 直接把限速绳挂在限速轮和张紧轮上进行测量,根据所需长度断绳,做绳头。做绳头的方法与主钢绳绳头同,然后将绳头与轿厢拉杆板固定。
3.6 安装曳引绳补偿装置:
3.6.1 若补偿装置为平衡链时,安装前应于井道内自然悬挂松劲后再进行安装。
3.6.2 若电梯用补偿绳来补偿时,除按施工图施工外,还注意使补偿轮的导靴与补偿轮导轨之间间隙为1~2mm。 4 质量要求
4.1 保证项目:
4.1.1 限速绳张紧装置及钢带张紧装置安全开关、补偿装置导轨上、下端的限位开关固定必须可靠。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2 以上安全开关及限位开关的安装位置必须正确,以保证在下列情况时开关可靠动作,并使电梯立即停止运行;
4.1.2.1 选层器钢带折断松弛造成张紧轮下落大于50mm时; 4.1.2.2 限速绳张紧装置、下落大于50mm时;(3)补偿轮在非正常位置时。
检验方法:实际操作和模拟检查。
4.1.3 安全开关、行程开关在其动作时,不能造成自身的损坏或接点接地、短路等现象。
检验方法:模拟操作和检查。 4.1.4 补偿绳(链)、限速绳、钢带在运行中严禁与任何部位碰撞或摩擦。
4.2 基本项目:
限速绳张紧装置,钢带张紧装置应有足够的重量,以保证将钢绳或钢带拉直,防止误动作。限速绳张紧装置的重量不应小于30kg。钢带张紧装置的重量视钢带情况而定,以能使钢带绷直为宜(不要过重,以防损伤钢带)。
4.3 允许偏差项目:
缓冲器安装允许偏差见表5-14。
缓冲器安装允许偏差 表5-14
检验方法项允许偏差或尺寸目 要求 (mm) 1 缓冲器中心距轿厢≤20 吊线、尺量检查 (或对重)碰触板中心 2 两个缓冲器顶面(组≤2 尺量检查 成一套时)应在同一 水平面上 3 4S/1000 缓冲器顶面水平度 尺量检查 4 缓冲器活塞柱垂直1 (测试点a、b之 吊线、尺量检查 度 差) 5 成品保护
5.1 要防止杂物由上向井道内坠落,以免砸伤已安装的电梯部件。 5.2 对于补偿装置轮和油压缓冲器要有可靠的防尘措施,以免影响其功能。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打缓冲器底座用的混凝土成分及水泥标号要符合设计要求。 6.2 限速器断绳开关、钢带张紧装置的断带开关、补偿器的定位开关的功能可靠。
6.3 限速绳要无断丝、锈蚀、油污或弯曲现象。 6.4 钢带不能有折迹和锈蚀现象。
6.5 补偿链环不能有开焊现象。补偿绳不能有断丝、锈蚀等现象。 6.6 油压缓冲器在使用前一定要按要求加油,以保证其功能可靠。
第八章钢丝绳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钢丝绳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钢丝绳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无死弯、锈蚀、松股、断丝现象,麻芯润滑油脂无干枯现象,且保持清洁。
2.2.2 绳头杆及其组件的数量、质量、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1.3 钨金(巴氏合金)的数量要备够。
2.1.4 截面2.5mm2以上的铜线;20号铅丝;汽油、煤油、棉丝。 2.2 主要机具:
榔头、剁子(切断钢丝绳的工具)、成套气焊工具、喷灯、锡锅、
盒尺、拉力秤。
2.3 作业条件:
2.3.1 做绳头的地方应保持清洁,熔化钨金的地方有防火措施。 2.3.2 放开钢丝绳场地应洁净、宽敞,保证钢丝绳表面不受脏污。 3 操作工艺
3.1 单绕式工艺流程:
确定钢丝绳长度→放开钢丝绳、剁钢丝绳→做绳头、挂钢丝绳→调整钢丝绳
3.2 复绕式工艺流程:
确定钢丝绳长度→开钢丝绳、剁钢丝绳→挂钢丝绳、做绳头→安装绳头调整钢丝绳
3.3 确定钢丝绳长度:如图(8.1)
图8.1
在轿厢及对重的绳头板上相应的位置分别装好一个绳头装置。绳头杆上装上双螺母,以刚好能装上开口销为准。提起绳头杆(使绳头杆上的弹簧向压缩方向受力),用2.5mm2以上的铜线从轿厢绕过曳引轮导向轮至对重方法测量轿厢绳头锥体出口至对重绳头锥体出口的长度为X。 则绳长L用下列公式确定: 单绕式:L=0.996³(X+2Z+Q) 复绕式:L=0.996³(X+2Z+2Q)
其中:Z为钢丝绳在锥体内的长度(包括钢丝绳在绳头锥套内回弯部分);Q为轿厢地坎高出厅门地坎的高度
3.4 放钢丝绳、截断钢丝绳:
在清洁宽敞的地方放开钢丝绳,检查钢丝绳应无死弯、锈蚀、断丝情况。按上述方法确定钢丝绳长度后,从距截断口两端5mm处将钢丝绳用0.7~1mm的铁丝绑扎成15mm的宽度,然后留出钢丝绳在锥体内长度Z,再按要求进行绑扎,然后切割机切断钢丝绳。
图8.2
3.5 挂钢丝绳、做绳头:
3.5.1 在挂绳之前,应先将钢丝绳放开,使之自由悬垂于井道内,消除内应力。挂绳之前若发现钢丝绳上油污、渣土较多,可用棉丝浸上煤油,拧干后对钢丝绳进行擦拭,禁止对钢丝绳直接进行清洗,防止润滑脂被洗掉。
3.5.2 单绕式电梯先做绳头后挂钢丝绳。复绕式电梯由于绳头穿
过复绕轮比较困难,所以要先挂钢丝绳后做绳头。或先做好一侧的绳头,待挂好钢丝绳后再做另一侧绳头。
3.5.3 将钢丝绳截开后,穿入锥体,将截口处绑扎铁丝拆去,松开绳股,除去麻芯,用汽油将绳股清洗干净,按要求尺寸弯回,将弯好的绳股用力拉入锥套内,将浇口处用石棉布或水泥袋纸包扎好,下口用石棉绳或棉丝扎严,操作顺序见(图8.2)
3.5.4 绳头浇灌前应将绳头锥套内部油质杂物清洗干净,浇灌前应采取缓慢加热的办法使锥套温度达到100℃左右,再行浇灌。
3.5.5 巴氏合金浇灌温度以350℃为宜,巴氏合金采取间接加热熔化,浇灌时清除钨金表面杂质,浇灌必须一次完成,浇灌时轻击绳头,使巴氏合金灌实,灌后冷却前不可移动。绳头固定方法和浇筑方法如(图8.3 8.4)
图8.4
3.6 调整钢丝绳张力有如下两种方法:
3.6.1 测量调整绳头弹簧高度,使其一致,其高度误差不可大于2mm。
采用此法应事先对所有弹簧进行挑选,使同一个绳头板装置上的弹簧高度一致。
3.6.2 用100~150N(10~15kg)的弹簧在梯井3/4高度处(人站在轿厢顶上)将各钢丝绳横拉出同等距离,其相互的张力差不得超过5%,达不到要求时进行调整。
钢丝绳张力调整后,绳头上双螺母必须拧紧,销钉穿好劈好尾,绳
1头紧固后,绳头杆上丝扣需留有2的调整量。
4 质量要求
4.1 保证项目:
钢丝绳应擦拭干净,严禁有死弯、松股、锈蚀、断丝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各钢丝绳的张力相互差值不大于5%。
检验方法:轿厢在井道的2/3高度处,用50~100N(≈5~10kg)的弹簧秤在轿厢上以同等拉开距离测拉对重侧各曳引绳张力,取其平均值。再将各绳张力的相互差值与平均值进行比较。
4.3 巴氏合金浇灌密实、饱满、平整一致。一次与锥套浇平,并能观察到绳股的弯曲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钢丝绳、绳头组件等在运输、保管及安装过程中,严禁有机械性损伤。禁止在露天和潮湿的地方放置。
5.2 使用电气焊时要注意不要损坏钢丝绳。不可将钢丝绳作导线使用。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若钢丝绳较脏,要用蘸了煤油且拧干后的棉丝擦拭,不可进行直接清洗,防止润滑脂被洗掉。
6.2 断绳时不可使用电气焊,以免破坏钢丝绳强度。
6.3 在作绳头需去掉麻芯时应用锯条锯断或用刀割断,不得用火烧断。
6.4 安装钢丝绳前一定要使钢丝绳自然悬垂于井道,消除其内应力。
6.5 复绕式电梯位于机房或隔音层的绳头板装置,必须稳装在承把结构上,不可直接稳装于楼板上。
第九章电气设备安装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以下、额定速度3m/s及以下的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材料要求:
2.1.1 各电气设备及部件的规格、数量、质量应符合有关要求,各种开关应动作灵活可靠;控制柜、励磁柜应有出厂一合格证。
2.1.2 槽钢、角钢无锈蚀,膨胀螺栓、螺丝、射钉、射钉子弹、电焊条等的规格、性能应符合图纸及使用要求。 2.2 主要机具:
电焊机及电焊工具、线坠、钢板尺、扳手、钢锯、盒尺、射钉器、防护面罩、电锤、脱线钳、螺丝刀、克丝甜、电工刀、手电钻。 2.3 作业条件:
2.3.1 机房、井道的照明要求同第二章的有关要求。
2.3.2 开慢车进行井道内安装工作时各层厅门关闭,门锁良好、可靠,厅门不能用手扒开。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配线槽配管→安装控制柜→挂随行电缆→安装极限开关→安装缓速开关、限位开关、开关碰铁→安装感应开关感应板→指示灯、铵钮、操纵盘安装→安装底坑检修盒 3.2 安装控制柜
3.2.1 根据机房布置图及现场情况确定控制柜位置。一般应远离门窗,与门窗、墙的距离不小于600mm,并考虑维修方便。
3.2.2 控制柜的穿线盒要按安装图的要求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机房地面上。若无控制柜穿线盒,则要制作控制柜型钢底座或混凝土底座。 控制柜与型钢底座采用螺丝连接固定。控制柜与混凝土底座采用地脚螺丝连接固定。
3.2.3 控制柜安装固定要牢固。多台柜并排安装时,其间应无明显缝隙且柜面应在同一平面上。
3.2.4 小型的励磁柜安装在距地面高1200mm以上的金属支架上(以便调整)。
3.3 安装极限开关:
3.3.1 根据布置图,若极限开关选用墙上安装方式时,要安装在机房门入口处,要求开关底部距地面高度1.2~1.4m。
当梯井极限开关钢丝绳位置和极限开关不能上下对应时,可在机房顶板上装导向滑轮,导向轮位置应正确动作灵活、可靠。
极限开关、导向滑轮支架分别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和楼板上。
3.3.2 根据布置图位置,若在机房地面上安装极限开关时,要按开关和梯井极限绳上、下对应(或根据装在轿厢上的撞弓来确定安装位置)。
极限开关支架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机房地面上或者在电梯井道的导轨上。极限开关盒地面距地面300mm 。将钢丝绳按要求进行固定。 3.4 安装中间接线盒、随缆架。
3.4.1 中间接线盒设在梯井内,其高度按下式确定:
+1500mm+200mm。
若中间接线盒设在夹层或机房内,其高度(盒底)距夹层或机房地面不低于300mm。
3.4.2 中间接线盒水平位置要根据随缆既不能碰轨道支架又不能碰厅门地坎的要求来确定。
1高度(最底层厅门地坎至中间接线盒底的垂直距离)=2电梯行程
若梯井较小,轿门地坎和中间接线盒在水平位置上的距离较近时,要统筹计划,其间距不得小于40mm。
3.4.3 中间接线盒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墙壁上。
在中间接线盒下方200mm处安装随行电缆架。固定随行电缆架要用不小于φ16的膨胀螺栓两条以上(视随缆重量而定),以保证其牢度。 3.5 配线管、配线槽:
3.5.1 机房配管除图纸规定沿墙敷设明管外,均要敷设暗管,梯井允许敷设明管。电线管的规格要根据敷设导线的数量决定。电线管内敷设导线总面积(包括绝缘层)不应超过管内净面积的40%。
3.5.2 φ20以下的管采用丝扣管箍连接。φ25以上的管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子连接处、出线口要用钢锉锉光,以免划伤导线。 管子焊接接口要齐,不能有缝隙或错口。
3.5.3 进入落地式配电箱(柜)的电线管路,应排列整齐,管口高于基础面不小于50mm。
3.5.4 明配管以下各处需设支架:直管每隔2~2.5m,横管不大于1.51m。金属软管不大于1m,拐弯处及出入箱盒两端为150mm。每根电线管不少于2个支架,支架可直埋墙内或用膨胀螺栓固定。
3.5.5 钢管进入接线盒及配电箱,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小于5mm,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固定,露出锁母的丝扣为2~4扣。
3.5.6 钢管与设备连接,要把钢管敷设到设备外壳的进线口内,如有困难,可采用下述两种方法:
3.5.6.1 在钢管出线口处加软塑料管引入设备,但钢管出线口与设备进线口距离应在200mm以内。
3.5.6.2 设备进线口和管干出线口用配套的金属软管和软管接头连接,软管应用管卡固定。
3.5.7 设备表面上的明配管或金属软管应随设备外形敷设,以求美观。
3.5.8 井道内敷设电线管时,各层应装分支接线盒(箱),并根据需要加端子板。
3.5.9 管盒要用开孔器开孔,孔径不大于管外径1mm。
3.5.10 机房配线槽除设计选定的厚线槽外,均应沿墙、梁或梯板下面敷设,线槽敷设应模平竖直。
3.5.11 梯井线槽到每层的分支导线较多时,应设分线盒并考虑加
端子板。
3.5.12 由线槽引出分支线,如果距指示灯、按手盒较近,可用金属软管敷设;若距离超过2m,应用钢管敷设。
3.5.13 线槽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线槽接头应严密并作跨接地线。
3.5.14 切断线槽需用手锯操作(不能用气焊),拐弯处不允许锯直口,应沿穿线方向弯成90°保护口,以防伤线。 3.5.15 线槽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
3.5.16 线槽安装完后补刷沥青漆一道,以防锈蚀。 3.6 挂随行电缆:
3.6.1 随行电缆的长度应根据中线盒及轿厢底接线盒实际位置;加上两头电缆支架绑扎长度及接线余量确定。保证在轿厢群底或撞顶时不使随缆拉紧,在正常运行时不蹭轿厢和地面;蹲底时随缆距地面100~200mm为宜。
3.6.2 轿底电缆支架和井道电缆支架的水平距离不小于:8芯电缆为500mm,16~24芯电缆为800mm。
3.6.3 挂随缆前应将电缆自由悬垂,使其内应力消除。多根随缆不宜绑扎成排。
3.6.4 用塑料绝缘导线(BV1.5mm)将随缆牢固地绑扎在随缆支架上。
3.6.5 电缆入接线盒应留出适当余量,压接牢固,排列整齐。 3.6.6 当随缆距导轨支架过近时,为了防止随缆损坏,可自底坑沿导轨支架焊φ6圆钢至高于井道中部1.5m处,或设保护网。 3.7 安装缓速开关、眼位开关及其碰铁:
3.7.1 碰铁应无扭曲、变形,安装后调整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长度的1/1000,最大偏差不大于3mm(碰铁的斜面除外)。 3.7.2 缓速开关、限位开关的位置按下述要求确定: 3.7.2.1 一般交流低速电梯(1m/s及以下),开关的第一级做为强迫减速,将快速转换为慢速运行。第二级应做为限位用,当轿厢因故超过上下端站50~100mm时,即切断顺方向控制电路。
3.7.2.2 端站强迫减速装置有一级或多级减速开关,这些开关的动作时间略滞后于同级正常减速动作时间。当正常减速失效时,装置按照规定级别进行减速。
3.7.3 开关安装应牢固,安装后要进行调整,使其碰轮与碰铁可
靠接触,开关触点可靠动作,碰轮略有压缩余量。碰轮距碰铁边不小于5mm。
3.7.4 开关碰轮的安装方向应符合要求,以防损坏。 3.8 安装感应开关和感应板:
3.8.1 无论装在轿厢上的平层感应开关及开门感应开关,还是装在轨道上的选层、截车感应开关(这种是没有选层器的电梯),其形式基本相同。安装应横平竖直,各侧面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其垂直偏差不大于1mm。
3.8.2 感应板安装应垂直,插入感应器时宜位于中间,若感应器灵敏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感应板,但与感应器内各侧间隙不小于7mm。
3.8.3 感应板应能上下,左右调节,调节后螺栓应可靠锁紧,电梯正常运行时不得与感应器产生摩擦,严禁碰撞。 3.9 指示灯、按钮、操纵盘安装:
3.9.1 指示灯盒、按钮盒、操纵盘箱安装应横平竖直,其误差应不大于4/l000。指示灯盒中心与门中线偏差不大于5mm。
3.9.2 指示灯、按钮、操纵盘的面板应盖平,遮光罩良好,不应有漏光和串光现象。
3.9.3 按钮及开关应灵活可靠,不应有阻塞现象。 3.10 安装底坑检修盒:
3.10.1 底坑检修盒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距线槽或接线盒较近、操作方便、不影响电梯运行的地方。为检修盒安装在靠线槽较近一侧的地坎下面。
3.10.2 底坑检修盒用膨胀螺栓固定在井壁上。检修盒、电线管、线槽之间都要跨接地线。
3.11 导线敷设及接、焊、包、压头:
3.11.1 穿线前将钢管或线槽内清扫干净,不得有积水、污物。 3.11.2 根据管路的长度留出适当余量进行断线,穿线时不能出现损伤线皮,扭结等现象,并留出适当备用线(10~20根备1根,20~50根备2根,50~100根备3根)。
3.11.3 导线要按布线图敷设,电梯的供电电源必须单独敷设。动力和控制线路宜分别敷设。微信号及电子线路应按产品要求单独敷设或采取抗干扰措施。若在同一线槽中敷设,其间要加隔板。
3.11.7 设备及盘柜压线前应将导线沿接线端子方向整理成束,然
后用小线或尼龙卡子绑扎,以便故障检查。
3.11.8 导线终端应设方向套或标记牌,并注明该线路编号。 3.11.9 导线压接要严、实,不能有松脱、虚接现象。 4 质量要求
4.1 保证项目:
4.1.1 极限、限位、缓速装置的安装位置正确,功能必须可靠,开关安装牢固。检验方法:观察和实际运行检查。 4.1.2 电梯的供电电源线必须单独敷设。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1.3 电气设备和配线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 检验方法:实测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4.1.4 保护接地(接零)系统必须良好,电气设备外皮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接零)。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必须紧密牢固、无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安装记录。
4.1.5 电梯的随行电缆必须绑扎牢固、排列整齐,无扭曲,其敷设长度必须保证轿厢在极限位置时不受力、不拖地。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机房内的配电、控制屏、柜、盘的安装应布局合理,横竖端正,整齐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配电盘、柜、箱、盒及设备配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包扎紧密,绝缘可靠,标志清楚,绑扎整齐美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3 电线管、槽安装应牢固,无损伤,布局走向合理,出线口准确,槽盖齐全平整,与箱、盒及设备连接正确。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4 电气装置的附属构架,电线管、槽等非带电金属部分的防腐处理应涂漆,均匀无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
电气装置安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见表5-15。 电气装置安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 表5-15
项次 1 项 目 机房内、柜、屏的垂直度 吊线、测量检机房内 查2 5/1000 井道内 3 轿厢上配管的固定点≤500 尺量检查 间距 (mm) 4 金属软管的固定点间≤1000 尺量检查 距 (mm) 5 成品保护
5.1 施工现场要有防范措施,以免设备被盗或被破坏。
5.2 机房、脚手架上的杂物、尘土要随时清除,以免坠落井道砸伤设备或影响电气设备功能。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安装墙内、地面内的电线管、槽,安装后要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且有验收签证后才能封入墙内或地面内。 6.2 线槽不允许用气焊切割或开孔。
6.3 对于易受外部信号干扰的电子线路,应有防干扰措施。
6.4 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不可遗漏,若使用铜线跨接时,连接螺丝必须加弹簧垫。
6.5 随行电缆敷设前必须悬挂松动后,方可固定。
允许偏差或尺检验方法 寸要求 1.5/1000 吊线、尺量检查 2/1000
第十章试运行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5000kg及额定速度3m/s及以下各类国产曳引驱动电梯安装试运行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要求:
设备及其附属装置应有出厂合格证明。经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试运转。 2.2 主要机具:
摇表、万用表、直流电流表、卡钳表、转速表、温度计、对讲机、砣块等。
2.3 作业条件:
2.3.1 电梯安装完毕,各部件安装合格(开慢车后安装的部件除外)。
2.3.2 机房、井道、轿厢各部位清理完毕。 2.3.3 各安全开关、厅门锁功能正常。 2.3.4 油压缓冲器按要求加油。 3 操作工艺
3.1 有说明书按说明书要求进行,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准备工作→电气线路动作试验→曳引电机空载试验→慢速负荷试验→快速负荷试验→自动门→调整平层 3.2 准备工作:
3.2.1 对全部机械电气设备进行清洁、吹尘,检查各部位的螺栓、垫圈、弹簧垫、双螺母是否齐备、紧固,销钉开尾合适。检查设备,元件完好无损,电气接点接触可靠,如有问题及时解决。
3.2.2 全部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均应按规定加好润滑油。曳引机齿轮箱冲洗干净,加好齿轮油。
3.2.3 油压缓冲器按规定加好液压油或机油。
3.2.4 检查厅门的机锁、电锁及各安全开关是否功能正常,安全可靠。
3.3 电气动作试验:
3.3.1 检查全部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接钱应正确无误,接线牢固。
3.3.2 摇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并做记录。 3.3.3 按要求上好保险丝,并对时间继电器,热保元件等需要调整部件进行检查调整。
3.3.4 摘掉至电机及抱闸的电气线路,使它们暂时不能动作。 3.3.5 在轿厢操纵盘上按步骤操作选层按钮、开关门按钮等,并手动模拟各种开关相应的动作,对电气系统进行如下检查: 3.3.5.1 信号系统:检查指示是否正确、光响是否正常。
3.3.5.2 控制及运行系统:通过观察控制屏上继电器及接触器的动作,检查电梯的选层、定向、换速、截车、平层等各种性能是否正确;门锁、安全开关、限位开关等在系统中的作用;继电器、接触器、本身机械、电气联锁是否正常;同时还检查电梯运行的起动、制动、换速的延时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屏上各种电气元件运行是否可靠、正常,有无不正常的振动、噪音、过热、粘接等现象。对于设有消防员控制及多台程序控制的电梯,还要检查其动作是否正确 3.6 曳引电机空载试运转:
3.6.1 将电梯曳引绳从曳引轮上摘下,恢复电气动作试验时摘除的电机及抱闸线路。
3.6.2 单独给抱闸线圈送电,检查闸瓦间隙、弹簧力度、动作灵活程度及磁铁行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不正常震动及声响,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符合要求,同时检查线圈温度,应小于60℃。
3.6.3 摘去曳引机连轴器的连接螺栓,使电机可单独进行转动。 3.6.4 用手盘动电机使其旋转,如无卡阻及声响正常时,启动电机使之慢速运行,检查各部件运行情况及电机轴承温升情况。若有问题,随时停车处理。如运行正常,试5分钟后改为快速运行,并对各部运行及温度情况继续进行检查,轴承温度的要求为:油杯润滑不超过75℃,滚动轴承不应超过85℃。若是直流电梯,应检查直流电机的电刷。接触是否良好,位置是否正确,并观察电机转向应与运行方向一致。情况正常,半小时后试运行结束。试车时,要对电机空载电流进行测量,应符合要求。
3.6.5 连接好联轴器、手动盘车,检查曳引机旋转情况,如情况正常,将曳引机盘根压盖松开,启动曳引机,使其慢速运行,检查各部运行情况。注意盘根处,应有油出现,曳引机的油温度不得超过80℃,轴承温度要求同上,如无异常五分钟后改为快速运行,并继续对曳引机及其它部位进行检查。情况正常时,半小时后试运转结束。在试运转的
同时逐渐压紧盘根压盖,使其松紧适中,以每分钟3~4滴油为宜(调整压盖时,应注意盖与轴的周围间隙应一致)。试车中对电流进行检测。 3.7 慢速负荷试车: 3.7.1 将曳引绳复位。
3.7.2 在轿厢内装入半载重量,切断控制电源,用手轮盘车(无齿轮电梯不作此项操作),检查轿厢对重的道靴与导轨配合情况(并对滑动道靴的导轨加油润滑)。如果正常方可合闸开慢车。
3.7.3 在轿厢盘车或慢行的同时,对梯井内各部位进行检查,主要有:开门刀与各层门地坎间隙;各层门锁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平层器与各层铁板间隙;限位开关、越程开关等与碰铁之间位置关系;轿厢上、下坎两侧端点与井壁间隙;轿厢与中线盒间隙;随线、选层器钢带、限速器钢丝绳等与井道各部件距离。
对以上各项的安装位置、间隙、机械动作要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在机房内对选层器上各电气接点位置进行检查调整。使其符合要求。慢车运行正常,厅门关好,门锁可靠,方可快车行驶。
3.8 快速负荷试车:
开慢车将轿厢停于中间楼层,轿内不载人,接照操作要求,在机房控制屏处手动模拟开车。先单层,后多层,上下往返数次(暂不到上、下端站)。如无问题,试车人员进入轿厢,进行实际操作。试车中对电梯的信号系统、控制系数、驱动系统进行测试、调整,使之全部正常,对电梯的起动、加速、换速、制动、平层及强迫缓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安全开关等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调整,应动作准确、安全、可靠。外呼按钮、指令按钮均起作用,同时试车人员在机房内对曳引装置、电机(及其电流)。抱闸等进行进一步检查。各项规定试测合格,电梯各项性能符合要求,则电梯快速试验即告结束。 3.9 自动门的调整(直流电机驱动):
3.9.1 调整门杠杆,应使门关好后,其两壁所成角度小于180°,以便必要时,人能在轿厢内将门扒开。
3.9.2 用手盘门,调整控制门速行程开关的位置。
3.9.3 通电进行开门、关门,调整门机电阻使开关门的速度合符要求。开门时间一般调整在2.5~3s左右。关门时间一般调整在3~3.5s左右。
3.9.4 安全触板应功能可靠。
3.10 平层的调整:
3.10.1 轿厢内半载,调整好抱闸松紧度。
3.10.2 快速上下运行至各层,记录平层偏差值,综合分析,调整选层器(调整截车距离)及调整遮磁板,使平层偏差在规定范围内。 3.10.3 轿厢在最底层平层位置。轿厢内加80%的额定负载,轿底满载开关动作。
3.10.4 轿厢在最底层平层位置,轿内加110%的额定负载,轿底超载开关动作,操纵盘上灯亮,蜂鸣器响,且门不关。 试运行完毕,要填写试运行测试记录表。 4 质量要求
4.1 保证项目: 运行试验必须达到:
4.1.1 电梯起动、运行和停止时,轿厢内无较大的震动和冲击,制动器可靠。
4.1.2 运行控制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指令、召唤、定向、程序转换、开车、截车、停车、平层等准确无误,声光信号、显示清晰、正确。 4.1.3 减速器油的温升不超过60℃,且最高温度不超过85℃。 检验方法:实际操作检查。
4.1.4 超载试验必须达到:电梯能安全起动运行和停止。曳引机工作正常。
检验方法:实际操作检查或检查试验记录。
4.1.5 安全钳试验: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降,使安全钳动作,电梯必须能可靠地停止。动作后应能正常恢复。
检验方法:实际操作检查(手动限速器,夹住钢丝绳)。 4.2 允许偏差项目:
电梯平层准确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16的规定。5 成品保护
5.1 机房要关好门、窗,房门上锁。
5.2 每日工作完毕要拉闸、锁梯,闸箱宜上锁。保持机房和设备清洁。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试车工作中,应严格依据图纸及有关资料要求调整,不可随意更改设备线路,认真查线,分步试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