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解析题
1、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是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 答: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3) 是哪朝哪代皇帝? 答: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
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
(4)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
是什么?)效果如何?
答: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效果: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5)他重用了哪些人? 答: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6)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
答:为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唐朝统治。
(7) 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 答:史称贞观之治。 (8) 他在位时,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
答: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文化上完善了科举制,;在民族关系上,与各族友好往来,被称为天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2、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盘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杜甫
(2).这诗反映了哪个皇帝什么年间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开元年间。 (3)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 水稻、粟 (4)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
答:唐朝前期(或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农业得到巨大发展(或经济繁荣)。
(5)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景象?
答:生产技术的提高(耕作制度进步、农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政府对农业的重视(降低赋税、兴修水利);农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手工业、商业及科技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 (6)“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7)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答:755---763年的安史之乱打破了这种局面,唐朝从此走向衰弱。
1
(8)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答:尊称为“诗圣”;隋唐时期的盛世还有:“开皇之治”、“贞观之治”。
(9)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答:还有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3、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请你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的史实加以说明,从中你有哪些感悟?
答: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2、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重用贤能,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元盛世”;4、玄宗晚年,不理朝政,重任奸臣,唐朝国力大衰,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感悟: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者;任人为亲,危害严重。
4、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请问: (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答:吐蕃民族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答:吐蕃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习俗等
(4) 这些事分别发生于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唐太宗,唐中宗 (5) “贵主和亲”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吐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1.)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得到各民族的什么尊称? 答:被尊称为“天可汗”
(3.)简述唐太宗和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答:A: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唐太宗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B: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干布,促进了民族友好。
6、“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外甥” “帝舅”各指什么?
答:“外甥”指尺带珠丹;“帝舅”指唐中宗。 (2)为什么这样称呼?
答: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随后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尺带珠丹这样称呼唐中宗。
(3)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请用具
体史实加以说明。
①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
2
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②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唐玄宗封靺鞨族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④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7、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8、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 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2)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郑和下西洋(1分) 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1分)
(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2分) 相同作用: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分)局面:闭关锁国。(1分) 9、 列举唐朝时比较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9、列举唐玄宗时期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①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多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⑤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
10、各国为什么把中国称为“唐人”?
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唐政府采取比较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的盛况;③唐朝交通发达,唐朝经济、文化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时的中国人称为“唐人”。
11、列举隋唐时期我国名列前茅的成就。
①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多年;②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③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④唐朝建筑业兴盛,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2、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4) (1) 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① 特点:隋朝储积的粮食、布匹等,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的开销。②原因:隋文
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2) 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①对象:隋朝大运河;②态度:肯定大运河的作用。
(3) 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它的规模如何?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①这条“渠”是605年开始开凿的,②开通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③开通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⑤是隋炀帝时期开通的 13、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
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 材料二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 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3) 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
4
观之治”。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 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5) 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维护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
13、“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 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科举制。 (2) 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
隋。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他们都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3) 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了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14、“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 诗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鉴真。唐玄宗时期。
(2) 他有什么主要事迹? 如何评价他?
主要事迹: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评价:他是最有影响的赴日使者和高僧。 (3) 他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因为鉴真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同时也因为鉴真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 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
史实:①日本仿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文化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日本的文字就是参照汉字创造的,而且日本人喜欢中国诗,也有书法艺术。③日本的佛院寺庙与中国相同。④日本人的饮食、风俗、服饰与唐人相近,至今还保存着唐时的某些风尚。⑤日本京城里士大夫的活动,如爱好诗文书法、吃唐式宴、饮茶、登高等与唐人相同。
15、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 这两个材料分别是谁的诗?他们有什么代表作?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答、材料一是李白的诗,他的代表作是《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他的诗既豪迈奔
5
放,又清新飘逸。材料二是白居易的诗,他的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府》,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16、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 材料一 “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顔真卿。他的字雄浑敦厚。他的代表作有《顔氏家庙碑》。
(2) 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柳公权。他借这句话劝谏荒唐的皇帝。“笔谏”。 (3) 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是《玄秘塔碑》。 (4) 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顔筋柳骨”。
17、材料一:软舞和健舞
材料二:“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1) 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这种乐舞出现于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乐舞有什么特点。
隋唐时期。特点: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2)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哪个舞?它是从哪里传来的?当时还有哪些著名舞曲? • 《胡旋舞》。西域。《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 18、唐朝衰落的原因:
唐玄宗后期,为富庶繁荣所陶醉,骄奢之心日益增长,早期的勤政纳谏作风逐渐退化。他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宠爱贵妃杨玉环,又用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为相,导致地方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长达八年(755年—763年)的武装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9、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答: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多,如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 20、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
亡。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