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老舍《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一)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段(二)
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
“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开发了它。高妈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他的身子懒,而耳朵很尖,有个消息,他就跑到前面去。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1)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一)中的画线句子。 ②分析选段(二)中两处划线字“串”的作用。
(2)选段(一)(二)突出了祥子性格的前后变化。试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 【答案】 (1)①比喻、夸张手法,将雨道喻作箭头和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大、之猛,写出了祥子在雨中挣扎拉车的不易,突出了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②串在这里是走动的意思,连用两个“串”字,更加形象突出了祥子的好吃懒做、死乞白赖。
(2)前: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为生计、为梦想敢于挣命。后:偷奸耍滑、死乞白赖、好吃懒做、自暴自弃、贪图享受。
变化原因: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北平,新旧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阶级、军阀对工农的剥削,人吃人的冷酷社会。
【解析】【分析】(1)①用了比喻、夸张手法;②“串”字走动之意。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
(2)题干要求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这需要对原著情节内容的熟悉,对祥子
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具体是考查对《骆驼祥子》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的作答。
故答案为:(1) ①比喻、夸张手法,将雨道喻作箭头和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大、之猛,写出了祥子在雨中挣扎拉车的不易,突出了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②串在这里是走动的意思,连用两个“串”字,更加形象突出了祥子的好吃懒做、死乞白赖。 (2) 前: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为生计、为梦想敢于挣命。后:偷奸耍滑、死乞白赖、好吃懒做、自暴自弃、贪图享受。
变化原因: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北平,新旧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阶级、军阀对工农的剥削,人吃人的冷酷社会。
【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
(2)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写的《________》 (2)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4)作者在小说一开头就说“骆驼”是祥子的外号,那么骆驼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和祥子
有什么内在的和外在的关系?
(5)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 【答案】 (1)老舍;舒舍予;骆驼祥子
(2)祥子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3)语言细致准确、充满感情。善用各种修辞。
(4)小说开头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祥子有了逃跑的念头,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骆驼又成了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卖骆驼换钱,使祥子的最高理想得以实现,祥子也得到了骆驼祥子的绰号,“骆驼”也点出了祥子的性格特点,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使祥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干劲、能忍耐、肯吃苦的青年。 (5)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2)本题考查对原著情节的把握。大事应该是所谓的三起三落。1、风里来雨里去,茶里省饭里省,祥子终于凭自己的力气买下了车,但好景不长,车被大兵抢走了。2、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骗走了。3、第三次是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虽然心里不踏实,但好歹不用去车厂凭车了,但好景不长,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又把车卖掉去葬虎妞。
(3)本题考查作品语言特点。此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比如“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语言细致准确、充满感情。善用各种修辞。京味儿特点突出。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原著的情节来看,其一,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其二,卖骆驼换钱。其三,“骆驼”与祥子的性格特点近似。这些都就是与祥子的内在和外在的关系。
(5)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茶里省饭里省,祥子终于凭自己的力气买下了车”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故答案为:(1)老舍,舒舍予,骆驼祥子。
(2)祥子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大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死了;大病几场,原本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3)语言细致准确、充满感情。善用各种修辞。
(4)小说开头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祥子有了逃跑的念头,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骆驼又成了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卖骆驼换钱,使祥子的最高理想得以实现,祥子也得到了骆驼祥子的绰号,“骆驼”也点出了祥子的性格特点,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使祥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干劲、能忍耐、肯吃苦的青年。 (5)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
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点评】(1)阅读名著,必须牢记作者基本情况、作品名字、主题、情节、主要人物等基本内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又称舒舍予。
(2)两段比较阅读,分析人物的变化,因为内容跨度较大,必须对原著的情节十分熟悉。祥子从意气风发变得萎靡不振,是因为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来安葬虎妞。
(3)老舍作品语言艺术高超,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这两段就是代表,语言风格细致准确、充满感情,善用口语,贴近群众,善用各种修辞。
(4)本题考查骆驼在文中的作用,实际是综合考查内容理解。作用:和重要故事情节、名字由来、性格写照都有联系。
(5)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得分点:开始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梦想,自食其力。经过三起三落,后来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黑土地 韩静霆①
①我是北方的黑土捏成的,土性浇铸在我的灵魂之中了。
②我生于黑土,长于黑土。童年,我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人,马,牛,羊,鸡,狗。我和黑土造就的这些众生厮守,说话,说梦。我用黑土制成能吹奏抑抑扬扬、呜呜咽咽曲调的埙。我的埙就是我的唇舌,我生命的延长,我灵魂的独白。我是黑土的上帝,黑土也是我的上帝。
③26年前我孑然一身进关,闯荡京华。我住在前门箭楼下的小客栈里,柔和湿滑的京腔在议论我:这个北方的小牛犊子。哦,是的。牛犊子,北方,我。我走出北方黑色的漠野,什么也没带——不不,我带走了一样东西,永生永世不可抛弃也无法抛弃,就是我的土性。
④每次返乡,黑土地总是极尽柔情待我。当我的两脚插在浸了油似的黑土地里,即便是大旱时节,湿漉漉的地气也冲得脚心痒苏苏的,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我感觉到筋络舒展的咔咔声,我感觉到血管中冲撞着一排又一排粘稠的然而又是流动着的激情的浪头。惟有此时,我可以和刚刚拱出土皮儿的荠荠菜私语,可以得到玉米缨子扬来的花粉,可以喝到奉献到手心的蚂蚁酒,这时候我能把目光的线一直拉到松辽平原的极处,看云起云飞,进入一种境界。我想我变成了黑土地上植根并且眺望着的树,一棵生有两个丫杈的树,一棵擎着乱蓬蓬鸟窝的树,一棵白桦树。我想我不怕被肃杀的风摇落最后一片
叶子,也落了还会再生。我想我可以燃烧。在地上成炭,在地下变煤。因为,我是黑土地的子孙。
⑤带着黑土地给我的足够的营养,我离开了故土。西北高原的风吹不倒我这北方的榛莽,海南天涯的烈日晒不干我黑褐色肌肤蕴藏的油性。有时候,我枕着塬,枕着海,闭上眼睛想到的却是北方黑土地柔软的怀抱,想到儿时睡过的桦树皮摇床。我为此心旌摇荡,依稀看到黑土地上跋涉而去的祖先。哦,努尔哈赤的雕弓拉成满月,“玉骢嘶罢飞尘起,皂雕没处冷云平”;哦,挖参人如崖上的壁虎,没入密林,“雪中食草冰上宿”;哦,刚刚冷却的火山口杉木葱茏,岩洞里举起了伐木人的炊烟;哦,田畴把黑色的垄划到天尽头,那里,一人,一犁,一牛,共同较量着耐力和韧性。犁着,耕着,走着,没有一点声音。我的黑土地就是这样一部悠远的、孔武的、神秘的、充满着内聚力的不朽经典。当然,在黑土的深层,也埋藏着古战场鲜血锈蚀的剑,也抛落了亡国之民的遗骸,也有过拼搏、绞杀、屈辱和失败。即便是失败,我的先人也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
⑥北方的黑土地是何等博大啊,兼容着火山与冰岸,天池与地泉,针叶林与毛毛草,红高粱与罂粟花,野性与柔情,爱情与仇恨,严峻与温馨,粗犷与粗疏,自强与自私,寥廓与孤寂。既有长久的四季轮回,又有短暂的无霜期,既有虎群的雄浑,又有狗皮帽子的寒碜,既有宽广又有褊狭,既有宁静又有躁动,坦诚而又神秘,富丽而又贫瘠。我的黑土地,我的黑土地,我对你的爱也是又宽阔又褊狭 , 又坦诚又神秘的。我读着你,想念你,梦过你。我也渴望走出“宇宙黑洞”,穿破固垒,渴望超越。当我远离故乡去生存,拼搏和拓荒数年之后,终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是不可超越的,那就是黑土地所给予我的生命的原汁。
⑦是的,读懂黑土地这部博大恢宏、幽远深邃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巨卷,需要时间的穿凿和精神的反刍。如今,我头上的野草荣而又枯,年已不惑,似乎才领略了一点她的教诲。她从我呱呱坠地的一刻起,就用日出日落、阳春严冬和风霜雨雪教导我。她要我生来就成熟,就懂得什么是沧桑,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忍耐,什么叫不屈。非洲谚语说,创世之初,上帝赐给每个人一杯土,人们从杯中吸吮生命的滋养。北方黑土地给我的滋养令我受用无穷。也就铸成了我终生的土性。
⑧不可改变,我北方的土性。因为,自我落生的时候,黑土地就给我打上了胎记。我的黑土铸成的肌肤和魂魄不可改变。因为,我不能选择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籍贯。我为此感到荣幸——当我走在异乡异域的时候,人们会顷刻间认识我和我的内涵:中国,北方,黑土地。
(1)文章第二段划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3)“褊狭”原指人心胸狭窄,而文章第六段中作者却用“褊狭”来形容自己对黑土地的爱,为什么?
(4)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自己的“土性”,请结合全文,概括“土性”的含义。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从童年入笔,却又不同于一般作品所常见的对儿时的追忆与漫话,以洗练的笔触,生动地描写出童年时的情趣。
B.文章第五段写“挖参”、“火山口杉木葱茏”、“伐木”等,形象的写出了北方黑土地上物产的
富饶。
C.文章第六段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黑土地外在和内在的深挚与魅力,同时流露出作者渴望摆脱黑土地的思想感情。
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黑土地内在和外在的特性与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E.从整体内容看,作者的视野舒放大气,既有对故乡土地亲切的絮语,也有对光荣历史自豪的追忆,更有对黑土地精神内涵深邃的思考。
F.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写出黑土地的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真谛,表达了对北方黑土地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答案】 (1)我用黑土自由地创造物品;黑土地给我滋养,铸成我的优秀品质
(2)形象地表现出黑土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给予作者生命的滋养;突出作者对于黑土地浓烈的爱
(3)贬词褒用,突出作者对黑土地执着专一的热爱。
(4)“土性”是指从黑土地中汲取滋养并逐步形成的坚韧、豪迈、博大的精神品质。 (5)B,C
【解析】【分析】(1)考查对重要语句含意的把握。“我是黑土的上帝”指的是前文所说的,我可以用黑土捏出我的天使,制成锅。“黑土也是我的上帝”指的是黑土地滋养了我,造就了我的性格。(2)考查修辞手法的效果。“我的两足张开十个‘根须’吸吮着水汽”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人物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3)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褊狭”在这里是贬词褒用,目的是突出作者对黑土地执着专一的热爱。此题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4)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从全文来看,“土性”就是指从黑土地中汲取滋养并逐步形成的坚韧、豪迈、博大的精神品质。也可从⑥段“北方的黑土地是何等博大啊”、⑦段的“什么叫坚韧,什么叫忍耐,什么叫不屈”等句中提取关键词作答即可。(5)B“形象地写出了北方黑土地上物产的富饶”不当;C“流露出作者渴望摆脱黑土地的思想情感”不当。
故答案为:(1)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说明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2)形象地表现出黑土地激荡着作者的情感,给予作者生命的滋养;突出作者对于黑土地浓烈的爱
(3)贬词褒用,突出作者对黑土地执着专一的热爱。
(4)“土性”是指从黑土地中汲取滋养并逐步形成的坚韧、豪迈、博大的精神品质。 (5)BC
【点评】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一般的格式是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内容),表达了作者……感情。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
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 以上文段摘自________ ,文章体裁是________ ,全篇通过写了________ 和________ ,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但他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持批判态度。
B.《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包括《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社戏》等
C.《湘行散记》是一部散文集,它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D.《朝花夕拾》以深沉凝重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答案】 (1)藤野先生 ;散文 ;讲义事件 ;幻灯片事件
(2)C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平时要注意多阅读,多积累,多识记。本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
(2)A.作者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B.《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正确。
D.应该为:《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 故答案为:(1)藤野先生;散文;讲义事件;幻灯片事件 (2)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选文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
亲爱的孩子,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回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与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昨儿整整一天若有所失。孩子,你一天天的在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遇到任何一件出入重大的事,你得想到我们——连你自己在内——对艺术的爱!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将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你用在理解乐曲方面的理智,希望能普遍的应用到一切方面,特别是用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我的园丁工作已经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大半要你自己来做的了。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减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末你这朵花一定能开得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你跟我两人的思想和感情,不正是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除了外界的原因没有能使你把假期过得像个假期以外,连我也给你一些小小的不愉快,破坏了你回家前的对家庭的期望。我心中始终对你抱着歉意。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1)试对选文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
(2)从这封信中,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选文进行分析。
(3)尾段写道:“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过这种体会吗》请谈一谈。
【答案】 (1)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比作珍贵的艺术品,通过自己对艺术的感受表达了对儿子的珍爱,而这种珍爱在作者看来是超越了骨肉关系的,这种爱建立在儿子才华的日臻精进上。由此可看出傅雷对儿子寄予的股切期望和深沉的爱。
(2)从选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对儿子怀有无私热烈的爱,对祖国怀有深沉忠贞的爱,对自己严格要求、勇于自省的傅雷形象。①傅雷在信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与珍爱,把
儿子当做艺术品来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怀有无私热烈的爱;②傅雷提醒儿子,他将对中国的音乐前途有重要的影响,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并要儿子为此牺牲目前的感情,从中可见他对祖国有深沉和忠贞的爱,并将这种爱国情怀倾注于儿子身上;③傅雷通过与儿子的相处而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为之改造,这说明他对于自己严格要求,勇于自省。 (3)①这种境界指的是“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这是父子之间一种平等融治并且心灵相通的境界。②个人体会抓住与父母之间要经常交流、主动与父母交流理解父母,平等与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感等方面谈都可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即可。“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儿子比作珍贵的艺术品,作者结合自己对艺术的感受表达了对儿子的珍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儿子寄予的股切期望和深沉的爱。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儿子在家歇了一个多月的假,整整和儿子讨论与争辩了一个多月的艺术,从这点可以看出傅雷拳拳爱子之心,平易近人。他教育儿子“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把感情扩大到“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可以看出其对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文中写傅雷通过与儿子的相处而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为之改造,这可以看出其对于自己严格要求,勇于自省。
(3)第一问,本题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种境界”指这个词语的前一句所说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第二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在这里父子之间没有威严,只有平等,像朋友一样的交流。平时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要用成功的交流与父母建立心与心的沟通,照顾老人的想法和意愿,就会少很多的矛盾和误解。
故答案为:⑴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比作珍贵的艺术品,通过自己对艺术的感受表达了对儿子的珍爱,而这种珍爱在作者看来是超越了骨肉关系的,这种爱建立在儿子才华的日臻精进上。由此可看出傅雷对儿子寄予的股切期望和深沉的爱;
⑵从选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对儿子怀有无私热烈的爱,对祖国怀有深沉忠贞的爱,对自己严格要求、勇于自省的傅雷形象。①傅雷在信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与珍爱,把儿子当做艺术品来爱可以看出他对儿子怀有无私热烈的爱;②傅雷提醒儿子,他将对中国的音乐前途有重要的影响,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并要儿子为此牺牲目前的感情,从中可见他对祖国有深沉和忠贞的爱,并将这种爱国情怀倾注于儿子身上;③傅雷通过与儿子的相处而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为之改造,这说明他对于自己严格要求,勇于自省;
⑶①这种境界指的是“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这是父子之间一种平等融治并且心灵相通的境界。②个人体会抓住与父母之间要经常交流、主动与父母交流理解父母,平等与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感等方面谈都可以。
【点评】⑴本题是对句子赏析的考查。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⑶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时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自古以来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都在采用这种方式,如《金圣叹评四才子书》等。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适当地进行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的音乐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嘁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的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昆虫记》)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蝉从没停止过歌唱,因为它的歌唱是为了叫喊同伴。
B.蝉是有听觉的,可以听到自己的歌声,也强迫他人去听它的歌唱。 C.当蝉看见有谁跑过来的时候,它就悄然飞去,说明它的视觉很好。 D.蝉能唱歌是因为在它的内腔里安置了能唱歌的乐器。
(2)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指出它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为了研究蝉,作者做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由此可见作者在科学研究上具备怎样品质?
(4)本文选自科普作品《昆虫记》,请你向同学们再推荐一本这样的书籍,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答案】 (1)C
(2)第一段“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打比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蝉的歌唱的原因,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3)结论: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作者勇于探索,做事观察仔细,具有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4)《寂静的春天》,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的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解析】【分析】(1)A项与原文“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嘁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不符;B项与原文“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不符;D项与原文“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不符。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如“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蝉是没有听觉的。
(3)第一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至少我不得不承认蝉的听觉迟钝,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它:叫喊得像个聋子。”第二问“我不敢贸然这么说”看出作者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不确定不轻易得出结论。
(4)开放性试题,推荐一部科普作品,写出主要内容即可。如,《森林报》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塔利·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的代表作。它告诉孩子们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思考和研究大自然。作家维·比安基匠心独运,他的作品被选入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这绝不是偶然的。 故答案为:⑴C
⑵ 第一段“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打比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蝉的歌唱的原因,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⑶ 结论: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作者勇于探索,做事观察仔细,具有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⑷ 《寂静的春天》,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的指出农药的使
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的内容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进行比照,判断正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掌握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文段进行判断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通读文章,找到答题的范围,注意对内容的概括和用语的分析。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按照要求作答。
7.现代文阅读
道士对七个女子道:“妹妹,我这宝贝,若与凡人吃,只消一厘,入腹就死;若与神仙吃,也只消三厘就绝。这些和尚,只怕也有些道行,须得三厘。快取等子来。”……行者眼乖,接了荼钟,早已见盘子里那茶钟是两个黑枣儿,他道:“先生,我与你穿换一杯。”道士笑道:“不瞒长老说,山野中贫道士,茶果一时不备。才然在后面亲自寻果子,止有这十二个红枣,做四钟茶奉敬。小道又不可空陪,所以将两个下色枣儿作一杯奉陪,此乃贫道恭敬之意也。”行者笑道:“说那里话?古人云,在家不是贫,路上贫杀人。你是住家儿的,何以言贫!像我们这行脚僧,才是真贫哩。我和你换换,我和你换换。”三藏闻言道:“悟空,这仙长实乃爱客之意,你吃了罢,换怎的?”行者无奈,将左手接了,右手盖住,看着他们。却说那八戒,一则饥,二则渴,原来是食肠大大的,见那钟子里有三个红枣儿,拿起来都咽在肚里。师父也吃了,沙僧也吃了。一霎时,只见八戒脸上变色,沙僧满眼流泪,唐僧口中吐沫,他们都坐不住,晕倒在地。这大圣情知是毒,将茶钟手举起来,望道士劈脸一掼,当的一声,把个钟子跌得粉碎。
(1)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 当孙悟空发现茶钟里的枣是黑色的,他有怎样的表现?从中看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3)选文中人物鲜明的个性是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展现的,除孙悟空外,请以其他人物为例试做分析。
【答案】 (1)西游记;吴承恩
(2)要和道士换水喝;粗中有细,小心谨慎。
(3)写出选文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物均可。如:道士: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其狠毒、狡诈;唐僧:语言描写,表现其心地单纯善良;猪八戒:动作描写,表现其贪吃,头脑简单。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2)一问,从“先生,我与你穿换一杯”“……我和你换换,我和你换换”可以分析出当孙悟空发现茶钟里的枣是黑色的,他提出要和道士换水喝。二问,“要和道士换水喝”这一举动,分明是说孙悟空发现了问题(行者眼乖,接了荼钟,早已见盘子里那茶钟是两个黑枣儿),从发现了问题的过程中可看出他粗中有细,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3)此题从“悟空,这仙长实乃爱客之意,你吃了罢,换怎的”等语言描写中可概括出唐僧心地单纯善良的性格特征。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吴承恩
⑵要和道士换水喝;粗中有细,小心谨慎。
⑶出选文中出现的任何一个人物均可。如:道士: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其狠毒、狡诈;唐僧:语言描写,表现其心地单纯善良;猪八戒:动作描写,表现其贪吃,头脑简单。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文学常识。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完成此题不是难事。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
⑶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选段以及对名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分析理解。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②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 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
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1)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 (2)本文语言内涵丰富,请你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 ①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②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3)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
(4)“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其精神品质,联系实际谈谈对自己的影响。 推荐人物:诸葛亮 鲁迅 杜小康 托尔斯泰 贝多芬
【答案】 (1)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引出下文自己的观点“读书使人优美”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①读书可以使人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倾听就是对他人的重视,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②夜读时从书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内心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3)①读书可以让人养成专注、恭敬和倾听的习惯,可让人倍添神采富有魅力;②读书可以让人学会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③读书可以让人有自知不狂妄,恰如其分地表达,让人更光艳夺目。
(4)诸葛亮:公正无私,忠诚敬业。/ 鲁迅:生活简朴,爱国爱民,爱憎分明,敢于斗争。/ 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 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 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分析开头语段的作用,因为语段位于开头,所以考虑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以及充当论证论点的论据的作用。第②段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作用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构上为引出下文自己的观点“读书使人优美”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本题考查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①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强调每个生命都应该被重视,结合文章关于读书的论述,对应的是:读书可以使人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倾听就是对他人的重视,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②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对应句子:夜读时从书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内心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议论文一个主体段落的中心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但
各个段落的中心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方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等。在罗列全文段落中心的基础上,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归纳并组合段落中心,形成更为概括的内容要点。根据第4段归纳为:①读书可以让人养成专注、恭敬和倾听的习惯,可让人倍添神采富有魅力;根据第5段归纳为:读书可以让人学会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根据第6段归纳为:读书可以让人有自知不狂妄,恰如其分地表达,让人更光艳夺目。 (4)本题考查创意性解读和探究启发。“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不凡的性格特征,激励着一代代人。比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正无私,忠诚敬业。鲁迅:生活简朴,爱国爱民,爱憎分明,敢于斗争。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 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故答案为:(1)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引出下文自己的观点“读书使人优美”作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①读书可以使人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倾听就是对他人的重视,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②夜读时从书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内心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3)①读书可以让人养成专注、恭敬和倾听的习惯,可让人倍添神采富有魅力;②读书可以让人学会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③读书可以让人有自知不狂妄,恰如其分地表达,让人更光艳夺目。
(4)诸葛亮:公正无私,忠诚敬业。/ 鲁迅:生活简朴,爱国爱民,爱憎分明,敢于斗争。/ 杜小康:历经磨炼,战胜孤独,自我成长,勇敢坚强。/ 托尔斯泰:直面人生,勇斗苦难,为人类奉献不朽杰作。/ 贝多芬:隐忍苦难,抗争命运,创造欢乐,给人们以安慰、勇气和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开头段在文章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如下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充当论据证明文章论点。本文第一段是以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开篇的,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还能充当论据来证明本文的论点。
(2)本题考查分析关键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应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段落的中心有时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收束句。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际关系的基础上,找到一个上位的词句总括全部内容,这就是概括段落的中心。
(4)本题考查创意性解读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要有论点、论据。注意根据列举人物的经历或故事情节,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说出自己的
阅读感受。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己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己没有了罢。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阅读选段,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选文说说你的依据。 (2)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 “嗬”等语气词,你怎么理解?
(3)有人说《朝花夕拾》饱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你读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各归纳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的相关内容。
温馨的回忆:________ 理性的批判:________
【答案】 (1)示例一:快乐。作者对早年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于苦,而在于乐。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还写了被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阵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老师读书人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示例二:单调/无趣/沉闷/枯燥。从先生寻人后,大家就开始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且所读内容毫无停顿,可见当时学习的内容还是很老旧,晦涩难懂;读书没多久,就静下去只剩先生在读,孩子们都在偷偷玩乐,说明课本内容对孩子来说毫无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所学内容也十分无趣。
(2)孩子们读书时,不理解文意,不知句读,只会照本宜科,因而不加标点。寿镜吾先生则不同,他不但理解文意,而且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
因而读书时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解析】【分析】(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三味书屋包含了鲁迅近6年光阴的学园。这里既有枯燥无味的课堂,又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比如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听不懂的文章;三味书屋的生活又是快乐的,如我们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画画儿。写任何一方面都行,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来说明理由。 (2)古人的文章本就不加标点,需要读书的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己断句,结合上文学生上课时间偷偷去后院游戏,被老师生发现被迫回来读书的情节,以及“……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可知,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做样子给老师看,并不理解实际内容,所以只会照本宣科,根本不会断句,因而不加标点,读起来更没有感情;根据“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可知,先生对所读内容不但理解,而且有自己的体会,所以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词,表明老师全身心投入,陶醉其中。
(3)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对列举的篇目有所限制。所谓“温馨的回忆”指的就是记忆中有趣味,回忆让人觉得温暖的内容;“理性的批判”指的是作者通过作品中的某些内容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不满态度。所以应在文中找对童年的趣味生活的回忆和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的描述。文中描述“我”在百草园内玩耍,在雪地上捕鸟,我们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画画儿,都属于“温馨的回忆”;我在三味书屋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读听不懂的文章,都可以看做“理性的批判”。选出其中一点来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快乐。作者对早年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于苦,而在于乐。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和捉苍蝇喂蚂蚁:还写了被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阵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老师读书人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示例二:单调/无趣/沉闷/枯燥。从先生寻人后,大家就开始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且所读内容毫无停顿,可见当时学习的内容还是很老旧,晦涩难懂;读书没多久,就静下去只剩先生在读,孩子们都在偷偷玩乐,说明课本内容对孩子来说毫无吸引力,课堂气氛沉闷,所学内容也十分无趣;
⑵孩子们读书时,不理解文意,不知句读,只会照本宜科,因而不加标点。寿镜吾先生则不同,他不但理解文意,而且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读书时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
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
【点评】⑴解答本题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再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事件,找出要概括事件对应的段落,然后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即可;
⑵解答本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分析作答。古人的文章本就不加标点,需要读书的人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自己断句;
⑶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对列举的篇目有所限制,注意结和选文相关内容来解答。
10.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各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5)有人说:“《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你结合选文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 (1)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2分)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5)认同,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因此是优秀的科普著作,《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笔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解析】【分析】(1)整体感知文章,可知文章第①段介绍蝉这个歌唱家身体内的构造,首先是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把这句话换成说明性的语言即可。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言特色,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描写了蝉的动作,作者把蝉拟人化,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3)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③到⑥段写蝉的歌唱及作者对蝉唱歌原因的猜测: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作者的猜测是正确的:蝉是没有听觉的。由此可以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4) 虞世南的《蝉》 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咏物,都是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而法布尔的是科普文学作品,目的是探究科学奥秘,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选文当然也不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5)说它是科普作品,是从作品的说明内容方面评价的,说它是文学经典是从语言方面进行评价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不仅蝉如此,书中的其它昆虫都欧式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因此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从语言方面分析,《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如文章第①段“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要热心委身于音乐”等语言都非常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故答案为:⑴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⑵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⑶ 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2分)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⑷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⑸ 认同,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因此是优秀的科普著作,《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笔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内容,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探究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多角度解读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丰富内容;然后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
⑷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⑸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能力。答题时可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①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签写假文书一案;一,假雕印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不能细述。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②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你在我母亲眼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娘子道:“你去做官罢了,我自在这里,接了我妈来做伴。你叫我到乡里去,我那里住得惯?这是不能的!”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我在家里,日逐有几个活钱;我去之后,你日食从何而来?老爹那边也是艰难日子,他那有闲钱养活女儿?待要把你送在娘家住,那里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诰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体面,不如还是家去好。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我拿几两添着进京,剩下的你带去,放在我哥店里,你每日支用。我家那里东西又贱,鸡、鱼、肉、鸭,日日有的,有甚么不快活?”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
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叫一只船,把些家伙什物都搬在上。匡超人托阿舅送妹子到家,写字与他哥说将本钱添在店里,逐日支销。择个日子动身,娘子哭哭啼啼,拜别父母,上船去了。
③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大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漂梅之侯’了。但这事也在我身上。”
(1)匡超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联系第①段,“两件”是指哪两件?
(2)结合选文第2第3段,简要分析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原著,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说匡超人前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原著,请结合作者成功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案】 (1)①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签写假文书一案;②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
(2)第一问:①为往京做官,逼娘子(原配妻子)回乡,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②京师李给谏问其是否婚娶时,欺骗老师自己未婚与老师外甥女结婚,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撒谎势力,极端利己主义的人。
第二问:亲自侍奉病重的父亲,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孝顺的人;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每日仍然坚持读书,甚至深夜尚在苦读,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主动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
(3)①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如匡超人,原本淳朴本分、孝顺、勤奋刻苦的他在马二先生、景兰江、番三等人的影响下堕落成了撒谎势力,极端利己主义的人;②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委婉地讽刺,如选文中逼娘子回乡一事;③运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其人物性格,尤其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解析】
【分析】(1)选段出自《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根据对《儒林外史》情节内容的积累可知,这两件事是:①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签写假文书一案;②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
(2) 第一问:结合匡超人的语言、心理、动作等分析他的形象,从匡超人为往京做官,逼娘子(原配妻子)回乡,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从京师李给谏问其是否婚娶时,欺骗老师自己未婚与老师外甥女结婚,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撒谎势力,极端利己主义的人。第二问:从亲自侍奉病重的父亲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孝顺的人;从他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每日仍然坚持读书,甚至深夜尚在苦读,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从他主动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可以看出前期的匡
超人是一个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
(3)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匡超人原来是一个孝顺的、勤奋刻苦、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但后来却变得成自私、冷漠、无情的人,小说通过对比,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②选文中匡超人逼迫娘子回乡一事,则是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委婉地讽刺; ③通过对匡超人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如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你在我母亲眼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这里通过描写匡超人的心理和语言,讽刺了匡超人在科举制度下人性发生的扭曲。
故答案为:⑴ ①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硃笔签写假文书一案;②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枪手代考几案。
⑵ 第一问:①为往京做官,逼娘子(原配妻子)回乡,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②京师李给谏问其是否婚娶时,欺骗老师自己未婚与老师外甥女结婚,可以看出此时的匡超人是一个撒谎势力,极端利己主义的人。
第二问:亲自侍奉病重的父亲,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孝顺的人;在照顾父亲的同时每日仍然坚持读书,甚至深夜尚在苦读,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主动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可以看出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 ⑶ ①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如匡超人,原本淳朴本分、孝顺、勤奋刻苦的他在马二先生、景兰江、番三等人的影响下堕落成了撒谎势力,极端利己主义的人;②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委婉地讽刺,如选文中逼娘子回乡一事;③运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其人物性格,尤其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名著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⑶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特点或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具体文章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爷爷的房间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像动画里阴云环绕的古老城堡,幽暗但是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
爷爷非常小资,没事就骑着自己那辆大大的二九自行车,筐子里放着布袋,然后戴上自己的帽子,赶场买小吃。
爷爷的打扮只分冬夏。夏天就是白色衬衫外面加一个紧一点的马甲,很多口袋的那种。冬天是秋衣外面配一件高领灰色毛衣,然后外面一件皮夹克,非常帅气。
市场上的人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会回答说:“是呀!天气不错的呀!” 有一次我半夜摸摸自己咕噜噜叫的肚子,偷偷往爷爷的房间溜。那神秘幽暗恐怖的城堡,在我推开门的一瞬间,被打回原形。
只听见爷爷巨大的呼噜声,房间里混杂着话梅糖和草药的味道,书桌上摆着各种大小的本子,各种大小的钢笔。还有个大衣柜。
我走近爷爷,推了推他:“爷爷。”爷爷一下醒了,惊讶地问我:“你要做什么的呀?”“爷爷,我饿。”爷爷皱了一下眉头,指着离炉子更远的地方,“你站在那里等一会儿。” 过了会儿,爷爷在秋衣外套好外套,回头对我说:“我给你讲,今天我给你的东西你不许给你奶奶说的。”我点头。然后爷爷很调皮地一笑,随后转身拿着晾衣竿,用晾衣竿往衣柜最上面够,上面出现了一个铁盒子。天哪!一盒子的饼干!
我手里抱着个大饼干盒,吃得咯吱咯吱。爷爷说:“这个事情不许说的呀,侬千万记住的呀。”
我记住了。我记住了神秘铁盒,里面全是饼干。之后的第二夜,第三夜,第四夜,我都去找爷爷。我不知道饼干盒怎么说,就指着饼干盒说:“芽、芽!”后来因为饼干盒的秘密,我和爷爷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利的合作关系。
后来就变成,每天爷爷骑着自己的二九自行车赶场。市场上的人都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回答说:“是呀!我孙女是要吃的呀!” 每天半夜,爷爷都会被一声声“芽、芽”吵醒,但不厌其烦。
过了几年,我学会掌控自己的饥饿,也不会再半夜跑到那个神秘城堡要饼干。 但是爷爷还是会骑着二九自行车,去赶场。市场上的人都会说:“黄老师!又来买东西呀!”爷爷会回答说:“是呀!我孙女回来了!”
有一天白天,我进了爷爷房间,忽然闻见话梅糖的味道,我随口一问:“爷爷,你还记得‘芽’吗。”爷爷回头看我,有些惊讶,而后一下子从凳子上坐起来,用晾衣竿用力够着,够下来一个铁盒,打开,里面都是饼干。爷爷说:“你不许说的。”我尝了一口,关上盖子:“好的呀,就是有点受潮了,不好吃了。”爷爷没说什么。转身随便把饼干盒放在了桌子上。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那个饼干盒。
爷爷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忽然问我爸:“爷爷有个饼干盒你们知道吗?” 我爸疑惑:“没看到啊!”
我冲向爷爷的房间,找了根木棍,用力地往那个大衣柜上够。吱啦一声!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拿下来。奇怪的是盒子很轻,像个空盒。摇一摇,能听见里面悉索的声音。 我打开盒子,看见一个饼干袋,包装完整,在空荡荡的盒子里碰撞,我看了下日期。是我嫌弃饼干受潮的那个暑假。
那天我一个人,把自己锁在爷爷的房间里,坐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整包过期三年、包装完好的饼干。
(1)请为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赏析句子。
①文中划线句子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②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爷爷回头看我,有些惊讶,而后一下子从凳子上坐起来,用晾衣竿用力够着,够下来一个铁盒,打开,里面都是饼干。”
(3)文中的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原文,简要地概括爷爷的人物形象。 (4)作者看到爷爷盒子里包装完整的一个饼干袋后,把自己锁在爷爷的房间里,坐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整包过期三年、包装完好的饼干。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作者当时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心理,请你帮作者给天堂的爷爷写一封短信,不少于100字。 【答案】 (1)爷爷的饼干或者秘密约定等等。陈述理由时抓住标题的作用,比如是文章的线索,是文中的主人公,或者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主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①不能删除。这段是对爷爷卧室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爷爷卧室的布置简单,但又与众不同的特点,烘托了爷爷的性格特征;照应了第一段“爷爷的房间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像动画里阴云环绕的古老城堡”。“大衣柜”也为后文爷爷为我藏零食,爷爷去世后我找盒子埋下了伏笔。
②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回头看我,有些惊讶”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爷爷听到我记得小时候秘密的惊讶。一连串的动作形象写出来爷爷的激动以及够盒子时的吃力。表现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疼爱。
(3)爷爷注重外表,为人随意和善;对孙女和蔼可亲,非常有爱有耐心;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4)作者有懊悔内疚的心理,有失去爷爷的痛入骨髓的悲痛,有对爷爷的怀念…… 写信时要注意格式,语句通顺,作者此刻复杂的心理,有真情实感。
【解析】【分析】(1)本文叙写了“我”与爷爷的故事,表现了爷爷对“我”爱和“我”对爷爷的深切怀念。据此,可用人物拟题,如:我的爷爷;可用文章的主要故事:饼干的故事;可用线索事物:爷爷的饼干盒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2)①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房间里混杂着话梅糖和草药的味道,书桌上摆着各种大小的本子,各种大小的钢笔。还有个大衣柜”是环境描写,交代了爷爷的身份及生活特点;写出了爷爷卧室的布置简单,但又与众不同的特点,与文章第1段“爷爷的房间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像动画里阴云环绕的古老城堡,幽暗但是对我有致命的吸引力”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还有个大衣柜”这一物件的交代,为下文叙写爷爷藏找零食的故事做铺垫。所以不能删去。②语句“爷爷回头看我,有些惊讶,而后一下子从凳子上坐起来,用晾衣竿用力够着,够下来一个铁盒,打开,里面都是饼干”,运用了“回头看我”“惊讶”“坐起来”“用力够”等词语,写出了爷爷的动作和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爷爷激动的心情及够饼干盒子时的动作吃力,表现了爷爷对“我”的疼爱之情。
(3)从“爷爷的打扮只分冬夏。夏天就是白色衬衫外面加一个紧一点的马甲,很多口袋的那种。冬天是秋衣外面配一件高领灰色毛衣,然后外面一件皮夹克,非常帅气”可以看出爷爷注重自己外表;从市场上的人与爷爷的打招呼来看,爷爷是个与人和善的人;从爷爷给孙女买饼干的故事来看,爷爷是一个疼爱孙女的人。据此概括作答。
(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最后故事情节来分析“我”的
心理和情感,从而拟写书信。文章最后写“那天我一个人,把自己锁在爷爷的房间里,坐在床上,安安静静地吃完了一整包过期三年、包装完好的饼干”,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爷爷的怀念,还有失去爷爷的痛心,也有对爷爷的内疚和说“饼干受潮不好吃”的懊悔等。运用书信体的格式,回顾与爷爷的过去,抒写自己此时的内心感受即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爷爷的饼干或者秘密约定等等。陈述理由时抓住标题的作用,比如是文章的线索,是文中的主人公,或者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主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⑵①不能删除。这段是对爷爷卧室的环境描写,写出了爷爷卧室的布置简单,但又与众不同的特点,烘托了爷爷的性格特征;照应了第一段“爷爷的房间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点像动画里阴云环绕的古老城堡”。“大衣柜”也为后文爷爷为我藏零食,爷爷去世后我找盒子埋下了伏笔。、、②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回头看我,有些惊讶”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爷爷听到我记得小时候秘密的惊讶。一连串的动作形象写出来爷爷的激动以及够盒子时的吃力。表现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疼爱;
⑶爷爷注重外表,为人随意和善;对孙女和蔼可亲,非常有爱有耐心;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⑷作者有懊悔内疚的心理,有失去爷爷的痛入骨髓的悲痛,有对爷爷的怀念…… 写信时要注意格式,语句通顺,作者此刻复杂的心理,有真情实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可以根据人物拟写标题、还可以根据故事来拟写标题,可用线索事物;
⑵本题考查对小说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⑷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依据文章内容和自我的阅读感受回答。回答时要立足上下文,衔接自然得体,表达通顺流畅。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真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柈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十块八块木柈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 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柈子拉(锯)不拉?”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柈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吃点么?” 我去买给他们面包吃。
柈子拉完又送到柈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跑出去看看。最后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
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玻璃窗上挂着蒸气。没有点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例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柈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啦?”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走去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 , 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注】①该篇创作于一九三五年三月至五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言行的语句,仿照示例,具体分析车夫的形象特点,完成表格。 方法提示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形象分析 ________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示例)老头称呼我“太太”,与“我”说话时话语量很少,且都是被呼、话语量、主动发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而是一直等话与被动应答等 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谦卑。 (3)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絳《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凡年过去了,我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这篇散文所写的人物都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小人物,小明同学在阅读该文时,认为作者笔下的小偷和车夫代表的是人性的恶,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而对老头则是肯定赞扬,可谓爱憎分明。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原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
(2)“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限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精明,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3)示例1:杨降的“愧”打动了我。杨降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降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2:萧红的“愧”打动了我。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民重的感恩,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并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3: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他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4)我认为萧红对老头的确是肯定赞扬,但对小偷和车夫则不是完全否定和批判。文中的老人勤劳、踏实、肯干,工作之后又把不属于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完,更可贵的是,当收到工钱后,竟然记得要把吃面包的钱还给主人,当主人说面包不收钱时,他们“感恩似的”离去,这种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不劳而获,车夫世故精明,他们自然不值得赞扬,但萧红对他们并没有予以鲜明地批判否定。当发现小偷偷木材时,作者用“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一笔带过,哪怕是车夫再三不满,作者也未作任何评论;而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小偷、车夫这样的穷苦人的。她不认可小偷、车夫的行为,但还不至于批判否定。 【解析】【分析】(1)A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与本文主旨相符。B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现无边的离愁别绪。C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现对黑暗现实的痛心与愤怒。D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强调用静思反省与俭朴节约来修养自己的美德。故选A。
(2)题干要求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找出表达情感的句子或描写的句子,从中提取相关词语,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形象或情感的作用即可。如“丢了两块木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的“好好看着”,显得居高临
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中,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3)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杨绛明白,对于一个人精神上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即使是一个在物质上都很贫穷的车夫,也同样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萧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对于老人的感谢,萧红愧得立即心上烧起来,眼泪就要流出来。由此分析他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答案比较开放,结合文章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4)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如可赞成萧红对老头的褒扬,但不能说作者对小偷和车夫持完全批判的态度。文中的老人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还有车夫,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他们的。所以“因此对小偷和车夫完全持批判否定的态度”的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⑴ A;
⑵“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限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讨要木柈的精明,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⑶示例1:杨降的“愧”打动了我。杨降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降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写出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作,反思令人敬佩;示例2:萧红的“愧”打动了我。善良的老人为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民重的感恩,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并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自责羞恨。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受到了这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3: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与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老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他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为珍贵的良知
⑷我认为萧红对老头的确是肯定赞扬,但对小偷和车夫则不是完全否定和批判。文中的老人勤劳、踏实、肯干,工作之后又把不属于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完,更可贵的是,当收到工钱后,竟然记得要把吃面包的钱还给主人,当主人说面包不收钱时,他们“感恩似的”离去,这种善良、本分、懂得感恩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至于小偷,不劳而获,车夫世故精明,他们自然不值得赞扬,但萧红对他们并没有予以鲜明地批判否定。当发现小偷偷木材时,作者用“招呼了一声”“那人跑了”一笔带过,哪怕是车夫再三不满,作者也未作任何评论;而当车夫多要多拿时,作者则是“好吧,你拉走吧”,可见作者从心底也是同情小偷、车夫这样的穷苦人的。她不认可小偷、车夫的行为,但还不至于批判否定。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具体分析;
⑶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在解读时要能从文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
点。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理有据,真实可靠。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作为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半世纪以来,凡尔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各国潜艇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人是黄旭华。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不久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了所有潜艇专家并对中国施加压力。
黄旭华受命于危难之间,他决心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默默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奋斗着。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他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潜艇的性能。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300米在南海做深潜试验。历史上多有潜艇试验人员葬身海底的先例,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还是坚持亲自下潜。潜艇在水的压力下咔咔作响,仿佛随时可能破裂,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黄旭华由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他进行科学探索的巨大勇气和无畏的献身精神震撼了世人。
黄旭华为我国的海洋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1)黄旭华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儿子。他的事例不禁令同学们联想起《论语》中对“君子”的有关论述。下列语句不能用来阐述黄旭华事迹的一项是( )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B.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C.君子主忠信。 D.君子不器。
(2)你觉得《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与黄旭华在精神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和小说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答:我觉得尼莫船长与黄旭华都具有________的精神。我的理由是: ________。 【答案】 (1)D
(2)我觉得尼摩船长和黄旭华都具有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尼摩船长冒着被冰山碰撞等未知风险去探索南极;而黄旭华为了能更了解潜艇性能,甘冒风险,亲自参与下潜试验。 【解析】【分析】(1)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此句能印证材料中的“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B:“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此句强调了一种行先于言的精神。C:“君子主忠信”意思是君子行事当以忠信为主。此句能印证材料中的“决心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D:“君子不器”意思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已经达到了圆融善美的境界,不会只拘泥于一方面的作用或能力。故选D。
(2)尼摩船长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的人。这些性格中与黄旭华的相同之处很多。例如“潜艇在水的压力下咔咔作响,仿佛随时可能破裂,但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体现了黄旭华遇事沉着冷静。而尼摩船长在对付土人的围攻时也表现出了沉着冷静的特点。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D;
⑵我觉得尼摩船长和黄旭华都具有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尼摩船长冒着被冰山碰撞等未知风险去探索南极;而黄旭华为了能更了解潜艇性能,甘冒风险,亲自参与下潜试验。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相同点,再认真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15.阅读《海底两万里》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问,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
(乙)这个不幸的人眼看是完了。谁能从这强大的卷抱中把他夺过来呢?可是尼摩船长跳在章鱼身上,又一斧子,他把另一只胳膊又砍下来了。他的副手奋勇狂怒地跟那些爬在鹦鹉螺号两边的其他章鱼战斗。船员们各人挥动斧头,乱砍乱杀。加拿大人、康塞尔和我,我们也把我们的武器穿进这大团肉块中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怪味,真是可怕极了。
在一瞬间,我以为那个不幸被章鱼缠住的人可能从它那强大的吸盘上救下来。八只胳膊有七只都被砍下了。剩下的一只把那个人像一支笔般挥动,在空中转来转去。但当尼摩船长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当这团浓黑雾气消散的时候,枪乌贼不见了,跟它一起,我的不幸的同胞也不见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乙)选段及全书的内容,简要概述尼摩船长两次救人的最后结局,概括
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3)说说《海底两万里》和《基地》在艺术特色上的相同点与在情节内容上的不同点。 【答案】 (1)大战鲨鱼;大战章鱼
(2)文段【甲】中尼摩船长成功救了采珠人,并赠送财富给他。文段【乙】中尼摩船长未能挽救那名被章鱼卷走的船员,尼摩船长非常悲伤。从中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有善念的英雄。
(3)相同点:科学与幻想结合,想象新奇,情节生动、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惊险曲折、扣人心弦。不同点:《海底两万里》是海底旅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来化解海底旅行的种种险境,历览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最后成功脱险;《基地》是空中旅行:由五个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故事构成,描绘了以谢顿为首的一群“心灵史学家”在“银河帝国”边缘建立基地,以保存人类文明,为迎接未来的复兴做准备的初期过程。
【解析】【分析】(1)甲乙选段都写的尼摩船长的事迹,据此可表述成“尼摩船长+干什么”的句式,甲选段写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乙选段写尼摩船长与章鱼大战,据此概括。 (2)文段甲中尼摩船长与鲨鱼展开肉搏,并在尼德·兰的帮助下,成功救了采珠人,又把财富赠送给他。文段乙中尼摩船长和船员们奋力与章鱼搏斗,可是那名船员还是被章鱼卷入海里,尼摩船长因此非常悲伤。由此可见尼摩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善良有爱。 (3)艺术特色上:《海底两万里》和《基地》都体现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情节内容上:《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基地》讲述了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他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诗故事,共由五个短篇故事组成。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 大战鲨鱼 ; 大战章鱼
⑵ 文段【甲】中尼摩船长成功救了采珠人,并赠送财富给他。文段【乙】中尼摩船长未能挽救那名被章鱼卷走的船员,尼摩船长非常悲伤。从中看出尼摩船长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有善念的英雄。
⑶ 相同点:科学与幻想结合,想象新奇,情节生动、扑朔迷离、跌宕起伏、惊险曲折、扣人心弦。不同点:《海底两万里》是海底旅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来化解海底旅行的种种险境,历览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最后成功脱险;《基地》是空中旅行:由五个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故事构成,描绘了以谢顿为首的一群“心灵史学家”在“银河帝国”边缘建立基地,以保存人类文明,为迎接未来的复兴做准备的初期过程。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 两文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段中对尼摩船长的描写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名著的对比阅读,通读两文,把握 《海底两万里》和《基地》在艺术特色上的相同点与在情节内容上的不同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