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4-06-18 来源:易榕旅网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中 考 仿 真 模 拟 测 试

语 文 试 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簇新(cù) 坎坷(kě) 追溯(shuò) 任劳任怨(yuàn) ....B. 游弋(yì) 囫囵(hú) 阔绰(chuò) 随声附和(hé) ....C. 惬意(qiè) 婆娑(suō) 嗔怒(chēn) 诲人不倦(huǐ) ....D. 模拟(mó) 洗涤(dí) 戳穿(chuō) 大发雷霆(tí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通辑 贻误 骇人听闻 千头万序 B.荒谬 要挟 励精图治 置若罔闻 C.诋毁 炼达 袖手旁观 肆无忌惮 D.决窍 斡旋 鞠躬尽瘁 有侍无恐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读书最原始的动力就是摆脱平庸的_____(疑惑 困扰 困苦)。一个人只有在少年时期就开始读书,今后才能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2)小说通过文字构筑场景、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影视通过直观影像将内容传播得更远,二者_____(相辅相成 异曲同工 相得益彰),让文学作品具有更持续的生命力。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

(1)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你会嗅到这花香,____________。(戈尔泰《金色花》) (9)今晨却开满了,____________。(冰心《荷叶·母亲》) (10)____________,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何其芳《秋天》)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①“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②我国 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③“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④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⑤要坚持正确义利观, 、 ,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义利并举 B.以义为先 (2)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3)第②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横线上。 6.名著阅读

(1)下列人物描述与人物称呼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刚刚进行了一次艰苦的旅行,十分疲倦,只想休息。我当时心里想的只是重返祖国,会晤亲友,回到我那座带植物园的住宅,欣赏那些被我视为珍宝的收藏品!但是,现在什么也无法阻止我了,我忘掉了一切,疲劳、亲友、收藏品。(《海底两万里》)

②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长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吡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西游记》)

③他出身窑工,从小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因受到有钱人家子弟的歧视,不久后辍学。他十一岁时就当学徒,做过十分艰苦的劳动,后来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在学生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他打仗十年,八次受伤,但是仍然非常强壮。( 《红星照耀中国》)

④他站在脚地上,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 至亲至爱的家人,都把他看作全家人的靠山。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胀起来……(《平凡的世界》)

A. ①尼摩船长 ②六耳猕猴 ③彭德怀 ④孙少安 B. ①尼摩船长 ②孙悟空 ③彭德怀 ④孙少平 C. ①阿龙纳斯 ②孙悟空 ③徐海东 ④孙少安 D. ①阿龙纳斯 ②六耳猕猴 ③徐海东 ④孙少平

(2)在法布尔的笔下,几乎所有昆虫都有一个为其“量身打造”的称呼,比如,作者将“欧洲粉蝶”称为“芭蕾舞者”,就道出了其姿态轻盈优美的特点。请从以下称呼中任选一个,写出对应的昆虫名称及其特征。

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 黑暗中的苦工 殷勤的伴侣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走进二十四节气”的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知节气)请在九宫格里找出一句描写“节气”的七言诗句,并且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活动二:解时令)下面这首诗反映了“惊蛰”怎样的时令特征?(请用两个四字主谓短语表达)(2分) ......诗歌:“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话民俗)下面是《节气百子歌》节选内容,很多节气都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请根据你了解的节日民俗补全诗歌内容。(2分)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__________。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活动四:论节气)有人认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节气对我们已经没有意义了。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如何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材料二: 墨迹天气作为气象服务的领军者,通过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和时景社区的上传功能,每天搜集到海量的数据,为量身定制气象服务提供了可能。另外,在AI的加持下,短时功能可以让许多场景智能化,比如“穿衣指数”会告诉你出行穿什么样的衣服;“钓鱼指数”会告诉钓鱼爱好者何时适合钓鱼。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聚居地,以“华夏一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服饰。虽然汉服本身在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汉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复原并改良了汉族传统服饰,且身着改良后的汉服进行推广,称之为“汉服运动”。

(材料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礼仪大师,在他的言论当中,有一句可以引申到着装且最具概括性的话语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本质好但不会打扮,就显得粗糙了;本质差但打扮过头,就显得虚假了。只有本质和打扮配合恰当,才能算是君子。

有一次,子路穿得非常华丽来见孔子。孔子说:“子路啊,你为什么要穿得这样华丽呢?你今天穿得这么华丽,脸上还得意扬扬的,天下还有谁愿意跟你接近、对你说真话啊?”子路恍然大悟,赶紧回家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

在这件事中,孔子好像是反对学生穿着华丽,不喜欢“文胜质”的;而在另一个故事中,孔子表达了对“质胜文”的态度。《说苑·修文》中记载,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访问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是一位有才德、贤能的隐士,他的观念与老子的观念相合,对穿着打扮、待人接物少了些讲究。所以,他见孔子时既没戴冠也没穿待客的衣服。孔子的弟子看见有人对自己的老师不礼貌,很不高兴,就在回来的路上说:“老师啊,您为什么要来见这样一个人呢?”孔子认为,“被褐怀玉”做隐士是可以的,但他仍希望这个人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益处。因此,孔子说:“这个人‘质’很美,但没有‘文’,我要说服他,让他‘文’一点,这样就完美了。”

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庸态度,这样的为人处世、穿着打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后来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褐怀玉”是圣人的特征,只能为少数精英所追求;而“文质彬彬”则适合大众去追求。

(材料三)屈原的作品《涉江》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所说的“奇服”,第一奇是帽子很高,有一种巍峨之态;第二奇是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清新雅丽;第三奇是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做了这样的点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志洁”和“物芳”一起成就了屈原卓尔不群的美感。这种和谐统一,从根本上看依旧是“文质彬彬”的,只是更强调视觉美感。

(材料四)下面是关于“汉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表(注:图中数据为人数比例)。

8.孔子和屈原着装的审美观有何异同?请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9.阅读(材料三)的内容,说说屈原所好“奇服”“奇”在何处。(2分) 10.下面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文”指的是穿着打扮,“质”指的是人的本质。

B.孔子的弟子认为子桑伯子的着装风格不符合“有才德、贤能的隐士”的标准,因此很不高兴。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C.孔子称道的“被褐怀玉”是圣人的特征,而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则适合大众去追求。 D.孔子强调的着装标准,符合他一贯提倡的“中庸之道”。 1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复原并改良了汉族传统服饰,且身着改良后的汉服进行推广,称之

为“汉服运动”,其基础是人类进入了21世纪。

B.子路穿得非常华丽来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依据孔子“文胜质则史”的着装理念判断,子路是一个

虚假的人。

C.阻碍汉服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汉服运动发起者对汉服及其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汉服存在“不

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的缺陷。

D.“志洁”和“物芳”一起成就了屈原卓尔不群的美感,这也基本符合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着装标准。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2.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

13. 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 品析语言。

(1)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5.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16. 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

如何理解的?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太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秋,七月,恪引军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哀痛,大小嗟呼。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丁浔阳;诏召相衔,徐乃旋师。由是众庶失望,怨兴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恪:指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会大暑,吴士疲劳(_________) .(2)都尉蔡林数陈军计(__________) .(3)恪引军去(_________) .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4)或顿仆坑壑(_______)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欲斩之 何陋之有 ..B.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 固以怪之矣 ..C.徐乃旋师 乃不知有汉 ..D.而恪晏然自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 (2)由是众庶失望,怨兴矣。

20.结合文意,简要说请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①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②江水流。 夜发清溪③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21. “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22.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作文(50分) 23.作文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簇新(cù) 坎坷(kě) 追溯(shuò) 任劳任怨(yuàn) ....B. 游弋(yì) 囫囵(hú) 阔绰(chuò) 随声附和(hé) ....C. 惬意(qiè) 婆娑(suō) 嗔怒(chēn) 诲人不倦(huǐ) ....D. 模拟(mó) 洗涤(dí) 戳穿(chuō) 大发雷霆(tíng) ....【答案】D 【解析】 A. 追溯读sù; .B. 随声附和读hè; .C. 诲人不倦读huì;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通辑 贻误 骇人听闻 千头万序 B.荒谬 要挟 励精图治 置若罔闻 C.诋毁 炼达 袖手旁观 肆无忌惮 D.决窍 斡旋 鞠躬尽瘁 有侍无恐 【答案】2.B

【解析】A.“通辑”应写作“通缉”,“千头万序”应写作“千头万绪”;C.“炼达”应写作“练达”;D.“决窍”应写作“诀窍”,“有侍无恐”应写作“有恃无恐”;故选B。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读书最原始的动力就是摆脱平庸的_____(疑惑 困扰 困苦)。一个人只有在少年时期就开始读书,今后才能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2)小说通过文字构筑场景、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影视通过直观影像将内容传播得更远,二者_____(相辅相成 异曲同工 相得益彰),让文学作品具有更持续的生命力。

【答案】(1)困扰 (2)相得益彰 【解析】

(1)疑惑:对人和事物有疑虑和困惑。困扰:纷扰不安。困苦:艰难穷苦。根据语境“读书最原始的动力就是摆脱平庸的”,选“困扰”。

(2)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句中意思是小说和影视互相配合,双方的作用更能显示出来,选“相得益彰”。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 ........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1)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6)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8)你会嗅到这花香,____________。(戈尔泰《金色花》) (9)今晨却开满了,____________。(冰心《荷叶·母亲》) (10)____________,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何其芳《秋天》)

【答案】4.(1)浑欲不胜簪 (2)唇焦口燥呼不得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到乡翻似烂柯人 (5)苔痕上阶绿 (6)岸芷汀兰 (7)悄怆幽邃 (8)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9)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10)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解析】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簪、燥、瀚、阑、汀、怆、幽邃”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②我国 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③“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④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⑤要坚持正确义利观, 、 ,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义利并举 B.以义为先 (2)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3)第②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横线上。 【答案】 (1)B A

(2)建设是举措、平台。 (3)虽然 但是 【解析】

(1)根据上文“坚持正确义利观”分析,首先应该强调“以义为先”,然后才是“义利并举”。故顺序是BA。

(2)分清主干和枝叶。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主语部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心语”是“建设”。“是”是谓语。“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赢的重要平台”是宾语部分。中心语是“举措、平台”。故主干部分是:建设是举措、平台。

(3)根据前后句子的关系分析。“‘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与“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形成转折关系。故应填关联词语:虽然……但是……。 6.名著阅读

(1)下列人物描述与人物称呼匹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刚刚进行了一次艰苦的旅行,十分疲倦,只想休息。我当时心里想的只是重返祖国,会晤亲友,回到我那座带植物园的住宅,欣赏那些被我视为珍宝的收藏品!但是,现在什么也无法阻止我了,我忘掉了一切,疲劳、亲友、收藏品。(《海底两万里》)

②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长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吡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西游记》)

③他出身窑工,从小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因受到有钱人家子弟的歧视,不久后辍学。他十一岁时就当学徒,做过十分艰苦的劳动,后来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在学生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共产党员。他打仗十年,八次受伤,但是仍然非常强壮。( 《红星照耀中国》)

④他站在脚地上,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 至亲至爱的家人,都把他看作全家人的靠山。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胀起来……(《平凡的世界》)

A. ①尼摩船长 ②六耳猕猴 ③彭德怀 ④孙少安 B. ①尼摩船长 ②孙悟空 ③彭德怀 ④孙少平 C. ①阿龙纳斯 ②孙悟空 ③徐海东 ④孙少安 D. ①阿龙纳斯 ②六耳猕猴 ③徐海东 ④孙少平 【答案】C 【解析】

①《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是“潜水艇”鹦鹉螺号的舰长,带领小说中的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的故事。阿龙纳斯,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他有自己的住宅,奴仆,收藏品。“回到我那座带植物园的住宅,欣赏那些被我视为珍宝的收藏品”根据这句话可以判断此人为阿龙纳斯;

②“尖嘴吡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由“弼马温”“齐天圣”可知,这是孙悟空;

③《红星照耀中国》中“红色窑工徐海东”介绍了徐海东的生平。他曾经在湖北一个窑场做过工,外界对他很少了解。蒋介石把他称为文明的一大害。徐海东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根据“他出身窑工”“他打仗十年,八次受伤”可判断此人为徐海东;

④孙少安,《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是孙少平之兄。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是一家人的靠山。从“至亲至爱的家人,都把他看作全家人的靠山”可判断人物为孙少安;

综合分析,选C。

(2)在法布尔的笔下,几乎所有昆虫都有一个为其“量身打造”的称呼,比如,作者将“欧洲粉蝶”称为“芭蕾舞者”,就道出了其姿态轻盈优美的特点。请从以下称呼中任选一个,写出对应的昆虫名称及其特征。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 黑暗中的苦工 殷勤的伴侣 【答案】

[示例一]“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是蟋蟀,它总是在夏天的夜晚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它勤劳能干,拥有固定的家。

[示例二]“黑暗中的苦工”是蝉,它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示例三]“殷勤的伙伴”指的是圣甲虫,它属于食粪虫,力量不够时,就会向同伴求助,共同把“庞然大物”推过斜坡,同伴会殷勒地过来伸出援手,但常常会趁机将食物抢走。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法布尔的《昆虫记》是昆虫学家的观察手记,科学严谨,文采超群。书中涉及到100多种昆虫,作者描绘了多种昆虫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

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蟋蟀。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蟋蟀是一种聪明和勤劳的动物,它善唱歌,总是在夏天的夜晚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也会建造窠穴,把卵产在土里,故称为“万象更新时的歌唱家之首”。

黑暗中的苦工:蝉。蝉的生长很艰难,有四年的时间是在地下。幼虫生涯占据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在地下造洞穴,挖隧道。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因此,蝉的别称是“黑暗中的苦工”。

殷勤的伴侣:圣甲虫。有的时候蜣螂好像是一个善于合作的动物。而这种事情是常常发生的。当一个甲虫的球已经做成,它离开它的同类,把收获品向后推动。一个将要开始工作的邻居,看到这种情况,会忽然抛下工作,跑到这个滚动的球边上来,帮球主人一臂之力。它的帮助当然是值得欢迎的。因此,圣甲虫的别称是“殷勤的伴侣”。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走进二十四节气”的语文实践活动。

(活动一:知节气)请在九宫格里找出一句描写“节气”的七言诗句,并且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活动二:解时令)下面这首诗反映了“惊蛰”怎样的时令特征?(请用两个四字主谓短语表达)(2分) ......诗歌:“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话民俗)下面是《节气百子歌》节选内容,很多节气都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请根据你了解的节日民俗补全诗歌内容。(2分)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__________。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活动四:论节气)有人认为,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节气对我们已经没有意义了。你的看法呢?请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如何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

材料二: 墨迹天气作为气象服务的领军者,通过与专业气象机构合作和时景社区的上传功能,每天搜集到海量的数据,为量身定制气象服务提供了可能。另外,在AI的加持下,短时功能可以让许多场景智能化,比如“穿衣指数”会告诉你出行穿什么样的衣服;“钓鱼指数”会告诉钓鱼爱好者何时适合钓鱼。

【答案】

7.【活动一:知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

【活动二:解时令】(1)春雷始鸣 (2) 万物复苏 【活动三:话民俗】端午吃粽子

【活动四:论节气】我认为节气对我们还有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千百年来长期观测天气气候与生产生活的经验规律总结,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同时节气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的节气还蕴含了文化活动。所以我们仍需要了解节气。我认为节气对我们意义不大。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天气预报更加及时、便捷、准确,随时可以了解天气状况和特点,来安排农业生产和自己的生活。所以知不知道节气都无所谓了。

【解析】(1)在田字格内书写时要做到:一、书写清楚,不要连笔;二、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三、不要书写错误。(2)惊蛰为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长空裂惊雷”是指春雷初响,“万物生欲动”使得“万物复苏”。(3)在四川地区,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4)考查学生的观点看法的阐述。结合材料来分析,“节气”对我们有无意义。材料一“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如何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材料二,穿衣指数”会告诉你出行穿什么样的衣服;“钓鱼指数”会告诉钓鱼爱好者何时适合钓鱼。从古至今,节气仍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看法是认为节气对我们还有意义。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材料一)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聚居地,以“华夏一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服饰。虽然汉服本身在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汉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复原并改良了汉族传统服饰,且身着改良后的汉服进行推广,称之为“汉服运动”。

(材料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礼仪大师,在他的言论当中,有一句可以引申到着装且最具概括性的话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本质好但不会打扮,就显得粗糙了;本质差但打扮过头,就显得虚假了。只有本质和打扮配合恰当,才能算是君子。

有一次,子路穿得非常华丽来见孔子。孔子说:“子路啊,你为什么要穿得这样华丽呢?你今天穿得这么华丽,脸上还得意扬扬的,天下还有谁愿意跟你接近、对你说真话啊?”子路恍然大悟,赶紧回家换了一身普通的衣服。

在这件事中,孔子好像是反对学生穿着华丽,不喜欢“文胜质”的;而在另一个故事中,孔子表达了对“质胜文”的态度。《说苑·修文》中记载,孔子曾经带着弟子去访问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是一位有才德、贤能的隐士,他的观念与老子的观念相合,对穿着打扮、待人接物少了些讲究。所以,他见孔子时既没戴冠也没穿待客的衣服。孔子的弟子看见有人对自己的老师不礼貌,很不高兴,就在回来的路上说:“老师啊,您为什么要来见这样一个人呢?”孔子认为,“被褐怀玉”做隐士是可以的,但他仍希望这个人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益处。因此,孔子说:“这个人‘质’很美,但没有‘文’,我要说服他,让他‘文’一点,这样就完美了。”

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庸态度,这样的为人处世、穿着打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后来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褐怀玉”是圣人的特征,只能为少数精英所追求;而“文质彬彬”则适合大众去追求。

(材料三)屈原的作品《涉江》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所说的“奇服”,第一奇是帽子很高,有一种巍峨之态;第二奇是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清新雅丽;第三奇是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对屈原做了这样的点评: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志洁”和“物芳”一起成就了屈原卓尔不群的美感。这种和谐统一,从根本上看依旧是“文质彬彬”的,只是更强调视觉美感。

(材料四)下面是关于“汉服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表(注:图中数据为人数比例)。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9.孔子和屈原着装的审美观有何异同?请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9.阅读(材料三)的内容,说说屈原所好“奇服”“奇”在何处。(2分) 10.下面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文”指的是穿着打扮,“质”指的是人的本质。

B.孔子的弟子认为子桑伯子的着装风格不符合“有才德、贤能的隐士”的标准,因此很不高兴。 C.孔子称道的“被褐怀玉”是圣人的特征,而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则适合大众去追求。 D.孔子强调的着装标准,符合他一贯提倡的“中庸之道”。 1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复原并改良了汉族传统服饰,且身着改良后的汉服进行推广,称之

为“汉服运动”,其基础是人类进入了21世纪。

B.子路穿得非常华丽来见孔子,孔子批评了他,依据孔子“文胜质则史”的着装理念判断,子路是一个

虚假的人。

C.阻碍汉服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汉服运动发起者对汉服及其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汉服存在“不

与时俱进,缺乏创新”

的缺陷。

D.“志洁”和“物芳”一起成就了屈原卓尔不群的美感,这也基本符合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着装标准。 【答案】

8.同:都提倡“文质彬彬”,即本质(内心)与打扮(外在)配合恰当。异:孔子的审美标准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屈原强调“志(志洁)”与“物(物芳)”的和谐统一,更为强调视觉美感。

9.示例:①帽子很高,有一种巍峨之态;②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清新雅丽;③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10.B 11.D 【解析】

8.考查对材料的探究。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把握每则材料的大意,在筛选的基础上,将各材料的话题观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寻找材料之间的中心话题和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庸态度,这样的为人处世、穿着打扮,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后来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对后世影响巨大。”材料二中“‘志洁’”和‘物芳’一起成就了屈原卓尔不群的美感。这种和谐统一,从根本上看依旧是‘文质彬彬’的,只是更强调视觉美感。”可提炼出二人的相同之处:都提倡“文质彬彬”;不同之处:孔子认为着装不是单纯讲究美感,也不是单纯讲究实用,而是强调从内到外的综合修炼;屈原则更强调视觉美感。

9.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根据题干要求不难找到句子“他所说的‘奇服’,第一奇是帽子很高,有一种巍峨之态;第二奇是用红花绿叶来制作衣裳,看上去清新雅丽;第三奇是用香草作为披肩和配饰,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答案就在其中,提取即可。

10.B. 孔子的弟子不高兴的原因解说错误,原文是“孔子的弟子看见有人对自己的老师不礼貌,很不高兴”。故选B。

11.A.“其基础是人类进入了21世纪。”错误,与原文“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复原并改良了汉族传统服饰,且身着改良后的汉服进行推广,称之为‘汉服运动’。”不符。B. “文胜质则史”意思是本质差但打扮过头,就显得虚假了。材料中没有体现子路“本质差”,也就不能说明子路是一个虚假的人。C. 错误,从材料四图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阻碍汉服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汉服运动发起者对汉服及其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其次是汉服存在“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的缺陷以及民众自身对汉服不感兴趣。故选D。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2. 请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

13. 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4. 品析语言。

(1)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5.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16. 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

如何理解的? 【答案】

12. 我买回红朵百合和它的开放以及“我”的感受。百合花的开放;“我”的感受。

13. 开始时惊喜地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圆茎开出美丽的百合,夜间绽放时兴奋和欣喜,最后安静下来。惊喜、惊讶发现红色花苞,憧憬开出美丽的花——绽放的兴奋——最后的内心平静、安静

14.

(1)“竟然”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这里表明红朵百合的获得具有偶然性,表现出我发现红朵百合时的惊喜之情。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 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写出花儿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16. 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抓住关键词句提炼概括。全文围绕“红朵百合”展开全文,第1—5自然段“我”从卖菜苗的老妇人那里买来一盆红朵百合;第6自然段写“我”在家里为红朵百合挑选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摆放;第7—11,写“我”欣赏几朵百合接续开放以及“我”的内心感受。结合以上段落层次的分析概括全文。语言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情感经历变化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描写人物情感的词句提炼概括即可。第2自然段,“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中的“竟然”,写出作者偶遇百合的惊喜;第3自然段,“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体现了作者憧憬百合开美丽的花;第7自然段,“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第9自然段,“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体现了作者看见百合绽放时的兴奋和欣喜;最后一段“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百合善于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安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本题考查从词语角度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或常情常理以外。“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写出了作者在看菜苗时遇见百合的偶然性,出乎意料,表达了作者偶遇百合的惊喜之情。

(2)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把百合开放的形状比作“巨大的喇叭”,运用比喻手法,“跟它对称的花包也铆着劲”中“铆着劲”赋予百合以人的力量,“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把待开放的花苞比作“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合开放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中引用诗文的作用一般有:使文章更有文学内涵,增添诗情画意;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有助于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结合本题,引用“夜惜衰红把火看”,“故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烧高烛照红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是为了表达“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体现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欣喜之情。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上下语境,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和与之联系紧密的关键语句来分析。此句出现在文末,文末的句子一般具有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写“我”从卖菜苗的老妇人那里买来一盆红朵百合,放在家里,欣赏它开放的过程以及“我”的感受。上文,“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由看到第一朵百合夜间开放时的兴奋欣喜到等待第二朵开放,“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由此理解最后一句,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合理安排自己,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美丽。由花及人,人也应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积蓄力量,合理安排自己,不急不躁,展现美丽一生。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太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秋,七月,恪引军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哀痛,大小嗟呼。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丁浔阳;诏召相衔,徐乃旋师。由是众庶失望,怨兴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恪:指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会大暑,吴士疲劳(_________) .(2)都尉蔡林数陈军计(__________) .(3)恪引军去(_________) .(4)或顿仆坑壑(_______)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欲斩之 何陋之有 ..B.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 固以怪之矣 ..C.徐乃旋师 乃不知有汉 ..D.而恪晏然自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分)

(1)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 (2)由是众庶失望,怨兴矣。

20.结合文意,简要说请诸葛恪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答案】

17. 恰好,正赶上; 屡次,多次; 拉 有的 18.D

19.(1)魏国将领伺察了解到吴国兵士已疲惫不堪,于是发出救兵。(2)因此他在群臣百姓中失去威望,(人们对他的)怨恨之言也越来越多。

20.多疑,不能体恤士卒,不能善纳意见,缺少谋略。 【解析】

17.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数”是“屡次,多次”;“会”是古今异义词,“恰好,正赶上”的意思。

18.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之”分别为“代词,他”和“宾语前置标志”;B.选项中的“以”的意思分别为“在”和“通‘已’,已经”;C.选项中的“乃”分别是“才”和“竟然”;D.选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可是”的意思。故选D。

1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知(了解)、乃(于是)进(发出)”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由是(因为这样)、众庶(百姓)、兴(兴起)”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20.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依据文本中的“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恪引军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哀痛,大小嗟呼。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丁浔阳”——多疑且不体恤士卒。“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心胸狭隘;“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不能善纳意见;“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缺少谋略,无能。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国士兵疲劳不堪,饮用了不洁净的水,造成了腹泻、浮肿病流行,生病者过半,死伤之人满地都是。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报告生病者太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谎报,要杀掉他们,从此没有人再敢说了。诸葛恪心中没有良策,又耻于攻城不下,所以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将军朱异在军事上与诸葛恪发生抵触,诸葛恪就立刻夺去他的兵权,驱逐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提出军事计策,诸葛恪都不采纳,结果蔡林骑马逃走投降魏国。魏国将领伺察了解到吴国兵士已疲惫不堪,于是发出救兵。秋季,七月,诸葛恪率军退却,那些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艰难地互相扶持着行走,有的人困顿地倒毙于沟中,有的人则被俘获,全军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叹之中。但诸葛恪却安然自若,外出在江中小洲上住了一月,还计划在浔阳地区开发田地,召他回去的诏书接连不断,他才慢慢地返回。从此他在群臣百姓中失去威望,人们对他的怨恨之言也越来越多。 (四)(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21. “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22. 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21. 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

22. ①诗人对故乡的恋恋不舍(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诗人外出闯荡的急切、喜悦与憧憬之情。 8.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年青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峨眉山月”象征了诗人的故乡。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四、作文(50分) 23.作文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得透露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有一种甜

有一种甜,那是母爱。

从降临开始,就有一双眼睛始终注视着你。为你舔舐每一滴泪水,为你倾注所有的关心。 在无数个深夜,她逼着自己醒来,只为看看你是否睡得安稳。 在每一个早晨,她总是第一个忙碌,帮你准备最可口的早餐。 幼儿的你,总是离不开母亲的怀抱,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安心;

少年的你,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时有时无地想要独立自主。那种稍显叛逆的思维方式会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你将要离开这种安心,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

你渐渐长大,语气愈发显得不耐烦,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一个母亲应有的角色。她看着你从嗷嗷待

精品语文中考模拟

哺到叛逆独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虽然心中万般不舍,可这终将是你必须走上的成长之路。

今天,是你对成长之路的第一次重要试探,九年的学生生涯迎来总结时刻。在考场门口,一片火红,那是母亲对你满怀深情的祝福。一张张期待的脸庞,迎接王者的归来。当你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尝到那种甜了吗?

结果如何,已经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一定要牢牢记住,那喷薄而出的甜蜜芬芳,是必须和母亲一起品尝的绝妙滋味!

人们总是喜欢甜,那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幸福味道。可作为味觉,甜,太短暂了。想要保持这种甜蜜,我们不得不拼命地努力,竭尽全力去争取每一次品尝的机会。在收获的同时,我们也必定会失去些什么,这是永存的真理。

可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都不会失去母爱的甜蜜。那是从一开始就和我们紧密相连的牵绊。请握紧你的手,紧紧地抓住这份甜蜜滋味,那是你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的珍宝。

【解析】

考查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分析题目,抓住题眼,必须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题目是“有一种甜”。侧重点在“甜”。甜是内心的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人之常有的。审题、选词时要抓住这个题目的核心。对考生来说,自己成长路上收获的甘甜、家人亲情的美好感受、父母师长的支持鼓励、日常生活获得的点滴感动……凡是让自己感受到美好,感受到爱护与滋养的生活中平凡日常的现象,都可以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再就是注意修饰词“有一种”,这种甜是有故事的,是和平常不一样的,是有独特体验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一种”同时提醒考生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侧重描写事情给作者带来的甘甜美好的感受,也提示考生要选取典型事件,充分体现出 这“一种”“甜”在何处,这是写文章的重点之一。以“我”为中心或见证人,叙述亲情、友情、师生情、自然情。不但要具体生动地呈现事情本身,还要体现出自己在这个经历中的心路历程是什么?一开始就觉得甜蜜幸福,还是渐入佳境,还是先苦后甜。题目中的“有一种”并不明确指定具体方向,不仅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指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有意义的、令人兴奋、获得感动的事,校园内、社会上、家庭中乃至国际上的事都可以写。但是不熟悉或感情平淡不出彩的材料少用或者不用。如果写记叙文的话考虑记叙的顺序,采用倒叙还是插叙。故事情节是否要曲折一些,生动一些,在“甜”之前是否来点“苦”或者“酸”,通过添加波折,为文章添彩。当然在叙述的过程中,不要一叙到底,不让文中的主人公说话,要运用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自己,为文章添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