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人数不断壮大,对外汉语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高速发展的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传播语言的的同时,如何把握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本文试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识。
一、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一)跨文化传播学的概念
跨文化传播学(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又译为跨文化交际或跨文化交流。但无论是传播抑或交流,都强调了一种基于文化之上的个人、群体、种族或者国家之间的交往。同时,也突出了跨文化传播中的“对外交流”和“语言交际”两个层面的含义。
我们在这里运用一个较为综合的跨文化传播定义: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不仅关联不同文化的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还涉及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究其实质,跨文化传播就是一种沟通和建立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根本特征。只有挖掘出语言背后所包含着的文化内容,才能使之得以完满的诠释,正如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所讲的一样:“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之间的联系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离不开跨文化传播的帮助和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使语言学习者能够进行跨文化传播或者交际。而同时,跨文化传播本身所包含的“对外交流”和“语言交际”这两个层面也恰恰符合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外国学习者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从某一个层面上讲,其实就是在学习一种特有的中国文化。语言是记录文化的最重要符号系统,中国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就离不开文化教学。那么,在这种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一种多学科理论基础的且又含有一定的文化学基础的一种学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工具,跨文化传播学正好符合了这种标准,所以,二者的结合势在必行,一是注重跨文化传播和交际过程中的文化意识,二是注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四)语言和文化
刑福义先生在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曾说过:“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确实如此。语言和文化彼此密不可分。
首先,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它们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跨文化传播学论文——试析跨文化传播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逐渐形成的,文化的民族性、社会性、系统性以及不断变化等特点语言也同样具有。
其次,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是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保存都离不开语言的帮助。文化的跨时空传播也需要语言的帮助。
再次,语言和文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语言的发展势必会促进文化的发展,而不同的文化又形成了迥然不同、特色鲜明的语言结构、语法规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我们同样也可以把对外汉语教学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三个方面。认知领域主要是从心理学意义上来把握的东西,包括对以汉语的理解、汉字的理解、对汉语章法的把握和运用、对篇章句子的分析和综合等;情感领域则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汉语所体会到的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东西,它形成了学生本人对于中国的整体态度和价值观念;技能领域则是指学生所掌握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即我们所熟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下文中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 (一)认知领域——汉语言中所蕴含的汉民族文化
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汉字与表音的字母文字又很大的不同,它在利用形象思维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汉字教学时,讲解汉字字形与造型中所蕴含的汉语文化内涵和汉民族的文化精神能是枯燥单纯的语言课变得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例如“人”字,通过对“撇捺互撑,站立为人”的象形特点的阐释,既能帮助学习者记住汉字的结构,又能从中学习到汉民族做人的最基本精神。
同样,语言结构中的字、词语、句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特征,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其中以词汇最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它直接映射着一种文化的变迁。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类词汇:一是受特定的地理环境制约的词汇,如黄土高原、江南风味、梯田、竹海等都颇具中国地理特征;二是受特定的物质生活制约的词汇,如旗袍、四合院、窑洞、天井等,这些词汇在某种程度上都放映了一个时期的物质生活和建筑特色;三是受特定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汇,如八股文、科举制、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这些词汇都是一个时代社会生活和国家制度的高度凝聚;四是受特定的精神文化制约的词汇,如修身养性、精神文明、三个代表等。这些词语的背后,无不鲜明的蕴藏着地域、时代、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
(二)情感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及汉民族文化
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一个民族文化中往往容易形成一些特有的事物和概念,在别的民族文化中很难发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教师本身的文化镜子功能,散发中国文化的强大魅力。
通常在与学生进行游戏或者交流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给学习者们,让他们通过俩接中国的文化节日等习俗从而促进他们对于汉语的文化内涵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语言、文化一体化的对外汉语教学,将语言教学和这种文化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使汉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流畅的为外国学生所吸收。
我们按照留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浩瀚的中国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和整理,总结出了下列几类需要经常介绍的文化类型:
1.生活文化。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主要包括称谓、饮食、招
第 1 页 共 5 页
跨文化传播学论文——试析跨文化传播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呼、居住家庭、社交等。以称谓为例,汉语的称谓通常分为前程和敬称。将他们具体化后又会出现许多小的文化语言点。如汉语用表、堂、曾、外、干等大量辅助性的词语来区别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
2.习俗文化。通常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国家主要的节日文化。这里我们以节日文化为例,可细分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纪念方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各有不同,如清明节我们要祭奠祖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文化点可以供外国留学生学习了解,以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3.精粹文化。它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宝物和文化遗产。如名胜古迹、四大发明、中医中药、唐诗宋词等等。这些文化中的精髓对于外国留学生们来讲不仅是绚烂多彩,叹为观止,而且每一种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足够吸引他们穷极一生去研究学习。
4.观念文化。主要指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深层的传统文化心理,它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用心去感受。比如中国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以和为贵的中和观点,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强烈的面子观等等。这些观念都沉淀在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深处并世代承袭,但却一直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被忽视。
(三)技能领域——高语境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会给非母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困扰和诸多障碍。那么,要是不同国籍之间的人们交往中能够做到相互理解,我们就需要进行语境导向。语境导向即是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洞察和了解第二语言国家的人们的生活经验,通过对在具体语境中的第二语言的使用,真正理解该话语的文化含义并得体运用。美国人类学家霍尔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交际中尤其依赖语境,其交际行为特点是婉转含蓄,注重礼貌却不够坦诚;而属于低语境文化的西方文化则坦诚直率,其信息的传递很少依赖语境。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往往由于文化差异和语境生疏导致语言交际障碍,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我们要格外注意高语境文化的引入。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尽快融入目的与学习环境,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就必须在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一些目的雨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时的引导他们了解文化差异。
通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采用以语用文化为中心的语境导入,通过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来了解不同语言的使用所受到的文化的规约的异同点。利用“同”来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来防止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在于: 1.有利于教学双方突破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式和对不同文化的成见,减轻文化不适应感;
2.有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让学习者自行在脑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跨文化处理”;
3.有助于学习者形成对目的语文化的依附,增强对汉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 2 页 共 5 页
跨文化传播学论文——试析跨文化传播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跨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在这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间的碰撞,常常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情绪,影响着他们学些的热情。
在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方面是源于语言的障碍,另外一方面源于问文化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此,加强文化传播,不仅可以使留学生消除因为文化不同带来的心理隔阂,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世界闻名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多样性。乔姆斯基曾说过,语言教学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国绚丽多彩的五千年文化对于西方神秘而又惊叹,能够让留学生们在各个方面投入兴趣并认真的研究。
再次,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导入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二单独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对中国历史典故的讲解,帮助提高留学生们的交际敏感性,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
(二)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客观认识
1.汉语在国际间能有持久的广泛的跨文化传播,是该语言输出力和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汉语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中出现的又一个全球问题
3.语言在全球的范围内的融合乃至最后的统一将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但这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的同时,人类也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人文代价。
4.我们应当理直气壮的捍卫我国的语言主权,大力抓好汉语和普通话的学习工作。
5.振兴中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汉语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大计。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与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汉语已经散发出他被神所具有的强大魅力和影响力。随着对外汉语的发展,第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在所难免,一味的忽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只能导致留学生难以融入汉语圈,最终影响汉语的学习。要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使语言学习者们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一最终目的,我们就必须运用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指导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这对语言教学十分有利,能够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玥 来华短期汉语培训项目中的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 文教资料2009.15 [2]王强 试论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12 [3]高霞 唐朝的对外汉语传播简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16 [4]李艳娟 试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 现代经济信息2008.10 [5]赵沁平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中国教育报
第 3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