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四册P64—6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知道角的特征及角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3.培养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点,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创造角。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相关
教学准备:
教具:三角尺、活动角、剪刀、材料袋(小棒、长方形纸片、铅笔、硬纸条、毛线等)
学具:三角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这个星期天呢,小红和小明这两位小朋友可忙了。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做手工)
在这幅图中,有我们以前理解的图形吗?在哪儿呢?
师: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啊,在这些物体上不但我们理解的老朋友们,还藏着我们图形王国里一位调皮的新朋友——角,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来理解它。(板 书课题:理解角)
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来睁大眼睛,一起来找一找这些物体上的角都藏在了哪里?让学生指指图片中的角可能会藏在哪里。(课件出示)
二、组织活动,理解角
1、看一看
师:下面,就让我们把这些调皮的小家伙都请下来,好不好? (出示3种角)
师:这三个图形,它们都是角。
2、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想摸一摸角吗?瞧!这是什么?(出示三角尺)下面就请你跟老师来一起摸一摸它好吗?
拿出你的三角板,来,摸一摸这个地方(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戳在手心里有点疼)我们把这尖尖、戳在手心感觉到有点儿疼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再顺着往这儿摸一摸这两条线,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平平的、直直的)
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
师:接下来,我们再从这条边到这条边画一个小小的弧线,这个弧线就表示我们这个角的范围。(师边画弧线边说)。
师:这样一个完整的角就大功告成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指顶点问:这是角的(顶点)?指着边问:这是角的?(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找一找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角,角在我们身边可多啦,你能找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角吗?和你的同桌找找看?(要求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谈话: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角,想看看吗?(也让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4、辨一辨
师:听说我们在理解角,这不,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都争着说自己是角,你能协助老师辨别一下它们的身份吗?
集体交流:不是的,为什么?是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5、数一数
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朋友,在它们的身上都藏着角,你能协助老师数一数它们的身上到底有几个角吗?(如果有1个,小朋友们就做1的手势;如果有2个,就做2的手势……)
6、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又进一步理解了角,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个角呢?那我们就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创造角,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创造角的方法多,速度快,有新意。
让方法最多的一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要求说一说你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创造方法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再问有补充的吗?
7、玩一玩
(1)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是棒极啦,竟想出了那么多种创作角的方法。
(出示活动角)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角,可神奇了。
大家仔细观察:(师把角的两条边拉开)问:老师是把角的两条边?角就怎么样了? (师再把两条边合拢),问:现在老师又是把角的两条边?那么现在角又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越小。
(2)现在我把难度提升点,请你做一个跟老师手中的角一样大的角,谁愿意来试试的?一生上台操作。演示重叠法。
师:让岔开的活动角保持不动 ,然后用剪刀把一边剪短,让学生辨别这两个角还一样大吗?再把另一条边剪短,让学生辨别这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师: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我的小的角呢?
(3)出示四个钟面
师:看,四个钟面又争论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上面的分针和时针所形成的角大,小朋友,你们觉得呢?
师:(去掉最大的和最小的)剩下的这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巩固应用,总结课堂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如果你就是这个角,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和小朋友,你准备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角它写了一首儿歌来进行自我介绍的,齐读儿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