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云南昆明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的高边坡工程支护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研究,最终提出安全、适用、经济、可靠的高边坡支护方案,为以后设计类似的高边坡支护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边坡;支护方案;选型;优化
0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高陡边坡的人工形成,也在其中。当高陡边坡出现损坏时,往往会造成财产与生命的巨大损失,尤其是在经济相对发达,而人口十分密集的地方。就像2013年1月11日发生在云南昭通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山体滑坡事故,造成46人遇难,该地质灾害就属于特大型事故。所以,高陡边坡的加固支护,意义格外重大。 1工程概况
拟建的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1号地块——“建义家园”,位于在云南省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信息产业基地。按照规划图的总体布局,该住宅区的整体,占地面积总计为
143495.53平方米,住宅建筑所占的总面积合计为71212.52平方米。拟建别墅楼77幢,含一栋物管用房,分A、B、C三种户型,A、B户型地下一层,地上三层,C户型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均低于12米,以上建筑均属普通民用建筑,8度抗震。 2工程地质
拟建的大冲“城中村”改造项目1号地块——“建义家园”,其四周(西南侧除外),都是市政道路,建设现场四周的绝对高程,均比周围的路面要高,市政道路在修建的时候,除个别部位外,沿道均筑有由于护脚的挡墙,而且挡墙往往采用上部放坡形式,个别较高的位置其护坡采用的是菱形框格梁。现拟建的工程,需要在原有的道路坡顶位置修建建筑,个别部位还需要进行适当回填,所以就要对现有的边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既要考虑高填方,又要考虑坡顶建筑荷载对边坡的影响,采取相应边坡支护措施,以及治理坡面的相关措施,按照道路标高现状,以及分析建设现场的设计标高,边坡现有高度范围为4.7~23m,边坡支护长度及坡面治理长度,总计大约为756.10m。如图1所示。
4施工组织
4.1钢筋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并要求提供有效的检测报告,施工要点如下:第一、施工中机械成孔且钻孔孔径为80mm,要求的倾斜度允许偏差在3%以下。在终孔之后,要及时洗孔,并将锚杆灌水泥砂浆安装好。第二、可利用钢筋锚杆。第三、要求钻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在0.5~1m之上。第四、科学选择钻孔机械,充分参考相关岩土类型、成孔条件、锚固类型等等因素。第四、锚杆的灌浆前要求完成清孔施工且将孔内积水排放干净;要求注浆管宜与锚杆在同一时间内放入孔内,其中的注浆管端头与孔底之间的距离达到100mm标准要求;要求浆体强度检验用试块,其中的数量要求每30根锚杆必须不少于一组,每组试块大于等于6个;科学确定灌浆压力以保证浆体灌注的密实度要求。
4.2绿化施工
目前应用较广的三维植被网护坡对边坡的稳定极为有利,防护效果非常好,不仅显著提高了边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边坡植被的生长,同时工程造价也较低,符合边坡工程的发展方向,三维植被网护坡是指利用活性植物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等工程材料,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防护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一门新技术。经过生态护坡技术处理,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本工程绿化施工要点如下: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对坡面坡度进行修整,为使坡度得以保证,在直线路段上,所拉坡线之间相距10m;在曲线路段,所拉坡线之间相距5m。其次,按照拉好的坡度线,对边坡进行坡面修正,
清除坡面上的余土与杂草。随后浇筑混凝土基础梁,根据设计规定,采用C30商品混凝土进行浇注,格构梁交接的位置即钢筋锚杆的锚头位置,用运输车运输混凝土,为避免混凝土在运输期间出现离析现象,尽量选择比较平整、距离较近的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在半小时内运到目的地。然后进行坡面植草,植草前需要先将基层土填入,并洒水以保持坡面的稳固,再将草籽洒上,最后,需要再洒上一层土,同时基层土保持与植草砖高度一致。在草籽的发芽期,需要经常对坡面浇水,待草皮成长完全后,方可可投入使用。 4.3施工布置
设计马道与坡顶时,需要考虑其临时的施工荷载,如果需要对平台空间加以利用,在计算边坡稳定时,需要考虑到施工荷载。所有生产设备,如果工艺没有特殊要求,均安放在坡底。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案例高边坡支护工程的计算与分析、设计,指出了高边坡支护的稳定状态。本文的方案研究对于日后类似的支护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边坡支护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刍议[J].时智刚.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 [2]刍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要点[J].李冬林.门窗.2017(08) [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地质出版社,张倬元等编著,1994
[4]公路边坡稳定性快速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赵建军.成都理工大学 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