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1. 园林建筑(garden building):园林中供人游览、观赏、休憩并构成景观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统称。
2.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3. 圃:中国古代由菜园、果园发展而来,逐渐成为植物栽培、观赏为目的的与园并称的形式之一,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以外的第三个源头。
4. 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5.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6. 沼:园林中的水池,一般与池连用,称池沼。
7. 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 8. 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9. 阁:多为两层,特征为四周开窗,造型较楼轻巧,平面常呈四方形或多边形。 10.厅(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堂相似,用扁方料者曰厅,用圆料者曰堂。
11.观: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统称。
12.斋:处于幽深僻静处之学舍书屋建筑,凡藏而不露较为封闭的进修场所,任何式样的建筑皆为斋。
13.轩:“车前高曰轩”。在建筑中,厅堂的前卷棚顶部分为轩,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
14.塔:佛教与中国特色结合的产物,具有宗教色彩,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寺院、园林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5.亭:“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是园林中最常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
16.廊:有顶的过道为廊。房屋前檐伸出的可避风雨太阳的部分亦为廊。 17.复廊:在双面空廊的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18.复道(飞阁):上下两层的廊,一般上层封闭下层开敞。
1
19.尺幅画: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框景的别称,即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20.
岭南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清初,岭南的珠
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相应繁荣,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中叶日益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的组合、水石的运用和花木的配置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三足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岭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有,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宛的可园,粤中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名例
21.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不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22.建章宫:
23.西苑():隋炀帝在洛阳西侧兴建的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皇家园林。是一座以人工开凿的大水域“北海”为中心的人工山水园,唐代改名东都苑。
24.艮岳(北宋):宋徽宗赵结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东北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原名万岁山,后按八卦方位,改名艮岳。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先有周详的设计图纸后事建造,为经营此园,宋徽宗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广搜江南奇花异木和石料,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应奉局和“花石纲”。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5.“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 、畅春园。
26.艮岳:宋徽宗赵结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于宫城东北建造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原名万岁山,后按八卦方位,改名艮岳。艮岳的建园工作宋徽宗亲自参与,先有周详的设计图纸后事建造,为经营此园,宋徽宗不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广搜江南奇花异木和石料,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应奉局和“花石纲”。是一座叠山、理水、
2
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7.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28.避暑山庄: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建于清代,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清康熙帝对北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为每年北巡去木兰围场而始建的行宫,后经乾隆等继续完善,成为著名的皇家避暑胜地。 29.独乐园:北宋司马光位于洛阳的私园,是一座游憩园。 30.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锡山和惠山山麓的一座中型别墅园林,
31.谐趣园: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颐和园中摹仿无锡寄畅园修建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32.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为明代王献臣的私园,主人因厌恶朝政,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句意为园名,由明代文人文征明设计。 33.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34.影园:是明代郑元勋在扬州的一座私园,由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设计,是一座水景园,因“水影、柳影、山影”而得名。 35.个园: 36.
中国园林艺术
37.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8.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分俯借、仰借、远借、邻借、应时而借。
39.点景:如抓住园林绿地中每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要求,
3
瞻园:
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点出景色的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谓之点景。如景色的命名,园林题咏,导游说明等。 40.
框景(尺幅画、无心画):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
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41. 42.
对景:凡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为对景。对景有正对互对之分。 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
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43.
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
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44.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
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45.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
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46.假山:在园林中以造景和登高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人工构筑的模拟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47.置石:用石材或仿石材料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48.
园中园:园林中景观较幽闭的景区、景点,它们自成单元,各具不同景观主题
和建筑形象,功能也不尽相同,既是大园林的不同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园中园格局。 49.
“魏晋风流”:知识分子出于愤世嫉俗,常常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
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的具体行动,另
4
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这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 50.
城市山林:在城市中追求与大自然相似的人居环境,通过对山水的经营达到人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51.
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之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
不仅是文人经营或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渊源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呈兴起状,到了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一股巨大的潮流,占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52.
“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嬴洲、方丈三山为开始,成为中
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53.
“曲水流觞”:弯弯曲曲的溪水,人们列坐溪旁,永羽觞盛酒自上游流下,羽觞
停留在谁的身旁,谁就把觞中之酒饮尽,这就叫做“曲水流觞”。 54. 55.
“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中国古典园林名人 56.计成:明末著名造园家,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于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的最早的名著,扬州影园是他的设计作品。
57.戈裕良:乾隆间江南著名的叠山名家,苏州环秀山庄、扬州小盘谷的叠石均出自他之手。
58.张南垣:名涟,原籍江苏华亭,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晚岁徙居嘉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59.文震亨:《长物志》的作者,
60.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以为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一家言》。 日本园林相关概念
61.枯山水:日本禅宗园林的具体形式之一,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在园林中没有水的情况下,通过石
5
的组合和沙达到模拟水的感觉(也有用植物代沙的,如植物枯山水),其中石象征海岛,沙象征海水。著名的代表是西芳寺庭院、天龙寺庭院,均为禅师梦窗国师设计造。
62.“真、行、草”:是日本庭园的一种风格,真-是对自然的写实,直接的模仿;草-是对自然的写意,如枯山水;行-介于写意与写实之间,既有写意又有写实,在日本造园中常常同时运用。
63.日本苔园:枯山水的一种,用绿苔代替沙象征海水的一种做法。代表作品:“圆通寺”。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西方园林名人 72. 73. 74.
勒.诺特尔:
布朗(Lancelot Brown):
肯特(William Kent):美国园林的的先驱人物 日本塔园: 筑山庭: 平庭: 茶庭: 回游式: 池泉式: 舟游式: 寝殿造园林:
75.奥姆斯特德(Olmsted Junior):美国园林之父,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 76. 77.
道宁(Dowing Andrew Jackson): 钱伯斯:
78.帕克斯:第一届世界博览园-水晶宫的设计者, 79.格罗皮乌兹:包豪斯风格的创始人, 西方园林形式 80. 81. 82.
古埃及宅院(园圃): 巴比伦猎苑:
悬空园:公元前7世纪,依附在巴比伦城墙之上,为世界7大奇观之一,该园
6
由金字塔型数层露台所组成,露台由厚墙支撑,此露台并非全由墙体构成,其外部是拱廊,内有大小不等房屋、洞室、浴室等,其四周堆土成丘,种植大小各种树木,层层叠叠,整体外观像森林覆盖的小山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中央,如高悬于天空中一样。 83. 84. 85.
阿多尼斯园: 古罗马列柱中庭: 波斯春之园:
86.伊斯兰地毯式园林(波斯庭院):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回廊式中庭: 修道院庭院: 城堡庭院: 英国花结花坛: 英国自然式园林: 法国绣边(刺绣)花坛: 法国古典园林:
英华庭院(英中式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 隐垣(ha-ha): 日晷(Sundial): 花格墙(Treillage): 格构凉亭(Trellis Arboue):
100. 秘园(Giardino Segreto):
101. 迷园(Labyrinth):流行于欧洲园林中,由绿篱灌木栽植成纵横曲折的夹道,人行其中往往迷失方向,以来回冲撞取乐。 102. 柑桔园(Orangery):
103. 惊愕喷水(Surprise Fountain): 104. 秘密喷水(Secret Fountain): 105. 水魔术(Magic): 106. 水剧场((Theatre): 107. 阶式瀑布(Cascade): 108. 水扶梯:
7
109. 兰特别墅(Villa Lante): 西方相关风格、思潮 110.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111. 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112. 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113.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后来发展为一场国际运动。英国设计先驱、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对由于机械化、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感到痛恨,他认为速成的工业产品外形简陋,做工粗糙,跟传统的美的原则背道而驰。当他看到1851年伦敦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粗制滥造的建筑和工业产品时,他对工业化造成的丑陋结果感到震惊和极其厌恶,竟然放声大哭!他身受伦敦世界博览会的刺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设计的颓败状况。他主张恢复中世纪设计传统中构思考究,做工精致的手工艺传统,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精华产品(the work of a few for the few)。他开设了世界第一家设计事务所,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促进了英国和世界的设计发展。 114. 后现代主义: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抬头,这种趋势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8
115. 城市集中主义(勒.柯布西耶): 116.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
117. 新城市主义: 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新城市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对地方地理、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新经济”时代的理解,以及对必要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原则的尊重,但它对具体设计风格不抱有任何的偏见,只是寻找一条走向21世纪的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道路, 它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 118. 广亩城市(赖特): 119. 光辉城(勒.柯布西耶):
120. 包豪斯风格: 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建立魏玛建筑学校(Das Staatlich Bauhaus Weimar)这是由原来一所工艺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简称包豪斯。它的风格是摒弃附加的装饰,注意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搭配效果,发展了灵活多样的非对称构图手法。 121. 城市美化运动:
122.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23. 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于雅典,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
124. 邻里单位:美国社会学家佩里通过研究邻里社区问题,在20年代提出居住区内要有绿地、小学、公共中心和商店,并应安排好区内的交通系统,是他最先提出“邻里单位”概念,被称为社区规划理论的先驱。它是社会学和建筑学结合的产物。从6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它不尽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因为城市生活是多样化的,人们的活动不限于邻里,后邻里单位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规划理论。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