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分班测试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部分(29分)
1、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主角人物姓名(6分)
四面楚歌( )煮豆燃萁( )背水一战( )
指鹿为马( )入木三分( )纸上谈兵( )
2、“碧野 巴金 冰心 张天翼 牛得草 白杨 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都是文艺界着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碧野田间牛得草”,你能写出下联吗?(4分)
3、下列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B.为了迎接检查,我们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至今,那悠扬的歌曲仍回响在我的耳边。
D.听了杨利伟的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你认为下列诗句形象地表达了什么意义?(6分)
①.生活是沙漠:
②.胸怀像海洋:
③.向往金色的秋:
5、与下面的这句话衔接得较好的一项是( )(4分)
,战士们又乘胜追击敌人,在河的下游又缴获了两只船,部队渡得更快了。
A直到第二天下午,部队才完全渡过河
B.到第二天下午,部队才能渡过河
C.到第二天下午,部队都渡过了河
.D.到第二天下午,部队就能渡过河
6、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从除去例句以外的大写英文字母中选一个,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例句: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
②古诗词中有很多实写“花”、“山”的句子,任选一项,默写一句。
花:
山:
阅读能力检测部分(71分)
(甲)小草(24分)
在小草那弱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在沼泽地里,它们把彼此的根须纠结在一起,一簇簇,一团团地漂浮在泥水的表面,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增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草甸子。在那人兽绝迹的地方,是草,用自己的身躯填筑着生命的阵地;在荒漠上,终日风沙蔽日,一年难得下几滴雨水,是草,一切生命似乎都不复存在了,但在沙梁的坳部,你会发现一种叫芨芨草的勇士们,在那里孤军奋战,用自己的勇气向人们宣示:大自然不是不可征服的。甚至在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屋顶的瓦棱间,靠了风沙积聚的一点泥土,靠了偶尔流过的一些雨水,小草们艰难地但同样充满信心地迎接着生命。
7.语段中画线的词“那里”指代什么?(4分)
8.画线句中的一组反义词是: 和 。(4分)
9.画线句所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是: 和 。(4分)
10.这个语段结构是 关系(2分),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2分)我们应该向小草学习什么?(4分)联系这个语段的内容,请你写出唐代诗人白居易
咏草的两句诗。(4分)
(乙)蚂蚁怎样看世界(16分)
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了复眼,而每个单眼结构就像一个简单的眼睛一样发挥作用。然而这么多的眼睛并没有帮助蚂蚁更好地洞悉周围发生的一切。它的视野只有3度,而空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因此如果用蚂蚁的这套眼睛取得与人类眼睛一样的效果,它那小小的身躯上就得安上直径6米的大复眼。
脊椎动物的眼睛一般嵌在头颅颅骨内,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灵活自转以观察周围的动向,然而与如人类一样的脊椎动物不同,蚂蚁本已不“灵敏”的眼睛还被大自然特意安在了其头部的突出位置,从而形成了两个突起,这样明显的眼睛却不能转动,这不能不使人想起了不能转动的车灯,只有当车头掉转并对准目标的时候,车灯才能“发现”并“照亮”它。因此可以判断蚂蚁对待事物要么是面对面,要么是视而不见。
蚂蚁用这样的眼睛看面前的物体仍然不能得心应手。如果缺少光线的变换,或者面前图像静止不动,从而无法对它的眼睛形成不断刺激的话,蚂蚁对于面前的物体仍然可能无动于衷,就像一个瞎子一样。因此当你看到蚂蚁在爬行,并用手放到它的面前拦住去路,静等着它绕道而行的时候,别总以为它会乖乖地如此行事,如果你的手总是静止不动,它还会若无其事地爬到你手上。
也许是为了弥补眼睛结构和功能上的不足,蚂蚁通过控制自身的行动来指导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它通过自身的摆动,带动眼睛把周围的图像一一扫描清楚,然后记忆,并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来识别分析。这使蚂蚁可以分辨并区别出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还能使它认识哪些是树、哪些是草。当然,要做到这样可要费不少的力气,为了带动眼睛辨别周围的事物,蚂蚁总要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也许东张西望和专注地看对于它来说,从来就是一回事。
11.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主要有哪些?(4分)
12.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什么?(4分)
13.蚂蚁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它的视力超过人的视力吗?为什么?(4分)
14.当你看到蚂蚁左顾右盼时,它在干什么呢?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4分)
(丙)优哉游哉(31分)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碜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的彩色的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游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个,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眼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是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开始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会捕到不少的鱼。”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碜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很好,”他说,“我从来没有感到这么好!”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显得更加困惑,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炸开了:“那么,您为什么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一些。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A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他又说:“抽我一支烟吧?”
“好,谢谢!”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我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您不妨想想。”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是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三四年内您或许就能弄到一条小型机动渔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你将会有两条机动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几乎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
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B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他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曾几何时他也认为,他今天工作为的是有朝一日不必再工作。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衣着寒碜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C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 15.给下列的字注音。(5分)
寒碜( ) 时髦( ) 尴( )尬( ) 融洽( )
16.在文章前两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衣着的一对反义词。(2分)
17.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尴尬的局面”指的是什么?(2分)
18.画线A句中“多余”指的是
“深切的”是说
(3分)
19.在文中,与游客相比,对话中的渔夫的语言多不多?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
20.画线B句中的“启发”指的是什么?(2分)
21.画线C句中的“嫉妒”指的是什么?(2分)
22.作者笔下的渔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分)
23.作者笔下的游客又代表着什么样的人?(2分)
24.通过篇文章,我们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分)
25.文章刻画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呢?(4分)
语文试题A卷(附参考答案)
1项羽 曹植 韩信 赵高 王羲之 赵括
2白杨林里马识途
3B
4说明生活中充满艰难、坎坷,我们必须努力拼搏;我们的心胸应像海洋一样宽阔,这样我们就生活得愉快;说明我们追求收获和成功
5B
6略
7沙梁的坳部
8弱小 强大
9议论 抒情
10总分 拟人 极强的生命力(不畏艰难,对生活充满信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蚂蚁眼睛的结构、作用、位置、视觉缺陷及如何克服视觉缺陷。
12.作比较 说明蚂蚁眼睛灵活性差
13.结合短文内容回答。蚂蚁的眼睛是由成百上千的单个眼睛结构构成的复眼。它的视力只有人类平均视力的十分之一
14.专注的看,根据是“为了带动眼睛辨别周围的事物,蚂蚁总要左顾右盼、摇头晃脑、东张西望。”“也许东张西望和专注地看对于它来说,从来就是一回事。”
15.chen máo gānga(第四声) qia(第四声)
16.寒碜 时髦
17.游客的过度热情与渔夫的平静寡言,以及二者在认识生活上的矛盾
18.渔夫认为游客的担忧并不是他自己的担忧。捕鱼的多少并不是自己生活的好坏的标
准,因此游客的担忧是多余的 游客从自己的心理认识出发,认为渔夫的生活由捕鱼的多少决定,因此游客的不断询问、游客的激动、游客的表情愈加困惑都证明他的担心是真实而又发自内心的,所以在渔夫看来,他的担心也是深切的。
19.不多。以此表现渔夫恬淡安危的心境,并与游客内心的躁动与浅薄形成鲜明对比。
20.游客认识到了渔夫生活态度的可贵;真正享受自然生命的赐予,在返璞归真中体味生命,不为外物所累
21.与自己终日陷入嘈杂奔忙的生活相比,游客也开始向往渔夫的生活方式与心态,但这是他所做不到的。
22.是一个领悟了人生道理的哲人形象
23.代表着碌碌庸人。
24.作者通过本文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肯定了一种超然物外、不因物欲而使自己无法享受真正的生命乐趣,悠然闲适的诗意的人生观。
25.语言描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