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2024-05-28 来源:易榕旅网


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缺陷;分析与防治 前言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缺陷有很多,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层及裂缝等,这些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的质量。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不得不总结和想方设法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如何确保工程的质量、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混凝土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治等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一、蜂窝: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出现形状如蜂窝的空隙。

形成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以及振捣不密实;3、浇筑时模板缝隙处严重漏浆。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振捣时规范操作;浇筑前检查模板搭接及支撑是否严密牢固;2、修补前先将松动石子剔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湿透,但不得有集水,然后用高一级标号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及时养护。

二、麻面:混凝土表面呈很多绿豆般大小的小凹点,凹点的直

径一般不大于5mm,无露筋现象。

形成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2、浇筑前模板未上脱模剂,并湿润不足;3、模板接缝不严密,浇筑时局部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够,气泡未完全排出。

防治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模板要涂脱模剂,并浇水湿润;模板接缝要严密;浇筑时,振捣要按规范操作,让气泡完全排出;2、修补前用清水冲洗湿润,用素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三、孔洞:混凝土构件内部,有尺寸比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形成原因:1、在钢筋密集部位或孔洞预留及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2、混凝土施工时组织不到位,未按规定下料,另振捣不到位或漏振,形成特大蜂窝及孔洞;3、混凝土中掺有纸袋、木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4、施工缝处理不当的位置也会产生孔洞。

防治措施:1、在钢筋特别密实处用小粒径的混凝土先行浇筑,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充满模板;控制下料数量和方法,振捣要密实,不能漏振;提供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2、孔洞的修补方法同蜂窝的修补方法。

四:露筋: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或混凝土孔洞露出钢筋的现象。

形成原因:1、保护层厚度不够,钢筋紧贴模板;2、保护层处

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漏振;3、模板未上脱模剂,并湿润不够,吸水过多,造成掉角。

防治措施:1、做好保护层垫块;振捣密实;模板要上脱模剂和浇水湿润;2、修补前用钢丝刷和压力水洗刷干净,处理表面露筋时,在表面抹1:2的水泥砂浆,处理深部露筋时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实,做好养护。

五、缝隙压层: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有杂物。 形成原因:1、在浇筑前没有按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表面,浇筑时振捣不实;2、在施工停歇期间有木块、泥土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继续浇筑时未清理,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夹层;3、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用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防治措施:1、按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接缝处的杂物要清理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2、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填水泥浆;对压层的处理应慎重,梁、柱混凝土夹层在处理前要搭临时支撑进行加固,将夹层中的杂物剔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集水,灌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六、缺棱掉角: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形成原因:1、浇筑前模板未上脱模剂,并湿润不够,以及侧模拆除过早。2、拆模时保护不够,棱角被碰损。

防治措施:1、浇筑前模板要上脱模剂,并浇水湿润;在混凝土

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才能拆除侧模;加强成品保护;2、缺棱掉角较小时,可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湿润,用1:2的水泥砂浆抹补,对于较大的棱角缺损要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并加强养护。

七、表面裂缝: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缝;出现无规律的龟裂,而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形成原因:1、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2、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3、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防治措施: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压或压实;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验合格后才能使用;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