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规范摘录

2021-02-18 来源:易榕旅网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和《高速铁路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摘 录

一、超前地质预报

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

1、超前地质预报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地下水。

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地质调查法,钻探法,物探法.

⑴地质调查法对地表、洞内底板、边墙、拱顶和掌子面进行地质调查,在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前进行,按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要求及时进行。

⑵钻探法:复杂地质地段采用,水平钻探深度不低于30m,前后两循环应重叠5~8m,含煤地层采用长短结合探测。

⑶物探法包括地震波法、声波法、电磁波反射法、电法和红外线探测。TSP地震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陆地声纳法预报距离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反射地震层析成像法预报距离100~150m,前后重叠10m以上;水平声波剖面法预报距离50~100m,前后重叠10m以上;声波层析成像法和地震CT成像法预报距离取决于探测孔的深度;电磁波反射法预报距离10~20m,前后重叠5m以上;红外探测法预报距离20~30m,前后重叠5m以上;电法预报距离20~50m,前后重叠5m以上。

㈡验收标准要求

1、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应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完善设计方案。

1

2、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3、隧道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

4、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方法、预报范围、频次应符合设计要求.

5、超前地质预报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超前地质预报施作后,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7、采用物探法时,炮孔、测线布置和数据采集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超前钻探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深度偏差不大于0。5m。

二、洞身开挖

㈠施工技术指南要求

1、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隧道浅埋、下穿建筑物及邻近既有线地段施工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或非爆破方法

2、岩石隧道钻爆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及一次同时起爆药量。

2

3、开挖轮廓线应采用有效的测量手段进行控制,轮廓线和炮眼位置宜采用激光指向仪、隧道断面仪、全站仪等配合测定.

4、爆破后应及时清理危石,清理工作宜采用机械作业

5、隧道允许超挖值:Ⅳ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5cm、边墙10cm、仰拱隧底10cm,拱部最大超挖25cm、仰拱隧底25cm;Ⅴ级围岩拱部平均线性超挖10cm、边墙10cm、仰拱隧底10cm,拱部最大超挖15cm、仰拱隧底25cm;(本数据适用于炮眼深度不大于3m,大于3m时可适当调整)

6、隧道应严格控制欠挖,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不大于5cm,且不大于0.1m2/m2。

7、钻爆设计内容:炮眼布置、深度、斜率和数量,爆破器材、装药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眼机械和钻眼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及必要说明等。

8、岩石隧道光面爆破一次开挖进尺不宜大于3.5m,爆破参数通过试验确定。

9、光爆层周边眼沿断面轮廓线布置,内圈眼应满足抵抗线要求;其余辅助眼应交错均匀布置,间距满足块度的需要;周边眼与辅助眼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眼加深10~20cm。

10、掏槽眼宜选用高猛度的炸药,周边眼宜选用低密度、低爆速、低猛度或高爆力的炸药;周边眼宜选用小直径连续装药,岩石较软时可采用导爆索,有瓦斯危险的工作面应采用正向装药结构。

11、钻眼作业要求:爆破眼数量、位置、深度、及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掏槽眼口和眼底间距的允许误差为±5cm,辅助眼口间距允许误差±10cm,周边眼口位置允许误差±5cm,

3

眼底不得超出开挖面轮廓线15cm;

12、装药作业要求:装药作业与钻孔作业不得在同一工作面进行,装药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病对炮孔进行清孔及检查炮眼的深度、角度、方向和炮眼内部情况,处理不符合要求的炮眼,炮眼缩孔、坍塌或有裂缝时不得装药;装药的炮眼应采用炮泥堵塞,光面爆破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宜小于30cm,其他炮眼深度大于2.5m时堵塞长度不宜小于1m。

13、每次起爆前应仔细检查起爆网路,在同一开挖面上,光面爆破起爆顺序应由内向外逐层起爆,延迟时间宜采用孔内控制;

14、实施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至安全地点,独头坑道内安全地点距爆破地点不得小于200m。

15、爆破效果应符合:硬岩无剥落、中硬岩基本无剥落,软弱围岩无大的剥落及坍塌,开挖面平整,隧道两次爆破接茬错台不应大于15cm,爆破进尺达到钻爆设计要求,块度满足装运要求,周边眼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小于80%,中硬岩不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分布均匀.

16、提高光面爆破效果的措施:周边眼的放样误差±2cm,周边眼开眼位置为:硬岩在轮廓线上,软岩可向内偏移5~10cm,减小周边眼外插角度孔深小于3m时外插角允许斜率为孔深的±5%,孔深大于3m时外插角斜率宜为孔深的±3%,外插角方向应与该点轮廓线的法线方向一致。

㈡验标要求

1、隧道开挖断面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超欠挖,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m2小

4

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严禁欠挖;

2、光面爆破钻孔应按爆破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间距、深度、角度。掏槽眼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辅助眼眼口和眼底允许偏差万恶哦10cm,周边眼允许偏差为5cm,外斜率不应大于孔深的3%~5%,眼底不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

3、开挖循环进尺Ⅴ级围岩不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大于2榀钢架间距。

4、炮眼装药前应清理干净,按钻爆设计控制装药结构、装药量和堵塞方式,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光面爆破炮眼痕迹率硬岩不小于80%,中硬岩不小于60%,病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5、隧底开挖轮廓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基底无积水、虚渣;隧底、仰拱循环进尺符合设计,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循环进尺不得大于3m。

三、支护

㈠施工技术指南

1、隧道超挖部分应采用喷射混凝土或衬砌混凝土回填,初期支护与围岩应成为整体的支护体系,防水层、衬砌应与初期支护紧密贴合:喷混凝土应与岩面、初喷混凝土面、钢架、钢筋网等基本密贴,除防排水结构外,初期支护内不得留空洞和间隙,防水层基面应平整,防水板固定应松紧适度,衬砌拱顶应做压浆回填.

5

2、超前小导管沿隧道拱部均匀布设幻想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外插角10~15°,长度应大于2倍循环进尺,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与钢架构成联合支护。

3、小导管安设采用引孔顶入法进行,钻孔方向应顺直,钻孔深度和直径与管径匹配,采用吹孔法清孔,管口应安装孔口阀门,外露长度不小于30cm;注浆应采用注浆泵注浆,配制好的水泥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完,随配随用,注浆顺序为由下至上、浆液先稀后浓。

4、初期支护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以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坍塌,喷混凝土应与岩面、钢架、钢筋网密贴不得留有空洞和间隙与围岩成整体的支护体系,喷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的初期强度、长期强度、厚度及与围岩面粘结力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喷混凝土3h强度应达到1。5MPa,24h强度达到10MPa。

5、喷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初喷应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厚度不少于4cm,初喷时应先填平岩面较大凹洼处,初喷面应大致园顺,复喷应在钢筋网及钢架安装后及时进行,喷射作业应分段、自下而上连续进行喷射角度与受喷面垂直喷嘴与受喷面的距离为0。6~0.8m,钢架、钢筋网背后喷填密实,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基面,喷射作业紧跟开挖面时,下一循环爆破应在喷射混凝土终凝3h后进行。

6、锚杆施工:锚杆应按设计定出孔位,允许偏差±15cm,锚杆保持直线与围岩主要结构面垂直。

7、锚杆应安装垫板,在砂浆体的强度达到10MPa后,垫板应用螺帽上紧应与喷层面紧贴,未接触部分必须楔紧。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填充砂浆终凝前其端部不得悬挂重物。

8、钢筋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钢筋网应在初喷后铺挂,使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筋

6

网搭接长度未1~2个网格,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9、钢架安装符合下列要求:钢架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安装前应清除虚渣及杂物,各节钢架连接板间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沿钢架外沿每隔2米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混凝土楔紧,钢架与锁脚锚杆焊接牢固,钢架之间设纵向连接,钢架背后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仰拱底有钢架时应一次全幅安装并喷混凝土及时封闭成环。

10、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拱脚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观察工作包括:开挖面岩层稳定性并进行地质素描,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稳定状态,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面建筑物沉降情况,做好观察记录并与地勘资料对比分析;洞内拱顶下沉点和净空变化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并应在开挖后12h内埋设,权断面法开挖应布设一条水平线和两条斜测线;必测项目测点初始读数应在埋设后12h内、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

㈡验标要求

1、Ⅳ、Ⅴ、Ⅵ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

2、隧道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并应及早封闭成环,同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等相关作业。

3、双线Ⅳ、Ⅴ级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锁脚锚杆(管)、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

7

4、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置量测断面,并适当加大量测频率。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大大于5m。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Ⅳ级围岩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隧道内监控量测点应在开挖后12h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h。隧道收敛点应埋入围岩浅层内.

5、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分层作业。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开挖后应及时初喷,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间隔不得小于3h。喷射混凝土用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6mm,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的性能指标:初凝时间不迟于5min、终凝时间不迟于10min,1天抗压强度不小于7MPa。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要求,每个作业循环至少在拱部和边墙留置一组检验试件;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查点数9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每3~5m检查一次,每个断面从拱顶起间距2m布设一个检查点。

6、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钢架、钢筋网结合紧密,背后无空洞、无杂物,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从拱顶中线起隔3m检查1个点;喷射混凝土表面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锚杆头无外露。

7、超前锚杆应与钢架连接牢固,一并受力;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安装时必须设置垫板,垫板与基面紧密。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孔径符合设计、孔深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孔距允许偏差±15cm、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的95%且应位于孔中心;锚杆孔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8、钢筋网应在岩面喷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钢筋网与岩面之间喷混凝土应密实、无空洞;有脱落石块或混凝土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钢筋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

8

定装置连接牢固,网格尺寸允许偏差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9、钢架应在开挖后或初喷后及时架设,钢架脚底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否则应设置钢垫板或用混凝土填充,钢架与围岩或初喷层间隙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沿钢架外沿每隔2m用保护层垫块与初喷层或围岩顶紧。

10、初期支护仰拱施工应快挖、快支、快速封闭,非爆破开挖和爆破开挖仰拱初期支护应分别于8h和12h内完成开挖、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

四、二次衬砌

㈠施工技术指南

1、二次衬砌一般在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水平收敛(拱脚附近7d平均值)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施作二衬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到极限位移值的80%以上。

2、浇筑二衬前应满足:模板及钢筋表面清洁无杂物、油污,堵塞好模板上的裂隙和孔洞,设备能力满足施工需要,照明、供电、供水、排水系统满足施工要求通风条件好。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定期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钢筋垫块、预埋件等结构的设置和牢固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混凝土应分层对称浇筑、边浇边捣,混凝土最大下落高度不超过2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度差不大于0.6m,左右混凝土高度差不大于0.5m,墙体纵向施工缝不宜设置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30cm,且宜在水沟盖板底面以下的墙体上,并应设置连接钢筋.施工缝距墙体预留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cm,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

9

小于30cm,嵌缝应密实。浇筑新混凝土前,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上铺一层厚度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后的混凝土,施工缝应凿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凿毛应使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2。5MPa,风动机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10MPa。

3、衬砌拱部封顶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提高坍落度、拱顶混凝土浇筑应沿上坡方向进行并在上坡挡头板拱顶处设排气孔,衬砌拆模要求: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浇筑的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的100%,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浇筑的拆模时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8MPa,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4、纤维混凝土采用预拌法,先将粗骨料、细骨料和纤维一起搅拌,再加入水泥和水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min。

5、仰拱和底板施工应符合的要求:基底开挖应园顺、平整,不得欠挖,超挖部分应用同级混凝土回填,仰拱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先将基底虚渣、杂物、积水等清除干净,仰拱宜超前拱墙,其超前距离保持在3倍以上衬砌循环作业长度,仰拱施作应各段一次成型不得分部浇筑,仰拱填充应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施作,仰拱施工缝、变形缝应作防水处理,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车辆直接通行。

6、拱顶回填注浆要求:拱顶回填注浆宜采用纵向预贴注浆管道法,回填注浆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回填注浆应在孔口封堵材料达到一定强度进行。

㈡验标要求

1、有仰拱的衬砌先施工仰拱,仰拱与回填应分开浇筑;隧底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虚渣、

10

淤泥、积水和杂物,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车辆方可通行。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用时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初期支护、防水板、二次衬砌之间应相互密贴,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的空隙应通过预留注浆孔回填注浆,注浆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2、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打磨清理光滑并均匀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拆模后及时保湿养护。

3、隧道衬砌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得采用焊接,其他部位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时间无要求时钢筋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绑扎接头在构件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注:“同一连接区段\"长度为: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35d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1.3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的规定。

4、环向预留施工缝切面应平整密实,棱角不得损坏,仰拱施工缝应作防水处理,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应分段连续浇筑一次成型,不留纵向施工缝;仰拱填充不得与仰拱混凝土同时浇筑,填充混凝土浇筑前清除仰拱表面的杂物、积水,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平整密实、颜色均匀,严禁有露筋、孔洞、疏松,不得有麻面、缺棱掉角等缺陷,拆模后每浇筑段蜂窝深度

11

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10mm,最多不超过5处。

五、防水和排水

㈠施工技术指南

1、隧道结构防水以接缝防水为施工控制重点,防排水系统质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质量及施工缝、变形缝防水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排水管、防水板前初期支护表面及渗漏水情况处理应达到:初期支护表面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钢筋网、注浆管头、锚杆等突出部分应先切断再用砂浆找平,基面股状涌水时采用注浆、围截注浆法进行封堵,封堵后剩余水量用排水管或排水板集中引出。排水盲管安设要求:纵、横、环向盲管应符合设计,根据渗水情况可以适当增设、调整,排水盲管应用管卡固定牢固敷设顺直,边墙泄水管口应防止异物堵塞,纵环向盲管、泄水管、排水管应按设计连通,管体间采用变径三通连接,组成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

2、防水板铺设要求:铺设前先检查防水板及缓冲层材料有无破损,铺设缓冲层时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将热塑性垫圈和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间距根据基面平整度情况确定,拱部宜为0.5~0。8m,边墙宜为0。8~1.0m,隧底宜为1.0~1.5m,呈梅花形布置;缓冲层接缝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

3、防水板应由拱部向两侧铺设,防水板固定应松紧适度并根据基面的园顺程度留足余量,环向铺设时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纵向搭接与环向搭接处采用丁字接头,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边缘应预留至少60cm搭接余量,搭接缝采用双缝,单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于15mm,不得焊焦焊穿,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应错开1~2m。

4、施工缝防水处理要求:环向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地段,并与变形缝结合,混凝

12

土浇筑前纵向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洗净、保持湿润后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铺一层厚25~30mm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内中埋式止水带位置应准确。

5、止水带施工要求 :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利用附加钢筋、卡子、铁丝、模板等固定,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完整、平展、无损坏、扭结,背贴式止水带采用粘结法与防水板连接,与止水带粘结的防水板应擦洗清洁,止水带采用搭接、复合连接、对接形式,止水带粘结前应做好接头表面的清刷与打毛。

㈡验标要求

1、瓦斯隧道排水系统中水汽分离装置结构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边墙纵向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交界处,而应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30cm,施工缝距预留空洞边缘不小于30cm,施工缝的浇筑要求:先浇筑的混凝土必须在达到强度后凿除表面水泥砂浆和松软层,充分湿润不得积水,凿毛使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少于75%,纵向施工缝后浇筑混凝土前,应在凿毛的混凝土表面铺一层不大于30mm的砂浆,环向施工缝后浇筑混凝土前,应去除表面浮浆和杂物。

3、止水带安装、连接要求:止水带固定牢固、平直不得扭曲,止水带安装径向位置允许偏差±5cm,纵向位置允许偏离中心为±3cm,中埋式止水带其中心线应与施工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接头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设计要求,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4、防水板铺设要求: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物体,应与基面固定牢固,松紧适度不得有绷紧和破损现象,实铺长度与初期支护基面弧长的比值为10:8,吊挂点设置的数量应合理,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允许偏

13

差为—10mm,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不小于100cm,允许偏差为—5cm;环向铺设先拱后墙,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

5、防水板焊缝要求:双焊缝焊接时,每一单焊缝的宽度不小于15mm,焊缝应无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焊缝若漏焊、假焊应补焊,若有焊焦、焊穿及外露固定点,应采用同质材料覆盖焊接,铺防水板基面阴阳角处应做成R≥10cm圆弧面,转角1m范围内宜布设双层防水板,缓冲层(土工布)接缝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cm,缓冲层应平顺、无隆起、无褶皱。

6、盲管铺设要求:铺设位置和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隧道水沟底面高程,盲管固定牢固、平顺、固定点间距一致,衬砌背后设置的排水盲管应结合衬砌一次施工,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或压浆浆液浸入盲管堵塞水路。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