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幼儿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关心和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看到虽然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但这种实验或操作也是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按照要求进行,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得被动,学得肤浅,存在教学低效现象。因此,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1 构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目标体系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我们根据《纲要》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制定了科学探究活动总目标为:(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2)让幼儿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积累初步的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初步的科学素质。(3)在积极的尝试操作过程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
2 采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1教师有效的提问和追问能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支架
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技巧是启发幼儿观察、想象、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提问包括探究问题的提出和探究过程中的提问两个方面,就像“一棵树”,前者是树根,后者是树干,探究问题的提出决定了幼儿将从哪里开始探究。因此要符合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探究过程的提问来自于教师对幼儿经验、认知特点和概念的了解与把握。只有环环相扣,才能帮助幼儿实现探索。如中班活动“有用的漏勺”,教师设计的“问题树”如下:
问题树从“主干”上伸出的“分枝”是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情况灵活调整做出的“追问”。“追问”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想法,也能让教师化大步伐为小步伐,与幼儿一步一步共同达成探索目标,有效的提问和追问构成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架。
2.2精选材料提高幼儿探索的质量。使幼儿获得有效发展
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智力结构的。因此,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提供。给幼儿的主动建构提供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信息支架,它们决定了幼儿通过与之互动将会获得怎样的经验。为此,教师应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筛选,以提高幼儿探索的质量。比如:让幼儿探索把黄豆从白米中分出来的方法。教师对材料的选择就很重要:漏勺的网眼一定只能漏下白米留下黄豆。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2.3多样的记录帮助幼儿归纳提升经验,激发探索兴趣
记录可以帮助幼儿观察、表达、交流。记录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并进行评估。同时,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探索活动中的科学记录还有一个重要的的作用,那就是教师帮助幼儿及时归纳、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或者拓展相关的经验。如大班活动《钻空空》的记录表格中,要求幼儿先预测按不同顺序放入三种东西,哪一种顺序可以使饮料瓶拧好盖子并做记录,然后再观察、记录,最后交流、讨论。这样的活动,不仅幼儿对记录的过程充满兴趣,同时又帮助幼儿提高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2.4进行积极的评价,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为了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评价要始终坚持“尊重幼儿”,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大胆提问,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随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怀、支持。如大班活动《巧取珠子》对幼儿运用生活经验的回答“可以加水进去”……教师的回应分别是:“可以试一试”“有这个可能”等,短短四五个字的回答既简练又生动,如此积极的评价更好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分享、借鉴经验的机会,使幼儿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3 创设丰富探索环境,给幼儿的自由探索提供有效条件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宽松、和谐、自由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幼儿可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 4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不断发展
科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的不可缺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粗浅的尝试。要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