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神”之玄武在汉画像中的神话、仪式和舞蹈语言呈现

2020-07-22 来源:易榕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神”之玄武在汉画像中的神话、仪式和舞蹈语言呈现

作者:张慧

来源:《艺苑》2019年第04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 玄武作为中国古老的艺术符号之一,其发展和演变十分复杂,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仪式活动,直至汉代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于“汉画”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本文从汉代人的地下世界——“汉画”着手,嘗试通过古人的动物信仰和神仙信仰、墓室中玄武的位置和功能、守卫墓主升仙和瑞兽辟邪仪式活动等一系列内容搜集和整理玄武的神话传说和仪式活动,来探索和建构出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 【关键词】 舞蹈;玄武;神话;仪式;身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古代“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1),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方之神灵,它们拥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承载的文化意蕴是中国古代先民意识形态和古文化的缩影。玄武作为“四神”之一,经过漫长的演变,从中国古代龟崇拜与蛇崇拜相结合、形成中国的生命崇拜以及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到被誉为北方水神、生殖之神、司命之神,之后又被道教人格化为真武大帝,以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玄武广泛应用于占卜、星象、方位、房屋构造等各个方面,汉代以后尤以汉画为典型,体现出古代人类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问题。他说:“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80也就是说,人类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将人的本质外化、对象化于实践活动之中,成为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人类也在自己所设定的对象中直观自身,来设定和创造自己的本质。玄武本身并不存在,它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产物。玄武所被赋予的神秘功能和意义正是人类本质的一种感性呈现,而通过这种人类本质的感性呈现,人类也可以用来直观自身,不断地发展和创造本质。舞蹈艺术作为以人体为载体的艺术,正代表着人类本身。玄武舞蹈语言的建构正是通过神话、仪式等这种人类精神外化的产物再回归、复原到人类本身上,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维科认为:“古代语言、神话和仪式乃是通往人类过去的三道大门。”神话通过仪式活动来呈现,仪式反映了其神话,而两者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撑,包括舞蹈身体语言。[2]105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举办的“汉画舞蹈实验工作坊”正是基于图像乐舞的丰富史料,通过汉画中呈现的神话和仪式活动,以舞蹈身体语言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为支撑,明确玄武的“涵义”,借用身体实验的手段创作其“指称”,最终完成汉画像舞蹈的重建和复现,弥补中国古代舞蹈的断代缺陷。笔者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基于以上理论整理和探索玄武的舞蹈语言。 一、汉画像中玄武的神话

玄武作为古代“四神”之一,是龟蛇合体的神灵,因此玄武是龟崇拜、蛇崇拜、龟蛇交合崇拜三种信仰结合的产物。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玄武逐渐形成中国的生命崇拜以及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并广泛应用于占卜、星象、方位、房屋构造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古代人类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汉代以前,有关玄武的意义及造型都说法不一,但汉代以后玄武渐渐稳定下来。 汉画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墓葬艺术品,其内容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汉代当时的社会生活、观念信仰和理想追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汉画中的玄武多和四神联系在一起。根据古代记载,四神的最初身份是动物神和天文神[3]15,这体现了古人的动物分类观念和星空分区观念。“人们根据日月五星运行的轨道,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看作四方星宿的神性代表,所以又称之为‘四象’或‘四星’,当四兽、四象被看作为天地之精气、万物之神灵时,四神便又有了‘四灵’的名称。”[3]16汉代以后,四神在原有寓意的基础上又被融入了汉人所具有的超现实的神秘含义,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我们通过汉画研究四神图像,研究玄武,会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玄武的神话。

汉画中的玄武形态不一,汉代以前多以单龟出现,这体现了龟在古代中国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古代很多著名的龟神话,多是龟为祖先呈计献策,帮助祖先战胜困难,造福后代子孙的故事。如《助伏羲画八卦》《助皇帝战蚩尤》《助禹治水》等,都体现了龟的深厚功德。龟还通阴阳,龟的长寿和顽强的生命力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使人们建立了“龟灵”的观念,形成龟图腾崇拜。殷周时代龟卜开始流行,龟被誉为冥神和地神,这在《史记·龟策列传》中有记载。龟还作为黑暗之神和北方之神给古人的幽冥信仰和墓葬加以有力的理论支撑。这些神话传说中龟的代表意义都为玄武塑造了基本雏形,为玄武信仰奠定了基础。因此汉画中的玄武多在墓门与四神同时出现,保卫墓主人。另外,在汉画的升仙图中也常与仙兽祥禽一同引人升天,如南阳麒麟岗墓画像石上有龟驮羽人、羽人手执仙草的形象。这也是龟通天地、顺阴阳的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代以后,玄武形象慢慢稳定为龟蛇复合形象,这在古代动物崇拜中是不常出现的。汉画的出现集中反映了汉人的生死观和神仙信仰[4]11,而这种对于“死亡”的思考正是汉人对于“重生”的追求。[4]25蛇行动敏捷,进攻力强,能吞吃比自己大很多的动物,嗜人可致死亡;蛇有很强的生命力,繁殖力强,能蜕皮,断肢能再生,其头部又形似男根,故被古人认为是性能力的象征。[3]56蛇由于这些特性自然而然被追求长生的汉人赋予了重生的意义。《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具有重生功能的蛇被誉为仙界神兽出现在汉画中的升仙图中,辅助神仙引导墓主人升天。这可以看出,龟和蛇是有很多共同性的:其一,龟和蛇都是冥神,龟是幽冥世界的信使,蛇是众帝之台的守护神;其二,龟和蛇都是北方水神,龟很早就被誉为北方之神,蛇被誉为北山之神,二者又皆可生活在水土之中,故被誉为北方水神;其三,龟和蛇都是生命之神,龟和蛇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繁殖力和再生力,故龟与蛇的结合便不难理解了。[3]122玄武作为龟蛇的复合形象,是龟和蛇神性的结合,玄武不仅象征着冥神、水神、北方神、生命之神,还将龟卜与交蛇形象体现的阴阳构精观念相结合,形成阴阳合一的哲学思想支撑,成为龟蛇相合的“复合神”。 二、汉画像中玄武的仪式

人类为了确认和强化神话观念,便会采取一定的活动,也就是仪式。如殷周时代的龟卜仪式便是早期龟崇拜的产物。先民通过龟的不死与祖先的不死进行联想,把龟看作是祖灵的象征,并通过卜龟的形式进行祖先祭祀,进而与祖先沟通,取得重大决策。这样一种占卜仪式不断强化着龟的神秘功能,直至成为玄武。玄武被赋予的神秘功能和意义又产生出各式各样的祭祀仪式,这些仪式活动再不断丰富、发展着玄武的神话意义。如此地不断进化,并将之广泛应用于人类占卜、星象、方位、房屋构造等各个方面。汉画本身便可以说是人类由神话信仰观念所衍生出的虚拟形式,整个汉画中又根据角色、功能、场景的不同,分别形成不同的系统和图像组合,有着严格的仪式规矩,四神图像便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根据古代记载,人们根据日月五星运行的轨道,把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看作四方星宿的神性代表,后发展形成“左青龙东、右白虎西、上朱雀南、下玄武北”的固定方位。这四者本来是互不相关的,但是汉人将之组成了具备神性的固定组合,并有秩序、有定向又有相通的整体意义地出现在汉画中,其四方象征正烘托出死者的中心地位。比如米脂东汉画像石墓中有很多壁画分为内外两栏(图2),外栏为绶带穿璧纹,内栏为厅堂瑞兽图,在图的中间帷幔下垂的厅堂内则是端坐的主人。

汉画中的升仙仪式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墓主人在各方神仙和神兽的护送和导引下顺利前往西王母仙境世界。这时候的玄武则通常出现在陪同队列中,作为可被搭载乘骑的升仙工具出现。升仙图中,玄武多和四神在天门四周作为接应。在掌管仙界、主宰生死的西王母、东王公身边,四神也会与三青鸟、玉兔、蟾蜍、羽人等一起出现,作为天界往来的使者,导引墓主人升天。比如在西汉早期的《四神云气图》(图3)中:青龙在天,体态矫健;白虎仰首张口,跃起飞腾;朱雀嘴衔龙角,尾接祥云;玄武的身躯与龙舌盘旋数弯,似打闹嬉戏;四神同时遨游于云气之中,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表现了墓主刘买死后乘龙升天、奔向极乐世界的理想和愿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画本就是汉人对于死后世界的看法,也因此出现了对于辟邪和鬼神的观念,于是丧葬礼仪由此而生。四神作为护卫升天一方,自然带有辟邪功能。当辟邪功能出现后,四神图像所具有的中心象征开始被打破,在时间、方位上的仪式规矩也随之改变,形成了很多新型、特有的形式。例如很多汉代墓门上的铺首衔环多与白虎、朱雀组合在一起,玄武多出现于墓门外框。 玄武在汉画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既是与四神一起在墓中出现占卜星象反映“天人合一”审美观念的神灵,又是贴在墓门上护卫墓主人升天成仙、驱邪避凶的神兽,这些神秘功能通过汉画中的仪式活动,进一步巩固了玄武的文化意义,并通过汉画的升天等的一系列仪式活动,结合自身形象形成了玄武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探讨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 三、汉画像中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呈现

仪式和神话的实现依靠语言的支撑。玄武作为中国古代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在动物崇拜时期形成各式各样的神话和仪式,其艺术形象的应用极其广泛,在铜镜、漆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时有出现,尤以汉画为典型。笔者有幸参与汉画像舞蹈实验工作坊,通过汉画对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的呈现进行了初步的建构。

玄武作为一个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其语言多以文字和图像的方式出现,有关舞蹈语言其实很少,只在“玄武”名称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两个舞蹈祭祀仪式——“万舞”仪式和用旗旐作标志的仪式。“万舞”是一种使用干戈来表演的舞蹈,曾经用于祭祀宗庙和山川。学者们认为,干戈相交的作用是用来象征阴阳构精的一种舞蹈。“旐”的意思是画有龟蛇的旗帜,俗称魂幡。它们作为“玄武”的两个直接对应物而存在,这也是龟蛇合体形象所包含的种种观念而形成的带有舞蹈的仪式。虽然可能是舞蹈身体语言即时表达的特点,致其舞蹈仪式没能保存下来,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搜集到玄武的相关文献。那么,用今人的思维从玄武的神话和仪式出发,它又会衍生出怎样的舞蹈身体语言呢?2018年,笔者在刘建教授组织的汉画舞蹈延续项目中的《楚巫》中负责玄武的角色,以汉画像中玄武的神话、仪式和图像语言为基础,從拟兽态和玄武的文化意蕴两个部分入手,对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进行了初步建构,并借舞蹈艺术以双人舞的形式展现出来。 (一)拟兽态身体表达

舞蹈是身体的语言,其最终呈现的是人体动作。从汉画像来看,玄武大多以龟蛇同体的形象出现,由此作为舞蹈身体语言探寻的根基,“龟”和“蛇”的形象便可以称之为玄武的“元语言”。从“元语言”出发,对于玄武身体语言的建构,首先是要以“龟”和“蛇”的形象为基础形成一套象征性的舞蹈身体语言。这样来看,龟的缓慢匍匐、爬行回望与蛇的敏捷灵巧、高空盘旋就是玄武舞蹈身体语言的基本形态。笔者从汉画像舞蹈图像中搜集素材并使用汉代典型舞蹈样式——袖舞,根据玄武为龟蛇复合形象的特点,采取双人舞的形式语言呈现出龟、蛇和龟蛇相交的三个部分,最终在汉画像舞蹈图像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玄武的主题动作语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部分是“龟”语言。龟行动迟缓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舞蹈语言主要活动在一度空间和二度空间,动作主要采用低重心舞姿,行动缓慢,造型古拙而稳健,连接简单而直接。舞者跪坐于地面,所指龟的身体。袖子随头转的方向,向空间的四角抖袖和推袖,拖在地面的袖尾和平抛的路线突出龟的低空运动,头部和上身的匀速扭动带动肢体,更加生动地显示出龟的基本形态。

第二部分是“蛇”语言。在形态上,蛇与龟形成鲜明的对比。动作多保持在二度和三度空间,偶尔快速经过一度空间。动作灵活敏捷,以龟为中心前后左右移动,运用转、翻等动作顺畅连接,以中段部位为核心,运用胯和腰的旋拧带动高空推袖和绕袖,采用空中抛物线和“S”形绕袖路线塑造出蛇的形态,并突出其快速灵敏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龟、蛇相交部分。玄武中龟蛇合体的艺术形象是最为典型的。在保持自身象征性动作语言的基础上,龟蛇相绕形成双人舞,一高一低,一前一后,一快一慢,时而分开,时而交缠,两者皆以“圆”运动为主线,顺畅似流水,表达出玄武“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二)精神意蕴身体表达

玄武的精神意蕴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动物信仰和神仙信仰,也就是神话。龟和蛇两种动物,因为人类对世界的未知,被主观地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功能属性,出现龟、蛇神话。人类的神话观念以仪式活动为媒介表达出来,从最初的龟、蛇图腾仪式到汉画中的升仙仪式,仪式活动不断地丰富神话,最后形成玄武的语言。神话、仪式和语言三者相互交融,彼此影响,不断地增加玄武的文化意义,形成玄武的精神意蕴。舞蹈的最终目的本就是通过对外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其内在的意蕴,尤其对于承载古人心理寄托的玄武符号,其精神意蕴的外显更是离不开身体表达的。

以表达玄武的精神意蕴为最终目的出发,在对玄武舞蹈语言的初步建构中,首先是以龟、蛇两种真实动物的生理特征为基础,形成象征性语言,完成对其外在艺术形象的塑造。这部分的动作设计主要是借鉴龟蛇的自然生理特征,运用龟、蛇的神话传说进行想象和创造,并借用汉代长袖分别设计出龟和蛇各自的象征性语言,为之后玄武的身体表达打下基础。

其次就是通过观察汉画像中玄武的升仙和辟邪等仪式活动,对玄武所代表的角色、功能和意义进行整理,将玄武身体表达分为龟、蛇和龟蛇合体三部分,在龟、蛇各自象征性语言的基础上对龟蛇的动作、路线、空间和力进行处理,以双人舞的形式来表达出玄武阴阳合一、天人感应、驱灾辟邪、神灵护佑的意蕴。

另外,汉画中的玄武功能更多是伴随四神一同实现的。因此,塑造玄武精神意蕴的表达也需一定程度上同四神联系在一起。刘建教授的实验舞蹈《楚巫》正是通过迎神、送神仪式将四神齐聚,从更宏观的层面来阐释这些古老艺术符号的共通意义和功能。 结 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从维科的思想出发,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以汉画像中玄武的呈现为研究对象,將其作为人的本质对象化的产物,对其神话、仪式进行整理,并以汉画像舞蹈复现的方式将意识形态回归到人体本身,最终架构出玄武的舞蹈身体语言。过去是通向未来的钥匙,在整个社会都在全力向前走的时候,回头望望过去,或许能够走得更快更远。笔者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为传统艺术符号及其舞蹈艺术的身体表达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小盾.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刘茜.汉画像石图像艺术与汉代生死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