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站场道路施工技术交底02

2024-04-04 来源:易榕旅网
蛇口西车辆段站场道路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站场道路设计为面层C30水泥混凝土路面板30cm,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粉渣20cm,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m;单斜面次干道结构组合自上而下分别为:面层C30水泥混凝土路面板22cm,基层为6%水泥稳定石粉渣18cm,路面结构总厚度为40cm。主干道混凝土路面宽度7.0m,次干道混凝土路面宽度4.0m。 二、路基基底层施工

1、施工测量放样

(1)在路基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采用控制网测放出道路中线和边线,中桩间距为:直线段50m,曲线段20m。边桩与中桩对应,埋设于路基边线以外1m处。

(2)中桩和边桩均采用φ80mm~φ100mm的木桩,且埋设牢固,顶部以铁钉标注点位。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中桩易丢失,可随时用相对应的边桩补出中桩,以保证路线的正确走向。

2、路基基底挖方

(1)对于开挖1m以上深度的地段,采用挖掘机直接挖掘装车外运,或扬弃于路边。

(2)对于开挖在1m以内深度的地段,采用推土机开挖,人字形推出路边,或成堆由装载机装车外运。

(3)开挖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机械操作,在有管线的位置,提前做好标识,由人工配合机械谨慎开挖,以免破坏原有管线。

(4)做好临时排水沟,防止积水。断面开挖后,及时进行边坡修整,防止雨水冲刷坡面。

3、路基基底填筑

(1)在路基施工前,首先提取填土土样进行标准干容重、液塑限、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承载比(CBR值)及最佳含水量试验,其中标准干容重采用重型击实方法检测。

(2)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每层填筑压实厚度小于30cm,最顶部的一层路基填筑厚度不能小于10cm。路基填筑均应满足“路基施工及验收规

1

范”相应规定。

(4)当天填筑土方当天要求刮平、碾压,以防止下雨造成冲刷浸湿,产生施工弱点。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路段,施工中须保持一定的路拱和纵坡,随时防止雨水聚集,影响填方质量。

(5)分段路基填筑时,施工段之间作好搭接处理,纵向搭茬不小于2m,并沿一个方向伸进。

(6)路基填筑后可进行雨水支管等后开槽施工。 (7)路基压实度标准表 表1

挖填方式 填方路基 挖方路基 路基面以下深度(cm) 0~80 >80 0~30 压实度(%) ≥98 ≥95 ≥98 三、 路面基层施工

本工程路面基层设计采用20cm厚6%水泥稳定石屑。

水泥稳定层: 本工程设计的路面基层为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20cm。

1、土路基表面应平整密实,具有规定的路拱、路槽、表面高程、宽度、平整度、密实度、弯沉值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前进行测量,对土基的设计高程与实测高程差别较大的坑槽处,先用6%水泥稳定石屑补平、碾压,以保证土路床坑槽不反射到石屑层上。对于已摆放了一段时间的土基,根据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先用压路机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要适当洒水碾压。

2、材料要求 ①水泥稳定层所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规范或规程的要求。稳定层采用的碎石应洁净, 坚硬, 有菱角, 级配连续。集料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 2000) 表6.2.4 中1 号级配的规定。针、片状( ≥ 1: 3) 颗粒含量小于20%。拌制稳定层的水泥含量为6%,

②对水泥稳定石屑按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试配,根据试件养护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得出试配结果,考虑抗湿缩、抗干缩及经济性,最终确定配合比。

2

要求7天浸水抗压强度:基层为3.0~4.0MPa;底基层为≥1.5MPa。。

3、拌和、运输:

我们采取集中拌和料用于施工,拌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熟料要求均匀一致, 无夹生现象, 运输采用5 吨自卸车运输, 运输道路要求平整, 时间短, 避免离析、干料现象发生。

4、摊铺和碾压:

水泥稳定层在摊铺前要对基层的质量进行复验, 符合分项工程质量要求后,方能进行水泥稳定层的摊铺。

①摊铺:采用机人工摊铺,整幅摊铺成型,避免纵向接缝的产生。摊铺时,严禁用四齿耙, 严禁抛撒,摊铺时间应避开中午时间, 摊铺成型后, 设一个三人小组跟在压路机后面, 及时消除粗集料带或蜂窝,并及时补充细混合料,摊铺平整。摊铺时抛高度要根据试验路段试验进行确定,严禁贴层施工,摊铺时应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严禁用齿耙拉平或抛撒。 ②碾压: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在2 小时内碾压完毕, 采用18T振动压路机压实, 边缘及井周用小型震动碾或人工夯实。碾压时要先静后振, 先边后中, 轮迹应重叠三分之一轮宽以上。碾压遍数碾压不少于6遍,稳定层的边角部宜多压二三遍根据现场试验路段确定, 严禁在刚压实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进行压路机或送料车的转弯、调头、急刹车等, 保证基层质量。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天气炎热、蒸发快时,要尽可能减少混合料从拌和到碾压的延续时间,在必须延长时间时,不能超过水泥终凝时间,一般为3小时。基层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并保护表层不受污染和破坏。施工车辆应缓慢行驶,行驶速度不大于30km/h。

5、养生 水泥稳定层碾压成型后,应注意早期养护,养生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天,以利强度得到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施工后1 周内, 基层表面要保持湿润, 拟采用覆盖麻袋湿冶养护方式。雨季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料要用防雨布覆盖,防止混合料遭雨淋。

6、、测量控制桩间距10m一个,综合考虑松铺系数和本层应铺厚度,定出标高,把标高用油漆标于边桩上,铺筑时从两边桩拉线,量测一定距离即为设计标高。

7、施工中尽可能减少施工缝,并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施工结束

3

时,在已完成的水泥稳定石屑层末端,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另一侧用碎石或砂砾回填3m长,其高度要高出方木几厘米。第二天施工时将碎石或砂砾铲除,木方拿掉,铺筑新的混合料。

8、底基层与基层施工段的接缝应错开3m以上,不得将两层接缝设置在同一断面上,基层铺筑前,应将底基层用水湿润,以使摊铺时减少基层水分的损失。

9、、质量标准表 表3 项次 1 2 3 4 5 6 7 检查项目 压实度(%) 平整度(mm) 规定值或允许值 基层 >95 10 底基层 >93 15 检查方法和频率 每200m测4处 3m直尺:每200m测2处×10尺 水准仪:每200m测4点 尺量:每200m测4处 每个作业段并不大于1000m 检查不少于3处 水准仪:每200m测4面 每1000m测一点 2纵断高程(mm) +5,-10 +5,-15 宽度 (mm) 厚度(mm) 横坡(%) 回弹模量 不小于设计值 ±10 ±0.3 不小于设计要求 ±12 外观鉴定: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施工接茬平整、稳定。

四、路面面层施工

1、路面施工必须在基层已经验收的情况下开始施工,但基层宽度、长度、横坡度、平整度和局部松散地带,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措施修补。

2、对于7m宽的路面,自中心线分为两幅板块;对于4m宽的路面为整幅板块;广场按4m宽板块分幅。在路口处考虑横交的纵缝与圆弧分块线;在板厚变换处、路口一侧、小半径转弯处设置胀缝,胀缝距离不大于100~150m,其余分块为缩缝。依此绘制的分块图,将横缝位置标示在模板上,并以粗、细分别标示胀缝和缩缝,并垂直于道路中心线,为此在曲线段应划分为合理的扇形块。

3、模板底面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事先用水泥砂浆铺平。检查井处用圆形、雨水口处用方形模板留出开框。

4、砼摊铺前检查模板的稳固性和直顺情况以及模板底部有无空隙。检查传力杆的设置情况,并将基层表面洒水湿润。

4

5、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首先用插入式振捣器沿板块边缘及角隅处进行振捣,同一位置振动时间不宜少于20s,距边缘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0.5倍。再用三滚式振动整平机进一步振捣碾实整平,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气泡。振动机移动要缓慢不得停顿,以每分钟1.2~1.5m为宜,不平处人工挖填铺平。最后用无缝钢管滚杠进一步滚揉表面,使表面进一步提浆并调匀。

6、用圆盘抹光机粗抹,起到匀浆、粗平和表面致密的作用,粗抹同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采取高处多磨,低处补浆的方法。抹光机采取顺路方向行进,以更能保证纵向平整度。人工铁皮抹拉锯式纵、横向搓刮不少于三遍,如需填补用混凝土原浆,不得洒水或加水泥粉。

7、横向缩缝采用假缝(采用切割机切缝,缝宽3~8mm,缝深50mm),填缝料采用沥青混合料。横向缩缝在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内,加设直径20mm(光面钢筋)传力杆,长40cm,间距30cm。纵向缩缝或纵向施工缝,在板厚中央设直径12mm(螺纹钢筋)的拉杆,长60mm,间距80cm。

8、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12Mpa时(广州气温一般5~10小时)可用切割机进行切缝,缝宽5㎜,缝深4cm。切缝前按测量好的位置在板面上弹出墨线在切割机上安装Φ500㎜的锯片,由路中向路边方向推进切割机,遵循“先空转、慢下刀、边注水、缝贯通”的原则。

9、先吹扫缝隙使其清洁干燥,然后用扁咀壶灌注沥青混合料填缝,尽量避免污染缝边沿。高温时使其略高于板面,铲除流边使灌缝整齐。

10、胀缝采用贯通缝,缝宽20mm,胀缝采用预制2cm厚沥青油浸纤维板填缝,上部4cm采用沥青混合料填缝(施工时上部4cm采用塑料泡沫板条留缝)。

11、施工如不在胀缝处则必须在缩缝处留施工缝,但不应与纵向相邻的板块施工缝在同一断面上,其位置应设在胀缝或缩缝处,并设置相应传力杆。其装置与缩缝相同。

12、检查井与雨水口四周混凝土路面拆模后设胀缝板,然后再浇筑井框。采取后浇井框的方法可使路面平顺,与路面纵横坡度吻合。

13、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测质量标准

项次 1 支模 2 3

检查项目 直顺度 高程 抗压强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5 不低于规定值 检查方法和频率 拉20m小线每50m 1点 水准仪:每20m 1点 按CJJ1-90每台班检查1组 5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水泥混凝土路面 抗折强度 厚度 平整度 相邻板高差 宽度 中线高程 横坡 纵缝直顺 横缝直顺 蜂窝麻面面积 井框与路面高差 平均值不低于规定值 +2,-5 5 3 ±20 ±20 +10且不大于±0.3% 10 10 ≤2% 3 尺量:每块2点 3m直尺:每块1处 尺量:每缝1处 尺量:每40m1点 水准仪:每20m 1点 水准仪:每20m 6处 拉20m小线 每100m缝长 1点 沿线拉线量最大值每40m1处 尺量:每块每侧面1处 尺量:每座1处

交底人: 复核人: 接收人:

时间:2010年03月12日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