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验(实训)报 告
实验(实训)名称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模型实训 所属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原理
项 目 类 型 综合性 实验(实训)日期
实验(实训)地点 教室以及寝室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实训目的(四号,加粗,下同)
本次实训是一次创新性的综合性实训,目的在于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自己创新力来设计一个新型公共厕所并制作纸板模型。
实训原理
本次实训用到的主要原理有:
1.生理环境:是指住宅外部空间环境的最基本功能特征。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安静的氛围、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2.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空气、阳光、水体、土地等原有植被;人工生态是指人工绿化,人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以及人造的水体环境。
3.空间环境:通常将住宅外部空间环境依不同范围划分成不同的空间领域与层次,赋予不同的使用功能,居住区用地一般分为四部分:居住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
4.住宅使用面积是指户门内所有能作为住宅行为使用的部分,也就是在建筑面积中扣除结构面积(墙-外围护墙和内隔墙、柱)和公共交通面积以外的户内空间,使用面积的控制是为了评价一个套型设计的空间利用和组织的合理性,它与建筑面积的控制共同构成套型设计的二个主要经济指标。
实训内容
本次实训内容为绘制新型公厕并制作纸板模型,按照图纸1:400,本次建筑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含部分周边建筑),建筑设计体积为1200立方。建筑为位于某客运中心右侧的空地中,位于某广场下方,周围种植树木,由小道通向厕所。设计中公厕底层面积为200平面,楼顶面积为159.6平米,整个建筑呈一个博士帽的外形,四周为梯形组成,正面梯形正面为长边16.7米,短边13.3米,高7米的等边梯形,两侧为长边12米,短边9.6米,高为7米的等边梯形,按照设计建筑顶部为10*26米的长条板状设计,起到遮雨并作为形象设计中的帽檐部分,由两根0.8米高的柱子支撑,使整个建筑能以一种厚重敦实并不缺乏形象出现。整个建筑上下层比例按照13:16来设计,进门左侧为男厕所,右侧为女厕所,男厕面积为6.6*12平米,女厕所面积为7.5*12平米,中间为过道和洗手盆。建筑建造在客运中心与公园周边,可以解决许多人的生理问题。由石板小路通向建筑,并在周围种满树木,不仅美观而且环保,降低周边地区的灰尘与马路的噪音。
实训环境和器材
环境:位于寝室,教室
器材:美工刀,厚卡纸,胶水
实验步骤
设计阶段 论证模型可靠 性 并绘制设计图 制作阶段 制作主模型单 制作底基 加工阶段 拼接单件 美工 实训总结
从总体和环境两方面看。
总体布局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预想中建筑物室内室外空间的各种因素,作出总体安排,使建筑物内在功能要求与外界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建筑群中的单体建筑设计应在总体构思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并受总体布局的制约。因此,设计构思应遵循“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原则,先从总体布局着手。根据外界条件,解决全局性的问题,然后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中各种空间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使单体建筑设计在体型、体量、层数、建筑形式、色彩、朝向、日照、交通等方面同总体布局及周围环境取得协调,并在单体建筑设计趋于成熟时,再行调整和确定总体布局。
环境构思建筑的体型、体量、形象、材料、色彩等都应同周围环境协调。建筑设计构思要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融合起来。一方面要分析环境对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分析设想中的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的宽窄曲折,把自然景色组织到建筑物的视野中。如果建筑物处于自然风景区,应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协调。例如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建于波恩的名胜古迹区中,基地地势起伏,古树参天,按波恩市政当局要求,不能砍一棵树。为了保护环境,将五座四合院分散建在丛林之
中,成为建筑与环境结合的良好范例。
而在本次实训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便是,制作模型的卡纸由于比较厚因此在裁剪的时候较为费劲,因此模型边角的毛糙程度较高,不能做到完全契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