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和思考

2020-10-07 来源:易榕旅网


对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和思考

陈重华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科技文化、教育文化、媒体文化、文学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公益文化和会议展览等产业。

文化与文化产业是种属概念的关系,文化是属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比文化产业更广,文化产业是种概念,它是指文化中可以用产业方式运作的那一部分,一般指经营性文化。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殊在它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杭州文化产业的现状

杭州的文化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自90年代以来,杭州的文化产业开始加速发展,经过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已形成一个门类齐全、品种丰富、布局合理、投资经营主体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和市场新格局。

杭州的科技文化产业依托“两港三区”建设和“天堂硅谷”一号工程稳步发展,科技创新的氛围和能力得到增强,初步建成有线宽带网和各种信息应用平台;教育文化产业通过教育体制改革,规模布局更趋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媒体文化产业,全市实现了“一城一网”,完成了网络升级改造,基本建立了网络营运主体;以山水城市、

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出境三足鼎立之势和大旅游格局;金石书画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天下第一印社”的西泠印社,其出版社出版近千种专业图书和美术精品专著,中国印学博物馆成为国内唯一集收藏、研究和展示印章为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其他如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保护;文物、图书的展出、使用和交流;各种文化设施的改造与建设;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演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等都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了一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群体,民营、私营、股份制等各种经营模式的经济实体已初具规模。

但是,杭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政府管理职能分散,文化市场被人为分割,政企不分,管办一体,部门利益和多头管理造成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执法不公,削弱了宏观管理职能。机制不顺,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管理文化产业,资源的垄断和浪费并存,使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不能起到基础性作用。

(2)投资渠道单一。现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中90%以上系国有性质,社会资本兴办的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国独资或中外合资文化企业更少,由此带来所有制结构的不合理,投资渠道的单一和资金的严重不足。

(3)人才严重匮乏。杭州发展文化产业受到人才紧缺的制约,尤以熟悉文化,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紧缺;现有的人员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且流失严重;艺术院校数量少且规模偏小;绝对性冗员和结构性冗员同时存在,给人才的引进和合理构成带来困难。

(4)产业规模偏小。文化产业的规模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且产业结构上传统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产业组织形态上大多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文化要素市场、劳务市场、产权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5)市场需求不明。缺乏科学系统的文化消费需求调查和研究,对市民的兴趣爱好,服务要求、市场容量、承受能力等缺乏准确的了解和把握。造成产业发展规划缺乏依据,文化企业的经营模式、领域、策略等难以超前和创新。

(6)特色优势不强。杭州的金石书画、图书出版、文化旅游都很有特色,但由于扩张力度、市场运作、特色宣传欠缺等,造成优势不够明显,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不够理想的状况。

(7)法律法规不全。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导向和行政干预,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就目前而言,在文化市场管理方面,尚未有一部适合杭州文化市场实际的综合性管理条例。

综上所述,我市的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大力发展我市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二、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和任务

杭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适应杭州“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以文化旅游,演出娱乐,现代传媒,工艺美术、教育培训等产业为支柱,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对文化存量资源和新增资源的整

合,促进文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档次进一步提高,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富有杭州特色,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劲扩张力和带动力的现代化文化产业群体。

1、 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

要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旅游西进战略为契机,以国内市场为基础,以国外市场为重点,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搞好文化旅游产业的布局规划。重点保护、合理开发良渚文化遗址、南宋皇城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杭州丰富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名居、文化社团等人文资源,整体包装,分类推出;从健全网络,改善环境,优化服务着手,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素质;创建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加大对外文化旅游的开放程度,把旅游与购物、文化活动、产品展览、国际会议、考察交流等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能反映杭州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文化旅游新框架。

2、积极振兴文艺演出业

文艺演出要走产业化的道路。政府要加大对重点剧团的扶持力度;对其它国有演出团体和演出场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艺术表演团体,依托民间资本优势,进一步开发新的娱乐项目;大力发展演出中介机构,提高文艺演出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和策划运作水平;组建杭州演出艺术有限公司,加强演出团体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名人、名团、名剧的品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打响杭州工艺美术的品牌

工艺美术是杭州可以大有作为的艺术项目。要重点抓好金石书画、雕刻、丝绸及传统工艺品市场的开拓,组建西泠印社艺术有限公司;要充分利用西泠印社的品牌优势,扩大金石书画产业规模,使杭州成为我国印学文化中心、金石书画交流中心和艺术品拍卖重点市场;要搞好工艺美术品与市场的连接,规范工艺美术品市场的管理,培育、开发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消费基础,为消费者提供信得过的文化产品,开拓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4、规范开放文化娱乐业

文化娱乐业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开展;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健康文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娱乐项目,支持开发传统优秀文化的新兴娱乐项目;合理规划面向不同层次人群的娱乐活动,满足各阶层群众的不同需求;努力改变娱乐市场“散、乱、小”状况,促进娱乐业向健康规范、规模化、综合性、高档次方向发展。

5、积极发展大众传媒业。

大众传媒业是我市基础最好,实力最强的文化产业之一。要以“天堂硅谷”工程为契机,促进高新科技与大众传媒的结合,积极进行有线电视网资源和功能的开发。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调整经营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组建杭州广播电视集团、杭州报业集团、杭州出版集团等,使我市的大众传媒业逐步发展成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高科技文化传媒集团。

6、全力拓展会议展览业

杭州的会展业发展前景广阔,要引导会展业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按经济全球化的思路来组织展会。要借助西湖

博览会,努力搞好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举办国际性会展,提高杭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7、普及提高教育培训业

重点发展各类非义务教育,建好大学城,办好浙大城市学院,力争上规模、出效益。大力发展专业知识、实用技能、音乐舞蹈、健身健美等各类培训学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实行优质优价,促进教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发展文化产业需注意把握的原则

(1)实事求是,立足市情的原则

我市的文化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故不能忽视它原有的基础进行盲目建设。要结合我市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精华,大力发展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产业。

(2)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文化产品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体,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把意识形态属性放在首位,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和市场要求,使绝大部分文化产品以商品形式进入文化市场。

(3)调整结构与优化配置文化资源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改革对我市的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促使其合理重组和优化。要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改革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更多地引入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

(4)区别不同性质,加强分类指导的原则

文化产业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公益性并存,要区分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政策指导。对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且又构成市场需求的,如通俗性、普及性出版物和群众喜爱的影视产品、体育比赛等,应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鼓励发展;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现时还难以形成市场需求的文化门类和文化产品,如代表国家和本地区文化形象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图书馆等,要不断深化改革,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有市场需求,但不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产品,则要坚决地制止和依法打击。

从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看,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经营文化产品与培育文化消费相结合。任何产品都需要与消费水平相适应,而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是需要培育和引导的。政府的倡导,政策的优惠,名人的效应,产品的宣传等都会对市场的发育和繁荣起重要作用。

二是生产文化产品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文化产品与文化资源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杭州的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戏剧演出、金石书画等有十分明显的资源优势。从优势资源着手,加强投入,强化结合,能较快地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突出品牌效应。要巩固、提高老品牌,创建、宣传新品牌。

四是发展文化产业与造就经营管理队伍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艺术专业人才,这是体现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的基础,也需要有经营和管理人才,这是适应市场规律和实现文化价值的基本前题。

四、发展杭州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措施

1、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完成行政管理职能归口

树立大文化观念,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报刊杂志、文学艺术等归口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真正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化,努力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指导,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向行政、法律、经济综合管理,逐步建立起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文化的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体制。

2、加快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

制订并落实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和少数国办重点文艺团体的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以创新制度,激活机制,增强发展后劲;对必须由国家独资举办的国有文化企业,要通过组建国有文化资产营运公司,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运作的政策和“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多级核算的财务体系,实行内部控股、产业化运作,以完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和资本营运体制;对其它国有文化企业,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发展社会法人交叉持股的综合性文化集团公司,使文化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发展道路。在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的过程中,要针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情况,执行较为优惠的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好人员安置、离退休人员管理等社会保障问题,以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

3、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好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准确把握。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我国城市文化消费需求,切实按照文化消费需求来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文化服务的提供,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这是解开一方面相当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没有销路,另一方面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怪圈的重要途径。

4、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

要抓住人才这一核心环节,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放在突出位置,特别要注意培养发展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依托我市高校和学术界的现有力量和资源优势,把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制定和落实技术、创作成果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加强文化产业的法制建设

依照国家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文化法律法规,结合杭州实际,抓紧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政规章,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法规体系;要尽快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在经营者资格、资金、技术、规模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从而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和依法经营,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要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文化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秉公执法,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和发展环境。

6、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经济政策

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和政府投入政策,并抓好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优惠政策为动力,注重扶优扶强,引导和推动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发展基金。政府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积极有效地介入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总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是杭州新世纪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我们要立足杭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高起点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开放性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为人民谋利”的总体目标下,全面推进杭州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增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强大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