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
【背景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产生、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活动中,对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关注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什么”、“怎么指导”和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一直是密切派生着的问题。但往往更多关注 “教师指导什么”、“教师怎么指导”,很少关注“学生原有情况怎样”、“学生做什么”、“学生怎样做”。在活动设计和课堂活动中往往有时忽视学生的学情,从而使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在2013年下半年我上了一节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的《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三年级学生活动手册》中《学做家务》的开题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经历了反复磨课、调整思路、修改教案,直至形成终稿进行展示,我经历了一次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关注学情,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情景描述】
第一次上课:
在农村学校进行试教时,在小组合作完成《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这个环节里,小组合作较好的完成了《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
第二次上课:在城镇学校进行试教时,在小组合作完成《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这个环节里,小组合作完成《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显得有些困难。
第三次上课:继续在城镇学校进行试教时,在小组合作完成《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这个环节里,增加了一个环节:“家务小本领大讨论”。让孩子们在小组里面选自己熟悉、自己比较内行、自己已经做过的家务活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把家务活要准备什么、有哪些步骤、要注意什么讨论清楚,再用文字的形式向其他同学推荐(完成《我们是家务小达人》表格),让其他同学也来学一学。这样一修改,城镇的孩子在课堂中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附:表格
我们是家务小达人
【分析与讨论】
本环节通过第一、第二堂课的比较,大家讨论发现,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学情不同,农村孩子会做不同家务的孩子多些,实践经验多些,相对城镇的孩子
会做不同家务的孩子少些,实践经验少些,马上进行填写,学生就会有困难,无从下手,在课堂上浪费了很多时间,基于这种学情,就要反思,如何提高本环节的课堂活动有效性。
本环节通过第二、第三堂课的比较,大家讨论发现,增加了一个讨论的环节—“家务小本领大讨论”,学生在讨论时把家务活要准备什么、有哪些步骤、要注意什么讨论清楚,这样指向性比较明确,经过讨论降低了填写的难度,加上课前要求每个学会做一件家务活,有实践作为基础,使讨论更具时效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然后进行完成表格,就水到渠成了。
【反思与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更好地让教师的指导落到实处,并充分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學生的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情动态,并把对学情的关注真正落实到活动的准备、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做到目的突出、方法得当、评价合理,从而提高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一、关注学情,合理制定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内有课内的目标,课外有课外的目标,每堂课都有每堂课的目标,每个活动都有它的总目标。活动总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布鲁姆曾经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开展有效活动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活动的灵魂,支配着活动的全过程,并决定着活动的方向。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站在新课标的高度和小学阶段全部活动的高度进行俯瞰,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活动内容、学生学情、教师特长、活动条件等来确定明确有效的活动总目标。
例如:在设计三年级《学做家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了解到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家长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致力于文化课学习,把所有的家务都包揽下来。因为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参加过家务劳动,则学生对做家务的需要、动机、兴趣没有得到培养,对做家务劳动的认识态度、技能、习惯等很需要培养。基于这种情况,特制订总目标如下:
1.通过讨论等途径,了解学做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
2.通过亲身实践,探索并努力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掌握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3.通过家务劳动,体会家长的艰辛,激发对家庭责任感。
二、关注学情,合理细化目标
郭元祥教授解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时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细化目标要做到指向明确(发展哪些能力,获得怎样的经验),引导能力生根——着眼于‘最近发展区’,适当的难度系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实践,发挥潜能,系统锻炼,持续提升,促进能力生长。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体差异,个别化、具体化、情景化、任务化等,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和评估。”可见,根据学情,合理细化活动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真正急学生之所急,使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要做到合理细化活动目标,对学情的把握同样是必要的。若课前不进行学情调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课上又怎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真正急学生之所急才能使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关注学情,合理设计环节
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称为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第二种称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老师的帮助,但是经过启发也许明天会独立完成任务。”课堂活动就是要把最近发展区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随着课堂活动要求的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循环往复,在两种发展水平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地推动着儿童向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在设计《学做家务》这一课时,作为一线教师,就应该关注学情,城镇和农村学生会做家务的情况会有所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的会做家务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对学生的学情要有所了解。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懂得学生的心,合理设计环节,顺学而导,才能在课堂活动中提高效率。
四、关注学情,合理创设情境
一位课程专家指出:“你要把学生领到你要他去的地方,你必须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好的活动情境一定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个人经历中可以找到或相似的、可以理解的东西。你要创设一个成功的活动情境,你就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认知状况。教师应当通过家访、与学生交谈、以及师生共同参与各种活动等各种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积累各种有用的素材和信息。只有这样在我们创设一个活动情境时,才能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找到并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能自由参与探索的研究主题。
五、关注学情,合理联系生活
纵观优秀教师的课堂活动,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贴切自然,如同生活中,课堂外朋友之间的聊天,而他们安排的各种活动又紧密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准确地找到学生兴趣的支点。我们的课堂活动如果关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真实世界与兴趣,他们就不会有理由拒绝,因此有效的课堂活动应适当地丢弃一些过于模式化的设计,让课堂合理链连学生的生活,合理链连他们身边的事物和我
们共同生活的世界。让学生觉得在这种情境下,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又有话会说。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一份自然,一份真实。要达到这些课堂活动目的,同样需要在了解学生生活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活动设计。
六、关注学情,合理生成评价
真实的课堂活动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小组指导也是教师课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小组指导时,教师要有敏锐发现、捕捉学情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实情,抓住闪光点,及时合理评价,从而使课堂活动锦上添花,异彩纷呈。
总之,关注学情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深入研究学情,密切关注学情,就一定能合理地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动效率,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增强能力,活跃思维,弘扬创新精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