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真题 附答案

2023-10-23 来源:易榕旅网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稽首(jī) 蓦然(mò) 惟妙惟肖(xiāo) 箪食壶浆(dān) ....B.彩釉(yòu) 羸弱(léi) 仰之弥高(mí) 彬彬有礼(bīn) ....C.殉职(xùn) 鲜腴(yú) 笔耕不辍(zhuì) 吹毛求疵(cì) ....D.豢养(juàn) 龟裂(guī) 拈轻怕重(niān) 接踵摩肩(zhǒng)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揣度 取决 铢两悉称 销声匿迹 B.竹篾 崎伛 目炫神迷 正襟危坐 C.骈进 羁绊 千均之力 段章取义 D.荣鹰 轩谢 不言而喻 随机应变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里的鸟类_________反嘴鹬、红嘴鸥和灰雁居多。它们在湖面上时而逍遥_________地游弋,时而冲天而起,像喷泉的水花一样在空中翻飞起舞。这来自大自然的舞蹈_____________着人的心绪,足以_____________心头所有的烦恼。 A.由 悠闲 拨弄 洗刷 C.以 散漫 拨弄 冲散

B.由 散漫 撩拨 洗刷 D.以 悠闲 撩拨 冲散

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先生文笔犀利,敢发常人未发之音,时至今日读其文章,仍觉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B.此刻波光粼粼的汉江水,与晴朗天幕上的星河融为一体,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C.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也要与时俱进。 ....D.为了把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同学们拿到剧本就开始准备,熟悉并揣摩人物形象。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B.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无疑不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 C.事实证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一代。 D.中国古代经典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内容博大精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中国人主要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

试卷第1页,共8页

①中国先民不仅编竹为筏,还将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

①孔子因勤于读书,把牛皮绳多次翻断,于是有了“韦编三绝”的佳话。 ①儒家经典很多写在竹简上。

①人们先砍竹削片,晒干后钻孔,再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 ①由于竹简的利用,中国文字记载的经典得以保存传世,可以说竹子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A.①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①

7.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这首诗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最真挚的爱。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句子默写 8.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守望 尹小华

①双望和庆莲定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望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加入了志愿军队伍。临走那天晚上,两人在村边老槐树下见了个面——半个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他们在老槐树旁靠了一会儿,说了几句话,庆莲送给双望一副亲手做的鞋垫,双望拉了一下庆莲的手,然后一人朝西,一人向东。

②庆莲不唤双望名字,叫“那谁”。那谁走后,庆莲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那谁在家时,庆莲常能见到他。比如,有时村里开会,还有在庙会上,庆莲都会在熙熙攘攘的

试卷第2页,共8页

人群里寻找那谁,当终于看见他时,心头嗡的一声,似乎达到了某种目的,便转身往回走。是的,在那些场合下,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暖暖的。那谁这一走,再想看见可就不容易了,庆莲不由叹息一声。声音虽轻,还是被自己听到了,不由一惊,生怕被娘也听到,说她有心事。

③庆莲有时在地里干农活,也不住地东想西想,想来想去,总离不开那谁。那谁不用干农活了,跨过鸭绿江打侵略者去了。庆莲这样一想,就紧张起来:枪子儿哪有长眼的,那谁要有个好歹怎么办?这种念头刚刚冒出来,庆莲就笑自己傻——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还怎么打胜仗?接下来,她又盼着那谁英勇杀敌,荣立战功。这时庆莲一抬头,飞来一只鸟,叽喳叫了几声飞走。如果鸟知晓自己的心事就好了,飞去看看那谁。

④收工后,庆莲来到小河边,就看见了水里自己的影子。照理说,她熟悉自己的长相,可每次都忍不住在水里照一照,但又不敢久照,停留时间稍长,脸就发烫。回家时,路过村边的老槐树,树上又有鸟在叫。她停下来,抬头望望,引来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那一刻,她真的以为,那些鸟是那谁派来的信使。她想,若是自己能听懂鸟语多好。

⑤有一次,庆莲站在老槐树下,朝东张望时,正遇邻居大嫂路过。大嫂张口便问:“有双望的消息吗?”

⑥“没有。”

⑦“这个双望!”大嫂责怪后,又改口道,“打仗哩,可能不得空,双望肯定像你惦记他一样惦记你。”

⑧庆莲听了这话、害羞地低头一笑,但想到那谁不知何时回来,便陷入了沉默。 ⑨大嫂似乎看出了庆莲的心事,说我帮你打听打听,等有双望的信儿,就快点告诉你。大嫂的话,给了庆莲一些盼头。大嫂常去县城,那里人多,知道的信儿也多。

⑩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庆莲要给那谁做双棉鞋,她边纳鞋底,边像云一样游移着去了大嫂家。大嫂知道庆莲是来打听双望音信的,但她不说破,只说庆莲鞋底纳得密实。闲聊一阵后,绕来绕去,庆莲还是绕不过那谁。大嫂摸着庆莲手里上好鞋帮的棉鞋说:“仗总会打完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

⑪从那天起,老槐树下少了庆莲张望的身影。她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洒扫庭院,春种秋收,时光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中悄然而过。柜子里新纳的鞋早已攒了厚厚一摞。

⑫两年多后的一天,庆莲又一次去大嫂家,终于得到一个消息——战争结束了。 ⑬成群结队的人们载歌载舞地迎接志愿军将士凯旋,庆莲远远地望见队伍里那个熟悉的身影,胸前的红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庆莲的心剧烈跳动起来,怦怦怦,一阵紧似

试卷第3页,共8页

一阵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⑭后来,庆莲成了我奶奶。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小说的主要内容。 10.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

1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庆莲生怕被娘听到自己的叹息声,是因为她怕娘担心双望的安危。 B.第①段“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使心事重重的庆莲更加烦躁、厌恶。

C.结尾双望荣立战功、平安归来,与前文庆莲盼双望立功的心理形成照应,突出中心。 D.文章多次写到庆莲做鞋子的情节,表明双望走后庆莲无所事事,想借此打发时间。 12.简要分析“大嫂”在文中的作用。 13.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4.理解标题“守望”的含义。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言而有信,诚者自成

汪曦永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

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的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

试卷第4页,共8页

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清代廉吏汪辉祖认为,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可能就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

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

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5.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6.简要分析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17.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含义。 B.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 C.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D.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 18.结合文章观点,谈谈你对“阅读链接”中的现象的看法。

【阅读链接】“3·15”晚会曝光的湖南岳阳土坑酸菜令人瞠目、作呕。广告宣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结果没有“老坛”,只有堆满腌制酸菜的露天土坑;没有“足时”,只有几个工人赤足在酸菜上踩来踩去。

此事一经报道,某企业对相关的酸菜包产品全部封存,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歉意,表示将全力配合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查。

试卷第5页,共8页

四、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陟罚臧否 陟:赞扬 .

C.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1.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2.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试卷第6页,共8页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

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⑧⑨⑩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①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①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①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①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①出处进退: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①庶乎:大概,几乎。①异物:肉体、尸体。①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①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24.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六、作文 25.作文

生活中,我们不断告别,也不断成长。 请以“别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正确补题后作文。①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

试卷第7页,共8页

文,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据恰当合理,论证思路清晰。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字。①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26.作文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意味着无限可能。用微笑传递青春力量,用奋斗展现青春风采用实践放飞青春梦想,用创新散发青春魅力…… 请以“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能改变题目。①写记叙文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写议论文,做到观点正确鲜明,论据恰当合理,论证思路清晰。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字。①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稽首(jī)——qǐ,惟妙惟肖(xiāo)——xiào; ..C.笔耕不辍(zhuì)——chuò,吹毛求疵(cì)——cī; ..D.豢养(juàn)——huàn,龟裂(guī)——jūn; ..故选B。 2.A

【详解】B.崎伛——崎岖,目炫神迷——目眩神迷; C.千均之力——千钧之力,段章取义——断章取义; D.荣鹰——荣膺,轩谢——轩榭; 故选A。 3.D

【详解】第一空:由:自,从。以:表示构成的群体数量。根据语境,此处应用“以”。 第二空:“悠闲”是一个褒义词,“散漫”是一个贬义词,语段表达作者对这些鸟的赞美,应用“悠闲”。

第三空:拨弄:来回拨动。撩拨:挑逗;招惹。根据后面的“心绪”,可知应用“撩拨”。 第四空:洗刷:除去(耻辱、污点、罪名等)。冲散:受冲击而分离散开。根据后面的“烦恼”,可知应用“冲散”。 故选D。 4.C

【详解】A.“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应改为“振聋发聩”;

B.“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不能用来形容风景; C.“薪火相传”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使用正确;

D.“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现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不能用来形容表演,可改为“活灵活现”或“惟妙惟肖”等; 故选C。 5.B

【详解】B.否定不当,“无疑”意为“没有疑问”,“无疑不是”就和所表达的意思相反了,故应去掉“不”字,或把“无疑不是”改为“无一不是”。 故选B。 6.D

试卷第9页,共16页

【详解】考查排序。按时间为序。 根据①句中的“中国先民”,可知应为首句。

①句中的“人们先砍竹削片”紧承①句中的“将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应为第二句。 ①句中的“把牛皮绳多次翻断”紧承①句中的“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应为第三句。 根据①句中的“从战国到魏晋”,可知应为第四句。

①句中的“竹简”紧承①句中的“中国人主要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应为第五句。 ①为末句,总结了竹简的意义。 故排序为:①①①①①① 故选D。 7.C

【详解】C.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而不是明末清初的小说家,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C。

8. 身向云山那畔行 欲辨已忘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畔、辨、已、瀚、阑、遣”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9.庆莲思念并守望参加抗美援朝的定亲对象——双望的到来。 10.通过描写秋雨降、天气凉,引出庆莲给双望做棉鞋,表现了庆莲久盼双望不归内心对他的无限挂念、关心之情。 11.C 12.“大嫂”在文中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她多次对庆莲的安慰与鼓励,烘托出庆莲对未婚夫的思念,使得庆莲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13.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性,使得故事情节的展开与细节的描写有了可依托的基础。 14.“守望”是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渴盼,是对胜利的守望、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守望。 【解析】9.考查概括事件。

读文可知,故事的起因是双望加入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双望与庆莲一对恋人从此分离。故事的经过是双望一去就音信全无,只剩庆莲在家中对他百般牵挂思念,还托大嫂打听消息,为双望做了很多双鞋。故事的结果是战争结束,双望回到家中,两人相聚。可概括为:庆莲思念并守望参加抗美援朝的定亲对象——双望的到来。意近即可。

10.考查赏析环境描写。

画线句描写了秋雨过后,天气转凉的季节变化。因为天气转凉,所以庆莲才会想到给双望做棉线。季节变化,时光流转,然而双望却归期无定,所以此处环境描写还表现了庆

试卷第10页,共16页

莲对双望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11.A.“是因为她怕娘担心双望的安危”有误,她是怕母亲担心自己;

B.根据第①段中的“那一刻,她真的以为,那些鸟是那谁派来的信使。她想,若是自己能听懂鸟语多好”可知,“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引起了庆莲对双望的思念与牵挂,并不是“更加烦躁、厌恶”;

D.文章多次写到庆莲做鞋子的情节,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庆莲为双望做鞋子,表现了她对双望的思念与牵挂,与表现她坚信双望一定会回来。并不是“无所事事,想借此打发时间”; 故选C。

12.考查分析人物作用。

第①段中的“打仗哩,可能不得空,双望肯定像你惦记他一样惦记你”,第①段中的“仗总会打完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前一句是大嫂对庆莲的安慰,后一句是对庆莲的鼓励。从这些话语当中,可以从侧面衬托出庆莲对双望的思念与牵挂,也使庆莲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真实感人。 13.考查分析语段作用。

末段点明了庆莲的身份,说明故事的后续结局,庆莲与双望结婚,生儿育女,生活幸福。“我”是文章的作者,而文中的“庆莲”是作者的奶奶。这就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性。正是因为庆莲是作者的奶奶,作者是亲耳听到了奶奶的回忆才创作了这篇文章,这就是使故事的情节和某些细节,如庆莲为双望做鞋子,大嫂安慰并鼓励庆莲等细节有了真实的基础。

14.考查赏析题目的含义。

文中的庆莲与双望是一对恋人,双望去前线后音信全无,庆莲在家中等候着他回来。所以“守望”的含义是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渴盼。

根据第①段中大嫂说的“仗总会打完的”可知,“守望”的含义是对胜利的希望。

根据第①段中的大嫂说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第①段中的“她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洒扫庭院,春种秋收,时光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中悄然而过”可知,“守望”的含义是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守望。

15.引用名言引出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6.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然后引用清代廉吏汪辉祖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从而证明了本段观

点。 17.D 18.湖南岳阳土坑酸菜的广告宣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结果没有“老

试卷第11页,共16页

坛”,只有堆满腌制酸菜的露天土坑;没有“足时”,只有几个工人赤足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这种做法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人有信则立,企业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兴盛。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

文章第①段引用了古人的名言,经过分析论述,引出了中心论点“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并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名人名言能够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1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分析论证思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运用首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通过XX论证方法来证明观点,最后得出XX结论的答题模式进行答题,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回答。

如:第①段首先提出“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的观点,然后引用清代廉吏汪辉祖的话“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便无事不使人疑”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举例论证。以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为主要论证方法证明了本段观点。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A.“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重要性,所以“解释了‘诚信’的含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B.从第①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可知“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C.从第①段“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可知“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

首先明确对“阅读链接”中的现象的看法,然后和文章观点相联系,阐述持这种看法的原因即可。

材料内容作为事实论据能够证明文章的观点,围绕第①段“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等内容进行阐述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试卷第12页,共16页

示例:湖南岳阳土坑酸菜报道与事实不符的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更需要有诚信意识,不能唯利是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

19.B 20.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 21.D 22.诸葛亮的选择:选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选择:宁可一死,决不投降,以死报国;欧阳修:守节气、知进退,超然物外,精神长存。 【解析】19.B.句意:奖惩功过。陟,提拔、晋升。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亲,亲近;远,疏远;此,这;所以,……的原因。 21.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

A.首段中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不利处境,“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是有利条件。本项“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有误;

B.根据末段中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意在劝谏刘禅亲贤远佞;

C.“选段语言华丽”有误,应为:选段语言质朴,情真意切; 故选D。

22.考查比较阅读。

诸葛亮的选择:根据原文中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和“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知,他的选择是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的选择:根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他的选择,决不投降,以死明志。

欧阳修的选择:根据材料中的“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可知,他的选择是不慕名利,知进退。根据“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可知,他的选择还是超然物外,精神长存。 【点睛】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

试卷第13页,共16页

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阅读链接】当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后几年,考虑到他身后的事情,曾经说过,像先生这样的人才,可以把国家的前途委托。后来确定方针,从容行动,当机立断,辅助今上即位,真可说是千载难逢的大事一朝决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请求退职,从出任官职,到居家隐处,这样的英灵,决不会随着躯体消灭,而长留在箕山之旁与颍水之滨。 23.A 24.示例一:(从炼字的角度)“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解析】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A.“角声满天”意思是响亮军号震天动地。表现战争的规模,衬托战场的悲壮,所以“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的理解不正确; 故选A。

2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试卷第14页,共16页

自选角度赏析,可结合原句从炼字或修辞或意境等任何角度赏析即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示例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5.例文:

别了,童年的老屋

暮夜,一点一点的街灯在远处连成了线,将天空染成红色。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在乡村时夜晚各种虫子的演唱会。习惯了站在窗前望着对面楼上一扇扇泛着柔光的窗口,涌动的思念把记忆勾勒成我心中的老屋。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的呵护下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老屋在乡村诸多的房屋中平凡得如同路边的一株野草,但它却盛满着我儿时的梦想和美好的回忆。

老屋伴我走过的是贫穷,启迪的却是理想:那时候的我,总是在每个近乎黄昏的夜晚,仰起脸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山后消失,等待着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整片天地。然后,我便会一溜烟窜到老屋,屏声敛气地聆听姥姥讲故事。

姥姥总是坐在炕头的位置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我总会感叹多美的童话啊!是爱的力量让王子和公主战胜了邪恶赢得了幸福。童话的美好、现实的冷酷和生活的辛酸,轻轻地从姥姥口中飘出。每次,她总是在讲累了的时候,慈祥地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每到这时,我都会沉浸在离奇的故事和姥姥的爱抚中。

日子就这样在姥姥的故事中一天又一天的消逝。直到有一天,姥姥突然去了,她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

后来,我被父母接到了县城,一切是那样冷清,那么陌生,孤寂又占据了我的心房。即使在父母的身边我也找不到曾经和姥姥在一起时温馨、快乐的感觉。姥姥和她的故事以及老屋也在我的记忆中结成了蛛丝网。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流水似的时光所掩埋,但有一种情感却永远珍藏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美好的回忆便会如同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荡漾在灵魂的深处。我久别的老屋,你还好吗?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试卷第15页,共16页

审题: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都可能会引起你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立意:立意方面可以归纳为几类,与母校或者故乡的离别;与某个关系密切的人物的离别;与某个时代(如童年、青春)的离别,围绕留恋、依依不舍等悲伤情调展开叙述理解。

选材: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象征的手法创造意境,比如将童年比作好朋友,家乡比作养育我们的母亲等等;或者使用错位法,把想象到的离别后双方不如意的境况抓住细节具体描述出来,可以使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表现的更浓烈。 26.例文:

这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幸福,不是刻意去寻找。而是拥有时,却并不自知。最好的一切,当拥有时,好似感受不到,一旦失去,却疼了肺腑。但凡住在心渊最深处的人,都是不吵不闹,陪你到最远的将来,这才是青春的样子。

小时候,我总以为青春很遥远,看着同小区里大哥哥大姐姐神采飞扬的样子,我以为青春是永不疲倦的;读着青春小说里别人的故事,我以为青春是如梦似幻的。但当我真的长大,拥有了自己的青春时,我才发现,青春原来是平淡中的不平凡,无名中的悸动。

上七年级之前,我搬了一次家,许多老旧的东西被翻了出来,我当时只是看了几眼就放在了一旁,可是又在最近无意地翻找中看到了它们,我饶有兴趣地把妈妈叫来,与她一起翻看。

那是一些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我童年的日常,突然我看到一张出游的照片,照片中柳树刚发芽,迎春花还含苞待放,稚嫩的我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春日明媚的阳光下。妈妈见了这张照片,絮絮叨叨地说:“还记得吗?你小时候总让我带你出去玩,一刻也关不住……”我突然间有些恍惚,我有多久没出去玩了?多久没和妈妈谈心了?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我仿佛丧失了追求自由的机会。回过神来,我又听到妈妈说:“还是长大了好啊!还让我省心。”我听了又是一恍惚,想起了许多事:刚上初中时的紧张焦虑,兴奋喜悦,感觉自己迈进了青春的大门;为了考试奋力拼搏,取得好成绩时,感受到了青春中独有的喜悦;被学业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我也曾彷徨,也曾失落。

我突然明白了,青春是充满热血的拼搏,又是平淡无奇的度日;既能使人一腔豪情,也能使人坠落低谷。但青春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何时何地跌倒,也总能站起来继

试卷第16页,共16页

续向前走;不管前路有多长,也能守住自己的梦想。

我轻轻地拿起那些老照片,把它们放回原处,告别对儿时的回忆,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在青春之路上继续前进。

“青春”一词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看到它的那一瞬,我的心中突兀地有了对未来的期盼,还有对往日的追惜。曾经的我单纯地以为青春是疯狂的,是自由的,是无拘无束的,可如今的我却已然明白,青春真正的样子是成长。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样子”一般指人的外貌,或物体的形态。这里显然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青春”本是一个成长时期, 是指青年时期。结合导语可知,这里突出的是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气质,由导语可知,青春应该是乐观的,勇于探索实践的,敢于创新的。但这不是青春的全部,有“青春”气质的人,可以是充满热情的、充满自信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好奇心的、充满探究精神的、不怕失败的、热心助人的等等,体现出青春这个阶段的人应有的特质的就是具有青春模样的人。这篇文章要求写出青春的样子,就是要写出青春的这些气质和特点,而目的就是展现青春样子的可贵,表达对青春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第二,思路。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围绕“青春的样子”这个内容写作,先明确你理解的青春的模样是什么样子的?它一定是某种精神气质,而不是外在的面貌,当然这种精神气质要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而这个展现这些气质的人,可以是自己,写自己的某件或一些展现青春模样的经历、事件,例如面对困难的拼搏与不放弃,就是青春的样子;可以写身边的同学、朋友,这些人因为年龄正是青春时期,所以比较容易展现青春的模样,抓住这些人的生活细节去写,书桌前静静的学习是青春的模样,绿茵场上活力四射的奔跑也是青春的模样,展现青春的不同样子;可以写身边的中老年人,他们年龄上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他们的精神面貌可以永远年轻,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与研究,对于工作的热爱与负责等等,也是青春的样子。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论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试卷第17页,共16页

①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临近毕业,语文老师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努力实现远大理想。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春天的家乡,风已暖,花正飞,目光所及,仿若画卷。优雅梦huàn( )的紫藤花,令人不由陶醉其中。qiú( )劲的藤,柔美的花,还有那入画的紫,一串串、一簇簇,在春日里肆意生长。不负季节之约的杜鹃花,在和煦( )的阳光下浓郁绽放。微风拂.过,花枝轻颤,春意浓浓,令人 。 (1)给加点字注音。 和煦(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梦huàn( ) qiú( )劲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目眩神迷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①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①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①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①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A.①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①

B.心旷神怡

C.触目伤怀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汉水的南面。 D.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礼仪,如“持兵揖”中的“揖”指“拱手行礼”。 四、综合性学习

试卷第18页,共16页

5.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开展“探寻文化无锡”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同学们来到霞客湾科创带,小吴同学拟写了一副与此地相关的上联:“探奇搜险酬夙愿”,请你选出最合适的下联( ) A.上下求索寻真知 C.笔墨疏淡绘山水

B.采风问俗著鸿文 D.寄情山水作奇文

(2)【任务二】请你帮助小吴同学为无锡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结合本地特色,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流畅。

(3)【任务三】小吴同学想选一位无锡籍的文化名人作为城市名片,请你为他推荐一位名人并说明推荐理由。 五、名著阅读

6.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是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选段中有三处写到“酒”,请结合原著相关内容概括“酒”的作用。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的画线句。

7.读书贵有所获。请从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他(她)的某一次成长变化带给你的启示。 六、课外阅读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上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

试卷第19页,共16页

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②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

(节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人名,指杨嗣昌、高起潜。①脰:颈,脖子。 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刃及鞍勿顾(顾念、考虑) .C.次顺义(编次) .

B.恨不得死所(遗憾) .

D.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使……听到) .

9.下列句中的“之”与“象昇击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C.已而之细柳军 .10.翻译下列句子。

(1)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2)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11.文中的卢象昇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七、诗歌鉴赏

12.阅读上面诗歌,回答问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的前两联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家园荒芜、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雁”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九秋蓬”写出诗人_________之苦。

(3)这首诗的尾联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试卷第20页,共16页

B.何陋之有 .D.益慕圣贤之道 .

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八、现代文阅读

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

①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3.8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

②水深范围从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间,被科学家称作“海斗深渊”。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的顶级水平;深渊科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斗深渊有多难。

③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因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在万米海底,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就要承受一吨重量。

④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征服的高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用近4年的时间协同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⑤“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多种需求。它有灵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电动机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样;它还能“看”——通过高清摄像系统等设备,人类终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渊的真实面貌。

⑥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10884、10907、10802、10863……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无人潜水器世界纪录,更显示出“海斗一号”卓越的稳定性。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至今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

⑦2021年10月,“海斗一号”再探马里亚纳海沟。它在万米海底工作的航时、航程以及连续坐底工作时间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

⑧“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⑨“海斗一号”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更加可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3.简要说明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至今”的表达效果。 1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试卷第21页,共16页

①科技创新者以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毅力、播火的精神,在茫茫荒原上敢为人先,独辟蹊径,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驶入文明繁荣的现代化殿堂,给人类带来不尽的福音。然而,“创新无坦途,‘麦城’难避免”,要创新就必然与风险同在,与失败共存。当今社会,为成功者叫好易,为失败者鼓掌难。因此,我们只有宽容失败,才能鼓励创新。

②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创新型劳动中,失败并非没有意义和价值,正是失败为最终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英国人怀特斯在1985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以后,9年未发表一篇论文,但校方仍然一如既往地善待他。结果,他在1995年破解了世界级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敢为人先、敢吃“螃蟹”的创新者,是崎岖道路上的跋涉者,而失败恰恰是其迈向成功的阶梯。

③ 。成功时的美酒鲜花固然需要,但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正是这种敦厚宽容的科研环境,助推科研人员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暗夜,摘得科研皇冠上的明珠。因此,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才能让科技进步的活力竞相迸发,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发展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④宽容失败并非纵容失败,更不是以“交学费”为名把有限的科研经费“打水漂”,而是允许在“深思熟虑”后的“合理犯错”。真正在科技创新领域确立起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还必须注重从文化、舆论、机制等层面上,配合法律有效贯彻实施。

⑤我们要把宽容失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5.根据第①自然段的内容,在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从社会问题出发,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B.第①自然段中,普林斯顿大学一如既往地善待怀特斯是他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C.第①自然段告诉我们,宽容失败的核心是宽容自我,重拾信心。 D.第①自然段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论证,使论证更加严密。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

②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

试卷第22页,共16页

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③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

④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⑤“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⑥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篇短文竟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⑦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⑧机缘巧合,大洋彼岸的妹妹翻看报纸时,“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⑩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⑪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试卷第23页,共16页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自然段画线句。

1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的妙处。 19.阅读全文,探究吴天一做出“无悔的选择”留在国内的原因。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自然段加点词“刺痛”生动形象地写出患者的话给吴天一带来的极大痛苦。 B.第①自然段运用倒叙,交代了吴天一的身世,为后文写他做出重大抉择作铺垫。 C.第①自然段通过一系列数据写出吴天一经历磨难之多,体现出他对事业的坚守。 D.第①自然段通过描写环境的改善,赞美了吴天一等为大西北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九、作文

21.教育部要求,今年秋学期,劳动课将进入中小学课堂。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劳动的经历,在劳动中,我们体验到乐趣,感受到幸福,磨练了意志,丰富了人生。 请以“在劳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第24页,共16页

参考答案:

1.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 山光悦鸟性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符合题意的句子。做到准确书写,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注意“侯、燕、畏、缘、长、直、沧”的正确书写。 2.(1)xù (2) 幻 遒 (3)B

【解析】(1)

和煦:hé xù,意思形容温暖的阳光。 (2)

梦幻:mèng huàn,梦中幻境。指做梦或幻想中一种超越感官感受的感觉。 遒劲:qiú jìng,意思是刚劲有力。 (3)

A.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B.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C.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语段描写的是家乡春天里的自然美景,表达的是愉悦的感受。结合“微风拂过,花枝轻颤,春意浓浓”可知,横线上应该填写的词语是“心旷神怡”。 故选B。 3.D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阅读文段可知,这段文字是关于读书方法的,“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提出了观点,①为首句;①句阐明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即论证了“为什么要读经典”,为第二句;①①两句分析了“读经典的人”和“不读经典的人”的不同结果,并形成对比,分别为第三、四句;从“可见”一词可知,①是对本段的总结,为末句;所以正确的语序应为①①①①①; 故选D。 4.A

【详解】A.杜甫,史称“诗圣”,不是“诗仙”。“诗仙”是指李白。故选A。

答案第1页,共9页

5.(1)B

(2)示例:一湖碧水绕城去,百年游圣邀客来;太湖有梦,无锡有情。

(3)示例:徐悲鸿。推荐理由:其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详解】(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首先根据对联平仄的特点看,上联末字(愿)为仄声,下联末字应为平声,C选项末字(水)为仄声,故排除;

其次从短语结构上看,上联“探奇搜险”是“动宾+动宾”构成并列短语。A选项“上下求索”偏正短语,D选项“寄情山水”是动宾短语,B选项“采风问俗”与之结构一样;且“酬夙愿”与“著鸿文”也对仗工整。 故选B。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写无锡的宣传标语,可以以无锡的美景或特产作为本地特色加以推广,并运用修辞手法。

示例一:灵秀江南美太湖,吴越风韵醉无锡。 示例二:“无”与伦比,“锡”引天下。

(3)本题考查对无锡籍文化名人的了解。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现代画家徐悲鸿、现代作家钱钟书、民间音乐家阿炳等,推荐理由说明他们的历史成就、贡献和影响力即可。 示例一:顾恺之。他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示例一:钱钟书。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

示例三:阿炳。作为民间艺人,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6.(1)武松酒后打死老虎,是酒壮英雄胆的体现,表现了武松英勇无畏、武艺高强的特点。 (2)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吼声和动作威力之大。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写武松连干十八碗酒后,此时酒劲上来了。“武松自言自说道:‘那是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可知他在酒力的作用下,胆子更大。“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正待要躺下睡觉,老虎突然出现;“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武松被老虎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酒力也下去了,可见形势之危急。武松在普通人“三碗不过冈”

答案第2页,共9页

的情况下,饮了十八碗酒,还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可见他胆气之豪壮、武艺之高强。“酒”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还从侧面烘托了武松过人的胆量和武艺。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老虎吼叫的声音比作霹雳,形容声音之大;“铁棒也似的虎尾”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虎尾比作铁棒,生动写出老虎尾巴的威力;“振得那山冈也动”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老虎吼叫的威力之大。 7.示例:《简·爱》中的简·爱初到时桑菲尔德府,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时好时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爱上了罗切斯特,罗切斯特向简·爱求婚时,她答应了他,但在教堂之上,梅森却说出罗切斯特早有妻子的事实,简·爱不容许这样违背道德,便默默离开了桑菲尔德。启发我们应该追求人格上的平等与独立。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阅读启示。明确名著中的人物结合具体的事例谈启发即可。

示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的保尔以“解放全人类”为理想,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未放弃“战斗”。他选择文学创作实现理想,先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作,后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用生命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克服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坚持不懈地创作,体现了保尔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保尔让我明白人生路上所遇到的磨砺,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应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

8.C 9.A 10.(1)(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2)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 11.示例:(1)身先士卒,作战英勇;(2)不怕牺牲,舍身爱国;(3)不畏权贵,正直重义.(意对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次顺义”的意思是:军队驻扎在顺义。次:驻扎。不是“编次”。 故选C。

9.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象昇击却之”中的“之”,代词,他,他们。 A.代词,他;

B.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C.动词,到,往;

答案第3页,共9页

D.助词,的; 故选A。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决策(制定计策)、议战(讨论作战方案)、为(被)、挠(阻挠)”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由是(因此)、惜(惋惜)、多(赞赏,推崇)”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分析概括作答。

从第一段“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文武双全,善于谋略之人;从“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之人;

从第二段“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和第三段“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不怕牺牲,舍身爱国之人;

从第四段叙写卢象昇上书想要救奇士侯弘文,可以看出,卢象昇是一个不畏权贵,正直重义之人;

据此可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卢象昇是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他擅长射击,娴熟于用兵谋略。崇祯六年,贼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区,占据着西山,卢象昇攻打他们使他们退出占领区。卢象昇每次上阵地(参加战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和贼人搏斗,贼人的刀都碰到马鞍都不在意,没有了马就徒步作战。把贼人追逼到高峻的悬崖边(的时候),一个贼子从山顶射箭射中了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却提着战刀作战更加迅猛。贼人惊骇逃走,互相警告说:卢廉使(官职名,指象昇)谁遇到谁就会杀死,不可以进攻他。

(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兰这个地方。皇帝召唤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入营地护卫。皇帝赐卢象昇尚方宝剑,监督指挥国内增援的部队。卢象昇穿着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在城郊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明决心。在那个时候,杨嗣昌、高起潜主

答案第4页,共9页

张和清兵停战、讲和。卢象昇听说这件事之后,情绪激昂(用脚跺地)地感叹说:“我蒙受国恩,(不知如何报答),遗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国灭(概率极小又偏偏发生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的事情),我宁愿断头死去啊!”卢象昇定出计策讨论作战方案,然而事情再三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卢象昇上书请求分配兵力,于是选择了宣、大、山西三帅属于卢象昇指挥,关、宁诸路则归属高起潜。卢象昇表面上监督指挥国内军队,但实际上可以指挥的不到两万人。卢象昇的军队驻扎在顺义。

卢象昇带领中军,虎大威带领左军,杨国柱带领右军,成功作战。第二天,清军数万骑兵包围了卢象昇军队三圈。卢象昇带领军队跟敌人打仗,喊话(指挥的)的声音很大(震到云间),从上午到下午,炮弹发射光了,箭也没有了。卢象昇奋力投身作战,后面随从的骑兵都和他一起上前作战,卢象昇搏杀了几十个敌人,身上遭到四支箭三把刀的伤害,才倒地(死去)。杨陆凯担心敌众毁坏卢象昇的尸体,所以趴在卢象昇的身上(掩护),杨陆凯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卢象昇整个军队全都覆灭了。

侯弘文是一个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将自己的家产分发,招募滇军追随卢象昇讨伐贼人。侯弘文率领着招募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将侯弘文以侵扰驿站的罪名上报给皇帝。卢象昇上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至边地、军台戍守。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叹卢象昇的(义举)。 12.(1) 骨肉分离 战乱频年 (2) 离别 漂泊

(3)这首诗的尾联是借月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骨肉相思之情。苏诗尾联是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概括。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意思是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世业空”“田园寥落”写出家园荒芜之景;“弟兄羁旅各西东”“骨肉流离道路中”写出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的骨肉分离之景;“时难年荒”“干戈”写出那个时代战乱频年的社会现实。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概括。

“千里雁”,诗人以“雁”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写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九秋蓬”,诗人以“蓬”作比,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就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

答案第5页,共9页

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苦。 (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意思是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诗人借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表达了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天狼”,星名,主侵掠,这里代指辽和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人通过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3.限制了时间范围。强调2020年5月无人潜水器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不但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资料,一直到今天,仍有科研价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运用比喻,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作“啃硬骨头”,“啃”“硬骨头”突出研究的艰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国科学家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发展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至今”意思是“直到今天”,限制时间范围。根据第①段“2020年5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可知‘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根据第①段“仍在产出科研成果”,可知。“至今”强调了这些宝贵的资料,直到现在还非常有科研价值。从而表现了“海斗一号”的重要贡献,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啃”“硬骨头”,运用比喻,将“克服通信、控制、材料等困难”比作“啃硬骨头”。根据第①段“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可知“终于”“啃”“硬骨头”突出了这些困难都难以克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国科学家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赞美了他们为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的发展不畏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

15.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16.C

【解析】15.本题考查议论文提炼观点。注意仿照原有格式拟写。

第①段的分论点是“宽容失败是科技创新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宽容失败”比作“催化剂”。可以仿照这句话的格式拟写。

答案第6页,共9页

根据第①段“失败时的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个无言的帮助、一次真心的扶持更是难能可贵”“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可知宽容是使失败者心理稳定的关怀。可以将“宽容失败”比作“稳压器”“定心丸”等。

示例:宽容失败是科研人员重拾信心的“稳压器”。 1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辨析。

C.第①段“宽容失败的核心是要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只有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让人不惧怕失败”,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宽容失败的人,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失败者重拾信心,敢于再拼再试。

由此可知宽容的核心不包括“宽容自我”;故选C。

17.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吴天一认真负责和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突出他不畏艰辛,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品质。 18.概括出青藏高原氧气稀薄的状况,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9.高度执着的爱国热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对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的热爱。 20.B

【解析】17.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按照题干要求,结合句子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句中“‘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的内容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联系第①段中“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的内容可知,表现出吴天一对待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和不畏艰险,坚定执着的性格特点; 通过句中“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的内容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蹬”“戴”“跃”“奔”的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天一斗志昂扬、义无反顾的奔向“高原病”前线的勇士形象,突出他不辞劳苦,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品质,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8.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和作用分析。

通过第①段“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的内容可知,标题首先概括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的气候特征,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通过第①段中“ ‘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话音未落,吴天一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

答案第7页,共9页

调查,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的内容可知,突出人物 “有志气”的精神品质;

同时,以“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题目新颖,不落俗套,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通过第①段中“‘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这句誓言来到青海”的内容可知,吴天一热爱祖国,具有赤子情怀; 通过第①段中“吴天一清晰记得,一名退伍军人被紧急送到医院,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的白沫从口鼻中喷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和第①段中“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的内容可知,吴天一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第①段中“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吴天一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和 第①段中“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的内容可知,吴天一对青藏高原和青藏人民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事业执着追求;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第①自然段运用倒叙”表述有误,根据第①段中“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的内容可知,本段采用的是插叙; 故选B。 21.例文

在劳动中成长

我独自一人坐在树荫下,流着汗,大口喝着水,看着田里正在摘花生的父母爷爷奶奶。

答案第8页,共9页

我真是后悔来这里,可我既然答应要来帮助爷爷奶奶摘花生,怎么能做一个旁观者呢?可烈日烤着大地,把金黄的沙地烤的炙热。踩上去,是一种蒸腾的感觉,我觉得整个人都会冒烟。

他们弯下腰来摘花生,汗水从额头流到鼻尖落入地中,我却坐在这片阴凉地里。猛喝了一大口水,戴上草帽,我也加入到摘花生的队伍中去。

太阳实在是大,我只管拿起茎就拔,拔起的那一株上没有几颗花生,我也懒得在去土里挖。奶奶看了,过来把土里的花生一颗一颗拣出来,生怕留下一颗花生,就连小的也不放过。 “花生不是那样拔的。”她用和蔼的语气说,“来 ,看我是怎么弄的。”只见奶奶的双手包住茎最下面的部分,合紧后用力一拔,拔出一株完整的花生苗,再把根上面的土甩干净,根下好几颗硕大而洁净的花生露了出来。我也学这奶奶的样子试着拔花生,也拔出一株完整的花生苗。渐渐我也熟练起来,开始投入到工作中。

不一会,汗水就浸透了我的衣服。太阳实在大,天气实在是热,口实在是干,腰实在是酸。我也想继续把花生摘完,可看到还有一大片花生还没有摘,我想真的太累了,还是回去吧。我再次到那片阴凉地,准备休息一下就回去的,可想到父母爷爷奶奶他们还没有休息过一次,难道他们的口就不干,腰难道就不酸吗?

小休息一会后我继续投身于工作。

太阳渐渐落下,那一大片的绿地,被我们拔“秃”了。装花生的袋子渐渐鼓起来,花生终于摘完了。看着这些果实也有我的劳动参与其中,我身上的酸痛似乎非常值得,我第一次有了丰收的喜悦。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在劳动中”限制了文章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有关”,可以是有关劳动的故事,可以是一次劳动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是劳动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成长”表明了过程,表明通过劳动获得了启示,懂得了道理,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2.选材构思。从题干“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这一要求看,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的一次劳动经历来写。如跟着父辈去田里劳作,体会了一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又如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清扫马路的志愿活动,在看到丢弃的废纸、烟头、塑料袋等杂物之后,为自己曾经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丢垃圾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获得了成长。或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给妈妈炒个菜的劳动作业,经过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的一系列体验后,收获了第一次成功炒菜的喜悦,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

答案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