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伐竹取道(______) .(2)水尤清冽(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 .(4)悄怆幽邃(______) .(5)以其境过清(______) .48.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9.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_________”一句交代了小石潭命名的缘由;“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围。
50.在本文中,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答案】
47. (1)砍伐 (2)格外 (3)大约 (4)深 (5)凄清 48.(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9. (1)全石以为底 (2)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0.作者感情由“乐”变“忧”。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分析】
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
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
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尤、可”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4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下”,向下;“澈”,穿过,透过;“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
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49.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文段用“全石以为底”写出了小石潭命名的缘由;通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围。
5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感情。由“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感情由“乐”变“忧”。原因是: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但这种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文言文阅读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
①
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
②
③
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
④
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 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5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军中不解其故(原因;缘故) .B.比次日(等到) .
C.一霎而绝(断绝;消失) .D.此去西南十里(离开) .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2)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53.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 51.D
52.(1)(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供养自己的幕僚。 (2)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有想到大队军队突然到来了。
53.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5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D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去”的意思是“距离,相距”。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
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5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镇”“厚养”“意”“骤”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从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及正确判断敌情的角度作答。还可从指挥部队作战的智谋角度作答。当然,这需要对文中信息加以概括和提取。
译文:(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供养自己的幕僚。蒋衡前去应聘,年羹尧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驻扎后,忽然传令说:“第二天出兵,每人各带一块木板、一捆草。”军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淤泥深坑,(年羹尧)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有想到大队军队突然到来了。于是攻陷了敌人的巢穴。第二年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小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急忙唤来参将,带三百轻骑兵(出营),去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敌兵,果真在那里全部歼灭(敌军)。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肯定
有人惊扰了它。离这里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鸟群被惊起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