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广东中考语文模拟B卷附答案 (1)

2022-10-10 来源:易榕旅网


语文模拟试题B卷(提升卷)

本套卷共分A、B两卷,其中A卷为模拟中考难度,题目特点更贴近中考;B卷难度稍许加大,适合想要突破冲刺的同学。 满分:120分+附加题10分 时间:120分钟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1分) (2)□□□□□,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1分)

(3)凡曝沙之鸟,□□□□,悠然自得,□□□□□□,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2分)

(4)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2分)

(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诗经·蒹葭》)(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hé xù(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2)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qiān xǐ( )。 (3)时过境迁,今天的美国底子里和20年前的它简直不能tóng rì ér yǔ ( )。 (4)那飘零的落叶,冷涩的清霜,再也留不住任何春花烂漫。一切美好的过往,都化作飘飞的云烟,蓦然回首,不过nán kē yí mèng( ),再叹惋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几陷困境,运营周转枯鱼涸辙的TCL公司,得益于 “及时雨”一般的经营战略调整和连年累月的惨淡经营,最终转危为安。 ....

B.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档,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卿卿我我,感情别提多好了。 ....C.尽管他的学习成绩不优秀,但我们也不能断章取义地认为他身无长物。 ....

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4.下列对病句的判断与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一面对两面,去除“质量”前的“高”)

B.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主谓搭配失当,将“感觉”改成“症状”)

C.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那么将不堪设想。(主语成分缺失,在“那么”前加上“后果”)

D.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句式杂糅,去除句末的“所组成”)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在中西礼仪的融合中,□□□□□□□□□□□□□□□ ,不自觉陷入两个误区。□□□□□□□□□□□□□□□。比如在青年中,举行外国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

淹没。其二是把礼仪教育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握手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 二、(46分)

(一)(10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世隶耕( ) (2)环谒于邑人( )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8.方仲永的父亲短视近利, “ ”(填写原文语句),最终导致仲永“泯然众人矣”,实在让人扼腕叹息而深省。(2分) 9.下列诗句能最恰当地概括本文要传达的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辍学如磨刀之秋,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语录》) B.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励学篇》赵恒) C.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劝学诗》 韩愈)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

(二)(9分) 楼东赋① (唐)江采萍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②。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③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注释:①出自《梅妃传》。本文是梅妃在杨贵妃夺宠,迁居上阳宫时所作。②本句意为:镶玉铜镜上沉淀着岁月的尘埃,龙凤宝箱的香气已经消散殆尽。③借代手法。此处借西汉女诗人司马相如代指富有才学的文人。 10.翻译句子。(3分)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忆 昔 太 液 清 波 水 光 荡 浮 笙 歌 赏 宴 陪 从 宸 旒 12.联系文章大意和创作背景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感情。(3分)

(三)(10分)

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节选)

叶舒宪

①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②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古埃及的《阿维斯塔》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③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

④按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⑤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13.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似可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C.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

D.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超过了圣诗。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探讨诗歌的起源,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仪式性的圣诗似可看作是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的前身,这也导致了这些长叙事诗与世俗抒情诗有所不同。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了大多老百姓的心声。

D.《阿维斯塔》、《阿维斯塔》、《艾努玛·艾利什》等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15. 结合全文内容,请你充分理解“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一句的含义。(4分)

(四)(17分)

养鸭人 筱敏

①乡村,还留着这一面驯顺的池塘。养鸭人来到这里。

②绿意慵倦,旧年相熟的苔草,刚进入夏季就衰老了,倒伏着,瑟缩着。听凭车辙和鞋印碾过去,踏过去。架起来了,于是有车,楼宇竖起来了,于是有并不荷锄而出的人。风已经是反季节的了,带着金属尖利的呼啸,从池塘上空划过的时候,池塘就梦魇一般痉挛一下。

③夏季很冗长。公路是棕红色的,如一道鲜活的擦痕,切割着水湄笔直而去,又笔直地切割了远方的山脚。那道棕红色的擦痕也很冗长。

④走了比乡愁更漫长的路,养鸭人在这里搭起他的席棚。把骨节粗大的手掌拢在眉际,并非为着遮住乡野暴烈的日光,却是为着遮住都市声浪的日渐近逼。在每一个遍体尘土的傍晚,他次第收缩自己的视线,如同次第收缩对世界的幻想。

⑤当鸭群在晨间欣然醒来,摇摆着扑入池塘嬉戏的时候,那种生之欢愉是如此饱满。暗影在席棚之下,而日光尽情倾下。池塘在欢愉中绽开,苔草在欢愉中湿润,绿水中是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只有养鸭人知道,苔草和鸭群只存活一季。生之欢愉是没有未来的欢愉。

⑥故乡已经不可触摸,他是漂流的,漫无目的地漂流了一季,又漂流了一季.因为远方总是好的。而当远方也被挤迫着慵倦并且沉落的时候,究竟有什么可以长存?席棚的日夜都是低矮的,漂流者是低矮的,夜里靠近哪一盏灯,才能确切地感觉到其实还很健壮的自身?

⑦月亮如儿时一样升起采了,橙黄色,很瘦弱,一言不发,却依然带着一个奔月那样明亮的关于边远方的故事。远处的山更浑糊了,近处的山更沉重了。目力所及的每—座楼房都紧闭着,只留下几方如月光一样橙黄得黯淡的玻璃。鸭群睡了,而虫鸣仍在,儿时一样的清越,在仅存的水湄和苔草之中。又有一股带着金属气味的风划过,月亮就在池塘里痉挛了一下,望之令人心惊。 ⑧忽然他开始喊叫——

⑨“……啊!——啊,啊……——啊……”

⑩像是呼唤,也像是抒情。于是夜空中有了—种裂帛似的回声。然而没有人能听懂这外乡人的语音。

⑪鸭群惊着了。忽啦啦一阵张皇的扑翼,逃亡似的纷纷扑入水中,然而池塘依旧惺松。远远的黑暗中传来几声狗吠,很困倦的。没有一扇门就此张开,回应他的嘶叫。

⑫于是,一切复又平静,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中。

⑬养鸭人就枕着那故事睡着了。

⑭他当然不会梦见,将近一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卢森堡的女人是怎样做着关于池塘的梦。这位曾经使整个欧洲为之惊厥为之歌哭的女人,这位曾使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为之摇曳的女人,一次再次地梦见自已是一个乡村的牧鹅女,赤足走在露水深重的苔萆上,于是世界不再存在,只佘了她默默地照看绿水,照看水中银亮的光斑和洁白的羽翎。那面有着月光的池塘对于她太遥远太遥远了,那是一个无法撕碎也无法证实的远方的故事,她是枕着这个故事逝去的。 (选自《血脉的回想》,有删节) 16.概括本文前四段乡村环境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描写人物的角度,赏析8~10段文字。(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结合全文内容,探究第12段画线句的含义。(6分)

或许世界上还有未曾撕碎也未经证实的远方的故事。此刻,那故事也必定栖在夜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灯火,明亮耀眼,有了灯火,我们才能看清世事、才能得到价值认同、才能坚定志向……;

枕榻,柔软舒适,轻倚枕榻,我们才能休养生息、才能自我净化、才能拥有一颗更加敏感的心脏……其实灯火和枕榻只是一个象征,它们可以代表很多,理清这二者的关系则具有极大的探索价值,它会带来无尽的感触与哲思,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人生如此,万物皆如此。

充分理解材料后,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围绕材料含义作文,不得抄袭材料、套用他作;(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20—22题。

(A)

从繁华的城市重返宁静的田园,会感觉到自己的庭园分外可爱,虽然有人嫌它像老鼠窝,但对我而言,它是世界上最舒适的场所。

我时常独自从前门的阶梯下来,沿着小径往前走,到尽头时一拐弯,就是我平常散步的马路了。小屋的四周有最宜人的景色,尤其每年的6月,郁金香与风信子全都展开了笑靥,我们就像住在花海中的小岛上一样。在我走往小凉亭的马路两旁,满是移植自德国或日本的菖薄花。6月真是个奇妙的月份,连树木都舒展了四肢,伸出的枝桠似乎想向我们倾吐什么。我有时会觉得,树木真的在对我说:“你们人类何时才能学会这样站着不动呢?” 有时则说:“看看那不安分的海伦,在花草丛中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风中的蝴蝶。”那横生的小枝桠,无异是对我指指点点的小手指。 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不像树木一样,固定站在某一个地点上呢?树木虽然不会移动,不是照样生长得很好吗?甚至比人类活得更快乐更长久呢!”

(B)

夏天的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花园里度过的,姥姥也常常和我在一起,我们躺在干草上,仰望天空,她长时间地给我讲着什么……

太阳西沉,天空中红河泄火,桔红橙黄之色染在鹅绒缎的绿草坪上,渐渐的,一切都黑暗了下来,一切都好像膨胀了,扩大了。温暖的昏暗中,吸饱了阳光的树叶低垂了下来,青草也垂下了头,香甜的气息弥漫了开来。夜幕合上了,一种仿佛是慈母体贴似的东西注入了我的胸怀,让我忘掉了一切……仰望深深的天空,时间久了,你自己就好像也升了上去,天地人融合,慢慢地你就沉入了梦中。

觉醒,光明和鸟鸣一起到来。空气在流动,露水湿了衣衫,草坪上升起薄雾似的水汽。 天越来越蓝,云雀飞向高高的天空,一种喜悦从心底里流淌出来,使你渴望立刻就跳起来,赶紧去干点什么,去关照一下周围的花草树木!

这是我一生中对自然和人生感悟最多的一段安静时光,正是在这个难忘的夏天,我内心形成而且巩固了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20.赏析“看看那不安分的海伦,在花草丛中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风中的蝴蝶。”(3分)

21.B段中,“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睡一觉?请结合原作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22.两段选文中,“我”分别遇到了怎样的人生困境?他们战胜困境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尾页- 答案

本卷总分130分,最高按120分计入。

1.(10分)山岛竦峙(1分);荡胸生曾云(1分);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2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4分) 2.(4分)和煦;迁徙;同日而语;南柯一梦。 3.(3分)A 4.(3分)C

5.(4分)示例:①国人未免热衷于西方②其一是拿西方礼仪取代传统礼仪③礼仪就会沦为形式化(1处1分,2处3分,3处4分)(注意上下文承接与句意通顺,只要合理都可给分) 6.(2分)(1)属于 (2)四处,到处

7.(3分)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 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加粗词句为重点,1~2处翻译不准确得2分,3处不准确得1分,4处以上不准确不得分) 8.(2分)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也可以加上“父利其然也”) 9.(3分)A

10.(3分)思念难以再得的旧日欢情,希望旧事能入梦来显露在朦胧之中。度过多少花朝月夜,已经没有面目也不愿意面对这春风了。(“旧欢之莫得”定后1分“著”1分“羞懒”1分,2点即可2分;大意1分) 11.(3分)忆昔太液清波 水光荡浮 笙歌赏宴 陪从宸旒

12.(3分)杨贵妃得宠后,梅妃愈受冷落,最终迁居上阳宫,在楼东踟蹰写下了这篇文章。(1分)表达了其对过往与唐明皇美好岁月的留恋、对杨贵妃的怨愤、对唐明皇绝情寡义的幽怨、对物是人非的哀伤、对境遇荒凉的感慨。(三点即可得2分) 13.(3分)D 14.(3分)B

15.(4分)提示:滥觞意为开始、开端。本题答题思路与关键:简要概括俗诗的起源,并提到民歌的特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史诗可从前一段所提到的“专门为贵族定做”来解释“个人性写作的滥觞”,同时提到它属于圣诗,概括圣诗的特点与演化过程。

16.(4分)乡村衰落,受城市挤压侵扰,被公路切割得破碎,生态遭到破坏。(2分)渲染氛围,为下文写养鸭人活动和心理作铺垫。(2分)

17.(7分) ①运用了人物语言描写。(1分)喊叫凸现人物心中的迷茫(2分),也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和对远方的呼唤。(2分)②“裂帛似的回声”运用了比喻。(1分)生动写出回声响亮(1分),表现静夜空旷(1分),烘托人物内心的孤独(2分)(本题最多得7分)

18.(6分)虽然受现实困扰,但人们相信远方还有完整美好的故事,表明对未来的希望(解释句子内容2分)。蕴含了对乡村重归平宁、自然重现生机的憧憬(2分)。也蕴含对生活中拥有理想、信念的人们的肯定(2分)。本题共6分。 19.(50分)略

20.(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将海伦比作穿梭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在草丛中穿梭的欢乐与轻盈(1分),更加折射出她乐观积极、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1分)。

21.(4分)母亲要再婚,外祖父阴鸷而暴躁,姥姥和我经常在花园中促膝夜谈(1分);花园景色秀丽,让白天生活艰辛的我暂时得到歇息,让在生活中缺乏母爱缺乏欢乐的“我”暂时得到了欢乐,心情舒展,于是就幸福地睡着了。(3分);

22.(3分)A中“我”的人生困境是双目失明(1分);B中“我”的人生困境是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与母

亲分离。(1分)启示:我们应勇于面对挫折,不被困难击倒,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地应对人生。(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