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浅析

2023-03-28 来源:易榕旅网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浅析

为了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评价实践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重点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34所初中和66所小学进行了词查研究。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反映的仍然是以传统的教育和管理观念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呈现教师评价的科学、量化和规范的特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以学校绩效管理为主,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使学校正常的运转”,而没有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因而会有76%的教师认为教师评价活动对自己科研水平的提高没有帮助。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与评价的压力下,尤其是在教师待遇不高的今天,教师的工作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这种奖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要的。所以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的教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这种把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工具的现象会造成教师仅把从事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把它作为一项专业来对待,这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也不符合教育的终极规律。

笔者在进行校长访谈时,校长们都表达了同样的态度:现实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了学校进行更好地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尽管国际上各种先进的评价理论和实践模式不断地被引进我国,但多数教育行政管理者和校长仍然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把教师评价看成是对教师进行管理、控制的有效手段。这种评价目的定位容易产生各种弊端,仅从教师评价的话语系统的建构来看,它容易造成:“①话语表达的单向性;即行政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方案的制定、实施等拥有

发言权,广大教师是被动的旁听者;②话语关系的控制性。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处于”失语“状态;③话语内容的单一性。管理模式下的教师评价集中在教师的教学效能评定上,除此之外,均不重要。④话语形式的刻板性,主要是量化测量。”

2 受“中考”、“高考”升学率和学校间排名的影响,教师评价内容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

在目前升学率和学校间排名仍然是决定大多数学校生命力的实际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对本学校的升学率和排名贡献大小成为衡量标准教师工作好坏的标准。于是,学生考试成绩也自然成为教师评价的中心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评价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只重教师专业发展结果而不重视专业发展过程本身的评价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表现,既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儿童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教师劳动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其工作效果难以直接体现在学生的一两次考试上。因为教师给予学生的,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再说,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高尚道德品质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等都是教育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内容具有片面性,学生学习的成绩好坏与教师素质的高低也不具有必然的关系,它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家庭环境等方面均有联系。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容易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大多数的教师对这种仅重视专业发展结果的评价活动感到晨惧与反感,有时甚至产生抵制情绪,并且认为这种评价活动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甚至阻碍教师的成长。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教师评价制度是“在理论上,评价具有帮

助任何教师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它事实上几乎没有起过任何作用”。对这一教师日常生活必然组成部分的评价活动,如何让教师们欣然接受,并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出发评价教师的做法会导致人们认为“重点班”的教师素质高,“普通班”或“差班”的教师素质低,这是对教师评价不公平的表现。这种现象还会引起教师们愿意去教“重点班”的学生,而不愿意去教“普通班”与“差班”的学生的现象,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 评价标准是自上而下制订的.是单一固定的

在访谈时,校长们都提出:当前的教师评价标准是单一标准,即学校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统一标准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不论其受教育背景、教学风格如何,均采用同一把尺子,从同一个角度。通过统一的模式来衡量和评价教师。

显然这种单一固定的评价标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它忽视了教师之间的差异。我认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由新手教师发展到专家教师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在教学特点、受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和具有不同受教育背景的教师的评价,在评价标准和内容方面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4 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

在当前的教师评价实践中,很多学校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价,包括德、能、勤、

绩、备、教、批、辅、考等几个指标。对教师评价的方法经常采用“评价表”的方式、“听课”打分的方式、“看教师工作总结”的方式,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处理。笔者在中小学调查时发现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份“教师评价表”,类似这样的评价表格几乎在每所学校都能看到,并且差别不是很大。这种量化评价的确方便了评价活动,简化了评价程序,评价者只要根据一张评价表就可以了解全校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而依此来管理教师。许多学校在运用这种全面量化评价时,都认同这样一个理由,数字面前,人人平等,让数字说话,令教师服气。无形中,数字已成为校长解决问题的法宝。可教师们对目前的量化评价提出了种种质疑。数据资料虽然是评价者用实证科学、数量化的方法技术获取的,但是这些数据资料却是评价者首先按照管理者规定的要求确定范围,然后再用实证的方法去提取的。管理者总是在设计指标时努力靠近那些易放量化的指标,这种做法忽视了不易捕捉和量化的有价值的客观信息。所以有学者指出:“能评量的通常都是不重要的知能,重要的知能通常不易评量,因而也就容易被忽视”。同时,“评价表”的形式把教师肢解为一系列的可以量化的绩效指标,失却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教师有许多深层的需要与想法,这些想法对他们今后发展是有预见性的、主观的、自觉的,这些见解是重要的评价信息,是不可能用数字来取代的。

总之,我国当前的教师评价实践仍然是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国家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依据全新的教师评价理论提出来的,属于发展性教师评价;而当前中小学实施的教师评价则仍然是原先存在的教师评价模式,属于奖惩性评价的范畴。这样我国的教师评价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究其原因,根源是以选拔为宗旨的考试评价在作怪。“中考”、“高考”是指挥棒,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提高升学率展开的,教师评价也不会独立于整个学校的氛围之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