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评论史事 表达见解——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

2021-04-02 来源:易榕旅网
评论史事 表达见解——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赏析

佚 名

【摘 要】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期刊名称】《创新作文:初中版》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王安石;乌江;史事;评论;赏析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22 赏析

西楚霸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悲情英雄,关于他的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众多传说中又以他乌江自刎最为慷慨悲壮,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历史题材。王安石的这首诗是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诗而写的。杜牧的《题乌江亭》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在诗中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认为项羽如果能够重振旗鼓,那么他依然能够卷土重来。而王安石不同意杜牧的看法,认为即使江东父老仍在,项羽注定是失败的结局。一代英雄的末路引起两代人的争论:项羽能够重回江东,是否还能卷土重来?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西楚霸王的转折点

在“鸿门宴”没能杀掉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刚愎自用了吧。所以“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人心,要挽回大业十分艰难,东山再起的概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在三、四两句,王安石质问“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冷峻与沉静。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

从这首诗中,我们还能看出,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用咏史诗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