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精品教案(合作版)

2022-05-26 来源:易榕旅网
《草船借箭》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出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把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古典名著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已逐步具备阅读名著的能力,因此,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自主阅读、感悟、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迟延、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另外,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大致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播放影视课文,生了解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扫清字词障碍。(提醒注意:“擂”“丞”“寨”的读音,“忌”“延”“援”的字形,“丞”的笔顺。) 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或是感受。

4.快速再读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借箭原因(1~2)——借箭的准备(3~5)——借箭的经过(6~9)——借箭的结果(1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交流,理清课文的脉络,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随机调整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精读“借箭原因”部分,研读对话,揣摩人物心理。

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包含的意思。

引导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

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用弓箭最好。”——正中下怀。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读懂对话,并了解人物内心。] 四、学习“借箭准备”部分,了解主要内容

1.过渡:我们都知道立下军令状,就意味着必须要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就会受到惩罚。周瑜、诸葛亮各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5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周瑜为什么吩咐不给诸葛亮准备造箭用的材料? 诸葛亮怎么敢找鲁肃帮忙?

周瑜:想害诸葛亮,从“造”的方面卡,对诸葛亮的打算一无所知,即使听了汇报也不明白。

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鲁肃不会泄密,做好了防范工作和借箭准备。 2.分角色再读读这一段。

3.鲁肃的表现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知人善用。 五、再现“草船借箭”过程,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默读第6~9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鲁肃,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高超之处?在自己有所发现的地方做上记号,加上简单的批注;读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准备共同讨论解决。

2.学生交流讨论,围绕“神机妙算”总结出以下几点。 (1)知天时。

过渡:诸葛亮曾担保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引读)——第三天四更时候……

师:他为什么选在这一天出发?(江上大雾漫天)

出示:因为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学生根据句式,进行练习)

小结:显然,大雾弥漫这一天气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也是诸葛亮选择在第三天四更出发的原因。诸葛亮在什么时候决定出发时间的?(三天前立军令状的时候)这都要归功于他了解天气的变化。

(2)晓地理。

看看诸葛亮是怎么指挥军士们利用草船借箭的。

读书要求:用“__”把二十只船怎么受箭、怎么返回的语句勾出。根据课文内容,把借箭经过向同桌讲一讲,注意用上书中的重点词句。

师:他还做了哪些安排保证借箭成功?(生自由读书,交流感悟。) (3)识人心。

读文中诸葛亮和曹操的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可见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把握很透,预料准确。)

3.回顾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师相机播放微课视频《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最精彩的部分,围绕“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归纳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并且在研究性阅读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为什么课文叫作“草船借箭”呢?

2.播放《三国演义》导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周瑜阴险狡诈,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嫉妒成性;诸葛亮胸襟开阔,以大局为重,胆识过人,才智超群。同学们,《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有机会请大家多注意搜集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名著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内,更要将学生引向课外的名著世界中,从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领略其写作方法,通过人物语言感受其内心等。]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