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与对策

2022-03-23 来源:易榕旅网
教育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与对策 云桦 呼和浩特010022)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有效性的要求以及新媒体自身具有的特性,使新媒体更紧密地参与到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 体和手段,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新媒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问题;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视角拓展到新媒体上,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 大学生的距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 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体 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个人心理、人 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面 是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渐渐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 其次伴随大众传播的快速发展,受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受众市场也逐渐细分为更小、更多元的市场,“广播”开始向“窄 播”发展,“大众”开始向“小众”发展,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临新的挑战。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的 涵义、价值、作用及影响,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手段,积极 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资源开展工作,使其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有效工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高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 进入新世纪,信息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 全面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传统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其与新媒体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 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举措。 新媒体这一概念自2O世纪60年代提出至今,已不再是单指网络这 一特定的媒体,而是成为一个相对的指称。是指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 媒体,在新技术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 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 体等,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因其形式多元化、渠道多 样化、强交互性、高覆盖率和高性价比等的特点,迅速抢占了文化市 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思想教 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主动地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改造世界”, 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 就当今大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思想活跃、个性张扬、价值取向多 样,且差异较大,并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视自 身价值的体现和自身权益的维护”,这些表现与新媒介的交互性、多 元化、即时性的特点不谋而合。同时他们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 的一代,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围绕下学习、生 活。进入大学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随着3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随时随地在QQ、播客、微博、微信 等虚拟空间中查询信息、发布生活状态、与友人沟通交流、了解社会 新闻,可见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离不开新媒体,并已经是新媒体的 重要参与者。 将新媒体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是时代发展必然要 求,同时也是一场机遇。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扭转 了教育不平等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 会不均等等方面的问题。新媒体打破了原有思想教育相对固定的时空 格局,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各 种媒体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发展也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高校思想教育资 源,而且能够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速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的渠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 生。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出现的新问题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旧有 问题的同时也会衍生新问题。 由于互联网不断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更新换代,教育环境由过去 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现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状态,由此大学生也由过 去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环境都发 生了变化。比如学生关注的信息开始多样化,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 方式、道德意识、沟通交流的方式开始多元化。大学生通过媒体接受 的信息纷繁复杂,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与他人交 流、沟通的模式主要是人一机一人,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减少,尤其 教育的教育对象也呈现出细化的趋势。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传 播优势有所减弱,在教育内容上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在教育工具、教 育方式上也面临挑战 3如何解决新媒体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 新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教育 的难度,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新媒体参与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如何科学解决因新媒体参与而带来 的新问题,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发展。 首先要尽快转变教育理念,由过去单纯的教师传授向教师、学生 互动转变。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日渐明显,与教 师的地位日趋平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平等观念, 重新审视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虽然仍是教 育的主导者,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 相结合引导他们适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双向互动和学 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教育者时刻注意大学生 的新变化特别是心理上的变化,适当的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其次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丰富资源,创新教育手段、拓宽教育渠 道。我院在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学生党团组织工作上,重视运用新 媒体技术,从经费、环境、技术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今年 陆续建立了学院官方微博、微信、人人和QQ群,着重发布学生关注的 校园管理、文体活动信息,读书、就业信息及社会时事新闻。同时鼓 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下载哈佛、耶鲁、斯坦福等高校网络公开课,接 受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上兼容并蓄。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单纯的学校利用新媒介对学生进行的合理引导还远远不够,学校应当 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必要的沟通和联系,老师和家长联合行动才能是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院积极引导家长学习和 使用新媒介交流工具, ̄[3QQ、飞信、微信等工具,从而增强他们与学 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再次加强高校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大学生即是大众传媒的传 播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媒体虽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相关的科学理论指导,因而他们对信息的分 辨和分析能力较弱,还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与媒体互动的 比例也不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新媒体 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着力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新媒体,合 理利用新媒体,使新媒体不仅成为学生认识、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更要成为大学生充分表达自我需求和意愿的绿色通道。责任与权利相 伴而生,教育者还要加强大学生作为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责任,教导他 们有义务为自己在媒体上发表的言论负责,而且在行使自己话语权的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话语权 最后健全新媒体的信息反馈机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转型时期带来的利益和观念的冲突不断加剧,“90后”大学生学 习、生活、就业、心理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教育者关注媒体上学生 们的提出利益诉求,有利于及时、正确的疏导其负面情绪,缓解其 心理压力。建立完善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思想 政治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并不断改善教育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矫正自身存在的 错误思想,明确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从而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 路。 在新媒体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重 .91. 教育教学 扬起兴趣风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浅谈 张(营口三高中,辽宁.蕊 营口 115000) 摘要:兴趣的重要性就在于/.4r]能够提出比较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关键词:兴趣;创新;实践;快乐 新课程改革实践以来,我认为,其核心应是将学生的被动学习, 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 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而转变的关键是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 才会积极主动。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它的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 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无独有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 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 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即使再累也不会觉 得;如果不是乐知的人,即使不累也会觉得很无聊,这是因为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究其原因,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 接触该领域的内容;兴趣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兴趣往往能 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人去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 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兴趣能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兴 趣能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兴趣在很多 时候就是学习的方向:兴趣的重要性就在于人们能够提出比较具体的 学习目标,并很容易从专业的学习中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对未知的事物有较强的求 知欲望,而兴趣则是求知欲望激发的主要动力。兴趣能激发一个人的 学习主动性,并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人能够坚持学习和不 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只要学生主动学,愿意学,那么他才会学得 好。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责骂子女和老师批评学生说: 不要你做的你做 得好,要你做的你不做! 殊不知家长和老师要学生做的事是他不感兴 趣的,当然就不愿去做,即使做也是被动的,也就做不好了;可见, 想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枯燥 其次,利用成功感促使学生学习。成功兴趣是通过成功让学生达 到心理的满足,享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教 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 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班上有一位 学生,上课小动作多、成绩非常落后,厌学情绪严重,整天昏昏度 日。后来又一次,讲李清照《一剪梅》的时候,突发奇想,想让同学 们唱一唱这首歌,当时全班没有一个举手,看到这种场面,我再次鼓 励学生们,希望他们能抓住这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是我看见 这名学生弱弱地举起了手,我给了他这个机会。当她张开嘴唱歌的时 候,全班同学都震惊了,她的声音太动听了。我抓住了这个契机表扬 了她,并说以她这样的才干足以胜任班上的文艺委员。奇怪的是,以 后她上课的时候,小动作没了,,成绩也奇迹般地突飞猛进,现已挤进 班上的前十名。上个学期末的期末考试,我所任教的语文科目她还拿 了高分。这个学期开学过来,我也明显感觉到她现在对学习有很大的 兴趣。从这里我深深体会到要充分赏识每个学生,用心去挖掘学生的 闪光点,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说:成 功是 成功 之母。让学生体验成功,尝到成功的甜头,使其产生自信 心,这样有利于学生追求新目标,取得新成就,随着新成就的取得, 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 第三,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亲自发现事物的奥 秘,从而造成惊异,激愤和成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去解释 和改造世界,从而激起“知识主宰者”之感。这样就使学生形成长远 的间接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上课 也能全神贯注。而且学生对课堂就会有种期待。有期待了,学生们就 会有兴趣学,兴趣调动起来了,就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 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 师的教育,能较快地把教育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满足需要 去努力。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要以爱心为基础。教师的爱来 源于对学生的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都是有感情,活生生 的人,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懂得什么是快乐与痛苦、羞愧与 恐惧,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 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 生情感上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 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 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 因为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 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才能达到教育 的最终目的。 总之,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家长和老师,作为孩 子成长的领路人,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以使他们养成 对学习的兴趣 实现学习与情趣相伴,成长与快乐同行的教育目的。 共同促进他们个性特色全面发展,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生。 抽象的高中学习中,更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培养孩子兴趣的首要任务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教师应该是 个伯乐,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 己,了解自己,以达到“激趣乐学”的目的。爱因斯坦脑袋非常神 奇,被喻科学家中的科学巨人。但他求学的经历,一点也不神奇,甚 至被当做“低能”看待。因为他四、五岁的时候还不太会说话,整天 就喜欢静静的坐着,常常发呆,父母一度以为他有智能障碍。 上小学 的时候,除了数学卓越之外,其它都很差,是班上永远的最后一名, 老师甚至对家长直言:“做什么都一样,反正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 爱因斯终究还是成功了,历经许许多多的波折,他进了瑞士苏联邦工 业大学就读;成功的两个关键是叔叔的慧眼与父母的充分信任,他的 工程师叔叔,发现他在数理方面特别有领悟力,就带他走进数理殿 堂,所以他对数理愈来愈有兴趣,愈解愈有成就感。他的父母坚信儿 子一定会成功,让一个曾被当成弱智的孩子,开展出光明的人生新旅 程。作为引路者的老师和家长,只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引导合理,开 发得当,就能找到打开孩子潜能的钥匙。 一视对新媒体的运用,积极的应对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 战,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更好的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 域中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2012 【3】阚宝奎.借助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 息,2009 【4】高明、戴晓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市场 周刊,2O10 【1】岳泉、汪徽志.新媒介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92. [5】王海峰.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高校研究预评 估, 2011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