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导学案答案
2021-07-28
来源:易榕旅网
年级 执笔者 学 习 目 标 班级 科目 课型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 审核者 4、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 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 向:寻向所志( )耽耽相向( ) 5、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 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授课题目:桃花源记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文言知识 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学 习 流 程 第一课时 预习课 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 yǎn( )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 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语( )云 便要( )还家 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 夹岸: 杂: 异: 穷: 平旷: 属: 悉: 怡然自乐: 所从来: 咸: 问讯: 先世: 邑人: 不复出焉: 间隔: 皆: 语云: 不足: 既: 诣: 遣: 欣然: 3、古今词义辨析 鲜美:古义( )今义( ) 交通:古义( )今义( ) 妻子:古义( )今义( ) 绝境:古义( )今义( ) 无论:古义( )今义( ) 如此:古义( )今义( ) 课后反思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修改分析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⑦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⑩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课时 合作展示 一、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理清本文渔人的行踪。 (2)默写突出桃花林优美自然景色的句子。 (3)默写表现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4)默写表现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 (5)默写突出桃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句子。 (6)默写文中暗示着故事是虚构的句子。 二、默读课文,探索未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2)为什么渔人离开时,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世外桃源”这样一个地方? 三、迁移延伸 (1) 成语故事就出自本文,本文原是 的序文,是一个 的故事。 (2)从本文中选写五个成语。 (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4)“黄发垂髫”一句用了 的修辞。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不足”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中,请举例。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不太合乎实际,你认为哪些方面不太合理? 第三课时 复习巩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 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D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7.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B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本节课教师成功之处: 本节课学生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