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2022-08-20 来源:易榕旅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仅有生理卫生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卫生,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生活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部分在校大学生们也有了心理健康问题。

一、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因环境适应、人际关系、交友恋爱、完成学业等问题,而患有心理偏离、孤独忧郁、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的比例接近30%。为什么会有如此高比例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笔者认为,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当这些矛盾冲突存在的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二、大学校园应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指导工作

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理想就业、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为积极解决学生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加以努力。

1.应尽快健全和完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指出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活动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此,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一是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组织一支由专业人员和学生工作者组成的工作队伍。一方面由专业人员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直接的、系统的咨询服务,并负责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工作者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人际交往等情况比较清楚,能为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把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动向提供有效信息,同时,能促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尽快接受咨询中心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治疗。二是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通过宣传解除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的偏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咨询是解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等疑惑问题,提高他们积极接受心理咨询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深大学生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其主动地去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三是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要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问题。四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由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但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二者是有区别的,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与发展问题;心理治疗则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其任务主要是帮助他们消除症状,改变病态行为,恢复健康心理。

2.积极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应付能力。一是要指导学生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就是要以积极乐观和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善于从眼前不利的事态中看到未来光明的远景。拥有了积极的心态,可以把弱势变为强势,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要善于

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二是要指导学生们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在新的环境里认清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潜力,树立自信心。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位置下降,因为感觉自己能力不如人,学习成绩不如人,长相不如人,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其实,这是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随着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三是要指导学生们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应付方式。一个人因遇到一时难以排解的烦事,而产生“心理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看你如何对待它和解决它。事实上,心理压力既能够引起我们的消极反应,也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关键在于你的心理应付方式。一般说来,在现实生活中,用得较多的有情绪定向应付和问题定向应付。诸如合理化效应与阿Q精神胜利法、否认与移置、投射与升华等属于情绪定向应付,这些方式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比如,失恋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有的人深感痛苦和不幸,甚而产生愤怒和仇恨的情绪,以及因仇恨而造成的害人害己的悲剧。但也有人善于“化悲痛为力量”,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升华。问题定向应付是指去积极应付或处理压力。例如,克服自身的缺点,提高自己的自信和自尊,改变自己的欲求水准、改变引起挫折感的情绪等,都属于问题定向应付方式。总之,方式多种多样,我们不妨对其利弊进行了解,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选择,让自己的身心始终能保持平衡,使自己真正走向成熟。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来源:代写毕业论文 时间:2010-08-25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我要投稿 浏览:2263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以及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在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一、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由于国内外学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异,有关心理健康的涵义迄今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正如Kaplan L.所说:“许多人都试图定义心理健康,但这是一个混合的领域,它不仅包含知识体系,也包含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 [1]。

早在194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之时公布的章程就已经指出“健康不只: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应处于完整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郁景祖,1995)。从1949年WHO健康定义到1989年对健康概念的重申与解释,健康概念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含义,健康研究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拓展,涉及学科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推进,单一健康模式转向多元健康态度,大健康观取代小健康观,整体健康观取代局部健康观,现代健康观取代传统健康观。考虑到其中“心理

健康”对“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前提作用,我们仍可认为WHO的健康概念仍是以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核心的 [2]。

综合心理健康的各种定义,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概括而言,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焦虑、抑郁、攻击、退缩等大量具体的心理问题,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建立诊断其心理问题的标准与评估工具。探讨个体自身与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并发展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技术。目前,国际上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重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其所处家庭、学校、同伴、团体、社区等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从个体、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入手,采用综合干预来矫正学生心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业成绩、信心、情绪、智力、焦虑、抑郁等领域,主要揭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和影响机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家庭、同伴等对学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内向型心理及对攻击型、违规、适应不良等外向型心理问题的影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与性有关的适应不良等。从发生心理问题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据调查,学生中认为“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72%,“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60.3%。

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除了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外,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与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

替。不少应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

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综上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其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1)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2)心理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大学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

其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个人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不幸的生活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影响。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可见,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清楚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