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精选】精美的东阳竹编

2023-06-17 来源:易榕旅网


【艺术精选】精美的东阳竹编

《九龙壁》之局部一

“竹编书画艺术品”由竹编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卢光华独创。采用天然竹材、经十多道手工工序制成不腐不蛀、永不退色。细如发丝、透明莹洁的竹丝,再用传统竹编技艺中的挑、压、串、破丝、拼丝、人字、点子等多种技法,运用提花织经原理,通过明暗变化与名家书画巧妙结合,既保持了书画作品之神韵,又充分体现传统竹编技艺之风格。他创作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竹编立屏《清明上河图》、《百马图》、《醉中八仙》、《兰闺雅集图》、双面竹编《虎威图》、《八骏图》等四十余件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金奖或银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被权威部门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开创了竹编艺术新的领域,将传统竹编工艺提高到较高层次,深得专家们肯定和好评。

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

“东阳竹编”曾几度辉煌、独领风骚,为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延递到市场经济的二十一世纪,竹编技艺后继乏人。目前东阳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特艺品种一“东阳竹编”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九龙壁》之局部二

东阳竹编精品:海螺

东阳竹编作品——毛主席坐像

龙、凤双灯中龙灯之局部

东阳人说东阳事,有句话正好用:如数家珍。

“东阳三乡”是指:建筑之乡、木雕之乡、竹编之乡。这“三乡”之说声播于外、名闻遐尔。

“东阳竹编”和“东阳木雕”是浙江东阳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的珍宝。上篇日志说的是东阳木雕,此篇则专数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曾几度辉煌,为东阳乃至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史写下灿烂的篇章。

清末民初,东阳竹艺著名匠师马富进,为咸丰皇帝的老师李品芳家制作的一对3层托篮。化工3年半,油漆3个月。构思奇妙,精致非凡,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他在50岁时创作的竹编神像“魁星点斗”,造型生动,气势雄浑,色彩典雅,编织精细。“魁星”左脚踩在鳌鱼头上,右脚向后踢,一手持斗,一手执笔,上身俯倾,呈点状元之势,

炯炯有神,姿态逼真似生。1915年该作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1929年又在西湖博览会展出,轰动一时。博览会总报称:“一魁星独足立于鳌头上,作活跃点斗之势,头部,耳、口、鼻俱全。四肢部,手指、脚趾一一分清,上身袒露,下身着盔甲。胸部背部,均表现股肉凸凹之状,飘带飞舞,骨立筋张,全身皆是竹丝编成,不假他材……竹编人物妙到如此,诚所未见,竹制品中绝无可伦比者。”马富进因此获“竹编状元”金匾 ,名声大振。

马富进在继承传统的竹编技法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挑三压三法、挑一压二法、挑一压三法、挑一压四法,经疏纬密法、编串法、翻簧阴雕法、竹雕装饰法、翻簧雕空嵌丝法、翻簧锯花胶合法等16种编织技法。1906年创作“八角提篮”是东阳竹编老一辈艺人硕果仅存的稀世珍宝。

1956年,由马烈玉创作的“六角提篮”送波兰展出,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赏,被当时的苏联画报选登并以《堪称奇迹》为题发表社论。这只提篮先后被选送到苏联、日本、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展出;由马正兴设计创作的“竹编屏风”,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编织精巧,花鸟栩栩如生,作为建国十周年献礼精品,选送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展出,评价极高;“香炉阁”由姚正华、马宣华设计。它综合采用我国古代三脚炉鼎的造型和明代楼阁的建筑结构及装饰,运用东阳竹编新老各种编织技巧,由马宣华夫妻二人花半年时间制作而成。1979年送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艺人代表会议,受到中央领导和工艺美术界的高度评价,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80年选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并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创作优秀作品奖。先后选送到日本、美国、香港等地展出,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华民族当代竹编的杰作”。

何福礼,中国竹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83年由其主持编织技法处理的绝世珍品《九龙壁》,采用东阳竹编新老及创新改革的150多种技法。投工万余,历时一年制作成功。成为竹编工艺的一个里程碑。1984年被评为国家工艺珍品,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

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在香港展出,国内外人士叹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集竹编技艺之大成”。大师为香港特制的《工艺长龙》,全长达2500米,1997年由港首董建华亲自点睛,并创世界最长舞龙吉尼斯纪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