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 23个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
你们迎着金色的秋天来到新学校,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一学期以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被里都得到了发展,现在,请你将舍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学识与才华,提起笔行动起来吧!
你们的语文老师
B、《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C、《卖油翁》——欧阳修——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D、《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6、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②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③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④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⑤母亲亲手纺出线j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⑥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A、①③⑤②⑥④ B、②①③⑤④⑥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②⑥①⑤③
7、古诗文填空。(8分)
注意事项:1、本卷为做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做题答和答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0分)(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都不得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猝(cù) 不及防嘈(záo) 杂不辍(chuò) 恐吓(hè) B、溺(nì) 水憧(chōng) 憬言讫(qì) 乐(yuè)以教和 C、炫(xuàn) 耀濒(pīn) 危横亘(gèn) 黄晕(yùn) D、抽噎(yī) 濡(rú) 湿虔(qián) 诚妯(zhóu)娌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3、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有余悸 胜气凌人 了了可数 风尘仆仆 B、怒发冲冠 任劳任怨 消声匿迹 怨天尤人 C、名幅其实 煞费苦心 司空见惯 崭露头角 D、言简意赅 苦心孤诣 笑容可掬 含辛茹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2分) 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记载以前。 ....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D.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5、下面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空城计》——罗贯中——明末清初小说家
①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荡胸生层云, 。
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④《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表现守边生活艰辛的两句诗是 , 。
⑤《论语》中写“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5分)
8、最近,为配合“书香宁波”活动的推广,某校开展相关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本次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请你根据活动内容拟定【板块二】的名称。 【板块一】书藏古今:藏书文化调查
【板块二】 :经典好书推荐(1分) 【板块三】书香四溢:读书心得交流
活动二:下列材料中能为“藏书文化调查”活动所用的两则是( )( )(2分) 材料①: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反映了宁波帮低调的作风,实干的精神,创新的思想,这与 宁波海派文化务实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
材料②:自宋代以来,宁波的私人藏书蔚然成风,历代著名的藏书楼有80余座。
材料③:《徐霞客游记》开篇所记载的那条行经路线被命名为“徐霞客古道”,这条古道现已成为宁波的旅游亮点。
材料④:历经430余年的天一阁是宁波藏书文化的典范,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如今天一阁已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宁波的书房”。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活动三: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学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拟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2分)
1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受。(2分)
三、阅读理解(35分)
(一)诗词赏析(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 ,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2分)
10、诗的后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2分)
(三)课外阅读语段一(8分)
草鞋人和皮鞋人
一场雨下来,灰尘被冲得无影无踪,弯陡的山道间尽是些裸露的石子。雨后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晰,偶尔几声鸟儿鸣叫,让人好不惬意。
弯陡的羊肠道上,两双脚在丈量:草鞋在前,皮鞋在后。
草鞋被磨得薄薄的,后足有些破损,皮鞋却是黑黑的,不时发出屡屡光亮。这条路上,这两双脚曾有无数次同行,先是草鞋送布鞋,后是草鞋送球鞋,再后来便是草鞋送皮鞋,能长年累月穿上发光的皮鞋,这意味着皮鞋已把这条道的源头变成了他遥远的故乡。
皮鞋人间或回来一次,也是一两年才有的事。六十多度的斜山道上,草鞋迈得和皮鞋一样艰难。两只提包和两条蛇皮袋所构成的“吱嘎”担子,将背如蜗牛的草鞋人压得腰弯气喘。
“爸爸,我来挑吧!”后面的皮鞋人喘着粗气说道。
“我顶得住。”草鞋人汗流满面的说。一张蜗牛背,驮着一副“吱嘎”作响的担子往上爬。 “叭”,担子变成了四个包,顺道滚到皮鞋边。 草鞋人跌到了山间杂草中。
“爸,怎么了?怎么了!”皮鞋飞奔过来,草鞋却很快立在山道上,只是鞋上染了一道血迹。看草鞋人似乎很乐观,话中带笑。
“刚才是草鞋人挂了树根跌的,没事,我还能走一程。”草鞋人执意不让。
“伟伟听话么?”草鞋人已是第三次这么问了。话刚出口,草鞋人便意识到自己在傻问。然而没办法,草鞋人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觉得压力下的艰辛。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以钱覆其口 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1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很听话,他常常念着你呢!”皮鞋人觉得前面的两次答话可能都不中老父之意,因此这次增添了后半句。 在“吱嘎吱嘎”的重压声中,草鞋人问了很多城里的事,并在做人做官问题上千嘱万咐,皮鞋人回答得满头大汗。
“爸,我来挑吧,你已挑了一个多钟头了。”皮鞋人双手抢担,请求说。“下了这道坡,再走三里路,就是马家溪的枫亭口,到那你再挑吧!”草鞋人移动着带血的草鞋,撂出一串话。到了枫亭口,草鞋人果然将担子交到皮鞋人肩上去了,自己在后面拼命擦汗,然后作悠闲状。
皮鞋草鞋在马家溪镇上的街道移动着。
马家溪的村民们给了草鞋人很高的评价,养了个好儿,城里能作官,乡里能挑担,是个孝子。 草鞋人很快慰,从皮鞋人衣袋里掏出翻盖烟不停地丢给众人。
走到不到一华里的马家溪路段,又是一段漫长的山间无人道,草鞋人从皮鞋人肩上夺过担,驼腰前进。望着前面草鞋人的背影皮鞋人在后面流泪。
15、本文所说的“草鞋人”是指,“皮鞋人”是指。(1分)
16、①第一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②第四段写了“鞋”的变化,目的是什么?(2分)
17、简要概括“草鞋人”这一形象。(3分)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
(四)课外阅读语段二(13分)
冬日看山 梁衡
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它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它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它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它的骨气。它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它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18、开头两个问号有什么作用?(2分)
19、举例说明第三段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景物的。(2分)
20、文章为什么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作,有什么好处?文章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你找出你喜欢的一处谈谈你的看法。(3分)
22、简要概括香山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4分)
四、作文(40分)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哪些是什么数吗?” 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
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的矮小呢?”
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要求:①根据上述的材料,拿定中心思想,以“珍贵的东西总在慢慢成长”为题写作;
②600字以上;
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④不得出现所在的真实地名、学校名、班级名和自己的姓名。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600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寒假补习班2018-2019学年期末测查 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答案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0分)(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都不得分)
1、(2分)B
10、(2分)拟人 望月思友 11、(2分)①斜着眼看。 ②盖。
12、(2分)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3、(4分)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2、(2分)B
14、(2分)合理即可
3、(2分)D
15、(1分)父亲儿子
4、(2分)B
16、(4分)①烘托走路的艰难。 ②从鞋的变化,写出了生活的变化之大。
5、(2分)A
17、(3分)疼爱儿子,为儿子深感自豪且虚荣。
6、(2分)D
18、(2分)一是强调冬季来香山的游客少,二是强调冬季香山风景的独特之处,引起读者兴趣。
7、(8分)
19、(2分)提示:可从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举例,体现出语言的亲切、自然、生动形象特点等即可。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20、(2分)更亲切,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决眦入归鸟
21、(3分)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①对比“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现在只剩下…………空壳。”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②拟人“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享受安宁……”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综合性学习(5分)
8、(5分)
活动一:【示例】书海导航 活动二:材料②和材料④
活动三:【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宁波是一座弥漫着浓郁书香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宁波人爱读书、读好书的传统,让我们在“书香四溢”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中,分享读书的快乐吧!
22、(4分)春天妩媚,夏天丰腴,秋天绰约,冬天充满着骨气。
四、作文(40分)
略
三、阅读理解(35分)
9、(2分)离别 悲哀
寒假补习班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