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北海建设,促进北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广西创新计划(2011-2015年)》的总体安排,结合北海的任务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广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北海“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工作重心下移,重点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实施七大科技工程,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千亿元产业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全民创新和全方位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北海和实现“三年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既要加强政府在创新计划实施中的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作用,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又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二)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既要突出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增强县市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兼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三)坚持支撑发展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又要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园区、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自身能力建设。
(四)坚持部门协作与上下联动相结合。既要加强部门间的工作集成协作,又要加强自治区、市、县联动,充分发挥地方的作用,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集成,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创新的大格局。
三、总体目标
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围绕千亿元产业发展和地方重大科技需求,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夯实基层科技创新基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攻克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专利和技术标准,研发一批新产品、新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增强科技自身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与全市GDP的比例达到1.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为创新型北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具体目标如下: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建设6家产业
研发中心,建设10家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力争2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科技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加快实施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工程,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广西北部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工业新产品130个,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品牌。
——科技促进农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建设一批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引进、培育和推广应用10个农业优良品种和6项先进适用技术,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升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我市若干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集成推广应用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制造、农业种养等关键共性技术和成熟配套技术;进一步增强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
——产业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完善产业研发平台和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大批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科技惠民能力明显增强。公众科学素养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公共安全、人口健康等领域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县科
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重点任务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开发工业新产品130个,引进、开发工业先进技术30项,建立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建立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试点10家。
2.措施:
(1)推动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推动企业以自建、产学研合作共建等方式加快建立研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布局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质检中心等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孵化、检测、培训等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3)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培育试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4)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以重点骨干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研发中心为依托,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制定和推广技术标准,共同培养产业创新人才,带动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
(5)实施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选择一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中的实际问题。
(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
1.目标任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
2.措施:
(1)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北海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高新区成为人才、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提升高新园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2)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及其它各类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重点支持北海电子信息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北海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孵化器体系,提高孵化能力,加速科技企业成长。
(3)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电子信息、海产品加工、
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加强培训力度,完善服务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一批科技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重点选择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试点示范。围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材料产业,搭建产业信息化共性综合应用平台,开展信息化产业示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科技兴农能力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推进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1个,引进、培育和推广应用农业优良品种10个,引进、开发、推广种养新技术6项。
2.措施: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粮食、甘蔗、桑蚕、木薯、香蕉、奶水牛、罗非鱼、海洋水产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农业良种培育和繁育示范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开发、转化、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海洋水产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具备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农产品深加工、物流等功能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自治区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建设农业集成技术示范平台和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加强特色产业专业乡镇、村建设,通过现代农业要素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壮大特色优势农
业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农业领域,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其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提升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以“三农网”、“农信通”和“966118”科技服务热线及农业技术电视培训为重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打造自治区级信息资源中心和展示服务中心。提高市级、县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协调联动的市、县区、乡镇、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专家智能咨询服务平台,支持对重点农业产品产业链全程管理和科技服务的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实现良种化、机械化、精准化和专业化。
(四)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目标任务:培育技能型人才700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2000人,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20名,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30名。
2.措施:
(1)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抓好
科技型企业家、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依托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擅长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学术交流、产品研发、决策咨询等活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培训、名师带徒和技师研修等制度,建设一批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开展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科技入户率。加强星火培训学校等培训基地建设,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先进适用技术、农民转移就业技术、职业技能等培训,培养一批种养技术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
(3)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启动“千人百企”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探索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和农村的长效机制。
(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建立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培育科技成果示范企业3家。
2.措施:
(1)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平台的科技资源,重点建设一批信誉良好、行为规范、综合服务能力强的科技服务机构,搭建一批成果转化
交流交易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策划、包装、推介能力,打造一批科技中介服务品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信息、法律、金融等服务。
(2)加强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及推广示范。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向企业、农村转移转化,重点实施甘蔗和木薯等新品种新技术集成示范等项目,开展产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在产业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六)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
1.目标任务: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建立知识产权试点县区1个,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力争达到25%以上。
2.措施:
(1)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实施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安排发明专利奖励资助专项资金,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维持、引进的资助和奖励力度,大幅增加我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强化各类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提高科技项目发明专利产出率。构建产业专利联盟,支撑重点优势产业发展。组织专利转化推广活动,选择、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专利技术实施转化与产业化。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和制修订,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建立健全技术标准研制体系。
(2)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开展市、县区、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增强专利创造运用主体的创造能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发明专利集聚区域。
(3)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加快建设北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中心和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构建数据完备、功能完善的专利、标准等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平台,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为公众提供专利、标准等信息咨询、展示、交流和交易服务。
(4)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七)科技惠民能力提升工程。
1.目标任务: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5个,科普示范村1个,科技服务新农村示范3个。
2.措施:
(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加大技术与良种的推广应用,普及和应用最新优秀科技成果。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创新创作,形成一批优秀科普作品、栏目。加快建立一批能产生创新示范作用的科普基地,积极开展科普示范村的建设。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等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
(2)开展科技富民强县试点示范。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实施一批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科技基础条件,提升市县科技服务能力。以科技为支撑,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财政
增收。
(3)开展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重点推动县区级在农村康居、清洁社区环境、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及集成应用。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生态环境和物种保护,重点开展北部湾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脆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治技术等研究,促进我市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五、工作部署 (一)部门职责分工。
县区及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国资委、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人社局、教育局、住建局、卫生局、环保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质监局、统计局、科协、知识产权局、国税局、地税局、北海高新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源,加强集成联动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
市科技局负责创新计划的宏观管理与统筹协调,牵头制定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指导各部门实施创新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财政资金安排的创新计划项目预算审核、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筹安排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规划建设审批,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负责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
市工信委负责指导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组织实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组织实施工业重大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市人社局负责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创新团队的建设等。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
市国资委负责监管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技术创新,建立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科技创新的考核制度。
市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指导农业科技进步工作,组织农业新产品开发,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名牌产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农业新技术集成、新品种应用推广;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组织农民职业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高校科技力量参与创新计划的实施,引导高校与地方、企业建立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会同有关部门指导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产业技能人才。
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引进,组织实施环境保护、污染物减排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示范。
市统计局负责建立创新计划统计监测体系,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工作统计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评价制度,做好创新计划实
施统计监测工作。
市科协负责调动所属部门、学会组织和广大会员主动参与创新计划实施,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培训、推广、应用和经常化、群众化和社会化的科普活动。
市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卫生局、林业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北海高新区等相关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有关专项工作和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或协同配合。
(二)各县区职责与分工。
各县区要根据北海市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当地的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确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点和工作切入点。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造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能力提升项目。做好本地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估工作。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新实施。
加强政府对创新计划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北海市创新计划实施协调小组,加强对创新计划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市级各部门和县区政府要把组织实施创新计划作为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创新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实施方案,层层量化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实施创新计划的责任制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创新保障。
市本级和各县区财政应设立创新计划专项资金,确保创新计
划工作和项目顺利推进。充分发挥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各种政策的调控作用,加快落实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加大对创新计划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投入。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风险资本、私募股权资本及民间资本等各种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三)强化集成联动,形成创新合力。
加强创新计划的综合协调,健全和完善创新计划实施协调机制,建立北海市创新计划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加强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协调推进创新计划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厅市会商,加强部门之间、自治区与市县之间的集成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水平。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校(院)地、校(院)企科技合作,引导高校、院所智力资源向市县和企业转移。鼓励和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平台。大力引导和支持校地、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创新绩效。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科技宏观协调机制,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管理。制定和完善创新计划统计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创新计
划考核和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创新计划奖励办法,对实施创新计划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创新计划的宣传。
附表1:《北海市创新计划(2011-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安排表
2:《北海市创新计划(2011-2015年)》各部门、县区目
标任务分解表
附件1
北海市创新计划(2011-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安排表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推动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 2.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 牵头部门 市工信委、科技局 市工信委 市科技局 参与部门 市发改委、国资委 市科技局、发改委 市发改委、工信委、水产畜牧兽医局、国资委 市发改委、工信委、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国资委 市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国资委 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委、国土局、住建局 市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局、环保局 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市发改委 参与县区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4.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实施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 1.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市科技局 市科协 北海高新区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二)高新技术产业2.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促进工程 3.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4.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市工信委、科技局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牵头部门 市科技局、农业局 参与部门 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质监局 市工信委、科技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质监局 市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参与县区 各县区共同参与 2.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 (三)科技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兴农能力提升工程 4.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 市农业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市农业局、科技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市科技局、农业局 市工信委、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5.建设良种培育中心 市科技局、农业局 市林业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6.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市科技局、农业局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 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科技局、教育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市科技局、教育局、水产畜牧兽医局 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教育局、人社局、农业局、国资委、科协 各县区共同参与 (四)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加强工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市人社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市农业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3.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市科技局 各县区共同参与 重点任务 (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工程 主要内容 牵头部门 参与部门 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农业局、林业局、参与县区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市科技局 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环保局、质监局、科协 各县区共同参与 2.加强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及推广示范 1. 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市科技局、工信委 市知识产权局 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 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科技局、国资委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各县区共同参与 (六)知识产权战略2.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 市知识产权局、工信委 市科技局、国资委 市知识产权局 市质监局 市科技局、科协 市科技局 市农业局、科技局 市环保局、科技局 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工信委、国资委 市知识产权局、工信委、国资委 市工信委、农业局、卫生局 市农业局、林业局 市工信委、教育局、住建局 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农业局、住建局 卫生局、农业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推进工程 3.强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4.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2.开展科技富民强县试点示范 (七)科技惠民能力3.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示范 提升工程 4.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5.加强社会管理科技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