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文学杜诗详注

2022-07-11 来源:易榕旅网


古代文学学习中阅读经典注释本的意义作用

—— —— 以《杜诗详注》为例

摘要: 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阅读大量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我们阅读古书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文字的古今隔阂。想要比较顺利地读懂古书,一般都要求助于注解,但现人所作的注释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得依靠古注,这其中经典注释本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本文就将简要介绍古书注释,并以仇兆鳌先生所著的《杜诗详注》为例具体说明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阅读经典注释本的意义所在,以及针对古注的自身的优缺点讲解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古注。

关键词:古注 《杜诗详注》 “取与弃”

一、古注

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书籍是这些文化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载体。而就像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中所说“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刺而不入。”由于时间、空间、人为因素以及汉字汉语本身的矛盾等因素,我们今人阅读古代书面语存在着不小的障碍。而为了能够顺利的读懂古代书籍,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古书的注解就具有了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 古注的发展过程

先秦—萌芽时期,以《尔雅》为标志。

两汉至唐--兴盛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十三经注释》是集大成的标志之作。

宋元明时期---改革到衰落,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清代---复兴到鼎盛,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王氏父子、四大家、新十三经注疏。

(二)、古注的体例

古人注书,名称多种多样。在秦汉之际,把给经典作解释的文字叫“传”;后有“笺”,即表明记识书意;“注”: “注”的本义是灌注,诠释古书称“注”,乃后起引申义;“疏”:义疏萌芽于汉末,盛行于六朝;“正义”:所谓“正义”,即正前人的义疏,与义疏一样既解经又释前人传注,“正义”是指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章句”:“章句”是指“离章析句,委曲支派”,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集解”:“集解”是选取各家的注解,有时也参以己意,如何晏《论语集解》;“音义”:音义是一种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

(三)、古注的重要性

1.旧注是读懂古书的阶梯和桥梁

2.旧注接近实际较为可靠是注释古书重要依据

3.旧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能教我们注古书的方法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理论

二、古注对古代文学学习的作用---以《杜诗详注》为例

(一)、《杜诗详注》

杜诗的艺术有多方面的成就,无论古体、近体、五言、七言,都有他独到的长处,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甚至有“千家注杜”之说。《杜诗详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是清代著名学者仇兆鳌的力作。凡二十五卷,130万余言,是仇氏花费20余年精力,广搜博采,潜心研讨,几经增补而成。是一篇卷帙浩繁、资料宏富、带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仇兆鳌(公元1638年—1717年),浙江鄞县人,字沧柱,素有盛名,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有关的可考文献资料很少,只有一些零星的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八年,五十二岁的仇兆鳌开始为杜甫诗做注解,直至康熙五十二年终卷,历时二十余年,收集了以前各家的注释进行了删减增补,最后完成了《杜诗详注》二十五卷。仇兆鳌在表明自己注杜诗的目的时曾说“是故注杜者,必反复沉潜,求其归宿所在,又从而句栉字比之,庶几得作者苦心千百年以上,恍若如身历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余思也。”由此可见仇氏的目标是要与杜甫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可见他做注时的决心与态度。

该书诗文分列,卷一到卷二十三为诗,凡1439首,末二卷为文赋。以年编为次,而编年又以朱鹤龄所编《杜甫年谱》为主,略有增益。这个注本广征博引、以详见长,力求注出杜诗中每个词语的意义和出处。诗题下先指明做诗时地,后解释词语及全诗诸问题,在注释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自己精到的见解。援引所及不下百家,而以赵次公、黄鹤、王嗣 、钱谦益、朱鹤龄诸家为最多。长篇诗都分段注释,至全诗终了再行总述。注解诠释之后,又辑录各家评论,凡前朝、时人之别集、杂著、诗话、笔记中涉及杜诗之评论,一一列举,极有助于对杜诗的理解。《四库全书总目》谓《杜诗详注》:“援据丰富,而无千家诸注伪撰故实之陋习,核其大要,可资考证者为多”。《杜诗详注》在旧注中时比较完备的,实为杜诗注本的集大成之作,后人研究杜诗,必引《杜诗详注》。其注释之精当,析理之透辟,占

有资料之丰富完备,为其他诸本所远不及。

(二)、《杜诗详注》的作用

在我们学习杜甫诗歌时,《杜诗详注》对我们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它具有以下的明显优点:

1.解释词义的出处和意义,十分详尽

例:(1)《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杜诗详注》首先注明词语的出处:“《左传》:上下相蒙。”然后表明词义:“蒙,欺也。”

(2)《韦左丞丈济》:“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杜诗详注》注释“宿草”时,先注明词语的出处:“《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然后注明词义:“宿草,陈根也,谓期年。”最后引书证:“陶潜《悲从弟》诗:流尘集虚位,宿草旅前庭。”

(3)甚至还会对虚词进行注释说明,例如:《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且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杜诗详注》:“慰畴昔,慰己宿愿也。”《记·檀弓》:“畴昔之夜。注:畴,发语词。”

2.解释文意较为细致

解释文意是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的意思进行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了。它包括显示修辞、考证名物和典章制度、引证史实和故事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仇兆鳌为疏通文意,对其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官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也详

加注解。这对于我们学习杜甫诗歌甚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

例:(1)地理方面:《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在《杜诗详注》中注释“终南山”时先列词语的出处:“《诗》:终南何有。”然后注明地理位置:“《元和郡县制》: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

(2)民俗方面:《叹庭前甘菊花》:“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折。”《杜诗详注》:“魏文帝书:九为阳数,日月并应,名曰重阳。”

又如《又示两儿》:“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杜诗详注》注明“令节”具体所指:“令节,指寒食,唐以中和、上巳、九日为三令节。”

此外还有涉及历史官职之类的内容。

3.显示修辞

杜诗中常用譬喻、用典等修辞手法,《杜诗详注》中也一一注明。

例如:《寄高适》:“北阙更新生,南星落故园。”注:“以南星对北阙,是借喻语”

又如:《即事》:“一双白鲤鱼,三寸黄甘犹自清。”《杜诗详注》注:“一双白鱼,暗用古诗‘遗我双鲤鱼’。”

4. 作者同时会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词多解,仇兆鳌会给出自己的见解。当一个词前人有不同的见解时,仇兆鳌会在注

解中给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暮春》:“暮春鸳鸯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杜诗详注》:“《杜臆》:公诗用鸳鸯皆有意,如‘空渐鸳鸯行’、‘年衰鸳鸯群’、‘寒空见鸳鸯’、‘回首臆朝班’,故此诗鸳鸯亦是藉以自比。”注中有作者自己的见解。

不仅如此,《杜诗详注》中作者还会讲解近义词的区分,以及注明古今字,例如:《漫成二首》:“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杜诗详注》:“朱注:张有《复古编》:愍,古活字。泯泯,是活活之误。不知泯泯、活活,意象各不侔。”

《杜诗详注》字词的讲解,文意的理解,以及修辞的讲解甚至还有其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的注明对我们学习杜甫诗歌无疑有巨大帮助。

三、古注的运用

但,对于古注我们并不能完全认同或不假思索地使用,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的影响,古注中也会出现难免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就以《杜诗详注》为例,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杜诗详注》中存在着失注的现象。有些词语的意义是必须给予注释的,而并没有注明,还有一些词语仅仅给出注释没有标明注释的出处,不便于读者的查阅。同时,《杜诗详注》中的注释中也存在错误之处。如《徐步》:“芹泥随燕觜,蕊粉上蜂须。”中“须”字的解释就并不准确。而且,有些注解只是作者对前人注解的罗列,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所以读者读完也没有答案。最后,也是最为明显的一点,由于仇兆鳌在注释过程中,对“无一字无来历”的追求,要注出杜诗中每个字的来历出处,因此就具有繁琐冗长的不足之处。

这些只是《杜诗详注》的个人缺点,并不代表其他古注的特点,但也由此可见由于古注存在于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以及做注者自身的不足,同时,古注中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不能完全抄用,要学会“取与弃。”

总结:就如《杜诗详注》一样,经典注释本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文学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学会使用经典注释本会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但在运用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取与弃”:剔除糟粕,除去繁琐,吸收接纳正确的精华之处批判地吸收古书旧注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与此同时,在没有明确之处也要学会主动地去查找其他古籍寻求准确的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