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教师责任

2021-08-25 来源:易榕旅网


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一种历史的视角

当今社会,是个讲究让会成员与社会组织社会责任的社会。为了社会运行的有序和有效,社会关系的公平相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关注和评论政府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传媒、教育、文学艺术、医疗机构等的社会责任,乃至每—个社会公民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期待和要求,无论这个成员是个人还是组织或机构。所谓责任,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指“分内之事”;“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分内之事”可做如下理解:

第一,责任是有社会分工的角色定位所确定的。人类自从有了社会分工以来就有了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要求每一个职业岗位的社会角色都要履行责任。只有如此,这个社会才能充分合作和有效运转。这种职业的责任,我们称之为职责。

第二,责任是一种应然状态,他体现的是对社会每一成员、社会组织和机构的角色期待和要求。也就是说,责任并非与他人无关,而是必然会影响到他人或社会的。任何一个主体是否具有某种责任,不是由其自身来确定,而是有社会或社会规则来确定。期待和要求不是有责任主体提出来的,责任主体只是履行者或实现者。

第三,责任作为社会对某个角色所期待和要求的是做某件事情。责任最终要体现在某项具体的活动中。从具体的社会形态来说,责任就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目标由何而来,来自终于组织的创建者及其成员的社会需求。

第四,责任能否实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对某个社会角色的期待能否转化为社会现实;另一个是角色自身对这种期待和要求的认知能否上升为角色有目的的行动。

第五,责任不仅是对当事主体的行为期待,而且是对当事主体行为的评判和规范。也就是说,责任是有标准的。责任具有道德的判断标准和衡量尺度,也有制度的、法律的规范标准和衡量尺度。一个社会角色未履行应然的责任,不仅会收到道义的谴责,甚至会收到制度或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那么,社会责任的说学从何而来呢?

社会责任理论源于美国,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新闻自由研究委员会(哈钦斯委员会)提出,其代表作是1947年发表题为《自由和负责的报刊》的报告。

这份报告标志着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从根本上奠定了社会责任论的理论基础。这个报告是1942午由时代公司建议对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开展一项调查.并由购代公司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提供赞助而引起的。共有20多人参与此项研究,其中就有中国的胡适先生(时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一、社会责任的含义

强调组织的社会责任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责任的焦点在于责任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虽然“社会责任”一向通常都是出现在与“企业”相关的话境中,但对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而言,“公共责任”一词并不陌生。近代所谓的公共责任更多地针对掌据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特别是行政部门提出来的。在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是不负有任何公共责任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国家有责”的原则开始确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负有责任的信念逐渐深入人心。到了现代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期望日益提高,政府面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深,对公共责任及其保障机制的研究,成了公共部门研究的热门课题。对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关注正是在这一大气候下形成的结果。但从公共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二者的责任产生机制与社会有着极大的相关,此时所言的公共责任即社会责任。

人们对组织的社会责任有着各种不向的看法。戴伊等人认为,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内涵是“在不同个体之间就哪些行为能够为人接受以及行为者使用何种方式为其行为辩护达成共识。”杰克逊则认为,社会责任一词意味着“对曾经做过、正在做和计划做的事做出解释和辩护„„在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就其行为进行解释这一点上,可以说后者对前者负有责任”凯登认为,社会责任即“行为主体对其职责负责,它们受外界评判机构的控制并对其汇报、解释、说明原因、反映情况、承但义务和提供账目。”

从以上各种解释可以看出,社会责任的构成至少应有如下三个要素: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客体。责任主体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各种组织;其客体则是其所服务或行为实施的对象;就其内容来看,社会责任有三层意思:在行为实施之前,社会责任是一种职责,负责任意味者具有高度的职责感和义务感,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的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在行为实施的过程中,社会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在行为实

施之后,社会责任是—种评判并对不当行为承担后果。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涉及法律责任、政治责任、职业责任、道德责任等多个方面。

目前人们将社会责任的理解分两个层次,即狭义的社会责任和广义的社会责任。狭义的社会责任是指明确的社会分上范园内的角色职责,这种职责不仅有伦理道德的要求,而且有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广义的社会责任是指在明确的角色职责之外、应对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没有制度和法律的明确规范,目前还只能靠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提倡来加以约束。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也是与时俱进的。 二、近代以来的体育教师及其社会责任认知

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亡国灭种的危机日益加深。先进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学习和发展新式体育强壮国民体魄,改造国民素质。体育救国的主张和实践,迭兴高潮。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晚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宣布兴办新学堂,并明确规定,新式洋学堂“必有体操”。没有体操、没开办体育课的学校,就不能称为新学堂。新学堂其他科目教习好办,找不到有新式教学经验的人,找博学之士可勉强替代,但体育老师不好找,很多人都弄不清体操是什么。找体育老师,成为兴办新式教育者最心急的一件事。没办法,只有找历经军事训练的士兵或军官。但他们教学的方式是纯粹用教军人的方法去教学生。

另外,当时,由于我国收到列强的凌辱,国内尚武思潮勃兴,因此从日本传过来的“军国民主义”思想盛行,新学堂的体操也以尚武为目的,以兵式操为必要的教材。于是,“无知识无道德之营弁兵士,竟一跃而成为学校教师”,但这些体育教师对新体育的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徐一冰在1912年《体育周报》上嘲讽说,这些兵士“品类不齐,非驴非马,既不识教授为何物,又不知学校为何地,酗酒狂赌,好勇斗狠,无所不为,不一年学校之名誉扫地,社会之信仰尽失,学生父兄,多仇视体操一科”。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仿效日本学制于1912-1913年间颁布了“壬子一学制”,在其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实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课一科,每周三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两种,并

规定:“兵式体操尤宜重要。”体操课的内容与清末没有多大区别。但由于当时的教会学校开展了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时地举行校内外体育竞赛,1910年和1914年第一,第二届全运会的举行,特别是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我国的上海举行,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教育科学的进展和新学说的流行,各国体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总的趋势是:以培养“军国民”或“优良士兵”为目的的体操体系逐渐衰落,而新鲜活泼的田径、球类等户外运动、游戏则成为体育的中心内容。此种变化在中国也很快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学校“以兵操为主”的军国民主义体育,进一步受到进步人士的谴责。随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军国民主义的德国战败,使许多中国人感到军国民主义没有前途,教育界、体育界纷纷提出废除兵操的主张。在这种形势的冲击下,于1919年10月在太原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教育联合会”,将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改为以普通体操,田径,球类和游戏为主要内容,有的学校还自动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又公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纲要”规定“体操”名称改为“体育”。兵操在体育中被彻底废除。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逐步统一,田径、球类等运动在中等以上学校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由此,学校体育由“双轨制”转入了西方式的学校体育。这种双轨制的体制一直持续到建国之前。在这段历史时期,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为培养军事人才服务,至于学生的伦理、道德、人格等发展,当时还没有认识到。 三、建国以来的体育教师及其社会责任认知

1946-1950年,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写信给 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提出学生健康问题深值注意,应采取行政步骤具体解决。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切实改进体育教学,进可能得充实体育娱乐的设备,加强学生体格的锻炼”。“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的时间,除体育课及晨练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原则。”

解放初期,教育部规定,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体育课每周二学时。1953年,教育部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育大纲,并要求全国各地组织教师学习。在学习中,一些学校开始逐步改变“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1964年8月,国家批转了《关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

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学生的体质状况仍不够好,要求学校面向广大学生,上好每周两节体育课,坚持作早操和课间操,安排好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可以看出,当时的体育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但1978年前,中国在“左”倾错误影响下,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收到不公正对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了顶峰。当时对知识分子的轻蔑称呼,是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种坏人,故称“臭老九”。高校教师作为“臭老九”的典型代表,在被贴“大字报”、当街批斗、劳动改造等政治运动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轻视知识、轻视教育者的风气在全社会蔓延,“读书无用论”被广泛宣扬,甚至出现“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论调,“白卷英雄”张铁生成为学习的楷模,高校教师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该时期,教师本应具有的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经济建设开拓者的社会责任,被疯狂的政治运动吞噬殆尽。教师空有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大量年轻人成了文盲。高等教育缺失使得国家后续人才形成断层,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社会发展倒退几十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知识分子平反冤假错案敲响了前奏,与此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开始逐步恢复。该时期其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由于“文革”对体育体系的破坏,知识分子奇缺,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教师也是边教学边学习;大学教材完全不成体系,只能把前苏联的知识体系简单拿来,形成了不少自编教材;学生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差异大,高等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不系统、不规范、不科学的初建阶段。教师深知社会责任重大,在艰难的教学、科研条件下,不仅全力给学生灌输知识,更投身于刚刚起步的科研工作,为90年代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智力支持。

此阶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逐渐形成,国家也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然而,或许是过分看重知识传授,相对忽视了思想政治引导,个别学生、教师队伍当中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思想在少数高等院校萌芽。这一现象促使社会对教师的社会责任重新反思,科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精神领域

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不可或缺。

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背景下,教师社会责任的侧重点开始转移。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标志着思想理论教育的改革全而启动。次年9月,党的十三届六中指出,精神文明 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根本任务。198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与措施。紧接着,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把坚持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这一时期,针对学生片而强调知识的作用,不关心政治,忽视理想和信念,缺乏爱国教育等苗头,中央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鼓励社会青年做“四有”新人,进而促使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开始从“教书”向“育人”的实质性转变,不仅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对品质道德、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等方而的教育迅速展开,并为9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实施埋下了伏笔。

90年代初期,“脑体倒挂”现象极为普遍:“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高校教师工资低、福利差,住筒子楼,医疗问题难以得到保障。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改革开放焕发新的生机,市场经济大潮下,教师开始躁动不安,“跳槽”成风,经商热潮持续升温。针对这种现象,中央于1995年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在“经商热”、“下海潮”的冲击下,一方面,知识分子经商为社会输入了先进的思想和丰富的知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而,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分散了教师抓教学、搞科研的积极性,致使教育质量而临滑坡的危险;高校教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严重流失;教师“下海”的盲目性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经商失败者众多等现象。据统计,当时一般的知识分子都以每年10%左右的比例流动,且流失高于流入的2倍。教师不务正业的行为、追逐金钱的欲望、实用主义的泛滥,严重污染了纯净的校园,教师社会责任

的缺失也导致“拜金主义”的不良风气在社会上的扩散。教师的种种表现迫使社会重新拷问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

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职业备受青睐。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教师的各种批评也不绝于耳。从学术腐败到招生黑幕,从审计部门曝光的乱收费、小金库到堂而皇之的兼职、走穴、当顾问等。很多人惊呼:教师越来越像商人,多了官气、俗气,少了几分正气、书卷气。严谨治学、埋头科研的少了,不务正业、谋求私利的人多了,教师浮躁情绪凸显。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致使社会各界重新拷问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逐步而向更多社会相关利益者,且有不断延伸丰富的态势。教师就其自身的特性与社会责任而言,应该站在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而不能仅代表某一特定人群与特定地区的利益,更不能成为极少数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考虑问题不是从一己私利出发,从个人的利益或好恶来分析社会问题,而是站在社会和公众的角度;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在科研领域推陈出新,而向综合性、多元化提高自身素质等要求,将体育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