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2020-01-30 来源:易榕旅网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逢入京使

朝代:唐朝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

(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赏析: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

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

“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3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擅长七言歌行,与高适同以边塞诗著名,并称“高岑”。其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之作,以风华绮丽见长,入戎幕后,转为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作品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他的边塞诗生动地描绘了边地壮阔、奇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战士们不畏艰苦,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歌颂了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形成了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风。

诗歌赏析: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在途中他遇见了回京的使者,就请他捎句话给家人,说自己平安不要挂念。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诗的一、二句感情缠绵、冲动,三、四句则平和、豪放。诗人在动情之后,情绪渐渐缓和,又满怀信心地赶路,因而遇到入京使者,只让他转道平安,而不言及身边琐事、儿女情长。这不只是因为“马上相逢无纸笔”的缘故,还因为此时诗人满怀报国壮志,想在铁马金戈中开拓前程。平静的口吻正表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不凡的抱负。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自然,而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显得余意深长。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4

逢入京使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逢入京使赏析逢入京使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5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注释:

(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赏析:

唐天宝八年(749年),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节度使高仙芝推荐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到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之职。作者抱着建功立业的大志,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境)幕府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作者离别亲友,单身赴任,踏上漫长而遥远的路程。“故园”,既指故土亲友,也指京都朝廷;“东望”,表示出一种一边走一边回顾的复杂心情。“双袖龙钟泪不干”,写作者不断用双袖抹泪,但泪仍涌出,以致沾湿了袖子。用动作写出心中的眷念之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写在路途中突遇人京使者,不禁欣喜有了传信回京的机会。但不料却“无纸笔”,无法写信很是遗憾和失望。“凭君传语报平安”,因无纸笔,又不愿放弃这样一个机会,就靠人京使者向家中报说自己一切平安。这两句虽用语平常,却表达了作者心中矛盾:一方面要赴边塞,并对前途充满信心(从“平安”中可看出);一方面

又牵挂家中亲人,不愿放过任何一个报平安的机会。

本诗通过对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家情切而又开阔乐观的心情。

全诗不假雕琢,自然真切,虽似信口而出,却韵味深远,看似随手拈来,却是经过精心提炼和概括,具有典型意义。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6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

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选自《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2、唐代诗人。曾任嘉州(现在四川乐山)刺史。

3、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4、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5、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

6、凭:托,烦,请。

7、传语:捎口信。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及答案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34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

切感人。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3)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6.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

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7、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

赏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7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

着他,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