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05 来源:易榕旅网
2009年第1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Oo9 No.1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1—0191—03 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安小风,张旭梅,张慧涛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知识能否在供应链中顺利流动已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构建供应链知识流模型,从三个 层次上刻画了供应链中的知识流,研究了知识共享机制等因素对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影响,以及供应链知识流与 其价值创造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命题。该研究加深了对供应链知识流动规律的认识,所得的结论对供应链知 识流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知识流;共享机制;吸收能力;价值创造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供应链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 消费者之间所有参与者组成的战略联盟。传统的供应链管理 主要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流”开展,随着知识 经济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供应链重要的生产要素,以知识 为基础的活动逐渐成为供应链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企业知 识理论认为,社会生产是在知识的引导下进行的,生产的关 键投入和创造价值最重要和最稀缺的资源不是传统的土地、 资本、原料和简单劳动等物化资源,而是知识。对供应链而 言,能否有效地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并及时把知识转 化到新技术和产品中去,是供应链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能否在供应链中顺利地流动。 带箭头的线为知识流的流向,用F及其下标表示;VC表示随 着知识的流动所引起供应链价值的变化;影响因素是指供应 链中影响知识流动的因素。制约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因素是多 方面的,本文认为知识流主要是供应链知识共享机制、节点 企业的吸收能力、知识传输链/沟通方式、隐性知识所占的比 例等几个变量的函数,它们共同作用影响供应链知识的流动 及知识流的形成。 市 蓍 客 知识作为供应链中关键性的资源,它不但可以伴随着物 流过程而转移,而且可以作为独立的要素在供应链中流动。 知识的顺畅流动能够整合整个供应链中的知识资源,提高供 应链在知识层面上的协作能力及其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正如Desouza(2003)” 指出知识流的任何中断对供应链而言 都将产生无数的协同问题,知识流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的 重视,但无论是理论界或企业界,对于供应链知识流的认识 还不够深入,对其流动规律还不甚了解,还有大量问题有待 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基于以上情况,本文构建了供应链知识 流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从三个层次刻画了供应链中的知识 流,指出了影响供应链知识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知识流 与供应链价值创造的关系。 ,.知识流向 vc=价值创造 图】供应链知识流模型 根据该模型,供应链知识流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供应 链层、节点层和个人层次知识流。 (1)供应链层知识流。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供应链可 视为一个知识交换系统:知识作为供应链生产的投入要素, 同时也作为供应链产出的结果。流Fl 表示从外界流入供应 链系统的知识,其来源主要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 些公共知识提供部门等;流Fl为知识的流出,表示供应链向 市场(消费者)流出的知识,这反映了供应链向顾客提供的 最终价值的大小,体现了供应链的竞争力。流Fl 和流F1说 明供应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外界不断吸取知识,通 过供应链系统加工生产后又对外界提供知识(产品)。 (2)节点层知识流。节点层知识流是指知识在供应链节 点企业之间的流动。在图1的模型中,节点层知识流主要包 括供应商和制造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分销商与顾客等之间 的知识流动。 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的知识流用流f、2和流F2 表示。其 2供应链的知识流模型 知识的流动形成知识流,每一个知识流都发生在通过链 (channe1)连接着的源(source)和目标(target)之问 (Gupta和Govindaraian,2000) J。根据通信原理(communi— cation theory),任何交流的发生应包括信息、发送者、编码 方式、信息传输链、解码和吸收者等一些基本要素,因此, 供应链中任何知识流的形成,应该有作为知识流源(发送 者)和知识流目标(接受者)的节点企业,以及知识本身 (信息)、传输媒介(渠道或链)及沟通方式(编码)等几个 要素。图1为本文构建的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在模型中,供 应链由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下游的分销商及消费者构成; 收稿日期:2008—03—15.修回日期:2008—08—07 中流 主要是供应商把有关原材料的知识传递给制造商,包 括供应商的库存情况、物流系统状况、原材料的各种性能指 标、使用参数、原材料的替代性、新型材料的选取和使用等; 流f、2 中包括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主要生产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1128);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07,M- ̄040801) 192 安小风等: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1990) 提出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概念,吸收能力 术及手段、技术改造目标、原材料(部件)使用过程中的各 种反馈信息等。 制造商和分销之间的知识流用流F3和流F3 表示。流F3 是制造商把产品知识转移给分销商,包括制造商的产能情况、 产品使用说明、产品的质量标准、设计参数、性能指标、服 务支持等;流F3 是市场知识从分销商流向制造商,包括分 销商的预销售计划、市场价格信息、质量反馈信息、经过加 工整理的顾客反馈意见,等等。 分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知识流用流Fo和流Fl表示。流 F10主要是关于消费者的市场信息,包括消费者的偏好、消费 是指一个公司识别新的、外部有价值的知识,吸收它并把它应 用到商业领域的能力。在有关文献 的基础上,本文定义供 应链的吸收能力是指供应链识别知识、吸收(消化)知识,并把 知识转化为产品的一种能力。对供应链而言,其吸收能力可分 为三个层次:供应链的吸收能力、节点企业的吸收能力及个人 的吸收能力。所有个人的吸收能力和节点企业的吸收能力构 成了整个供应链的吸收能力,但供应链的吸收能力并不等于节 点企业和个人吸收能力的简单相加。 供应链吸收能力的形成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与供 者使用产品的反馈意见、从消费者那里能够获知的竞争对手 的情况等;流F1表示由分销商流向消费者的知识流。值得注 意的是,流F1同时也是整个供应链知识的流出,即整个供应 链知识的流出是通过分销商知识的流出来体现的。 (3)个人知识流层。在模型中用流F4标示,个人知识流 层是指节点企业内部的知识流动,包括节点企业内部个人之间 的知识流动及个人与组织间的知识流动等两种情况。个人知 识流层主要是员工个人技能等隐性知识及组织知识的流动。 3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一部分可以由知识的自然扩散而形成, 这是一种偶然的和无规律的知识流,但供应链竞争优势不能 仅仅依靠供应链中知识的自然扩散,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制约 供应链中知识流形成的因素,掌握知识流形成及流动的规律, 以达到能够主动对供应链知识流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影 响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对供应链知 识共享机制、节点企业的吸收能力等几个因素对供应链知识 流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3.1知识共享机制与供应链知识流动 知识流形成的要素之一是要有一个知识流源。根据通信 原理,这个知识流源作为知识的发送者,必须愿意向供应链 知识流目标(接受者)发送(共享)自己的知识,否则知识 流就无法形成,即知识共享是知识流形成的前提。 Soekijad和Andriessen(2003) 认为,知识共享包括知 识被转移、分配及创造三个过程。虽然供应链知识共享能够 增加供应链整体及共享主体自身的价值,然而供应链中存在 的诸多问题,如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开放和保护的困境、成 员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等,严重影响了知识共享活动的开 展,导致供应链知识共享成为一个囚徒的困境。因此,在这 一过程中,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组织或个人总是希 望尽可能获取别人的知识而少付出甚至不付出自己的知识 (Larsson等,1998) j,供应链中有规律的知识流很难自然而 然地发生。为促进供应链知识的顺畅流动,需要在供应链中 建立一种良好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来促使供应链成员企业 开放自己的知识库,使得供应链中的知识主体都能够成为知 识流形成过程中的知识流源;而且知识共享机制越有效,越 能够激励知识源共享其知识,降低供应链在搜寻、获取和使 用知识过程中的成本,更好地改善供应链的绩效。由此得到 命题(propositions): Pl: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共享机制越有效,越 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的流动,知识共享与知识流出成正相关性。 3.2吸收能力与供应链知识流动 知识共享机制保证了供应链中的知识主体愿意共享其知 识.但知识流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知识流源的这种意愿,而且 还取决于知识流目标对知识的吸收能力。Cohen和l ̄vinthal 应链先前积累的知识水平有关,正如Cohen等所说“这种能 力(absorptive capacity)是公司先前已经积累的相关知识水 平的函数” ,因此供应链知识存储越丰富,其吸收能力越 强。二是与知识流源和知识流目标两者的双边特征有关系, 如果他们的兼容性越好(知识类型相近、知识的重叠部分较 大、人力资本层次接近等),那么从知识流源发出的知识就 越容易被知识流目标所接受,节点企业的吸收能力就越强。 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支持知识的创造和使用的动态能力 (Zahra,2002) ,通过培养和提高它,可以促使供应链知识 流的形成,且吸收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供应链中知识流的形 成。由此得到命题(propositions): P2: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吸收能力越强, 越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的流动,且供应链的吸收能力与知识流 入成正相关性。 3.3知识传输链、沟通方式与供应链知识流动 知识从发出者到被接受者接受,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知识 传输链(channe1)和沟通方式来实现。知识传输链是指知识 从发送者到接受者必须借助的物理媒介,如果没有传输链的 存在,知识流就不可能发生(Gupta和Govindara ̄an,2000; Ghoshal和Bartlett,1998) ’ 。传输链的性质,如链的多样性 及链的带宽等都将对知识的流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知识传输 链的性质越优良,越有利于减少知识由发送者到接受者之间 的破损程度,保持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完整性。 沟通方式是指知识以何种方式在发出知识和接受知识两 者之间进行编码和解码。由于供应链中知识的多样性及知识 发送者和接受者在对信息理解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沟通方式将影响到知识流动的速度及知识流动的成本, 不当或单一的沟通方式将制约和影响知识流的形成,进而影 响到整个供应链知识利用的效率,因此,在供应链中丰富的 沟通方式是供应链知识流有效形成的有力保障。 优良的传输链和丰富的沟通方式对供应链中的知识主体 有着正向的激励,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知识发送者更加乐意发 送知识,知识接受者也更加乐意去接受知识,因此传输链和 沟通方式将从知识的流入和知识的流出两个方面影响知识流 的形成。由此得到命题(propositions): P3: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传输链性质越优良、 沟通方式越丰富,越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的流动,且与知识流 出成正相关性。 P4: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传输链性质越优良、 沟通方式越丰富,越有利于供应链知识的流动,且与知识流 人成正相关性。 3.4 隐性知识的比例与供应链知识流动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根据知识流中知 识的类型, 识流可以分为隐性知识流、显性知识流和混合 知识流(知识流中既有隐性知识又有显性知识)三种,前两 安小风等:供应链知识流模型及知识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种可视为混合知识流的特例。由于显性知识容易编码,可以 通过会议、散发文件等方式大规模地传播和转移;而隐性知 识是粘性的、复杂的、不容易编码的,在传播方式上只能选 择以小群体、密集互动方式,如面对面、师傅带徒弟等方式 传播,除此之外,由于隐性知识往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 企业可能保守和控制这类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所以,显性知 l93 P7:知识的流动能够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增加顾客的价值, 为供应链价值创造做出贡献,且知识流动与供应链价值创造 成正相关性。 5结束语 知识在供应链中的顺畅流动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识流比隐性知识流更容易在供应链中流动,且混合知识流中 隐性知识所占的比例越大,越不利于知识的流动。 虽然隐性知识会影响知识的流动,进而影响知识流的形 成,但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更可能导致其拥有者具有 对供应链知识流的管理是供应链创建和保持持续竞争优 势的一种战略能力。由于知识流具有与物流、信息流、资金 流不同的性质和流动规律,因此,清晰刻画供应链的知识流 一,及其形成机制,找出知识流动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是有效开展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知识流中,隐性知识在知识流中所占 比例越大,说明知识流的价值越高,因此,供应链应该重视 隐性知识流的管理。由此得到命题(propositions): P=5: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流中隐性知识比例越 大,供应链中知识的流动越困难,知识流中隐性知识的比例 与供应链知识流出成反比。 P6: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知识流中隐性知识比例越 大,供应链中知识的流动越困难,知识流中隐性知识的比例 与供应链知识流入成反比。 以上各因素对供应链知识流动的影响可用图2表示。 影响因素 知识渣 r_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_一f_:L_————————————] I  ,、’/二=_、、 卜卜J L ,知识\ {匾亟亟]< j ; ::P 4(+): 、. ,/i ‘ :厘 巫习‘=={~ 、 、、、 -Il 力 一;一 弋'、 、 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j .、、一,/, 图2不同因素对供应链知识流(流出,流入)的影响 4知识流动与供应链价值创造 供应链管理可以视为价值创造的活动(Spekman等, 2002) ,其目标是追求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最大化。Chopra (2001) 指出,供应链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对于顾 客的价值与供应链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付出的成本的差额。 由此可得供应链价值创造有两种途径:一是降低供应链的成 本;二是增加顾客价值。知识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可以从以 上两个方面对供应链价值产生影响。首先,知识的流动可以 降低供应链的成本。知识在供应链中充分流动,一方面可以 降低供应链成员企业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成本, 以及降低供应链在知识方面的协调成本;另一方面,知识流 动可以提高供应链中知识对产品的替代率,以此来实现供应 链成本的降低(Boisot,1998) 。其次,知识的流动可以增 加顾客价值。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中知识的竞争,顾 客购买产品是为了消费产品的核心价值,即知识带给顾客的 价值。知识的流动增加了整个供应链中知识的密度,有助于 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识含量,增加顾客的价值;而且在这个 过程中,知识流动越充分,越有利于供应链降低成本和增加 顾客的价值。由此可得命题(propositions): 供应链知识流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加深了对供应链知 识流动规律的认识,所得的结论对供应链知识流管理实践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DESOUZA K C,CHA r'FARAJ A,KRAbT G.Supply chain perspec— tives to knowledge management:research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3,7(3):129—138. [2]GuPTA A K,GOVINDARA1AN V.Knowledge flow with multination— al corporations[J].Stratr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4): 473—196. [3]SOEKIJAD M,ANDRIESSEN E.Condiiton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competiitve lalianc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3,21 (5):578—587. [4]LARSSON R,BENGTSSON L,HENRIKSSON K,SPARKS J.The interorganiztional learning dilemma:collective knowldege development in startegic alliance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8,9(3):285 —305. [5]COHEN W M,D A LEVINTHAL.Absorptive capacit3,:a n pel— 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fly,1990(35):128—152. [6]ZAHRA S A.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 158—203. [7]GHOSHAL S,BARTLETF C A.Creation,adoption.and difusion of innovation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network f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19):365—388. [8]SPEKMAN R E,SPEAR J,KAMAUIT' J.Supply chain competen・ cy:learning as a key component[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2,7(1):41—45. [9]CHOPRA S,MEIND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NJ.,2001:8—20. [10]BOISOT M H.Knowldege assets-secu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economy[M].Oxford Universiyt Press,1998年中 译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6—38. 作者简介:安小风(1973一),男,苗族,重庆秀山人,重庆大学经 济与 I: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 张旭梅(1966一),女,汉,四川1仁寿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张慧涛 (1980一),男,汉,河南西平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供应链与知识管理。 (本文责编:陈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