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成因

2024-03-31 来源:易榕旅网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浅析麦克白的悲剧成因

⊙梁文武[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委外语学院, 太原 030006]

摘 要: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唯一的反面形象主角,既是残暴的,又是值得同情的。正因其复杂冲突的内心,引得无数学者竞相分析研究。本文试从人物性格特点及人性方面入手,探讨其悲剧的成因。关键词:麦克白 莎士比亚 性格特点 悲剧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以其特有的阴沉而震撼的悲剧效果影响着读者。其中的主人公麦克白,则用其跌宕起伏、血腥残酷的一生,向人们呈现出一个被自己所陷的悲剧形象。许多学者从如人类学、接受美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对其悲剧的内在成因进行过综合探究。在本文中,笔者试从人物性格角度入手,去发掘其悲剧人生,揭示作为悲剧典型的麦克白和人类性格缺陷的相近之处。

一、麦克白性格特点之——“不安分”

不同于莎士比亚其他三部悲剧中的主人公,本身不坏但因为各种原因一步步被“命运”毁灭,麦克白是一个内心极度纠结最终变得嗜血暴虐的人物形象。根据亚里士多德理论,像麦克白这样的恶人遭遇厄运是“活该的”,故此不能算作悲剧。但是从人物整体及内部剖析来看,麦克白并不是一个从头坏到尾的恶魔,他只是在内心善与恶的不断挣扎争斗中败下阵来,向邪恶的一方低头了而已。他自己也意识到:“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 把毒酒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鸩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在故事刚开始的时候,麦克白是一个成功者。他作为能征善战的大臣,帮助国王成功地抵御了外敌,带着累累战功班师凯旋。至此,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仿佛还是之前的传统英雄形象,英武挺拔,武力过人。等着他的,似乎也是无限光明的美好前程。往往在成功,或者说事情顺利的时候,人对于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事物是不大相信的,因为这样一来会把自己靠能力得来的成果分一半给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的事物,这是无法令人接受的。

但是,当神秘的话语指向的是你隐约可见的未来的时候,这一切就又是可以商榷的了。因为未来代表着对于现在状况的延续和内心深处的欲望。人希望自己在低谷时能遇到阶梯,却不想在攀登的途中面临绝壁。所以,三个女巫对于麦克白未来的预言,虽然笼统到他自己都说“想让她们多留一会儿”,但成为“考特爵士”,君临天下,是任何人也抵挡不住的,抑或说,是希望预言成真的。

然而麦克白的助手班柯却不为所动,面对“子孙将会君临一国”的美好幻景,他却觉得是妖言惑众,说这三个女巫是“黑暗的工具”。这样一来,高下立判。班柯心中是否也有所波动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作为被设定的对比的冲突的人物,他是相对纯粹相对笃定的。这样看来,从读者视角来看,麦克白的悲剧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虽然作品中角色不是完全被动的状态,相反,它们还会通过自己本身的人物性格去迫使作者改变作品的生成方向,但这不在本文的主要分析对象之列,故不加赘述。

二、麦克白性格特点之——“犹豫”

那么,是什么让麦克白背弃自己的誓言,置礼义廉耻于不顾,一步步走向堕落深渊的呢?恐怕和他本身的性格特点分不开。如果说刚开始麦克白对于自己能够坐拥天下的未来还半信半疑,在成为考特爵士的预言成真之后,他的内心极为震动,潜藏在潜意识中的野心也开始随着地位而膨大。女巫的蛊惑,夫人的煽动,这一切都让麦克白开始释放,恶魔在他心里渐渐占了上风。得知国王要来慰劳自己的丈夫,麦克白夫人巧舌如簧,极尽嘲讽揶揄之能事,为的就是让潜伏的野性冲昏头脑,彻底退化。“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是同样靠不住的东西。”通过否定二人的感情来表现麦克白内心的冷酷,或曰残暴。又继而攻击其自尊,这对于当时坐拥盛名,备受赞誉且内心纠结敏感的麦克白来说,无疑是最最有效的刺激。“宁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的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后面吗?”麦克白终于放弃自己的理智,展现出他无情野蛮的一面。刺杀国王后,麦克白体会到的,是人性开始退散时的痛苦和惊恐。“那打门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点点的声音都会吓得心惊肉跳?这是什么手!嘿!他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吧。”

44由此可见,外界因素对他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使得他由一位护国英雄变成弑君小人的,主要还是他本身的性格。野心勃勃而犹豫不决,欲望勃大但摇摆不定,表面上自我满足安于现状,心里却充满对权威和地位的贪婪。如果将班柯再请出来作对比,就能看出二者在性格上的区别。遇到女巫,一个饶有兴致,一个不屑一顾。班柯身边未必不曾有爱吹枕边风的夫人,若是他真有心,即使没有一拍即合,可能也会有所触动。但从全文来看,只有麦克白心中暗流涌动。

在斯达尔夫人的眼中,“作者在剧中所呈现的所有鬼怪现象都只存在于剧中人物的脑海里。……当剧中人物怀有某个强烈的欲望时自行想象出来的一些场景。……麦克白在听到妻子恶毒的弑君提议时,以及从女巫嘴里听说那个预言时,都表现出了犹豫,这显而易见是其内心中道德和野心之间拉锯战的体现”。我们不妨据此大胆推测,女巫和夫人的谗言,加上惊悚的鬼魂,都只不过是麦克白的内心演绎,是其贪欲侵占理智时所诞生的安慰剂,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可以冲破传统理念和道德底线的束缚,充分满足自己的原始欲望。这样一来,夫人的疯癫而亡,幽魂的无人可见,就都有理由解释了。剧中的灵怪色彩剔除后,我们再来审视这个作品,就是一部典型的政治斗争剧。麦克白作为主人公,决定其命运走向的,并不是其命运本身,也不是作为命运代言的故事情节,而是其本身的性格特点。如果麦克白是一个定型了的人物,不管是刚直不阿还是阴险狡诈,对于情节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影响,只是在其洪流中漂浮无依而已。两种不同的性格加上两种不同的情节走向,只会演化出两种结果:悲剧和正剧。不足以跻身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列。亚里士多德认为:“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 不应只归结为人所无法驾驭的命运 ,而应到人自身的性格和行为中去寻找。”这就是麦克白悲剧的不可避免,就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即从人物身上推及人的共性。

三、麦克白性格反映出的人性瑕疵

麦克白作为典型人物,其悲剧不是单纯的个人悲

剧,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性的缺陷也不无关系。作为动物而言,人在演化过程中,从个体聚合为社会,并在其中以利益关联体状态单独存在,基于家庭单位共同生活。利益,从根源上来说,是人的内驱力,是人与人之间交互联通的原因。然而,个体私利与公共利益平衡与否,就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危害群体的最低标准,即道德。麦克白的堕落,是从道德沦丧开始,最终人性扭曲。

起初,对于荣华富贵的幻想仅仅存在于心里,是一种对于更好生活状态的追求,这是正常而无可厚非的。如果麦克白终其一生不过一介鲁莽武夫,只能在将军手下杀伐攻占,那么对于王位的觊觎也不过黄粱

名作欣赏 / 学者天地 >

一梦。但麦克白成就非凡,国王中意,百姓拥戴,野心随着地位不断增长,已获得的成就变成对成就的不满足,嫉妒、虚伪、阴谋便潜滋暗长。道德在私欲涨到临界值的时候,随即达到高峰,形成人性的抉择。如果最终选择了一丝善念,那么就不会再作恶;假如欲望压倒了道德,就像麦克白,接下来的一切,无论良心的不安,或是形势的恶化都不会阻止他继续为非作歹,好像已然成为一种本能,只能随着个体的消灭而告终。

所以,我们在对麦克白做出评价之前,应该想想,自己和麦克白相差几许?在面临类似的情况时,我们能否做到那样的坚定?评价人性应该使用相对中性的词语,比如,原始和真实。麦克白虽然没有守住自己的人性底线,但这种非偶然的质变也昭示着:作为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一直没有战胜自我。麦克白的悲剧,本质上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剧。

结语

本文分析了麦克白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导致其悲剧结局的原因,揭示了其中蕴含的作者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个体发展深深的忧虑和哀思。这种悲剧比被命运击溃更甚,是一种来源于内部的打击,不会出现意外和侥幸。麦克白可以说是一个恶人,但他和纯粹为恶而恶的形象不同,他是人性的缺陷导致的恶。从读者视角,这种恶是“可以”控制的,故他罪无可恕;但从人性视角,也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视角,这种恶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又给这个形象,给我们每个人的克隆体,蒙上了一层束手无策的迟滞。麦克白是恶人,同时他也是英雄,一个敢于接受人性驱使而献祭自己生命的真实的人。

参考文献:

[1]  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2]  斯达尔夫人.论莎士比亚的悲剧[A].//杨周翰.莎士比亚

评论汇编(上)[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3]  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作 者: 梁文武,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委外语学院副教

授,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