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名词解释 含答案——【细胞生物学 精品资源池】

2020-11-19 来源:易榕旅网
 细菌:一类细胞短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外膜:革兰氏阴性菌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 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多糖。 荚膜:包裹在单个细胞上,在壁上有固定层次的糖被,分为荚膜和微荚膜。 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异形胞:存在于蓝藻丝状生长种类中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 磷壁酸: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一种酸性多糖,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LPS: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的一层较厚的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构成。 PHB:聚-B-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脂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以B-1,3-糖苷键相连,肽桥由一个氨基酸组成 始体: 原体: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菌毛: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性菌毛:构造和菌毛相同,比菌毛长,向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 周质空间:革兰氏阴性菌中,外膜和细胞膜之间狭窄胶质空间 芽孢囊:产芽孢菌的营养细胞外壳。 静息孢子:蓝细菌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就会连成一片形成“菌苔“。 异染粒:又名迂回体,无机偏磷酸聚合物,贮藏磷元素和能量以及降低细胞渗透压等作用。 基内菌丝:放线菌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菌丝 气生菌丝:放线菌色深、较粗的分枝菌丝。 孢子丝:放线菌气生菌丝成熟得到的,产生分生孢子。 抗酸细菌:细胞壁内含有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原生质体: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的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原生质球: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者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枝原体: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衣原体:一类真核细胞内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立克次氏体: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有细胞壁。 蓝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有叶绿素a、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原核生物。 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1、个体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生殖3、能发酵产生糖类4、细胞壁含有甘露聚糖5、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芽痕:芽孢子成熟后与母细胞分离,在母细胞上留下芽痕,可有数十个。 蒂痕:芽孢子成熟后与母细胞分离,在子细胞上留下蒂痕,只有一个。 霉菌:菌丝体发达而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子实体: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子囊果:产生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脱壳: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壳体除去释放出核酸的过程。 烈性噬菌体:短时间内完成五大阶段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长时间内完成五大阶段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前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温和噬菌体。 包涵体:病毒粒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特殊群体。 噬菌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双层平板法:测定效价较常用较精确的方法。 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的粒子数。 拟病毒:包裹在真病毒粒中具有缺陷的类病毒。 朊病毒:不含有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相似的感应性构象变化。 病毒卫星:依附在一个病毒周围的缺陷病毒,包括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 卫星病毒: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某形态较大的专一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和表达的小型伴生病毒。 卫星核酸: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有缺陷的核酸病原因子 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 生长因子: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大量元素: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摩尔每升 微量元素: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摩尔每升 天然培养基: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成分不清楚、不稳定 组合培养基:按照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而配制成的半固体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最常见为EMB(伊红美蓝乳糖培养基) 脱水培养基:除水以外的一切营养成分的商业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利该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有一特殊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采用“投其所好”的策略。 基础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使其劣势菌变为优势菌。 水活度值: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氧化还原电势:又称氧化还原电势,是量度某氧化还原系统中还原剂释放电子或氧化剂接受电子趋势的一种指标,是以氢电极为标准时某氧化还原系统的电极电位值。 生物氧化:发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呼吸作用:包括无氧呼吸和好氧呼吸。 有氧呼吸:底物脱氢后,氢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所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特点是经过部分呼吸链递氢。 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脱氢后产生的[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实现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的生物氧化反应。 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发酵只产生2分子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发酵除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产物。 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机制是化学渗透学说。 底物水平磷酸化: 反硝化作用:又名硝酸盐呼吸,有两类,硝酸盐作为氮源营养物,称为同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无氧条件下,硝酸盐作为最终氢受体,称为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 P/O比: 循环光合磷酸化: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 紫膜光合磷酸化: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光能所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从而在膜两侧建立一个质子动势,再由它来推动ATP合酶合成ATP。 代谢回补顺序: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反应。 呼吸链: 同步生长:细胞群体中所有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同步培养:设法使群体中所有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二次生长现象: 恒化连续培养:培养液流速不变,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 恒浊连续培养:控制流速达到恒密度,使微生物始终处在最高生长速率下进行生长。 灭菌:采用理化因素使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防腐:利用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 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病原菌,对被消毒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浓度与达到同效果的石碳酸最高稀释度之比。 MIC:最低抑制浓度,某化学药剂完全抑制特定微生物生长时的最低浓度。 LD50:半致死剂量,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50%实验动物的剂量。 MLD:最低致死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药剂能杀死100%实验群体的最低剂量。 间歇灭菌法:先将待灭菌的培养基高温蒸煮,杀死所有微生物营养体,再在室温下保温过夜,诱使芽孢发芽,第二天采用同样方法,不断循环。 巴氏消毒法:用于不适合高温灭菌的风味食品灭菌,分为低温维持法合高温瞬时法。 低温维持法:牛奶消毒时在63摄氏度维持30分钟 高温瞬时法:在高温时保持几秒即可。 连消法: 抗代谢物: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 动的化学物质。,具有选择性毒力,例如磺胺类。 曲:一类用麸皮、米糠等疏松的固体营养料接种、培养微生物而制成的含有活菌产品。 抗生素: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人工衍生物,在很低的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过滤除菌:用0.22微米的孔径进行过滤 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 高密度培养: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就可以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 饰变: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质粒: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之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NA分子。 严紧型复制控制:质粒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同步 松驰型复制控制:质粒复制行为与核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 Col质粒:大肠杆菌素质粒 R质粒:又称R因子或抗性因子,由两个相连的DNA片段组成,一个是抗性转移因子,一个是抗性决定子。 降解性质粒:携带有分解或降解一系列复杂有机物基因的质粒 形态突变型: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落形态的变异,属于非选择性突变 抗性突变型: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致死物理因子或噬菌体的抗性变异类型。 光复活作用:把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切除修复:活细胞内一种用于对被紫外线等诱变剂损伤后DNA的修复方式之一,又称暗修复。 细菌素:可抑制或杀死其他近缘细菌或同种菌株的代谢产物,一般由细菌产生质粒编码的蛋白质,不具有很广的杀菌谱。 准性生殖:比有性生殖更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完全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 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 流产转导: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仅表现稳定的转录、翻译和性状表达。 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的现象。 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染:用提纯的病毒核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的遗传特性的现象。 原生质体融合: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CCTCC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