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原理
果脯是以食糖的保藏作用为基础的加工保藏法。利用高糖溶液的高糖渗透压作用,降低水分活度作用、抗氧化作用来抑制微生物生长发育,提高维生素的保存率,改善制品色泽和风味。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果脯制作的基本原理。
2、熟悉果脯制作的工艺流程,掌握果脯加工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苹果、柠檬酸、白砂糖、NaHSO3、CaCl2等。 2、实验设备
热风干燥箱、不锈钢锅、电炉、挖核器、不锈钢刀、台秤、天平、(手持糖量计)等。 四、实验内容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去皮→切分→去心→硫处理和硬化→糖煮→糖渍→烘干→包装 2、操作要点
(1)预先配制0.1%的CaCl2和0.2~0.3%的NaHSO3混合液1000ml。
(2)原料的选择:选用果形圆整,果心小,肉质疏松和成熟度适宜的原料,如倭锦、红玉、国光以及槟子、沙果等。
(3)去皮、切分、去心:手工去皮后,挖去损伤部分,将苹果对半纵切,再用挖核器挖掉果心。
(4)硫处理和硬化:将果块放入0.1%的CaCl2和0.2~0.3%的NaHSO3混合液中浸泡0.5h,进行硬化和硫处理。浸泡液以能淹没原料为准。浸泡时上压重物,防止上浮。浸后捞出,用清水漂洗2~3次备用。
(4)糖煮:在锅内配成与果块等重的40%的糖液,加热煮糖,倒入果块,以旺火煮沸30min,即可出锅。
(5)糖渍:趁热起锅,将果块连同糖液倒入容器中浸渍0.5h。
(6)烘干:将果块捞出,沥干糖液,摆放在烘盘上,送入烘房,在60~66℃的温度烘烤0.5h。
(7)整形和包装:烘干后用手捏成扁圆形,剔除黑点、斑疤等,装入食品袋、纸盒最后装箱。
五、产品的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
色泽:浅黄色至金黄色,具有透明感。
1
组织与形态:呈碗状或块状,组织饱满,有弹性,不返砂,不流糖。 风味:甜酸适度,具有原果风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65~70%。水分含量:18~20%。 3、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100个/g。 大肠菌群≤30个/g。致病菌不得检出。 六、讨论题讨论题
(1)产品若发生返砂和流糖是何原因?如何防止?
果脯制作中,如果煮制过程掌握不当,就会造成成品表面和内部的蔗糖重结晶,
这种现象称为“返砂”。如果果脯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在高温潮湿季节就会产生吸潮,这种现象称为“流糖”。
发生返砂原因:(1)原料中含酸量低; (2)煮制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蔗糖转化还原糖,导致果脯中还原糖含量过低; (3)贮藏温度过低(低于10℃ )。
防止方法:⑴煮制时加入适量柠檬酸; ⑵煮制时,在糖液中加入部分饴糖或果胶,抑制糖的结晶; (3)在12-15℃下储藏,切勿低于1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 发生流糖原因:蔗糖过度转为还原糖,果脯中还原糖含量过高。 防止方法:加酸不宜过多,煮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蔗糖过度转化。 (2)果脯制作中烘烤温度是否应尽量高一些以提高生产效率?
温度不宜高。因为温度过高,果脯内部的水分散失过快,散失不均匀,部分成分会挥发,影响产品的质构和风味。
实验二 碳酸茶饮料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的萃取液、茶粉、浓缩液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分量的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有效成分的软饮料。茶饮料可分为很多不同的品种。碳酸茶饮料是指含有CO2的茶饮料,又称茶汽水,一般是由红、绿茶提取液、水、甜味剂、酸味剂、香精、色素等成分调配后,加入碳酸水混合灌装而成。茶饮料的生产首先要保证制备的茶汁的质量。由于茶叶中含有复杂的成分,加工中往往出现茶汁浑浊、氧化、口感、风味的变化等现象。生产中可采取冷却、酶法分解、膜过滤、微胶囊技术等方法解决。在碳酸化过程中,CO2的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要控制合适的温度和压力。 二、实验目的
通过碳酸茶饮料的制造,熟悉和掌握碳酸茶饮料制造生产特性和工艺过程及碳酸化的设备和操作。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茶叶、白砂糖、CO2、酸味剂等添加剂、水等。
2
2、实验设备
过滤机、均质机、灌装压盖机等。 四、实验内容
1、工艺流程(一步法)
添加剂 CO2 消毒←刷瓶 ↓ ↓ ↓
茶叶→混合→过滤→冷冻→充气→罐装→压盖→检验→成品
↑ ↖
糖浆 灭菌←水 2、产品配方(1000ml产品):
茶叶:1%,砂糖:3%~4%,山梨酸、柠檬酸0.03%等。 3、操作要点
(1)空瓶(1000ml烧杯)清洗:先用2%~3%的NaOH溶液于50℃温度下,浸5-20min,然后用毛刷洗净,晾干。
(2)茶汁提取:用200~500ml沸水(90℃~95℃)浸泡10min。经反复过滤再与糖浆等混合。
(3)溶糖:将糖配成75%溶液,在锅中边加热边搅拌至沸腾,撇除浮在液面上的泡沫,然后维持沸腾5min,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取出冷却到室温。
(4)糖浆的配制:糖浆加料顺序极为重要,加料顺序不当可能会失去各原料应起的作用。其顺序为:
茶叶→糖液→防腐剂→香精→着色剂液→抗氧剂→加凉开水到规定容积 (5)罐装:将定容的瓶子送入罐装机。 五、产品质量指标
感官指标:颜色黄嫩、明亮, 清晰度高。 滋味气味:香气浓郁、滋味可口,刹口感强。 六、讨论题
1、本实验为一次灌装法,试分析一次灌装法与二次灌装法的区别?
水与调味糖浆按一定比例先调好,再经冷却混合,将达到一定含量的成品灌入容器中,称为预调式,也称为“一次灌装法”;水先经冷却和碳酸化,再与调味糖浆分别灌入容器中调和成汽水,称为现调式,也称为“二次灌装法”。
2、为什么在操作要点中加入溶糖一步? 杀菌,延长保藏期。
实验三 肉松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3
肉松是指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干燥或加入食用植物油或谷物粉,炒制而成的肌肉纤维膨松呈絮状或团粒状的干熟肉制品。在产品分类上,不加入食用植物油和谷物粉的产品称为肉松,其他的分别称为油肉松或肉松粉。肉松风味香浓、体积小、质量轻、储藏期长。根据水分活度(Aw)与微生物的关系,肉松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炒松,水分含量降低,水分活度将为0.7以下,可抑制大多数细菌、酵母菌、霉菌和嗜盐性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肉松的保质期。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对肉松的加工原理、加工过程有所了解,并熟练掌握其加工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新鲜猪肉、精盐、酱油、白糖、白酒、生姜、八角茴香、味精。 2、实验设备:
电炉、炒锅、刀、锅铲、砧板、簸箕、擦松机、抖动筛、天平、台秤、快速水分测定仪。 四、实验内容
1、工艺流程
原料肉的选择与整理→配料→煮制→擦松→包装和储藏 2、参考配方
猪瘦肉10kg,精盐0.17kg,酱油0.7kg,白砂糖1.1kg,60度曲酒0.1kg,八角茴香0.038kg、生姜0.028kg、味精0.017kg。
3、操作要点
(1)原料肉的选择与整理 选择瘦肉多的后退肌肉为原料,先剔去骨头,把皮、脂肪、筋腱和结缔组织分开,结缔组织的剔除一定要彻底,否则加热过程中胶原蛋白水解后,导致成品黏结成团状而不能呈良好的蓬松状。将修整好的原料肉切成0.05kg左右的肉片,切块时尽量避免切断肌纤维,以免成品中的短绒过多。
(2)煮制 煮制是肉松加工中比较重要的工序,它直接影响到肉松的纤维和成品率。将切好的瘦肉块、生姜和香辛料(用纱布包起)放入锅中,加入与肉等量的水。投料时注意将老的和嫩的分开。加工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① 肉烂期(大火期):用大火煮,直到煮烂为止,大约需要4h左右。煮肉期间要不断加开水,以防煮干,并撇去上浮的油沫,保证成品质量。因为撇不净浮油,肉松就不容易煮干,还容易焦锅,成品颜色发黑。同时检查肉是否煮烂,其方法是用筷子夹住肉块,稍加压力,如果肉纤维自行分离,可认为肉已煮烂,大约需煮2h。这时可将白酒放入,继续煮到肉块自行散开时,再加入白糖,用锅铲轻轻搅动,30min后加入酱油、味精,煮到汤快干时,改用中火,防止起焦块,经翻动几次后,肌肉纤维松软,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时可将其他的调味料全部加入,继续煮肉,直到汤煮干为止。
4
② 炒压期(中火期):取出生姜和香料,采用中等火力,用锅铲一边压散肉块,一边翻炒。注意炒压要适时,因为过早炒压工效很低,而炒压过迟,肉太烂,容易粘锅炒糊,造成损失。
③ 成熟期(小火期):用小火勤炒勤翻,操作轻而均匀。当肉块全部炒松散和炒干时,颜色即由灰棕色变为金黄色,成为具有特殊香味的肉松。
(3)擦松 为了使炒好的肉松进一步膨松,可利用擦松机将肌肉纤维擦开,再用抖动筛将长短不齐的纤维分开,使成品规格整齐一致。实验室小型制作可以用捣锥等工具碾碎肉块,使之膨松。
(4)包装和贮藏:肉松的吸水性很强,长期贮藏最好装入玻璃瓶或马口铁盒中,短期贮藏可装入食品塑料袋内。刚加工成的肉松趁热装入预先经过洗涤、消毒和干燥的玻璃瓶中,贮藏于干燥处,可以半年不会变质。 五、成品评价
1、感官评价:肉松呈金黄色或淡黄色,带有光泽,絮状,纤维疏松,香味浓郁,无异味异臭,嚼后无渣,成品中无焦斑、碎骨、筋膜及其他杂质。
2、理化评价:水分≤20%。
3、评价方法:按照SB/T 10281-1997 《肉松》进行评价。 六、讨论题
1、请说明肉松耐储藏的原因。
肉松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炒松,水分含量降低,水分活度将为0.7以下,可抑制大多数细菌、酵母菌、霉菌和嗜盐性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肉松的保藏期。
2、煮肉时撇去浮油对产品最终质量有何影响?
如果不撇去浮油,肉松就不容易煮干,还容易焦锅,成品颜色发黑。
实验四 曲奇饼干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曲奇饼干是一种近似于点心类食品的甜酥性饼干,是饼干中配料最好、档次最高的产品。饼干结构比较紧密,膨松度小,由于油脂含量高,产品质地极为疏松,食用时有入口即化的感觉。表面花纹深,立体感强,图案如浮雕状,块形不是很大,但很厚。由于配方中所含的油糖比例高(标准配比,油:糖=1:1.35,油+糖:面粉=1:1.35,),调粉过程中先加入油、糖等辅料,在低温下进行搅打,然后加入小麦粉,使面团中的面筋蛋白质进行限制性胀润,从而得到弹性小、光滑而柔软、可塑性极好的面团。对于高油糖配比的曲奇饼干,调制后形成料浆,需要采用挤出成型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试验,学习甜酥性面团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调制方法,掌握甜酥性饼干制作的基本工艺和配方,学会甜酥性饼干制作的基本技能和产品质量评价的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5
1、实验材料:
低筋小麦粉、高筋小麦粉、奶油、糖粉、脱壳鲜蛋、全脂奶粉、食盐。 2、实验设备:
调粉机、电烤箱、烤盘、台秤、面盆、操作台、挤料袋、花嘴。 四、实验内容
1、工艺流程
奶油、糖粉、食盐→搅打→混匀←蛋液 ↓
调浆→挤出成型→烘烤→冷却→包装→成品
↑
全脂奶粉+小麦粉→预处理
2、参考配方
低筋小麦粉(50)、高筋小麦粉(50)、奶油(80)、糖粉(40)、脱壳鲜蛋(15)、全脂奶粉(6)、食盐(0.6)。
3、操作要点
(1)原料的预处理 在调粉前将小麦粉和全脂奶粉混合并过筛备用。
(2)搅打、混匀与调浆 将奶油、糖粉和食盐放入调粉机充分搅打充气,加入脱壳鲜蛋搅匀备用。在打发后的奶油中加入预先混合过筛的小麦粉和全脂奶粉,低速混合均匀。注意加入小麦粉后不宜搅拌时间过长,否则会使面筋蛋白过度胀润,使面团起筋,影响产品的口感。
(3)挤出成型 先将花嘴装入挤料袋中,再将调制好的料浆分别装入挤料袋中,间隔一定距离将料浆挤在烤盘上,注意大小相同,排列整齐。
(4)烘烤与冷却 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先用上火温度为190℃,下火温度为170℃烘烤5min左右,再将上火温度调低至170℃,烘烤5~10min。注意饼干坯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烤熟后从烤炉取出,放在室温下冷却至35~38℃。
4、成品评价
(1)感官评价:外形完整,花纹清楚,大小均匀,饼体无连边;呈金黄色、棕黄色、色泽基本均匀;有明显奶香味,无异味,口感酥松,不粘牙;断面细密多孔,无较大孔洞,无油污,无不可食用异物。
(2)理化评价:水分≤4.0%,脂肪≥16.0%,碱度(以碳酸钠计)≤0.3%,pH≤8.8。 (3)评价方法:根据QB/T 1433.5-2005 《饼干 韧性饼干》进行评价。 五、讨论题
1、甜酥性(曲奇)饼干面团调粉时为什么先加入油、糖、蛋等辅料及进行搅打,然后加入小麦粉?说明甜酥性饼干面团调制原理和方法以及关键的工艺参数。
6
使面团中的面筋蛋白质进行限制性胀润,从而得到弹性小、光滑而柔软、可塑性极好的面团。
2、为什么在制作饼干时,在奶油打发或糖搅拌溶化前,不能加入蛋液搅拌? 如果在奶油打发或糖搅拌溶化前加入蛋液,会降低饼干的酥性。 3、根据配方制作曲奇饼干,通常采用哪些成型方式? 辊印成型、辊切成型。
实验五 蛋黄酱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蛋黄酱是以精炼植物油、食醋、鸡蛋黄为基本成分,通过乳化而制成的半流体食品。在蛋黄酱中,内部的油滴分散在外部的醋、蛋黄和其它组分之中,它属于一种油在水中型(O/W)的乳化物。蛋黄在该体系中发挥乳化剂的作用,醋、盐、糖等除调味的作用以外,还在不同程度上起到防腐、稳定产品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
要求通过本次实验理解蛋黄酱制作中乳化操作的原理;掌握蛋黄酱和乳化的制作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原辅材料
鸡蛋、精炼植物油、食用白醋、砂糖、食盐、奶油香精、山梨酸、柠檬酸、芥未粉。 2、实验设备
混料罐、加热锅、打蛋机、胶体磨、塑料封口机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分离蛋黄 ↓
蛋黄杀菌冷却 制备亲水胶体 ↓
山梨酸→油加热→冷却→预乳化←醋、盐、糖、芥未粉、柠檬酸 ↓ 胶体磨均质 ↓ 装袋、封口 ↓ 成品
2、配方(1000g)
蛋黄150g、精炼植物油790g、食用白醋(醋酸4.45%)20ml、砂糖20g、食盐10g、奶油香精1 ml、山梨酸2g、柠檬酸2g、芥未粉5g
7
3、操作要点
(1)油加热、冷却: 加热精炼植物油至60℃,加入山梨酸,缓缓搅拌使其溶于油中,呈透明状冷却至室温待用。
(2)分离蛋黄、蛋黄杀菌冷却: 鸡蛋除去蛋清,取蛋黄打成匀浆,水浴加热至60℃,在此温度下保持3min,以杀灭沙门氏菌,冷却至室温待用。
(3)预乳化: 用打蛋机搅打蛋黄,先加入1/2的醋,边搅拌边加入油,油的加入速度不大于100ml/min(总量为1000g),直至搅打成淡黄色的乳化物。随后,加入剩余的醋和其它组分,搅打均匀。
(4)均质乳化: 胶体磨要冷却到10℃以下,经胶体磨均质成膏状物。使用尼龙/聚乙烯复合袋包装,热合即得成品。 4、成品评价
(1)感官评价:整体色泽均匀一致,光亮;无酸败、哈败等异味;细腻均匀的半固体状态,无明显析油和分层现象。
(2)理化评价:脂肪含量30~65%,pH≤4.3. 五、讨论题
1、各组分在蛋黄酱中的作用是什么?
蛋黄在该体系中发挥乳化剂的作用;油、醋、盐、糖除调味的作用以外,还在不同程度上起到防腐、稳定产品的作用;香辛料主要是增加产品的风味。
2、乳化的操作条件对产品的质量有何影响? 影响产品的稠度和口感。
实验六 调味类罐头(豆豉鲮鱼)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鱼类经预处理,适当调味后密封在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使大部分微生物营养细胞被杀死,在室温下食品得以长期保藏。 二、实验目的
掌握水产调味罐头的加工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鲮鱼,各种调料等。
2、设备:抗硫涂料罐(或玻璃瓶),油炸锅,切刀等。 四、实验方法 1、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与整理(冻鱼解冻)→盐腌→清洗→油炸和浸调味料→装罐→排气及密封→杀菌→冷却。
2、配方:(100g鱼)(单位:g)
丁香12 桂皮9 甘草9 沙姜9
茴香12 酱油10 砂糖15 味精0.2 水700
8
3、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与整理 条装用的鲮鱼每条重0.11~0.19kg,段装用的鲮鱼每条重0.19kg以上。将活鲜鲮鱼去头、剖腹去内脏、去鳞、去鳍,用刀在鱼体两侧肉层厚处划2~3mm深的线,按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级。
(2)盐腌 鲮鱼1kg的用盐量:4月~10月份生产时为0.055kg,11月~翌年3月份生产时为0.045kg。将鱼和盐充分拌搓均匀后,装于桶中,上面加压重石,鱼与石之比为1:1.2~1.7;压石时间:0.5h。
(3)清洗 盐腌完毕,移去重石迅速将鱼取出,避免鱼在盐水中浸泡,用清水逐条洗净,刮净腹腔黑膜,防止鱼在水中浸泡,取出沥干。
(4)调味汁的配制 ①香料水的配制
将丁香、桂皮、甘草、沙姜、茴香按上述用量放入夹层锅中,微沸熬煮0.5h,去渣,备用。
② 调味汁的配制
将香料水,酱油,砂糖,味精按上述用量混合均匀,溶解,过滤,备用。
(5)油炸和浸调味汁 将鲮鱼投入170℃~175℃的油中炸至鱼体呈浅茶褐色,炸透而不过干为准,捞出沥油后,将鲮鱼放入65℃~75℃调味汁中浸泡40s,捞出沥干。
(6)装罐 采用抗硫涂料罐501号或603号或500ml罐头瓶。将容器清洗消毒后,按下表要求进行装罐。将豆豉去杂质后水洗一次,沥水后装入罐底,然后装炸鲮鱼,鱼体大小大致均匀,排列整齐,最后加入精炼植物油:净含量为227g罐加51g,净含量为300g罐加75g。
(7)排气及密封 热排气罐头中心温度达80℃以上,趁热密封;采用真空封罐时,真空度为0.047~0.05Mpa。
(8)杀菌和冷却 杀菌公式(热排气):60′/115℃。将杀菌后的罐冷却至40℃左右,取出擦罐入库。
五、讨论题
1、影响豆豉鲮鱼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原料选择与整理、盐腌、清洗、调味汁的配制、油炸、浸调味汁、装罐、排气及密封、杀菌和冷却。
2、油炸调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油炸的关键是油炸程度的掌握,要炸至鱼体呈浅茶褐色,炸透而不过干为准;调味的关键是浸泡时间,以40s为宜。
实验七 脱水蒜片的制作
一、实验原理
食品的脱水加工是在不导致或几乎不引起食品性质的其他变化(除水分外)的条件下,从食品中除去水分。食品干燥保藏是长期保藏食品的一种方法。 二、实验目的
掌握蔬菜干制品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蒜 , 0.1~0.2%碳酸氢钠水溶液 2、设备:切片机,隧道式干燥箱。 四、试验方法
9
1、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浸泡→切片→漂白→烘烤→分选→包装→入库 2、操作要点 (1) 原料验收
采用新鲜饱满、品质良好、蒜瓣较大、蒜肉细白、无瘦瘪、无霉烂变质、无老化脱水、无发芽、无病虫害及机械伤等大蒜头。 (2) 浸泡
将经挑选后合格的大蒜头,放入清水池中浸泡0.5h。 (3) 切片
将清洗干净的蒜放入切片机中,边切片边加入清水冲洗,切片的厚度为1.5~2.0mm。要求刀刃锋利、切片厚薄均匀完整,无厚薄不一致的碎片,成片率要求达到90%以上。 (4) 漂白
将蒜片放入0.1%~0.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漂白处理15min。 (5) 烘烤
蒜片进入顺流式隧道中,温度控制在60℃左右为宜,当原料水分大部分蒸发,干燥速度逐渐减慢,再进入逆流隧道,应注意防止制品的焦化,待蒜片烘至含水量4.5%左右时,停止烘烤取出蒜片,全部烘烤时间为0.5h。 (6) 包装
经过分选后进行包装,每箱净重为20kg。内为尼龙袋包装,外包装为纸箱,采用水胶纸袋密封箱口。 五、 质量标准
1 感官指标 蒜片洁白,形态大小整齐一致,蒜片浓郁。 2 理化指标 含水量小于6%。 六、思考题
蒜片护色的原理?
使蔬菜处于碱性环境中,防止蔬菜体内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被破坏。
实验八 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水果类酸性食品的罐藏原理,学习糖水桔子罐头的制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 实验材料:桔子、白砂糖、盐酸、氢氧化钠、甲基纤维素。
2、设备:铝盘、夹层锅、酸碱处理池、排气箱、封罐机、杀菌锅、汤、台秤、玻璃罐。
四、试验方法
10
(一)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洗果分级—→热烫—→去皮、去络分级—→去囊衣—→漂洗—→整理—→配汤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成品 (二) 操作要点
1、 原料验收:要求桔子形态完整,颜色均一,成熟度在8~9成,桔子无畸形没有虫
斑,不腐烂。
2、 选果分级:按果实横径每隔10mm分成一级。 3、 热烫:95~100℃水中浸烫25~45秒
4、 去皮、络分瓣:趁热剥去桔皮、桔络,并按大小瓣分级。 5、 去囊衣:
全去囊衣法:用0.09~0.12%HCl溶液常温浸泡20分钟,再用0.07~0.09%NaOH 45℃浸泡5分钟后以清水漂洗30分钟。 6、 整理
桔片装入带水盒中逐瓣去除残余囊衣,桔络及桔核,并洗涤一次。
7、配汤装罐:采用玻璃罐装罐,净重500克,加桔子285~300克,加糖水215~200克(糖水浓度30%,将水煮沸后加白砂糖过滤)。温度不低于75℃,空罐须消毒后使用。 8、排气密封:加热排气,加热10~15min,至果块下沉。排气后立即密封。 9、杀菌:采用水杀菌, 15min/100℃(水)。
10、冷却:迅速分段冷却(65℃、45℃和凉水中)至38℃左右。 五、思考题
糖水水果加工中变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防止变色? 原料的品种和成熟度、加工和杀菌的温度、成品储藏的温度。
控制原料的品种和成熟度;严格各工序的操作;在罐内加入某些保护剂或酶类。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