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报告文学范文三篇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
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
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华考范文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二、 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
思维能力作支撑。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
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
四、 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
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三种基本表述习惯:
一是深刻地表述。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
二是精确地表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理性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特征。再靠过去那样的“命令+口号”式的公文,已无法达到鼓舞群众、推动事业的目的了。而要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话,就要增强分析性、增强具体性;要能对工作现状进行精确化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精准性分析,对工作部署进行精细化安排,对工作成效进行精当化总结。要努力改变公文起草过于抽象、粗糙、笼统的弊病。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下午学习了由办公室XX同志讲解了公文写作技巧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内容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培训期间分别学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常用法定公文写作》、《公文规范化处理》、《文书立卷归档》、《公务礼仪》以及
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等11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通过精心、深入的讲解和具体实例指导,我对公文的概念、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就是在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注重公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朴流畅。通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现状,个人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者,要从“四勤”做起。一是做到眼勤。就局里各方面工作而言,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都不一样,而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那么,我就要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二是做到手勤。动笔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平时尽量要多写多练,力争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条条块块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在搜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工作论文、评论性的综合性文章,时间长了,就能积累一些经验,掌握写作技能,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三是做到脚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性材料,应尽量找机会多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打好铺垫。四是做到耳勤。就是要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写一篇大的综合性材料时,要刻倾听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建议,材料写完之后,还要认真听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重点是侧重加强对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依据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写出的任何一篇公文有出处、有依据、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通过学习,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公文写作能力、经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必要补充,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更是体现了各级领导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
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
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
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报告文学范文三篇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要有明晰的效果意识
公文是一种应用性文章,是让人看、让人听,要对实际工作起指导、推动作用的。在起草公文时,写作目的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公文的行文方向、结构设置、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述。起草公文,必须有明晰的效果意识,就是说你按领导指示起草一篇公文,对这篇公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主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分标题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每段内容给人留下什么印象,都要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我的体会是,有明晰的效果预期未必能写成好公文,因为写好公文还需要其他重要条件,但没有明晰的效果预期,必然写不出好公文。
在起草公文时,根据所要达到的效果,去决定是否需要设置主标题,设置什么样的主标题;去决定是否需要开场白,需要什么样的开场白;去决定是否需要分标题,确定什么样的分标题;去决定每一段落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去决定叙述风格、用语习惯,从而让公文管用而不是无用,让受众爱听而不是反感。要根据“需要写什么”去写,而不能根据“会写什么”去写,尤其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到哪写到哪。起草一篇公文,总得给人留下一点什么,或者主题选定上有特色,或者工作举华考范文措上有创意,或者理论阐释上有新高度,或者用词用语上有新亮色。全部达到上述目标当然很难,而且有时时间也不允许,但至少要达到其中的一两个,否则,所起草的公文味同嚼蜡,写了等于没写。
二、 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
写公文、抓工作,关键靠思维。我认为,一篇好的公文必须做到“与众不同”,而不能“与众雷同”。从一定意义上说,成功就是“与众不同”。你想的、说的,跟别人完全一样,说不说、讲不讲还
有什么意义?公文作品是智慧的结晶,要做到与众不同,必须以深厚的思维能力作支撑。
三、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
起草公文还有一个材料组织的问题。有的人认为组织材料是临到用时才需要做的工作,其实不然,临时抱佛脚是难于成就一篇好公文的,材料组织工作既需要平时的积累,又需要临时的“创造性”运用。
四、 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述意识
公文要有一个好的表述习惯,这是说服受众、引领工作、发挥效用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好的表述?就是要有说服力,要有观点、有典型、有数据、有事实、有分析、有对策、有目标、有效果。归纳起来说,公文起草者需要养成三种基本表述习惯:
一是深刻地表述。要善于站在大的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专业背景下思考问题、揣摩事物、研究工作,要能看到新事物不同凡响的意义,搜索到符合大局要求、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专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具体举措等,靠这些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思想观点。
二是精确地表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索中数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和重要环节。公文起草要想做到完善,数学方法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自主、理性日益成为新的社会特征。再靠过去那样的“命令+口号”式的公文,已无法达到鼓舞群众、推动事业的目的了。而要靠事实说话、靠真理说话,就要增强分析性、增强具体性;要能对工作现状进行精确化描述,对存在问题进行精准性分析,对工作部署进行精细化安排,对工作成效进行精当化总结。要努力改变公文起草过于抽象、粗糙、笼统的弊病。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下午学习了由办公室XX同志讲解了公文写作技巧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内容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培训期间分别学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常用法定公文写
作》、《公文规范化处理》、《文书立卷归档》、《公务礼仪》以及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等11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通过精心、深入的讲解和具体实例指导,我对公文的概念、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就是在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注重公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朴流畅。通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现状,个人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者,要从“四勤”做起。一是做到眼勤。就局里各方面工作而言,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都不一样,而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那么,我就要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二是做到手勤。动笔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平时尽量要多写多练,力争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条条块块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在搜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工作论文、评论性的综合性文章,时间长了,就能积累一些经验,掌握写作技能,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三是做到脚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性材料,应尽量找机会多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打好铺垫。四是做到耳勤。就是要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写一篇大的综合性材料时,要刻倾听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建议,材料写完之后,还要认真听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重点是侧重加强对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依据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写出的任何一篇公文有出处、有依据、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通过学习,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公文写作能力、经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必要补充,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更是体现了各级领导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大局观。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摹”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
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
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
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
比如: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
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
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
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
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对于这些规则,我觉得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因为即使死记住,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最好的方法是找来一些标准范文去看,对照规则去看,多想想为什么这样,最好能理解这样要求的合理性,当然对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记住就是了。然后,可以不看规则去写一两篇相同文体的,在对照规则和范文去检查。我觉得在反复实践中去理解记忆比较好。在课上,孙老师给我们一些有问题的材料,去挑错,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三、应用写作的“朴实”文风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欢文辞华美、韵味隽永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应用写作不太追求辞藻的华丽,它的文风相对来说就要朴实无华一些,基
本上很少在词句上粉饰雕琢。我们很多同学,特别是原来文学功底较深的,往往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总喜欢写东西写得很艺术化,文中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什么比喻、夸张、拟人等等,堆砌许多优美的词句和典故。如果这样来写小说、诗歌、散文,只要使用适时适地,自然是很好的。但应用写作追求一个“实”字,应用文不是供人们把玩鉴赏的艺术品,它和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它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为了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使用,是传递交流信息、商洽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写应用文时一定要避免那种不合适的文风。切记洗尽铅华、天然雕饰也是一种好的文风。
但是不是应用文写出来都是给人一种干巴巴、读来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认为,既然文章总是要让人来读的,包括应用文也是要有相关的人员去阅读,那么不可避免就要考虑人的阅读心理,要有某种趣味性,让人愿意读下来。我见过一些人的工作报告,内容上程式化的东西很多,如“在……亲切关怀下,在……的领导下,在……的协助下,在……的配合下,我们经过了……,克服了……,打破了……,最终……,”这些教条化的东西一多起来,让人根本就读不下去,除了感到枯燥以外,这里面缺乏完成工作的真情实感,感觉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对书写者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在符合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下,尽量把内容写得生动有趣些,是必不可少的。
四、应用文的“单义性”
许多文学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理解去诠释其中的意义,这样同样的一部作品,可能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应用文一定要避免这种“多义性”,意义一定要明确,避免产生歧义,给不同的阅读者有这样那样的解释,否则,会造成工作中的极大混乱,比如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用词上用了一些摸棱两可的词汇,给人理解上有不同的说法,就会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再比如一些待签订的合同,一定要逐字逐句地检查有无漏洞,反复斟酌,有无逻辑错误和未考虑到的情况,否则一个很小的纰漏,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惨痛的。写应用文时一定要注意表述上的准确性,避免词不达意。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