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镇
顾渚山紫笋茶经 “茶圣”陆羽考察、发现并举荐给唐皇成为贡茶之后,紫笋茶闻名天下,水口顾渚山兴盛之极;引得大批高官名士,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据史料记载,仅唐代就有28位刺史来到顾渚山,他们当中不乏有大诗人、大文学家、大书法家等;他们 “茶山修贡”(督制贡茶),品茗咏诗,赏景抒情,写下了大量的茶诗文,在顾渚山一带留下许多记载茶事的摩崖石刻。像陆羽、颜真卿、皎然、张文规、袁高、皮日休、陆龟蒙、杜牧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陆游等一大批名人雅士为顾渚紫笋茶写过不少诗文。但在唐、宋代所记载、描绘紫笋茶的诗文中直接以水口地名为题的唯有晚唐的杜牧。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南)人。出身于仕宦之家,京兆杜氏历来是豪门望族,可以追溯到西汉时御史大夫杜周。杜氏在唐代威望更加煊赫,但到杜牧一代已家道中落。杜牧与李商隐堪称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时人称为 “小李杜”。杜牧是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
有人说杜牧任湖州刺史是本人主动请求的,据史书记载确有其事。 “大中四年 (850),杜牧因家庭困难所迫,为京官并不得意,故自请出为湖州刺史。” (《杜牧诗选》第1页胡可先选注,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有文章
说,杜牧 “恋美眉”而求刺湖州,后世虽流传了关于他的不少风流韵事,但笔者以为还不至于此。
杜牧到湖州虽说已是晚唐,但紫笋贡茶仍处于鼎盛时期。杜牧同历任的湖州刺史一样,“奉诏修贡” (督制贡茶)是头等政事。皇帝交办的差事还有谁敢怠慢呢?
杜牧在水口一面督制贡茶,一面游春赏景、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茶诗,其中脍炙人口的有首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岂无恨,一双飞去却回头。”这首诗虽寥寥四句,却紧紧围绕作者到水口顾渚山监制贡茶一事,以诗人的灵感、丰富的词藻、形象的笔墨,艺术地描绘了水口的地理方位、优美景色和繁华集市。
水口,县志记载:顾渚山的金沙溪涧入太湖出水口得名。何谓草市?据有关史学家研究,草市是唐朝坊市制度下乡村的定期集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离州县域较远,在交道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 (《中国通史》范文澜、蔡美彪等编,第三篇第二章第五节)草市是农村商品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经济意义大于政治意义。如上所述,草市建于交通要道,京津要塞,是当时农副产品的集散地。顾渚山下的水口草市就是位于水陆交通要道的茶叶和百货交易的中心,或者说它是紫笋茶叶的集散地,当然它更具有政治特性。
草市发展的结果往往升格为镇。唐代文献中改草市为镇、县的记载很多,这大概是水口历史上为何称 “镇”的缘由吧!
杜牧对草市的记载也很多。在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逢遇草市,泊舟津口”;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徧……。”(《樊川文集》第169页杜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第1版)。看来,当时的草市商贾云集,兴旺发达。还有一些唐诗也提到草市,如唐王建 《汴路即事》诗句: “草市应江货,津桥对海商”;唐李嘉祐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诗句:“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读了杜牧 《题水口草市绝句》诗,仿佛一幅类似于 “清明上河图”的水口茶市的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水口茶市依山临水,树木葱茏、绿荫作帐;溪里碧波荡漾、鸳鸯戏水。整个集市,酒楼林立,酒旗招展,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来来往往的人群惊起了溪里的鸳鸯,但为水口清幽、秀美的环境所吸引,飞去的鸳鸯还是成双地飞回来了!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到底包涵着怎样的一种意思呢? 《杜牧诗选》这本书中对此诗作了这样的题解和注释:大中五年 (851)作,时杜牧为湖州刺史。茶山即湖州顾渚山。清冯集梧 《樊川诗集注》卷三 《题茶山》诗注引
《西清诗话》: “唐茶品虽多,惟湖州紫笋入贡。紫笋生顾渚,在湖、常二郡之间。当采茶时,两郡守毕至,最为盛会。唐杜牧诗所谓:„溪尽停蛰棹,旗张卓翠苔。‟刘禹锡: „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皆以此。”水口,镇名,在顾渚,唐置贡茶院于此。大中五年杜牧即在这里督茶。现为水口乡驻地。宋雷《西吴里语》卷三: “长兴有水口。唐杜牧 《水口诗》: „倚溪侵岭多高树。‟”草市,城外的市集。溪:指箬溪。宋谈钥 《嘉泰吴兴志》卷五:“长兴县:箬溪在县东五十步,一名顾渚口,一名赵渎,即合溪之下流也。又一源出悬脚岭,至县东南门折而南,分为二,其正流名上箬,又折而东循卞山至郡城西北角沿城外入太湖,而远其分流为下箬。东经至德入太湖。顾野王 《舆地志》云:„夹溪悉生前箬,南岸曰上箬,北岸曰下箬,二箬村名。村人取箬下水酿酒,美胜于云阳,俗称箬下酒。‟”岭:指顾渚山。(《杜牧诗选》第180页-181页,胡可先选注,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
在杜牧的各体诗中,最受人称道的还是绝句。尤其他的写景抒情绝句,在艺术上富有创造性,情韵悠扬,意境深邃,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无论写景还是抒情,皆清丽生动,明快隽永,饶有风味,都是天然的上品。杜牧的一生写过许许多多的诗歌,但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水口写成 “绝句”,可见他对水口的真情实感。难怪他在 《题茶山》诗中留下了“好
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的诗句。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胡可先在 《杜牧诗选》的前言中说:“读杜牧的诗歌,我们还要注意到一点,就是对于都市生活的反映。……在中晚唐商业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市民的生活气息,也给杜牧的诗歌染上了鲜明的色彩” (《杜牧诗选》第6页,胡可先选注,中华书局2005年第1版)。按唐时的经济管理体制,草市是都市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在 《题水口草市绝句》中的反映也是比较典型的。水口离县城不远,又地处水陆交通要津,独特的紫笋贡茶加之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造就了水口在1200多年前的辉煌。杜牧笔下的水口,草市(集市)繁荣,酒旗蔽天;莺歌鸟啼,歌舞升平;达官骚客,歌妓佳人尽显风流,都市生活气息十分浓烈!可以想象,当时的水口是多么优美!多么繁华!
杜牧由盛而衰的家世和自己的坎坷经历对其思想影响很大。他徘徊于歌楼,陶醉于醉酒之时,他徘徊于歌楼,陶醉于杯酒之时,就不拘成法、放荡纵逸,发而为诗,既披肝沥胆,又得天然真趣。酒楼与鸳鸯的联系恐怕不是作者随意构思的。这些诗是杜牧豪迈性格与抑郁情怀的流露,是杜牧生命情态的真实表现。只有在水口这样的意境中,作者触景生情,才得以抒发和释放。
另一首写水口的茶诗是杜牧的随行人员李郢的 《自水口入茶山》: “菁菁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李郢,生卒年不详,字楚望,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十年 (856)进士,官终侍御史,有诗一卷。李郢是杜牧的幕僚,由杜牧亲自招聘,时为白衣秀才;跟随杜牧茶山修贡,写了二首茶诗,这是其中的一首。此诗虽由李郢所写,其实写的还是杜牧自水口入茶山时的情形。使君,指湖州刺史杜牧。诗的大意是:穿着靓丽红裙的 “水口”姑娘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好奇地看着这位来到茶山修贡的刺史官。骑在马上的刺史面对如此清纯美丽的乡村姑娘微微含笑,停放马鞭得意地吟唱起诗歌来。 杜牧另外几首茶诗也从侧面写了水口的美景和草市的盛况。 《题茶山》诗中: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蛰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度喧豗。”柳村: 《长兴县志》: “柳村在县水口镇东,多植柳。” 《茶山下作》诗句: “春风最窈窕,日晓柳村西。娇云光占岫,健水鸣分溪。”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诗中:“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这些诗歌清楚地告诉我们,为紫笋贡茶,清明日前十天,水口船埠头画舫遍布,立旗张幕,达官贵人蜂拥而至;柳村里穿梭着窈窕的采茶歌女,松涧中流淌的金沙泉水喧鸣;溪光山色,交相辉映,近山远峰,云雾缭绕;唐代
的水口景色秀丽,草市热闹非凡,堪称中国贡茶之乡,茶文化圣地。
1160年前,杜牧奉诏来到水口顾渚山 “修贡”,写下了清新爽健、千古不朽的诗篇,用诗的形式记载了紫笋贡茶的一段灿烂历史。并在风景秀丽的顾渚山凿有摩崖石刻: “……大中五年刺史樊川杜牧奉贡讫事……。”摩崖石刻虽历经千年沧桑,有的字迹已然漫漶斑驳,但它却永远见证杜牧在水口督制贡茶、赏景咏诗的史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