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十九首》
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目录
纲要 ................................................ 1 重点词 .............................................. 1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的特点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的意象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技法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说明 ............................................... 12 3 5 8 10
纲要:《古诗十九首》以其丰富的内在和娴熟的艺术手法遇到子女的
高度赞美,特别影响了唐宋文学的成长。它的抒怀艺术,好似善用比
兴、情形交融、意象选择,以及曲笔传情等,这些都为唐宋抒怀诗词
艺术成长带来诸多启示,影响深远。
重点词 :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语言;意象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据有着主流地位,我国号称“诗之国”,而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后创下了双峰并峙的历史辉
煌。究其原由,唐诗宋词是在担当古人的基本上, 慢慢达到艺术的 “漂亮绝伦”的。在这个成长过程中, 《古诗十九首》阐扬了主要的影响。
所谓“古诗”,一般指汉代乐府中不曾入乐,或原曾入乐而失掉
标题,并离开了音乐的歌辞,在社会上流传已久,无特意名词,所以
泛称为“古诗”,《古诗十九首》就是这样,它是由无名诗人创作的五
言抒怀短诗,也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明显标记。 汉末文人对个体生计
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成立起更为
宽泛而深刻的感情联系。最早见于《文选》 ,因其年月长远,多数散
佚,详细篇数不可以详考,人间难详,萧统《文选》只著录了十九首,
后代便以十九首称之。 其作者与所作时代为西汉仍是东汉, 向来众说
纷纭,莫衷一是,此处不作详述。这十九首无名氏短诗自问世此后,
就向来备受诗论家尊崇, 并且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它
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代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
也影响到后代诗歌的创作与责备。钟蝾的《诗品》称其“文温而丽,
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堪称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评曰; “观
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委婉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可是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
古诗之权舆的议论,比如,明王世贞称“ (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
《古诗十九首》是各自独立之篇章,但都有配合的思惟偏向,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明显标记, 主要内容大概反应了汉末的基层人士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一类是描绘游子归妇的相思分别之情, 一类是写追求功名荣华的激烈梦想与宦途失落的愁闷忧虑,其感情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福的描绘,表现出浓厚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慨,这类情绪固然是悲观衰败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特别突出的,概言之,一是融情入景,
情形交融,借景抒怀,如《明月姣夜光》 ,诗人有感于暮秋天节见物
换星移,时序转变而产生朋友订交不终,人情冷暖的叹息,情形交融
的艺术手法加强诗歌抒怀性;二是经过生活细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
以含有表达成分的情节突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如《迢迢牵牛星》
, 叙织女的神话故事,表现诗人脉脉不得语的相思之苦,又如《西北有
高楼》,以描绘女子高楼弹琴,抒发生者知己难遇的感触;三是比兴手法的大批运用,其衬映衬托,语短情长,委婉蕴籍,几乎涵盖了所有十九篇诗章,典型的如《涉江采芙蓉》 》,《徐徐孤生竹》等;四是语言不饰雕琢,浅显自但是又精练丰富,情味隽永。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记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下开建安诗歌,以致唐诗。接下来,本文试图经过对《古诗十九首》抒怀艺术的显现,剖析 与唐诗宋词的亲密联系 ,以此探访出《古诗十九首》抒怀艺术方面对唐宋文学的巨大影响。
一、《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主要反应的是汉代社会中基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
思想感情,多叙分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想。情形交融
, 善用
比兴 , 语言平庸真淳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点。《古诗十九首》 的语言,朴实自然,简洁凝练,语短情长。这使得《古诗十九首》达
到了言有尽而意无量的艺术成效。明朝谢榛议论《古诗十九首》“格
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平平道出,且无
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 略不作意。”这些“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语言, 正是因为善用比兴,而达到了言近旨远的神韵。
《古诗十九首》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兴传统,创作了成熟的文人五言诗的体式, 这类抒怀诗的艺术模范为唐诗宋词的发展创建了条件,也确立了基础。如《徐徐孤生竹》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分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见面安可知。
胡马依寒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以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天,游子不管返。
思君令人老,光阴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此诗为女子新婚后夫有远行,老婆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否则。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还没有结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各种疑虑悲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波折有诗。用瘦小、孤凄的
竹子起兴,采纳“比”的手法表现思妇性格之温柔,
容貌之漂亮以及
相会难期顾影自怜,珍惜青春之心境。在题材上给杜甫的《新婚别》 的创作以直接影响。
能够说,比兴手法使诗歌的境界与感情水乳交融。 《古诗十九首》
的这一艺术表现形式, 唐宋文人或直接或间接地有所继承。 如晚唐李
商隐善用比兴,委婉蕴藉, 形成了他诗歌的明显特点。比兴手法的成
熟运用,对后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特点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最首要的特点是擅长抒怀,擅长把叙事、写景、抒怀交融为一, 其情形交融艺术手法的运用尤其突出, 堪称“百代而下,当无继者。”情与景恰到利处的联合好,使得情形和写景完满一致,达到了自然和睦的境地。
诗人借景抒怀,传达内心里的感情,好似其代表诗作,通篇所有是写景的《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整天不行章,泣涕泣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妻牵牛和织女, 视点却在地上, 是以第三者的眼睛察看他们夫妻的分别之苦。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 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行执着。牵
牛也皎皎,织女也迢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光亮。但
以迢迢属之牵牛, 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 而以皎皎属
之织女,则很简单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这样说来,仿佛又不可以交换
了。假如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
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奇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
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防止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
“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一。“河汉
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畔上的那个女子, 这说法
更简单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切的女人, 而忽视了她本是一颗星。 不知作
者写诗时能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一样,艺术成效亦迥异。总之,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 能够说是最奇妙的安
排而又拥有最浑成的成效。
这首诗一共十句,此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朴素、清丽,情味盎然。 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邃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这首诗表达织女隔着银河远望牵牛的愁苦神情, 现实上是一首思妇的秋夜即景之作。 诗人从想象出发, 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分袂之感。诗人把景、事、情奇妙地交融起来, 充满茂盛的浪漫气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的既是天上的悲痛,也是人间的遭受,二者连系起来,凝成了诗的美好形象。
诗人又以乐景写衷情。 “乐景写哀”源于清朝王夫之的 《姜斋诗
话》,这类表现手法脱胎于《诗经》 ,在《古诗十九首》中表现得更为细腻,不单常常使用,并且日益完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裒,”《回车驾言迈》就是这样的鲜亮诗例: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认为宝。
这是一乎真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不但不觉枯索,讨厌觉富于
情韵。这一方面诚然因为他的考虑贴近生活,自然可亲,与此后玄言
诗之过分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考虑中,能感觉诗人由抑而扬,由
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 另一方面,或许更重要的是,
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
在景
物的营构,情形的交融上,达到了古人所未有的新境地。吴淇在《六 朝选诗定论》中说:“宋玉悲秋,秋固悲也。此诗写的是一片艳阳天
气,写得衰飒如秋,给人以冷寂凄凉的感觉。草为东风所摇,新者日
新,则故者日故,光阴这样,人怎能不老 ?老得怎能不速 ?”此种描绘
和抒怀,其手法和含义多为后代所模拟。比如唐朝刘希夷《代悲白头
翁》:“年年纪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一样。”盂郊《杂怨》
:“树有
百度花,人无必定颜。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开。”宋朝舒直《一落 索》“只应花恰似年年,花不似人憔倅。”欧阳修的《渔家傲》“料
得明年秋景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
借景抒怀,情形交融是 唐诗宋词的明显特点, 情形交融的艺术手
法使唐诗宋词创出了分歧平时的诗境、词境,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唐
宋文人适合地办理了诗歌情与景与事的关系,而对《古诗十九首》艺
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唐诗宋词创下了中国诗歌的绚烂成就而光照千古,
影响深远。
三、《古诗十九首》的意象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意象不是外在于主体的物象,它交融了创作主体丰富而复杂的情
感,是与主体心灵世界相联合的产物。它是作者感情的载体,诗歌意
象的选择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是密切联系在一同的。 比方“明月”就是
这样一个例子。在《古诗十九首》中,常于明月之下,走出一个游子
或许一位思妇,唉声叹气,发其幽情,多为忧愤、思乡、怀人。
《明
月何皎皎》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虑不可以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徘徊,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展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惹起。这也是一首典型的游子思乡诗,以光亮的月光笼盖整个诗境, 造成“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的感情气氛。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他乡、 愁思展转、夜不可以寐的游子形象。
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惹起的,夜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
勾惹起羁旅人的思路。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 ”夜阑人静之时,
一轮明月是最易惹起乡愁的。 游子忧虑不寐, 望月兴叹等一系列动作
深刻地揭露了他内心的难过, 让人难免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孤凄的
思乡之情,恰与眼前的景致完整交融。 月亮的温馨静谧象征女性也象
征母性,所以当游子浓浓思乡情结找不到寄望时便身不由己地把眼光
投向月亮。明月的意象与思乡怀人的感情发生固定的联系,
就是从这
酋诗开始的。此后的很多诗人都频频到说此意, 王维《山居秋瞑》“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
近人。”一般月亮是用来传达思念的,如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
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晚白,月是故
乡明”,月亮又是永久的象征,进而惹起人们对生命有限、国运无常的叹息,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古诗坛的上空,悬挂着一轮永久的月亮”对于月亮与中国的话题是说不完的,含义也日益丰富,而《古诗十九首》则是开启者。
此外,《古诗十九首》的意象与作品的感慨、愤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诗人用一些代表死亡,孤凄。瘦小,阴暗的意象,表达他们真切的心灵世界。如“秋蝉” “蝼蛄”这类生命短促的意象就能传达对人生短促的叹息。意象的精心选择使得诗人的感情更为真切动人。在唐朝韩盂诗派揭穿现实矛盾, 表现个人失落, 特别是孟郊多以充满
幽僻、冷清、苦涩意象入诗,衬着凄冷寒寂、幽僻萧索的气氛,表现
凄怆寒苦的生活就彰显了《古诗十九首》抒怀艺术影响。
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技法对唐宋文学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也典型的表现了曲笔传情的艺术技法。在“十九
首”里,表现这类羁旅愁怀的不是游子之歌,即是思妇之词。综合概
括起来,有这两种不一样的题材的分别,但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十九首”的语言,篇篇都表现出文人诗的特点。此中的思妇词不行
能是自己所作,也仍是出于游子的虚构, 这是诗人们以曲笔传情之法,
在贫寒落魄的客愁中,经过自己感觉,假想到家室的离思,因此同一
性质的愁闷,从不一样角度表现出来, 更为真切动人。如《庭中有奇树》
就是特别鲜亮的例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篇是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之情, 显现了折芳寄远的形象。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季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无人赏析,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盛的花朵,显得分外生机盎然。春意盎然。而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孤独,感情的没有寄望、没有安慰,油但是生。一个整天期望心上人在身边而不行得,又强打精神攀条折荣的女子精神世界。 “奇树”在
她花事最盛的时候采摘,要把花儿送给心上人;那么,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所有献出去, 竟连向自己的心上人献出最宝贵的感情都没法叫对方得悉,内心遇到的压迫和残害是多么深重和巨大。 这些都是诗人在孤单的他乡思念家中老婆时, 站在老婆的角度去假想的全部。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 常常从季节的变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遇到封建礼教的严重约束,生活的圈子很狭窄,不像很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惹起感情的波涛;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以内,四周的全部永久是那样烦闷而缺乏变化,令人感觉麻痹。惟有天气的变化,季节的变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记着她们可贵的青春正在不停地逝去, 而远方亲人的绵绵思路, 却仍旧没有头。 这类曲笔更形成了深邃含蕴的境界,惹起读者很多联想。曲笔
传情的艺术手法在唐诗中也有运用,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彼见我,更显境界高远。尔后的白居易诗“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因未“曲笔”便稍显直白,缺乏神韵了。
总之,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 《古诗十九首》标记着五言诗歌形式已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怀为主的文人创作。 它在民歌的基础上经文人加工, 使其更臻于完满, 把五言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初期文人五言诗的模范,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据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刘勰称赞“五言之冠冕” ,为五言新诗体的发展起到了奠定的作用。 《古诗十九首》所创建的独到艺术手法,为后代所喜欢和惯用。自隋唐始,继承发展“古诗”手法、风格的诗
作,一直绵绵不停,特别是对唐宋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为诗词的发展建立了模范。
说明:
曹 旭. 诗品集注 [M]. 上海;上海古籍第一版社, 1994.
范文澜 . 文心雕龙注 [M]. 北京:人民文学第一版社, 1958.
胡应牌 . 诗薮 [M]. 上海;上海古籍第一版社 .1979.
谢 糠. 四溟诗话 [M]. 北京:人民文学第一版杜, 1961.
朱光潜 . 谈美书柬 [M]. 上海;上海文艺第一版社第一版
.1981.
马茂元 . 古诗十九首初探 [M]. 陕西 z 陕西人民第一版社, 1981. (公布时间 :2011-09-0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