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纸质档案数字化质量问题研究

2023-01-03 来源:易榕旅网
兰台内外

2020年 第02期

数字档案创新研究

纸质档案数字化质量问题研究

文/赖丽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越来越受欢迎,因此迎来了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机遇,档案数字化孕育而生,重视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问题,对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纸质档案,从控制其数字化质量的重要性、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对质量问题的举措等方面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进行简要阐述。关键词:数字化质量;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一、控制档案数字化质量的重要性

在当今快节奏发展时代,查询档案原件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这就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为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档案数字化质量问题也引起极大关注。在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在认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出现了许多质量问题,不免让人对数字化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安全性等方面产生怀疑,使得数字化建设工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意义和地位。

二、产生档案数字化质量问题的原因

1.档案原件的质量问题突出。档案由于形成时间和纸张材质等的差异,使档案原件字迹明晰程度不一,破损程度不同,修复后数字化效果欠佳;还有一些档案原件本身就是复印件,存在着内容苍白、色泽明暗不平衡以及纸质不适应扫描等各种问题,容易出现扫描文字识别率低、图像模糊、图像上出现多重阴影等多种情况。

2.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高素质、懂技术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对数字化工作认识不到位,操作起来随意性大,可能导致在档案扫描过程中漏扫或重复扫,随意更改数字化档案数据,对数据库和目录库未能建立有效连接,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返工处理等情况,敷衍了事,从而影响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使数字化档案失去原始记录性和凭据作用,导致数字化档案质量得不到保障。

3.数字化档案安全性难以保障。在数字化的各个环节,任何疏漏都会引起档案数字化的安全问题,若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系统存在漏洞,那么就极易受到病毒、木马、黑客等攻击,会造成数字化档案数据被修改、被窃取,从而出现数据乱码、无法识别等现象。而且,在系统的更新换代期间进行的数据转移,也易导致重要的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甚至丢失的现象 。另外,数字化档案数据若未实施多套备份,一旦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也同样会引起安全问题。

4.数字化软硬件操作不正确。在进行数字化扫描时,未根据档案原件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未统一数字化档案的存储格式,未能正确使用加密技术,导致对数字化档案数据进行转换、读取时易造成信息丢失,无法读取等缺陷。

三、应对档案数字化质量问题的举措

1.在档案数字化前期准备中,一是要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设备。根据数字化对象的不同,要充分考虑设备自身各项参数,同时数字化设备投入使用前要进行测试,避免在数字化过程中造成档案原件损毁。二是明确档案数字化的范围。在选择档案进行数字化时,应先对档案情况进行梳理鉴别,结合成本、价值、利用率等因素,优先选择“高龄”的、价值高、利用率高、具有特色的档案进行数字化,而不是单纯采用“拿来主义”,造成诸多浪费 。同时,要先对受损档案原件进行修复,保证档案原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免影响数字化档案数据质量。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目前档案数字化工作大多是委托给专业的档案公司,数字化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正式上岗前,需对人员就设备技术、安全风险、质量问题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分工,将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减少数字化过程中的人为失误。

2.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档案原件遭受损毁,根据档案原件实际情况对扫描设备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扫描后的文件图像与档案原貌保持一致,字迹清晰且不失真,无错扫、漏扫,不能发生图像与文件相互重叠、多份文件合并等问题,保证数字化档案的正确率。统一存储格式标准,采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主流的存储格式进行保存,以方便数据格式转换利用。

3.在档案数字化后期管理中,要将数字化档案质量对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查,对图像数据、目录数据库采用多种检索方式反复实验、测试,确保数字化图像与档案目录一一对应,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修改调整,以

(下转第72页)

作者简介:赖丽珍(1991-),女,福建,本科,深圳市光明区爱华小学,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13

档苑论坛职业拓展

兰台内外

2020年 第02期

水平,其综合素质能力也是关键,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一是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更好的为电子档案各项工作的开展奉献力量。二是重视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快各级人员专业水平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各级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明确各项操作规范,也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通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及信息安全知识,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三是各级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起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分层进行,对管理者的培训主要以电子档案发展趋势、国内外发展现状、信息技术现代化发展等方面为主。将电子档案管理培训工作的学术交流放在工作计划内,可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深造学习、异地交流等方式开阔工作人员的视野,促进电子档案工作人员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采取措施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电子档案发展规律,制定一套科学的、发展的、统一的工作制度,结合现代化技术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一是建立电子文件与存储管理统一规范,在文件接收环节加强制度化管理,保障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信息完整。二是存储状况统计系统的建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电子档案存储情况汇总网络,结合存储介质的选择、使用、保存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一套方便、明确的存储登记汇总,便于管理者、使用者详细了解电子档案存储状况,更有利于电子档案存储数据信息的采集。三是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预警、防御机制,通过设立机构、层级、权力与责任等,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分工、有据可依、有据可查等管理机制。坚持突发事件预警灵活应变机制,面对突发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任务、目标等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案进行控制,以风险最小化为原则。四是建立反馈机制,档案开发利用可使用问卷调查、交流学习、技术座

(上接第13页)

谈会等线下方式,以及在线交流、留言板等线上方式建立反馈机制,通过交流反馈不仅可以促进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率。

4.电子档案管理与服务智能化建设

目前,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国家档案局以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为近期目标,让所有人都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方便的获得国内外所有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均等化、专业化服务。

档案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应及时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提高档案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全面了解使用者需求,由独立开发模式转化为合作开发,从传统型服务向信息化的综合型服务转换,充分利用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整合庞大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参考文献:

[1]屈 荣.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发展的思考[J].传媒论坛,2019

[2]张小兰.新媒体时代档案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营研究[J].浙江档案,2015

[3]王 丽.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4]赵俊萍.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2013

[5]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J].档案学,2006

[6]邓绍兴.新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7]李 磊.浅析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1)

[8]刘 培.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08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便利用者快速准确检索查阅。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防止档案信息泄漏;随时抽查存储载体及其软硬件的情况,做好防火墙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加密技术及数据备份措施,以确保档案安全。

总之,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价值性、效益性、社会性方面来说都收效显著。因此,抓好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问题,保证数字化档案的真实完整和长期可用,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的价值,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72

参考文献:

[1]梁景芝.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控制[J].档案管理,2015

[2]陆 晶.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研究[J].卷宗,2019

[3]楚晓波.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研究[J].城建档案,2019[4]黄伟丽.档案数字化过程质量控制研究[J].档案时空,2013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区爱华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