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2018
(Sum. No 184)
银行互联网金融信息战略的思考及展望
肖玲
(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深入融合与广泛普及,网上货币、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上清算等新型金融
业务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着,给传统的金融形式和理念带来激烈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作为国家金融机构的主 要载体,银行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适合其业务发展的战略将会是摆在互联网金融业界
的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信息战略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 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息战略;思考;展望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8)04-00143-02
1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国际互联网开展的金融活动总称。 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运行模式,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日起就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近几年,国 内许多商业银行已将互联网金融营销观念纳入银行服务体 系,但是从各地实施的营销战略和措施来看,还存在着许多 问题。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客户对互联网 金融的需求,对于便捷性、互动性和优惠力度等方面认同度较 高,但是对于银行来讲,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将会被摆在首位。安全性的提升势必对产品的操作体验与 服务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这也是银行被青年客户诟病较多的 原因之一。
其次,技术创新给金融科技公司带来差异化竞争力。这 些公司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响应速度更快,同时大胆尝试互 联网新技术,与银行相比其具备相对优势的创新活力。第三,客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的碎片化,导致金融 需求的满足更体现为场景嵌入化。社交互动、电商购物、在 线娱乐,这些高频互联网场景的黏性和吸引力,远远高于银 行的金融门户,因此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流量入口之争中处 于劣势。
第四,个别“伪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非 法集资之实,不但没有借助网络技术提升金融效率、切实帮助 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反而通过大手笔的广告推广,吸引了一 大批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老百姓盲目投入资金,造成经济损 失,从而引发群众对于银行正规平台开展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的不信任感。
底层逻辑。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来说,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 一步开展工作:
首先,完善市场准入管理,加强经营监管和市场自律。在
市场准入管理方面,针对互联网金融不同业态制定相应的市 场准入资质要求,对部分业态可以考虑实施核准制,对最低注 册资本、从业人员、网络运营系统、内控管理等方面明确适当 的控制标准。
其次,加强行为风险监管,划定“安全港”。在机构监管的 基础上,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行为监管,按照实质大于形式 原则,明确创新业务的业务属性、风险控制点及行为边界,防 止“监管真空”。可以借鉴美国股权众筹立法的方式,明确互 联网金融业态与非法集资之间的区分标准。
接着,完善资金存管机制,建立客户资金安全“防火墙”。 一方面强制实行银行第三方资金存管,防范第三方支付机构 挪用客户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资金隔离机制。
最后,建立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充分借鉴国外互联网金 融立法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经验。完善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互联网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行业及国家标准,对互 联网金融从业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及信用惩戒机制,逐步扩大 央行征信系统对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覆盖面。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推 进:
(1) 深入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内涵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如何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成为行业内各企业的主 要研究方向。利用好政策导向,互联网金融行业应当加强面 向小微企业、小微商家与个人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最大范 围地满足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 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共赢。
(2) 严格执行金融监管政策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 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此次整合顺应了 当前国际金融监管趋势和我国金融发展具体形势的演变。互 联网金融行业潜在系统性风险仍是客观存在,金融监管给互 联网金融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动力,监管强化之下 行业也将从稳定发展走向正规发展。
2互联网金融信息战略展望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一词成了高频词汇。从 强化金融监管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两会的召开为中国的金 融行业明确并细化了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中普遍存在的金 融科技与金融普惠两方基本相辅相成,前者“引入”行业内后 催生了后者的蓬勃生长。金融科技的传统应用理念是从产品 形态出发,进而对整体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作规程产生催变, 由此反向对监管理念和其他行业的业务联动产生影响。同时, 经由金融科技的力量,互联网金融小而精的业务模式能够精 确地注入到传统产业的关节点,借助金融效率,盘活/疏通产业 链上中下游,这就是产业链金融或者实体经济金融效率化的
143
2018年第4期 (总第 184 期)
信息通信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2018
(Sum. No 184)
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安全防护浅析
李红霞,高楠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
教育行业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各个高校的发展目标,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是最基本的协同办公系统, 做好该系统的安全防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保证高校数字化、无纸化办公的有序进行,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文章对校园数字化平台下的OA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初探和浅析,为保证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的安全 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131(2018)04-0144-02
自动化OA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在数字化校园平台 上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智能型OA必将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其可以分 析大数据背后的隐藏价值,为高校提供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知识挖掘和智能应用气因此,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 的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〇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 育行业,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为其共同结合并发展的必 然结果,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可以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 中出现的“信息孤岛”现象[1],而且在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学 校运行效率提高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为高校创新和 改变做出显著的贡献。
2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安全
数字校园平台可以提供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对用户身份 的统一管理,能够实现校园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服
1数字化校园平台下的OA系统
高校是科研和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和弄潮先锋,办公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体,商业银行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推进:
(1)适度创新,合规经营。技术创新和金融脱媒带来商业 模式创新与观念的解放。银行业已经深刻体会到互联网蓬 勃发展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冲击,积极 探求与第三方机构的战略合作,创新转型的共识已经形成。 传统的商业银行四大支柱:合作伙伴、组合产品、专业的风险 管理、物理网点都在被金融科技创新所影响和改变。从银行 传统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产品,不断创新发展 到向互联网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学习,快速迭代产品,开展 互联网模式的营销,寻找跨界合作机会实现嵌入式销售,这 一切的变化,其实外因来自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理解、接受和拥抱。
(2)深化数据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商业银行经过多 年的积累,在数据、系统、风控机制与客户金融交易习惯方面储备了大量的信息,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从顶层设计 层面推动大数据研发、大数据精准画像、大数据安全运营方面 的工作,为系统运营、客户维护、客户营销、业务特征提炼、业 务数据模型、风控模型构建提供基础保障。例如银行可以加 强大数据的采集、挖掘,结合客户的金融交易习惯和线下线上 消费习惯,为客户精准画像,推送精准营销信息,以达到提升 客户体验,增强客户忠诚度的目的;可以结合风险案例数据分 析,构建反欺诈系统,加强网络支付反欺诈防范,进一步提升 金融安全,为客户金融资金保驾护航。
(3)互联网金融“深耕”场景。场景的最初入口是了解用户 的刚性需求,发掘客户刚需场景就是打开银行流量的入口。围 绕客户衣食住行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打造客户消费场景,才能 更好地经营好客户。目前银联二维码支付和NFC支付具有安
全程度高的特点,银行可以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战略合 作的契机,打造和银联二维码支付形成聚合支付模式,通过银行自有的商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庞大的商户群体,打造支付场景。
(4)信息安全技术进一步加强。银行移动支付中逐渐引 入生物测定学,如指纹、虹膜、人脸识别、静脉识别等服务, 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 安全。
3结语
本文对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监管部门及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针 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服务及发展策略,旨在推进互联网金融服 务健康稳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杨悦.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4).[2] 韩肖依.纳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
措施[J]. 2018(4).[3] 荆典;肖鹏程.浅析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J]. 现代商业.2017(12).[4] [5]
(4).
作者简介:肖玲(1984-),女,湖北黄同人,武汉大学硕士,从事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李志远.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太原城 董俊峰.银行业互联网金融蝶变[J].清华金融评论.2016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7).
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