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化学教育 张超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化学化工系08化学教育班的张超,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对说教材进行阐述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 :
通过蜡烛的燃烧、吸入的气体的实验探究等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动手做红磷的燃烧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学习过程中获取自我创造成就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深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 难点: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具体教法的应用,如下:
1.情境教学法:书本上学的比较枯燥,运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就可以形象生动,易于了解化学的实质,记忆深刻。
2.实验探究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和多媒体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观看、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完成自己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
三、说学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这节课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是自主学习方法:本节课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愿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就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动力,就能勤于思考,乐于思考。
其次是探究学习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最后是合作学习方法:讲学生分成小组模式,学会和他人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讲重点讲述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阐述此内容,我将从课题引入、实验探究与讨论、重难点突破、巩固练习以及板书设计5个环节来讲解。 第一环节 课题引入
我将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并提出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由此来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 实验探究与讨论
1.通过抢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同学仿照这个著名实验
的原则,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此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演示实验提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3.最后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并思考,例如:
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三环节 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
此环节我将通过以上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从而突出重点。
实验结束后,我将引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出示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清晰地掌握概念,从而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 巩固练习
针对不同的学生接受的知识差异我将设计一些层次不同的练习题。 例如: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
(3)区别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空气、水蒸气、冰水混合物、矿泉水、氧气、高锰酸钾、海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溶液、铁粉。
附:板书设计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1.空气的组成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b. 混合物与纯净物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对本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