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英文Culture对译的汉语是( C )绪论-4 A.文学
B.文章 C.文化 D.精神文明
2.“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 A )绪论-4 A.《说苑·指武》 B.《礼记·中庸》 C.《论语·雍也》
D.《荀子·不苟》
3.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它的( C )1-14 A.气候条件B.经济条件 C.地理条件 D.国际条件 4.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 A )1-17
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 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
5.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已经十分清晰的相关观念则是( A.“天”
B.“地” C.“天下”
D.“地上”
6.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D )2-35
A.捕涝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B.采集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C.手工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D.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7.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 C ) 2-36 A.神农氏、有巢氏、黄帝、高辛和尧 B.有巢氏、黄帝、高辛、尧和舜
C.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
D.黄帝、高辛、神农、尧和禹
8.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的年份是( D )2-44 A.公元前717年
B.公元前727年 C.公元前737年 D.公元前771年
9.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 ) 3-107 A.夏代 B.殷商 C.秦代 D.汉代
10.徽商和晋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们贸易的方式属于( B )3-118 A.农商经营B.行商经营 C.坐商经营 D.官商经营 11.使用狗拉爬犁的民族是( D )3-141
A.汉族 B.回族 C.傣族 D.赫哲族
12.北魏设在洛阳宣阳门外、用于接待外国客商的地方名叫( A )3-115 A.四夷馆 B.十三行 C.国宾馆 D.迎宾楼
C )1-20 13.中国开始用人痘接种的方法预防天花,至少是在( B )3-155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14.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4-159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5.古代“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这反映的是皇帝的( C )4-165 A.行政权 B.财经权C.司法权
D.军政权
16.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行文的格式称为( D )4-177 A.行卷 B.公卷 C.投献 D.八股文 17.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B )4-172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8.《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 B )5-216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辩证思维 D.抽象思维 1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人是( A )5-226 A.战国荀子B.唐代刘禹锡C.唐代柳宗元
D.宋代张载
20.原始道教最初称为“五斗米道”,又叫( A )5-237 A.天师道 B.正一道C.全真道
D.一贯道
21.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D )5-272
A.《胡旋》 B.《凉州》C.《绿腰》 D.《霓裳羽衣舞》 2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五伦十教”的是( C )5-246 A.周公 B.孔子C.孟子 D.董仲舒 23.秦代统一的文字是( D )6-311 A.大篆
B.金文C.隶书
D.小篆
24.首次提出“六书”的著作是( A )6-313 A.《史籀篇》
B.《仓颉篇》C.《说文解字》 D.《急就章》
25.提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是( B )7-345 A.陈独秀 B.孙中山C.章太炎
D.胡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BC )绪论-6 A.生产工具B.雕塑C.书籍 D.筷子E.衣物
27.“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 CD )1-30
A.《管子》 B.管仲 C.《齐民要术》 D.贾思勰 E.《绎史》
28.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高潮除了春秋战国时期之外,还有( BC )2-86 A.秦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之际
D.明朝 E.清朝
29.下列人物中,以治水闻名的有( A C )3-110 A.大禹 B.神农C.李冰 D.崔寔E.李斯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有( ABD )3-138 A.信仰标志B.仪礼标志C.体型标志
D.职业标志E.情感标志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绪论-5 答: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翟,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2.儒家2-45 答:
(1)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
(2)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 (3)儒家的重要思想是 “礼”, “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 33.中和之美5-282 答: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34.谚文 6-298 答:
谚文是朝鲜创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35.“返本开新”7-352 答:
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以“重建儒家的道德主体性哲学”来弘扬中国本位文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2-41 答:
(1)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
继承;
(2)商朝力量越是强大,祖先神灵祭祀越占据主要地位;
(3)五帝时的“敬顺昊天”,是为“敬授民时”,基本精神是为人生的,格调是明朗的。 37.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3-121 答:
历史传说解释工匠有三个特点:
(1)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肯定用双手实现大脑想法的工匠能力。 (2)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围扩大经营,产品就会变形。
(3)惟一性,指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一样的活儿,换了别人干,人们就不认了。
38.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4-164 答:
(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君主是全国的最高权威与绝对权力的拥有者,君主超越一切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是名副其实的专制帝王。三皇五帝的尊称合并,称为“皇帝”,并将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诏”,天子自称为“朕”。三尺法,不敌君主意,“朝赏暮戮,忽罪忽赦”的情形时有发生,皇帝将法律作为强化君主专制的有效工具。 (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皇帝总揽天下之权,但皇帝不可能事必躬亲,他对国家社会的控制是通过一套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实现的。 (3)严密的人身控制
以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君主专制政权,将控制人民与占有土地视为国家的重要事务,他们有一套严密的人身控制办法,将人们紧紧地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之内。
39.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5-252 答:
(1)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在加强个人修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培养出了无数被历代奉为楷模的贤良之士,塑造了为广大人民所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
(3)为世人树立可供效法的典范。其中以儒家的理想人格对世人的影响最大,基本上包括了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40.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7-357 答:
(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3)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4)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楚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5)建设立足中国社会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1-23 答:
(1)自然环境。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任何一个区域的得天独厚,都是需要外在条件 的,所以这样形成的地域文化,往往会因外在条件的丧失而衰落;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最具历史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典范人物的业绩,能持久地感动他的乡亲,中间起重要作用的是乡土意识。
42.试述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规范功能。4-209 答:
一、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
孝悌之道,是家训族规中大力提倡的内容,孝悌之道被认为是与血缘关系共生的天然的人伦之道。人伦之道是宗族凝聚的粘合剂。
二、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
家训族规中有相当部分内容是人格修养的内容。由于习性的养成与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传统家训中强调童蒙的人格教育,所谓“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有关训子、教子、诫子、示儿的内容在古代家训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教子做人的标准是“以孝弟(悌)为本,以忠义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高攀龙《家训》)。诚实、忠厚、孝顺、廉洁是家族成员应具备的品格。 三、以劝戒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
家训族规作为一种家族性的礼俗规范,它是基层社会自治的有效方式。家族成员朝夕相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家训族规对民众的约束直接而细密。它对民人的行为规范有两种表现: 1、通过伦理教化,使人们自觉养成具有爱敬之心、行为得体、举止合乎礼数的好子弟; 2、以惩戒条例,明确要求遵循家法族规与国法律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