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年1月-2013.1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与答案

2020-06-28 来源:易榕旅网
2010.1---2013.1

2010年1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

A.文化现象 B.文化政策C.文化产品 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 B.“编年时期”C.“方志时期” 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

A.相对的 B.必然的C.显性的 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 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 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 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 A.两期 B.三期C.四期 D.五期

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

A.“尚公正” B.“尚公德”C.“尚公义” D.“尚公益”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 A.栽培小麦 B.井渠双灌C.栽培谷子 D.使用水车

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 A.栈车 B.轿车C.路 D.轩

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 A.春秋 B.战国C.秦代 D.汉代 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

A.鲁班 B.蔡伦C.毕昇 D.伏羲 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

A.母系家长制 B.父系家长制C.禅让制 D.分封制 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 A.吏部 B.户部C.丞相 D.皇帝

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 A.分封制 B.宗法制C.科举制 D.君主专制制度 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

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

A.郑国子产《刑书》 B.魏国李悝《法经》C.《秦律》 D.汉《九章律》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

A.“上下与天地同流”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 A.周公 B.孟子C.孔子 D.朱熹 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

A.元始天尊 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 D.太上老君

1

2010.1---2013.1

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五礼 B.六艺C.五射 D.六书 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

A.在明明德 B.在亲民C.在止于至善 D.平天下 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 A.假名 B.谚文C.字喃 D.汉字

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 A.老子 B.陆机C.曹丕 D.葛洪 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

A.东汉魏晋阶段 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 A.欧洲 B.泰西C.远西 D.西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 A.农具 B.壁画C.筷子 D.煤炭E.水电 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

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 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E.山石的过分开掘

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 A.民部 B.刑部C.乐部 D.工部E.兵部 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 A.指南车B.渔网C.乐器 D.百鸟衣E.七巧板

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

A.《胡腾》 B.《胡旋》C.《柘枝》 D.《绿腰》E.《兰陵王》

三、名词解释题

31.文化内涵: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2.“三皇五帝”:“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33.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34.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3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答: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 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答: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2分) 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

2

2010.1---2013.1

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答: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1分) 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

答: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答: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2分)②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3分)③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2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3分)

42.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答: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2分)道德实践。(2分)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2分)而强调身体力行,(2分)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2分)

2010年10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

A.羌 B.吐蕃 C.鲜卑 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A.中原文化 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 A.社会生活 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A.七百年 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A.政治观念 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3

2010.1---2013.1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公元2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纪 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 B.家庭 C.什伍里甲 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 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 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 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 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 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B)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 B.李思训

4

2010.1---2013.1

C.吴道子 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 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 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 B.沈寿康 C.孙家鼐 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汴水 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

A.夏、商、周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 A.质(原料) 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 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 A.体现分权 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D.中书省负责执行 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 A.上帝崇拜 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 D.动物神崇拜 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33.血亲五服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31.引经注律: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35.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5

2010.1---2013.1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①战争。(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2分)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2分)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2分)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2分)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①土地的开垦: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2分)②水利的兴修: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2分)③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2分)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 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2分)

2011年1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 C )绪论-7 A.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B.文化产品 D.文化观念

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 B )1-14 A.“世界高原” C.“高原世界”

B.“世界屋脊” D.“屋脊世界”

6

2010.1---2013.1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 C )1-18 A.第一个寒冷期 C.第三个寒冷期

4.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 D )1-28 A.归宿 C.发展

B.过程 D.资源 B.第二个寒冷期 D.第四个寒冷期

5.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 C )2-34 A.文化内涵 C.文化经历

B.文化外延 D.文化结果

6.《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 C )2-41 A.郭沫若 C.陈梦家

7.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 C )2-63 A.三藩之乱 C.八王之乱

B.永嘉之乱 D.五胡之乱 B.于省吾 D.徐中舒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 B )3-111 A.天象观 C.占验观

9.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 C )3-153 A.蒙古族 C.汉族

B.匈奴族 D.高车族 B.勤农观 D.地利观

10.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 A )3-155 A.《素问》 C.《难经》

B.《灵枢》 D.《伤寒杂病论》

11.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D )3-157 A.张衡 C.祖冲之

B.毕昇 D.蔡伦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B )4-160 A.夏代 C.商代

B.周代 D.秦代

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 C )4-166 A.秦代 C.隋唐

B.汉代 D.明代

14.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 D )4-166 A.太宰

B.丞相

7

2010.1---2013.1

C.太尉 D.御史大夫

15.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 C )5-213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生产生活文化

16.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5-219 A.《孙子》 B.《尚书》 C.《春秋》

D.《诗经》

17.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B )5-247 A.孝 B.仁 C.义

D.礼

18.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 C )5-257 A.《论语》 B.《孟子》 C.《礼记·大学》

D.《荀子·劝学》

19.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B )5-275 A.木结构 B.左右对称 C.讲究装饰

D.廊柱结构

20.“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 B )6-290 A.《书》 B.《乐》 C.《礼》

D.《易》

21.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 B )6-291 A.汉藏语系 B.蒙古语系 C.阿尔泰语系

D.南岛语系

22.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6-300 A.禁忌 B.崇拜 C.恐惧

D.避讳

23.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 A )7-328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24.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 B )7-333 A.1482年 B.1582年 C.1682年

D.1782年

2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B )7-342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杂家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8

2010.1---2013.1

2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构成有( AE )1-16 A.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E.长江三角洲平原

27.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偏向东北一支和偏向东南一支的包括( AB )1-31 A.永济渠 C.广济河 E.金水河

28.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 BCE )2-56 A.孝廉 C.考试 E.察举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 ABDE )3-137 A.环境标志 C.性别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 ABCDE )5-213 A.艺术 C.道德 E.宗教

B.政治 D.风俗习惯 B.等级标志 D.年龄标志 B.征辟 D.举人 B.通济渠 D.惠民河 B.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事象 绪论-7

答: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32.九流十家 2-45

答: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 33.血缘九族制 3-144

答:(1)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2)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4.家天下4-168

答:(1)家天下的家族统治在中国传衍了两千年之久,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新家族的代兴与衰亡。

(2)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是他并没有摆脱宗法关系的控制,他自命为“始皇帝”,希望其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 35.中庸 5-229

答:(1)“中庸”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9

2010.1---2013.1

(2)“中庸”的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华北平原是中国文化的又一摇篮?1-16

答:(1)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发达的农业,是汉民族的聚集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2)华北平原直接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是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唐宋以后,还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3)这一带是秦汉时“百越”民族的居住地,后来还有侯、俚、僚等族,随着民族的融合,也大体都消失了。 37.简述敬顺昊天的宗教现实功能。2-38

答:(1)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敬授民时”,它关系着农耕大事,这正是黄帝的后代所建立的宗教中心凝聚力的根源。

(2)五帝时期的历史,实际是宗教中心的形成和发达。 (3)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38.交通行旅文化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3-140

答:(1)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 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 开辟的;

(2)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

(3)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的交通行旅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

39.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5-225 答:(1)“天人合一”,是由宋代的张载提出的; (2)“天人交胜”,使天人关系学说有了新的发展;

(3)“天人之分”,是战国时代的苟子在他的《天论》篇申提出来的。 40.简述中国人的汉字观念。6-306

答:(1)汉字崇拜,大概从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初步形成之日起,我们的祖先就给它涂上了一层神秘的、尊严的色彩,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崇拜的对象。 (2)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否定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

(3)对汉字的多维思考,在对汉字的极端崇拜和极端否定中,总有一少部分人在冷静地思考,只是他们的声音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2-59

答:(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2) 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有《诗》三百经学的开启,有两汉社会对歌唱的热爱,再加上文人的参加,诗词大国就养成了。

(3)经学与王莽新政。 王莽新政是受“尧舜禅让”影响的结果,但其失败则其是经学的失败,也是只重《周

10

2010.1---2013.1

礼》而脱离现实的结果。

42.试述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4-170

答:(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其通过价值导向来影响精神文,化的方向,通过建立文官制度来保证士大夫的身份地位,从而使儒家伦理文化有了稳定的传人。

(2)科举制作为建立文官体制的前提,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公平合理、枳极有效的选官制度,它在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保证中国统一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

(3)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曾经是一先进的选官制度,它为中国文官体制的建立与维持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10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

态,称作 【 C 】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 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

灾特重,其次是【 C 】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 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 D 】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 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 D 】 A.和睦 B.团结 C.和平 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 D 】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 C.原始狩猎业 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C 】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 D 】 A.教师 B.官吏 C.说客 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 C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 A 】

A.出人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 D 】 A.查 B.验 C.测 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 【 C 】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2世纪 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B 】 A.周代 B.汉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

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 C 】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 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 C 】

A.五帝时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 D 】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

11

2010.1---2013.1

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 A 】 A.《左传》 B.《周礼》 C.《论语》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 D 】 A.《周礼》 B.《庄子》 C.《周易》 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 B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 【 A 】 A.张道陵 B.张角 C.张鲁 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 D 】 A.王维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

德标准是【 A 】

A.仁 B.义 C.礼 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C 】

A.三大语系 B.四大语系 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B 】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 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

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C 】 A.陈独秀 B.胡适 C.陈寅恪 D.钱穆 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B 】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牡丹亭》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 CDE 】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 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 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AB 】 A.战争 B.宗教 C.农耕 D.渔猎 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 【 ABCDE 】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 C.洗三 D.满月礼 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 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 【 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 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 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

12

2010.1---2013.1

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扬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响所致;浙东重史学,是因黄宗羲的影响所致;徽州尚经术,是因戴震的影响所致。 37.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 答:(1)传统礼俗的等差性;(2)传统礼俗的调和性;(3)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答:(1)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为代表。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 (3)圣指圣王,贤通常用“君子”一词来表示。 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答: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亲自领导了文字规范工作。一是针对方言歧异不便交流的状况,大力推行普通话;二是针对汉字繁难问题,成功开展了简化字运动,并不断针对应用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规范工作。上述两大措施,保证了语言文字在大陆地区的健康发展。 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答:中国的科举取士制度,带来语言教育中重文言轻口语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脱节的严重后果。言文脱节不利于文化的普及,却有利于文化的统治和专制。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民族大融合。

(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 (2)北方: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 (3)北魏与其说是汉化,还不如说是“南朝化”。

(4)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5)隋唐立国思想的许多方面,须从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虑,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提出整地、浇水、种植、施肥、收获和准备再耕一盘棋的思想,指出关键在于控制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限度,任何农业经营都不得违反自然规律。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要整体地看待农作物的栽培,要协调好劳力、农具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注意选择雇工、勤俭持家等。 (3)“荒政”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在中央国策中应包括“备荒”、“救荒”的内容。 (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认为人的合理作为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取得人力胜天的成绩。

13

2010.1---2013.1

2012年10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C)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

2.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3.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B) A.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

4.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D) 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5.中国文化的源泉是(B)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C) A.铁器制造B.锡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B) A.半坡文化遗址B.二里头文化遗址C.赤山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8.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A) A.赵公明B.黄道婆C.太上老君D.鲁班 9.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C) A.商周B.春秋战国C.两汉D.南北朝 10.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B) A.宋代人B.元代人C.明代人D.清代人 11.我国西式广告出现于(D) A.明代中后期B.清代初期C.清代中期D.晚清时期 12.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C) A.夏代B.商代C.周代D.秦代

13.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B) A.太师、太傅、太保B.尚书、中书、门下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太尉、太常、太仆 14.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A)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昭穆制

15.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D) A.树立权威B.军事征伐C.修养生息D.沟通天神

16.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A) A.齐国B.鲁国C.晋国D.秦国

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C) 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方式的观念是(B) A.中庸之道B.天人合一C.知行合一D.重义轻利 1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礼论》提出了“天人之分”的观点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密切的联系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C) A.礿B.禘C.尝D.蒸

14

2010.1---2013.1

2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D) 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A) A.避讳B.语音C.语系D.崇拜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B) A.西周B.秦代C.西汉D.唐代 2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D) A.官话B.天下语C.国语D.雅言

25.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B) 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

26.中国文化属于(BC)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27.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BC) A.和平B.联合C.融合D.谦让E.战争

28.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ABE) A.唐蒙B.司马相如C.班超D.许慎E.张骞

29.七巧板又称(AC) A.七巧图B.七巧积木C.智慧板D.万花板E.鬼谷算

3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BD) 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

三、名词解释题

31.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32.法家:法家的兴起与春秋战国之际政权的交替有关。在各国,西周以来的老贵族被一批新贵取代,建立起新的政权,势必,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所改制,法思想应运而生。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

33.政绩观:“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的好坏和自己得政或失政的一个标准。

34.察举制: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35.“儒学复兴论”:认为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尤其是由孔子开创、宋明理即现代新儒学,其核心内容是“中国文化复兴儒学现代化”学继承发扬的儒家文化,是天生优越的,本质上大大高于任何西方文化、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的惟一出路,就是复兴现代新儒学,寻求继先秦原始儒学、宋代理学新儒家之后的儒学第三期发展,以完成返本开新、内圣外王之道。,即在经济上搞西方资本主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人类才有希望。儒学复归论主张中国走‘儒家资本主义道

15

2010.1---2013.1

路’私有化的市场经济,文化上复兴以儒家道统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儒学复归论和全盘西化论又有所合流”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 答:(1)林木的滥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更加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大兴土木。(2)森林资源的损失,即意味着黄河水土流失的加重。黄河流域的水灾总体看是呈逐渐加深加重的历史趋势,主要因素是泥沙含量越来越大,以致在下游平原地带形成地上悬河。(3)黄河中上游地区森林被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的淤塞以至于消失。

37.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答:(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8.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答:历法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记时方式的方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法,如回历、泰历、藏历。而同一民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历法,如汉代曾经用过太初历、四分历、乾象历等。现在世界上通行的是西方的公历,中国用的则是阴阳合历。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三点。“日”就是一昼一夜,古代采用干支纪日,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干支名循环使用。(1)“气”分“中气”和“节气”两种。 人们确定从冬至点到下一个冬至点为一回归年。在一个回归年中,有前面(2)。介绍的二十四“气”“朔”是日、月的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每两朔之间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3),十二个朔望月即为一个历年。它的时间长度与回归年有一个差数,不到三年便相差达一个月。

39.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 答: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上帝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前兆迷信和占卜等。(1)上帝崇拜殷墟卜辞证明,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上帝”的创造,并迷信它有广泛的神力。西周以后,更多的是称上帝为皇天、上天、曼天、昊天、苍天。(2)鬼魂崇拜鬼神崇拜是原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迷信。其主要内容有: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迷信灵魂有超人的能力;把人的生活和社会关系附加给幻想的鬼魂世界。(3)祖先崇拜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它被当做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而受到崇拜。祖先崇拜主要是祭

16

2010.1---2013.1

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通过纪念祖先的功绩,加强共同血缘观念,明确人们之间的辈分关系。除了特定的祭祀和临事而祭,还有“春日杓,夏日柿,秋日尝,冬日蒸”的定四时祭祀。(4)前兆迷信和占卜前兆迷信和占卜,也是原始宗教的一个部分。前兆迷信是指用神意或神秘力量来解释前兆现象与未来事物之间的联系。

40.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答:一、传统的汉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1、汉字字数多,笔画多,对初学者来说,难记、难认,因此识字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个重点,采取的是集中识字的办法,即在儿童入学后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集中地教儿童认识两千个左右的汉字,这样学童可以较快地进行经典阅读,较早进行传统伦理思想教育。2、写字教育。传统语文教学中,识字教育和写字教育是两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识字课上学的字并不要求马上会写,写字课另有一套系统。二、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句子训练和作文训练1、句子训练是通过属对训练来实现的,属对训练是一种充分注意了汉字汉语特点的语言训练。2、作文训练是与大量阅读结合在一起的。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经术为诱饵,笼络知识分子,学校教育就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阅读材料,这为此后传统语文教育的阅读内容打下了基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语文教育的阅读主要以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为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一、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1、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2、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为主,德刑并用是统治者所倡导的统治方法。3、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通过立法把儒学精神、礼制原则以及礼的规范直接融入法律之中。二、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1、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思想始终笼罩着整个社会,并指导着历代的立法活动。2、中国古代的法律来源于礼制规范,这些礼制规范依据宗法原则调整着社会等级秩序。3、在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下,维护家长制的“孝”受到高度重视。4、无论是刑法、行政法、民法还是诉讼法基本上是以家族主义为中心,根据人们不同的等级名分确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待遇。5、在唐宋以后,广泛流行各种家法、族规,这些具有伦理法性质的家族法作为国法的补充。三、皇权至上,法自君出。1、中国很早就确立了以帝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2、中国古代有着完备的法律条款、层级分明的司法机构,但这一切在至高无上的皇帝那里形同虚设,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司法机构不过是御用工具。四、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1、礼强调等级特权,主张根据人的身份、地位进行区别对待,级别愈高,

17

2010.1---2013.1

特权愈多。,赋予贵2、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影响扩大,主张礼法结合。统治者在建立法律制度时,注意确立“尊卑长幼之序”族、官僚、家长、族长以特殊的法律地位,享受各种法定的和习惯的特权。3、古代还根据家族内的身份等级尊卑上下来定罪轻重。亲属等级共分五等,即“五服”制,指亲属在丧礼中根据其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程度所穿的不同式样的丧服,后作为亲属关系等次的标志。

4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答: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在这些观念当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1)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在同一个建筑物组合中,建筑物之间的排列有着明确的正偏、内外之别,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尊卑。实际上,这种带有礼制性质的建筑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周礼冬官考工记》和《礼记》中的宫室制度就是当时的宗法礼制在建筑上的物化。(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建筑的规模以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上。孔子曾批评管仲用国君专用的“树塞门”为越礼,批评臧文仲建造住宅时用“山节藻税”为不智,说明建筑上的礼制观念在当时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礼制观念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

2013年1月 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B) A.文化政策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

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B) 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

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C) A.牧业经济B.狩猎经济C.牧业及狩猎经济D.农业经济

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B) A.“四渠通漕”B.“通漕四渠”C.“渠漕四通”D.“渠通四漕”

5.司马迁的《史记》是(A)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

6.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A) A.尚忠的文化B.尚孝的文化C.尚义的文化D.尚礼的文化

7.“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攻”等所体现的是(C) A.儒家的思想核心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D.道家的思想核心

18

2010.1---2013.1

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B) A.市B.墟C.集D.庙会

9.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C)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10.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B) A.唐B.宋C.元D.明 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D) A.预测天气B.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太阳D.用天象的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

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D) A.父子相承B.兄弟相及C.五等爵位制D.嫡长子继承制

13.《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B)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

1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五礼”是(D) A.冠、婚、丧、祭、乡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D.吉、凶、宾、军、嘉

15.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C)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6.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A) A.丞相B.太宰C.太尉D.御史大夫

17.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D)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 20.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记载这句话的是(D) A.《周礼》B.《仪礼》C.《老子》D.《论语》

21.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C) 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

22.《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D) A.场合B.对象C.时机D.分寸

23.商代出现的文字是(B) A.金文B.甲骨文C.隶书D.篆书

24.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是在(A)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2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B) A.孙中山B.胡适C.钱穆D.张之洞 二、多项选择题

2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AB)

19

2010.1---2013.1

A.自然环境B.地理条件C.生产方式D.生产工具E.典范人物的影响 27.名家发展到公孙龙和惠施时,主张(AB)

A.离坚白、合同异B.弄清事物的概念与实际C.尚贤D.尚兼爱E.无为而无不为 28.以下各项属古代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的有(AC)

A.周朝的“司民”B.齐国的什伍制C.汉代的“算民”D.汉代里甲制E.清朝的“一条鞭法” 29.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ABCDE) A.孔子B.荀子C.程颐D.朱熹E.王阳明 30.唐代出现的正字著作主要有(BCD)

A.《说文解字》B.《颜氏字样》C.《九经字样》D.《干禄字书》E.《康熙字典》

三、名词解释题

3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成为文化思潮;

32.《齐民要术》:作者是北魏贾思勰。其性质为古代农业科技书籍。书中提到要注意提高单位产量,而不要过分依靠开垦土地增产增收等主张,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方面的智慧。 33.三省六部制:隋唐以后,中央管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接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把传统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部门,隶属于尚书省。

34.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一大教学思想,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

35.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

答: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37.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答: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38.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

答:“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天地生成的,人

20

2010.1---2013.1

的生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39.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

答:中国人的语言观念,概括地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项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 40.简述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

答: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使中国人对“名”“实”的思考,并没有像西方人关于词与物的讨论那样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而是始终关注语言的政治伦理作用和社会实践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答:一是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共同的活动;二是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三是社区文化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42.试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答:1.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大发现,而这些发现,都与 殷商宗教生活有关;列举事例(如殷人生活几乎无事不卜,巫师在商朝政治生活中占有崇高地位等等。)2.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事例(如殷人一年之中总是不间断地轮流祭祀祖先神)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